張翠英 || 我的父親母親

2021-02-23 作家故事

文/張翠英

我是穿著娘織的的老粗布長大的,冬天的夜晚深,聽著娘和姐姐搖著棉花車子紡線,木製的紡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坐在娘懷裡,聽著娘給我講鬼怪故事,會慢慢的睡去,娘有時怕我冷,解開她的大腰棉褲把我裝在裡面,借著她體溫,那種感覺,當時只知道舒服,長大後想起來,淚水就不自覺的流了出來,那都是娘的愛、娘的恩啊。

    

 從我記事起,我娘就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家裡的營生剛放下,生產隊長又吹起出工的哨子。父親為這個家更是忙裡忙外,我兄妹五個,三個哥哥一個姐姐,我屬於老小,父親重男輕女特別厲害,曾嫌棄我娘怎麼又生了我這個閨女,我從小就感覺到他不喜歡我,加上父母經常吵架,我對父親特別害怕,所以我從小養成了察言觀色的特性。

      父親在外人眼裡豪爽、仗義、能幹、有謀略。其實家人也知道他的性格。

父親在家裡永遠板著個臉色。經常聽到他算計著家中的收支。當時我想像不到父親的壓力有多大,只要看到他臉色不好,我會乖乖的走到娘身後拽著她的衣角怯怯的看著他。

      娘雖然和父親爭吵,但是在飲食上會單獨給父親儘可能的改善一些,有時我趁她不注意,會偷偷的吃點,娘發現少了總是說:你不要吃了,就這麼一點,你爹他身子累沒有營養不行啊!一家人的生計全指望他,他吃的好點,有力氣多掙些工分,才能保證我們一家人的口糧。

很早就聽娘說,父親的肝不好,他需要吃一些藥物來治療,娘還經常四處打聽民間偏方,給父親熬製讓他服用。但是,儘管娘為父親操了心,也沒發現父親對娘好些,他還經常指責娘管教子女如何不行,生活也不會算計等,娘聽多了難免心煩,於是又引發一輪新的爭吵。
      那時候因為窮,小小年紀,大人就吩咐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在娘面前,我無拘無束,幹多幹少,娘很少說我,但父親卻時常會對我訓斥,有時惹他生氣了,挨打的事情是常有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對父親的恐懼與日俱增。

       那時候糧食很欠缺,記得到了青黃不接的日子,娘會囑咐我們去坡裡找些能吃的東西。姐姐會領著我爬上樹摘些樹的嫩芽,還有槐花、野菜等帶回家,娘把那些野菜摻上玉米、小麥、或者紅薯粉等煮熟充飢。有時菜摻少了,父親會數落娘不會過日子。娘委屈的苦訴:掙工分的人少,吃飯的人多,加上孩子們長身體需要營養,吃起來沒飽。其實父親是知道這些的,可是艱苦日子使他變得有點神經質。

      令我記憶最深的,是哪碗胡蘿蔔粥。當時,生產隊裡種的小麥、玉米都要交公糧,剩下的糧食先留出些作為牲口飼料,再根據每個人的出工記錄,按工分給社員發放。勞力少的人家,有錢可以買工分,沒錢、沒勞力的,日子可就苦了。記得有一家,那年只分了九兩小麥,小媳婦哭著用陶瓷杯端回家,嘴裡嚷嚷著這年吃啥?我父親當年是生產隊的小隊長,看到了這些情況,就和大家商量多種些地瓜、胡蘿蔔,因為這兩種農作物是不用上交公糧的,這樣我們的飯桌上就有了地瓜粥、胡蘿蔔粥,地瓜還能做成瓜幹,磨成粉容易收藏,胡蘿蔔只有熬粥的份了,開飯的時候,父親不準先吃乾糧,囑咐我們先喝碗蘿蔔粥再吃,粥喝完了基本就飽了,天天這樣,我有時趁父親不注意,先吃塊乾糧,被發現了又免不了一頓數落。

       其實也有好吃的記憶,就是秋天那頓黃燦燦的貼玉米餅子,當時生產隊裡的社員掰完一塊玉米地,隊長安排婦女們再進行一次篩撿,才放開讓孩子們進地,已等待多時的我們立馬進玉米杆地裡,去撿漏掉的小玉米,哪怕只長著幾粒也不放過。偶爾運氣好些撿個大的。拿回家後,姐姐和娘趁著沒出工用石磨磨出鮮玉米糊,我負責把鍋燒熱,娘用手拍好餅子圍鍋貼上一圈,出鍋的餅子帶著她的手印,金黃色亮,底部還有鍋巴味道,香甜可口,讓人食慾大增,能美美的吃上一頓,那種刻在腦海裡的味道,至今還記憶猶新。

       父親永遠有忙不完的活計,傍晚生產隊下工回來他又扛起轆轤(一種從水井取水的專用工具),叫我準備好燈籠去澆那幾分自留田,父親是種田好手,種植的芹菜、西紅柿、黃瓜都很出色,但是自己吃的都是最次的或者賣不掉的,沒辦法,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指望它換幾個錢來維持。父親拼命的搖著他的轆轤,一桶一桶,水緩緩的流上菜溪,我的任務就是看著水澆灌夠了沒,如果夠了,喊他再澆下一個菜溪。也不知澆到什麼時候,總之都得澆完,那時候沒有手錶,也不知道夜晚幾點了,回家的時候,只感到特別困、特別餓。吃著都涼了的窩窩頭,沒幾口就困的不行。

       我是穿著娘織的的老粗布長大的,冬天的夜晚深,聽著娘和姐姐搖著棉花車子紡線,木製的紡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坐在娘懷裡,聽著娘給我講鬼怪故事,會慢慢的睡去,娘有時怕我冷,解開她的大腰棉褲把我裝在裡面,借著她體溫,那種感覺,當時只知道舒服,長大後想起來,淚水就不自覺的流了出來,那都是娘的愛、娘的恩啊。

      每年夏季的時候,織布的底線需要潮溼的天氣來刷漿,晾乾,纏機。父親就會找幾個要好的朋友來幫忙。做好了,娘就利用歇工時候,坐上她的老式織布機一梭一梭,在咔咔聲中延長了布匹尺度。沿街吆喝的染布商人,下鄉來收集原白色老粗布,記下主人想要的顏色與花樣,到時送貨上門收取費用。那時候農村家家戶戶炕上鋪的、身上穿的基本都是這種自家織的老粗布。 

  父親的飯量很大,娘包的餃子,他一口氣能吃六十個,當然只能在過節的時候才改善一下,高興了,他會告訴我娘,這樣的飯食哪怕一個月吃一次也好。到了除夕,按老家的風俗,下餃子的時候,必須附帶上一些麵條,據說餃子是錢,麵條是繩,寓意用繩把錢串起來,來年就會好過。可是那碗餃子的麵皮,不是用白面做的,為了省下些小麥粉,用紅薯粉摻上少量的白面合成,當時也沒覺得不好吃。心裡想著的,卻是大年初一哪碗熱氣騰騰的白麵餃子,還有娘為我準備的花衣裳。 

 冬天坡裡的農活少,只用男勞力和沒結婚的大姑娘出工,其實也沒有多少莊稼活,無非就是集體性的過場。家庭婦女這時候能抽出時間做做家裡的事情,比如孩子們過年的新衣,還有臘月裡吃的煎餅。

 說起煎餅,那是整個臘月與正月的主食,幾個要好的女人結伴合作,用玉米粉、地瓜粉合面,有燒火的,攤面的,一張張帶著熱氣的煎餅出爐,再熬上一鍋白菜湯,泡上幾張煎餅滿滿的一碗,那叫一個香,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那種感覺。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長大,慢慢的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也感覺父親對我的嚴厲其實都是對我的愛,他在我生病的時候,會帶我去鎮醫院打針、買藥,有一次賣了菜,給我買了衣服和涼鞋。當時,我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想起來,生平第一次穿塑料涼鞋的那種感覺,穿在腳上怕粘上泥土,用手擦了又擦,審視著帶有花樣的新鞋,看了又看,站在同齡人的面前,覺得它為我給足了面子,心中覺得美美的。

      在這樣艱苦的日子裡,父母給大哥迎娶了大嫂,然後分家單過。

 姑姑託人給二哥在縣城化肥廠安排了臨時工,幾年後轉正,但是生產隊有條件,必須把每個月的工資的三分之二交到生產隊用來買工分,秋後又迎娶了二嫂,緊接著又分了家單過,姐姐也順利出嫁,但她還時常回娘家忙活,三哥和我還在上學,那年我只有十五歲。

       那時候,常聽父親說:什麼時候單幹就好了,如果單幹收成一定比大集體收入的多。在盼望中迎來了1985年,那一年終於開始分產到戶,我家分了一頭驢,一張犁,五畝麥田,幾家還合分了一張四個腿的小麥播種工具。父親如久旱逢甘霖的幹勁,開始了他盼望已久夢想,辛勤管理著自家的田地,那年小麥出奇的好,終於看到父親有了笑臉,笑的那麼燦爛。

      好日子就要來了,父親卻每到傍晚眼睛總感覺看不清楚,以為是夜盲症,可憐的父親已重病在身,我們全家人卻渾然不知。

父親在沒有過完正月就和大哥商量著把自家的水井挖挖,讓水位再深些,準備在天井裡種些經濟蔬菜,防止澆水的時候井水不夠用,娘說:天還冷,水涼,等天暖和了再做不遲,性格急的父親還和娘爭吵起來,最後還是聽了他的。

井裡的水刺骨,淤泥又難挖,父親從水井裡上來的時候臉色蠟黃,畢竟五十歲的人了,當時以為是累的,沒有引起重視。

那個年頭,在農村每家每戶都統一安裝著一個外觀是木製盒子的小喇叭,定時播放著時事要聞和天氣預報。到了套種玉米的時候,廣播裡預報著天氣有大雨,父親就帶領我們去播種施肥,這次很準,雨來的急還沒幹完,已經下的有如瓢潑,而我們還在堅持,姐姐說不要幹了,雨大會淋壞身子的,卻遭到父親的訓斥,趁著有雨不用澆水省錢省力,種子發的芽也好。沒想到幾天後父親就感覺不行,鐵一般的漢子終於支撐不住躺下了,他自己還認為是感冒,藥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見好轉。在縣城上班的二哥建議去醫院查一下,疼錢的父親說:不用,過幾天就好了。

但這次他拗不過子女,去檢查了,結果出來是肝癌晚期,如晴天霹靂,哥哥姐姐一時也接受不了,嚎啕大哭,娘頓時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應對以後的日子,也只是哭。
      父親從查出病來,到離開我們只有短短的兩個月,期間自家種的小麥喜獲豐收,可是被病痛折磨的父親已經滴水不進了,娘悄悄的說爹命苦,家裡糧食豐收了,他吃餃子想吃幾碗就幾碗,可是父親這時連吃的欲望都沒有了。經歷了疾病折磨的父親最終離開了我們。  

   我們的日子逐漸好轉,再加上種植些經濟作物,大蔥,棉花,黃豆來換取鈔票,存款也逐漸增多,農閒的時候三哥外出打工,我在家看好田地,母親負責做飯,慢慢的從失去父親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娘還是捨不得吃白面饅頭,總是攙些雜糧。過慣了苦日子的她認為還是要節約一點好,預防在欠收的年景裡挨餓。接連幾年的豐收,家裡的小麥已經庫存不少,於是,三哥和娘商量著將一些糧食賣了換些錢財。

有了穩定的收入,娘這才放心了,開始了白面饅頭的生活。1988年後,我們家從此告別了粗糧食品。如今超市裡也做起了健康雜糧饅頭,它比純白面的饅頭貴出一些,現在的人覺得雜糧有營養,偶爾我也會買點改變一下口味,回味一下那段苦日子的味道,但吃過了感覺已不是從前的那個味了。

      又過了四年,三哥結婚,過門後的嫂子和我挺親的,對娘也孝順。我是在1995年出嫁的,老公是貨車司機。娘這時已經六十七歲的人了,娘覺得孩子都離開身邊了,心裡難免有些失落,我結婚的當天,疼我愛我的娘突然病倒了,回門的時候,看到躺在床上生病的母親獨自一人甚是可憐。

 1998年,娘來我家給我看孩子,有一天,娘忽覺身體不舒服,要我送她回家去,幾天後,接到三哥打來的電話,火氣沖天的訓我:娘病了把她送回家就不管了嗎?我聽了三哥話如五雷轟頂,知道娘得的病是胃癌,而且已經是晚期。

娘在隨後的日子裡住院、出院,來來回回,被病痛折磨的日漸消瘦。

聽二哥哭著說娘在重病住院期間,總是嚷嚷著回家,常說:人總有一死,孩子們掙錢不易,不要拖累你們了。娘也渴望生命,渴望好轉,但考慮到兒女的經濟要求放棄治療。夜晚她還拖著病重身子起來給陪床睡熟的二哥蓋衣服,驚醒的二哥當時就哭了。
      在娘離開我們之前的最後一段日子裡,是我陪在她身邊,前期姐姐照顧娘多一些,比我照顧的好,端屎送尿洗刷髒衣。後來娘大小便失禁,瘦骨嶙峋的娘一人怕冷,不嫌髒的姐姐抱著娘入睡為她取暖,娘遭受著病痛熬過了春節。後來聽姐姐說那種味道燻得她也無法入睡。娘在最後的幾天,已經吃不下東西了,只能喝少量的水。清醒的時候,我拉著娘的手問她,我這麼不孝不聽話你恨我嗎?,娘搖搖頭說:自己的孩子恨什麼。我才知道,在娘面前,我永遠是個孩子。
  
       娘最終還是走了,那裡雖然吃穿不用愁了,但好的生活還沒有趕上,當時兒女的經濟都不是很好,該吃的,該穿的,都沒有給她用到最好的,但她很知足,總說:吃過生日蛋糕,穿過新式衣服,坐過轎車,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她也趕上了。

如果我娘能活到現在,她就能坐上孩子們的轎車,吃上進口的水果,穿上高檔衣服,可惜她沒有熬到現在。我想,父母在天堂看到他們的兒女,生活在經濟發達、和平安定的今天,也會感到欣慰的。

我的父親母親,我會永遠懷念你們。

 

張翠英,女,1969年出生,山東省壽光人,愛好文學,喜歡寫一些小文章。

原創作品,文章由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故事》作者團隊,歡迎您加入!


投稿請看→《投稿須知

(排名不分先後)

胡正美(貴州)、郭香榮(河北)、劉清華(山東)、阿籽、宋新強(廣東)、李登祥(貴州)、周建好(江西)、韓煒光(海南)、陳世成(湖北)、許可(四川)、葉細顯(湖北)、胡正敏(貴州)、石春豔(遼寧)、陳彥朋(湖北)、蘇光建(四川)、陳少書(湖北)、申志強(河南)、曾建新(廣東)、秦立才(湖北)、鄧高鵬(江西)、董秀嵐(內蒙古)、賈文(黑龍江)、陳則民(海南)、王學恆(江西)、初心、沈學印(黑龍江)、董保良(雲南)、馬金香、江雪、魏碧波(湖北)、李國七(馬來西亞)、徐斌(安徽)、李雪松、秦利英(河南)、張喜學(甘肅)、殷顯菊(青海)、徐竑(甘肅)、陳愛霞(甘肅)、劉迎利(陝西)、陳萍(河南)、伊煥章(黑龍江)、王秀(遼寧)、吳學友(河南)、田萍(陝西)、馬永欽(河北)、陳世茂(湖北)、蔡來升(河北)、邱子文(黑龍江)、陳潔(陝西)、許久香(山東)、李淑慧(甘肅)、陳國華(河北)、付素花(河南)、王世輝(河南)、藺長永(山東)、桑樹華(河南)、米國珍(甘肅)、景秀秀(河南)、趙金鳳(青海)、宋春玉(吉林)、劉丙菊(河北)、胡培紅(山東)、邵丹(河北)、伊秋綿(新疆)、魏方(河北)、張碧龍(四川)、韓麗娟(貴州)、濁木(河南)、宋錫全(山東)、關東月(吉林)、宋繁勇(河北)、羊亞波(廣西)、謝冰潔(河北)、影兒(河北)、楊成志(吉林)、陳志華(河北)、李俊宏(黑龍江)、張奎秀(山東)、曹根勤(甘肅)、韓敬(四川)、劉平平(寧夏)、賈國忠(河南)、盧小夫(湖南)、吳奇峰(陝西)、冷文豔(黑龍江)、尚言諾(河北)、素心百合(遼寧)、鄶國虎(湖北)、李玉(河南)、毛士勇(重慶)、李馥言(吉林)、王雲(重慶)、蓉兒(四川)、程躍紅(河北)、韓凌雲(貴州)、席富會(陝西)、譚霞(重慶)、李鍾曉(陝西)、浪花(黑龍江)、王莉(陝西)、王金良(河南)、陳育新(河北)、賈鳳鳴(河北)、鄒明(廣西)、易江南(陝西)、李榮喜(湖南)、輕盈(廣東)、韓興祖(江蘇)、辛軍政(陝西)、江楓(廣東)、方正(江蘇)、何俊霖(湖南)、武麗華(遼寧)、姜植榮(湖南)、龔清楊(浙江)、述蘭(四川)、張振之(河南)、李紹鋒(河南)、胡旭(陝西)、何素蘭(河北)、吉福生(河北)、江卉娟(安徽)、李青(河北)、劉秀英(山東)、劉美文(陝西)、顧然(山西)、魯妮(江蘇)、龔秀枝(內蒙古)、李凡(安徽)、李佳昱(遼寧)、裴欣(河北)、任珂(內蒙古)、李明(山東)、張蔚(安徽)、賴輝(廣東)、王冬生(江西)、孟素勤(北京)、李海祥(湖南)、邵長軍(河南)、史四滿(甘肅)、曲建波(河南)、張翠英(山東)……

發表文章後五天內:

    閱讀量300以上+精選留言10條=稿費10元;

    閱讀量600以上+精選留言20條=稿費20元;
    閱讀量900以上+精選留言30條=稿費30元;

    閱讀量1500以上+精選留言50條=稿費50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關注

來稿要求原創首發,附作者個人簡介、相片、微信號。

投稿郵箱:2330992881@qq.com

               《作家故事》微刊編輯部

相關焦點

  •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見他有米線可賣,覺得家裡肯定不缺吃的,就中意父親了。怎麼聽著都像是一見鍾情的故事,我表示懷疑,父親就說:「那你去問你媽。」母親卻也並不反駁。許多年後,我將信將疑地問母親到底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母親才戳穿了父親的「謊言」。他們的相識就像那個年代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是經媒人介紹認識的。父親在朋友家裡玩,朋友拉二胡,他吹笛子。母親和朋友也被叫去玩,這就算第一次見面了。
  • 有聲讀物 |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母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是包辦婚姻,母親比父親大三個月,奶奶說女大三,抱金磚,佔三好。兩個人十四歲定婚,十八歲結婚。  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男子結婚前一天晚上必須給全村鄉親們行「四弄」禮。這個規矩世代延續沒人敢打破。可父親在外地上學,那天回來得很晚,急得奶奶到村頭望了無數遍。
  • 胡因夢:父親、母親、我
    日式房子夏季格外酷熱,我在澡盆裡一玩就是一下午,母親在一旁看她的書,我們互不相擾,各得其所。晚上母親戴著頂針專心地縫她的棉被,我站在一旁看著她從上海帶來的繡著小白兔與青岡菜的絲質被面,滿心溫暖地等待著睡前聽母親講故事。三歲半時母親就把我送進了幼稚園,園長是前面提過的那位母親的老同學。
  • 崩坼·橡皮膠·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記憶裡,一到冬天,父親的手是毛的,毛到甚至可以用來為兔子梳理兔毛。我的記憶裡,一到冬天,母親的手也是毛的,毛到甚至可以用來幫我們搔背心。所以,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父母親用他們的手幫我捋背。而冬天裡,我的父親和母親的手指上總是纏滿了橡皮膠。
  • 我的母親風流,弟弟不是父親的,父親受不住兩次自殺,結果如何?
    我的父母年齡都很大了,今年父親90歲,母親80歲,在那個年代,都是父母包辦的婚姻。那時候,我母親家裡非常窮,她家姐弟七個,我的姥爺是一個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的人。窮得沒辦法,就把我母親以300塊錢和一頭牛的價格賣給了我父親。
  • 【我的父親母親】┃ 香伢
    我大約是五六歲才開始記事,對於之前的發生無甚知曉,更不用說我父親和母親的故事。       我常聽母親講起她童年遭過的罪,吃過的苦,卻很少聽她提起過愛情。或許,這個年代是壓抑的,大家都羞於談情說愛,也不善於赤裸的表達。              本文選編自我父親為我母親寫的傳記,它彌補了我不了解的那段感情。
  • 父親母親的三十年
    我發現年逾花甲的父親,脾性大有收斂,對待母親也略多些情調,偶爾在我面前也「摟摟抱抱」,反倒是母親將其臭罵一頓,說在孩子面前瘋瘋癲癲不著調。幸福大抵是相似且平淡的,我感到慶幸在父母的這個年紀越來越知道如何去愛對方。
  • 我身邊絕配的星座伴侶:父親是天蠍,母親是雙魚
    我平時也看星座,但不完全相信,可是一想到我父母,不得不感嘆,他們確如星座所言,是一對極為互補的組合。我父親是天蠍座,母親是雙魚座,他們已近古稀之年。攜手風風雨雨幾十年,我印象裡幾乎沒紅過臉。父親是那種沉默寡言的人,母親比較感性,他們各自確實是「男人中的男人,女人中的女人」。星座說天蠍表面看來很霸道,雙魚很柔情。
  • 我的父親母親(一)
    父親那個年代的人也許很少有人懂得戀愛是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佔有絕對優勢,兩個人甚至連面都沒見就被引入婚姻走到一起,迷迷糊糊的就開始生活了。細細品味中國漢字文化真的是深奧至極,「婚」,不就是女的昏了頭嗎?當青春的紀念碑高高束起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的青春、愛情一同被埋進了婚姻的墳墓。
  • 父親母親的愛情——東方慕蓉
    祖父祖母在的時候,父親把寫給老人的信和寫給母親的信裝同一個信封,父親的信紙疊得很講究,給祖父母的,信紙順長疊好三折之後,再豎著對摺時,兩邊不能一樣長,短的一邊只能到長的一邊的二分之一位置,表示跪拜的意思,給母親的信,順長疊好三折之後再對摺時,必須一樣長,表示夫妻舉案齊眉。
  • 母親病逝三個月,我勸父親再婚,參加了他的婚禮,我淚流滿面
    母親的脾氣大,是個強勢的女人,而父親恰恰相反,是個性格沉穩,忠厚老實的人。 正是由於這種相反的性格,父親在母親的面前一直過得不順心。因為母親什麼事情都要做主,不高興了就拿父親撒氣,經常說他窩囊,沒本事,什麼事都幹不好,簡直不像個男人。 後來,即便母親在生病的期間也會經常批評父親,就像批評一個小孩,毫不留情面。
  • 劉麗穎 | 父親母親的味道 (散文)
    就像我,一拿起炒勺就會想起父親的小炒肉和糖醋魚,一開始揉面便想起母親的蔥油餅和寬麵條。那些味道,像是浸入了你的骨髓,無論經歷多少歲月,都在你的記憶裡飄散著與眾不同的香味,讓你陶醉,久久回味不已。       那是愛的味道!
  • 南寧55歲父親突發腦出血:母親已離去,如今我連父親也留不住了嗎
    我的父母系原廣西南寧市武鳴縣水泥廠的下崗工人,下崗後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固定的收入,依靠打些零工維持生活,加上父母體弱多病,因此家庭生活一直比較困難。2015年5月,我的母親不幸患了大病,為了給母親治病,用盡了家裡的全部的積蓄,同時還向親戚借了不少資金,但最終還是沒有留住母親,母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 贏魚|父親入獄後,我發現了母親的秘密【短篇小說】
    父親走了四個多月了,來過一封信,說是在裡面很好。妮兒很想他,妮兒不知道母親想不想父親,他倆最後相處的那段歲月簡直不堪回首。要不是那天老師有事少上一節課,妮兒可能永遠不會窺破母親的秘密。母親躺在床上,面色潮紅,雙眼緊閉,雙腿夾緊,兩隻手在紅棉襖下面揉搓著自己的身體,臉上的表情扭曲而詭異,嗓子裡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說不上是疼是癢,是悲是喜。
  • 于右任與甘肅的不解之緣,陝西是我的父親,甘肅是我的母親
    一、陝甘一家親于右任先生與甘肅的淵源深厚,187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縣,母親是甘肅靜寧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甘肅靜寧一帶發生大旱,民不聊生,于右任的母親隨家人逃荒到陝西,後嫁給于右任的父親於寶文。
  • 父親是耙子,母親是腰子
    是七口人的光景,在六七十年代,家大人多的大部分是短錢戶,所以父親一年四季牛馬般的勞作不失閒。在冬季,切草當飼養員餵牲口,春季耕地,耙地,種地,夏季鋤地,壓地,倒地,秋季割地,撥地場面收秋。母親春季跟著幫耬種地,打砬動,夏季鋤地,放晌牛。秋季撥地,場面雜活。冬季女人們集體的活基本上少了,但是,又充當起自家的飼養員來,一大家的生話打裡照外……可夠她忙呼都忙乎不完的。
  • 花花公子樸寶劍:小時候,我失去了母親,為父親承擔了債務
    花花公子樸寶劍:小時候,我失去了母親,為父親承擔了債務,但我必須經歷所有的困難!  當我小的時候,我喜歡看充滿活力的電視劇,每一次主角的特別會面都是為了最後在一起。  充滿轟動氣氛,帶著愛情難得的肆意。  經過大發現,人生與夢想之間的差距是不同的。
  • 佟大為:我臥床35年的植物人父親,我眼裡常含淚水的孤獨母親
    他6歲時,父親因公淪為植物人,母親白潔獨自撐起一個家。而今,佟大為的父親已臥床35年,母親也守護父親35年,兩代人的親情故事催人淚下……01佟大為與父母和姐姐佟大為1979年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父親佟振軍是市交警大隊的警察,母親白潔在市圖書館上班。佟大為上面有個姐姐,名叫佟玲。佟大為本來有個幸福溫暖的家,有個參天大樹般的父親。
  • 「詩意重陽 感恩父母——我的父親母親」主題徵文活動西安開啟
    今日上午,"詩意重陽 感恩父母--我的父親母親"徵文大賽暨頒獎盛典新聞發布會在西安舉行。記者現場獲悉,本次活動由陝西省工商聯主辦,陝西省長樂健康養老產業協會承辦,並得到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省總工會、省婦聯等單位的大力支持。活動面向全省廣泛遴選,積極推新,鼓勵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人員積極參與,營造濃厚的傳承中華敬老、愛老、孝老美德氛圍。
  • 父親羅青長和母親杜希健的紅色愛情
    但有一件事,使我至今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那就是父親與母親感人至深的革命愛情。現在一些年輕人會感到疑惑,革命是轟轟烈烈的亢奮,愛情是柔情繞指的纏綿,這兩者怎麼能結合到一起呢?但在我們父輩的那個年代,革命與愛情確確實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