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被包裝設計耽誤的美食」評選,我們想給這款涼皮一個提名。這個「設計師跑路型」的包裝設計風格,導致我們還沒試吃,心裡就先給了個低起評分。但是,只要吃一口,就讓人覺得以後真的不能「以貌取食」。
關鍵是,它這麼好吃,竟然還能這麼低卡——所以它斬獲小賣部夏季速食銷量桂冠,也就不奇怪了。這一次有食惠團的成員,幸運滴抽中了這款魔芋涼皮,返評用兩個字總結——完美。
說實話,剛剛拿到它的時候,我們是嫌棄的。這包裝會不會過於平平無奇了?然而人類的本質是真香——「被包裝設計耽誤的美食」,我們想給這款涼皮一個提名。魔芋加工成的食物本身並沒什麼味道,全依賴於調味料,所以配料包對於魔芋涼皮來說至關重要。內裡一共有四包調料,囊括了油潑辣子,調味粉,芝麻,香醋,是經典的陝西酸辣涼皮調味。
涼皮調料的靈魂就在道地的油潑辣子上。悠源起源於涼皮的故鄉陝西,作為當地品牌,對油潑辣子味道和工藝自然都很講究。和四川的麻辣、湖南的幹辣不同,陝西油潑辣子的特點是香,各種複合型的「香」,溫潤不燥。
選用當地辣椒,辣味適中,色澤紅亮,油分充盈,所以風味濃鬱。新鮮的辣椒被焙乾焙香後,用石碾壓成粗粗的辣椒麵——堅持用傳統的工藝,才得以保留辣椒本身的精華與香辣,從而保證做出來的油潑辣子紅色油亮,綿辣香醇。之後用香濃的滾燙菜籽油一潑,香氣自然就被徹底激發出來了。
當然,涼皮好不好吃,另一點主要看質地。我們常吃的涼皮是用麵粉做成,主要成分是澱粉,軟糯香滑,但是熱量不小。而魔芋涼皮,顧名思義,就是用魔芋製成的,雖然二者都是碳水化合物,但魔芋涼皮的熱量要低的多。另外,大量的多糖類物質,還有天然的高粘韌度,使魔芋在口感上先天具有Q彈彈韌的優勢,所以特別適合作為傳統涼皮的替代品。
因為魔芋質地粘稠,有很多易膨脹的纖維素,所以能填充胃腸,帶來不錯的飽腹感,熱量又微乎其微——不加調料的話,這份魔芋涼皮本身的熱量,才不到35大卡。調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酌量添加,即便加上所有調料,一袋的熱量大概在150大卡左右,與一顆蘋果幾乎持平。另外一點就是,魔芋涼皮並不吸油,所以其實吃完以後大部分的調味油是留在盤子裡的,你實際攝入的熱量其實還要少於我上面說的數字。我們日常一餐基本在五百大卡,但用魔芋涼皮代餐,相當於少攝入300多大卡,這可是相當於慢跑一小時才能消耗掉的熱量了。
除此之外,我還喜歡它的高效便捷。你不需要蒸煮炒,真正意義上的做到「速食」,拆袋後倒掉水,撕開調料包,直接拌就行。而且因為魔芋製品含水,所以不會像其他速食粉面那麼幹,攪拌也非常容易且順滑。
把涼皮在碗裡小心翼翼地拌上油潑辣子和料汁,攪拌幾個來回,確保每一根都被紅油包裹得妥妥帖帖,就能抄起一口塞進嘴裡了。
有條件的話,我更建議你加入喜歡的蔬菜一起拌,既不會浪費美味的紅油,還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也豐富了涼皮的口感。
魔芋涼皮保持著獨有的清爽,看似厚厚一層紅油,但並不辣喉。涼皮表面刻意製作的紋理,使它更容易掛汁,特別入味,也很好的平衡了顆粒感和爽滑度。如果你喜歡冰涼的涼皮,可以輕微放在保鮮櫃裡冷藏一會,要吃的時候就能享受一碗激爽的涼皮了。但不建議長時間冷藏,切勿冷凍。需要溫馨提示一下。口感也讓人很貪戀。既保留了涼皮輕薄透亮的特色,又增加了嚼在口中軟糯的滿足感,爽滑中帶有一絲脆度,比普通涼皮更Q彈,韌性十足不易斷。
裹上滿滿的紅油湯汁,沾上點點油潑辣子,大口大口吸溜吸溜進嘴,酸香麻辣帶著脆爽在嘴裡衝撞,簡直滑進人心裡。
香氣∶辣椒油特別香:
口味∶酸酸辣辣;
口感∶QQ彈彈非常爽滑。
亮點在於熱量低~
入口驚豔了,Q彈爽滑的魔芋涼皮,鮮香微辣的紅油,裡面還有黑芝麻,這個夏天很合適。不用煮不用泡,坐車外出都可以直接拌了吃。很筋道,吃完以後唇齒留香。看上去分量不是很多,吃起來還是夠夠的、超級飽腹,重點是簡單易操作,又快捷,簡直就是賴床人的福音呀!
辣椒油很香,第一包吃的時候沒看到醋,忘了加了,但是也有醋的味道,調味非常,鹹度也剛好,把所有料都加進去完全不會太油太辣太鹹。因為我本身不愛吃辣,平時如果一個東西有辣的和不辣的我一定會選不辣的,但這次涼皮的調味讓我覺著我會買辣的吃。涼皮的口感也比我想的優秀,剛好介於魔芋爽和普通涼皮的口感之間,既爽滑又細膩,不會太脆也不容易爛,是我會回購的水平。
@I-Love-You-Forever-S:
介個涼皮大大有別於傳統涼皮的口感。傳統是糯糯有韌勁的,魔芋涼皮則是非常的Q,可以用脆爽來形容吧。以往吃過魔芋本芋、魔芋絲、魔芋爽,還沒有嘗試過做成涼皮條樣子的魔芋,和醬搭配在一起也沒有很淡,還是挺入味的。整包辣油放入就太辣了,一般我只放半包,一定要調一碗花生醬是涼皮的靈魂所在!如果有材料的話,其實可以把黃瓜、胡蘿蔔切絲,再放點綠豆芽和麵筋還有花生,就更有外面賣的涼皮那種感覺了。
好了,低卡好吃的魔芋涼皮就介紹到這裡了。小賣部絕贊上架中,特惠期間,5包只需39.9元,即可輕鬆享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