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只是「假象」。
文|歐也
武俠小說裡,闡述高手的最高境界並不是武學秘籍,而是所謂的「無招勝有招」。但無招並不代表一招不出,恰恰是指通過不斷比武積累下的經驗快速去發現對手破綻,進而找到不拘泥於傳統的招式將其擊敗。
當科絲美詩成為美妝行業代工龍頭後,它同樣追求在化妝品領域達成這一境界。對科絲美詩而言, 「做工廠,爭取讓客戶感知不到工廠的存在。任何的要求,工廠像海綿一樣全部吸收,讓客戶不會對這一端有任何怨言。」這才是其最高目標。
讓工廠消失在客戶的視野和感知裡,這或許對外界來說是件匪夷所思的事。但對於在中國市場披荊斬棘16年的科絲美詩而言,做好工廠是本質,做好服務才是法寶。
▍申英傑
守住第一很難
全球成長28年,紮根中國16年。其中,中國市場是科絲美詩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據青眼情報(企業版)顯示,2019年韓國科絲美詩實現營收為78.9億元,淨利潤為1.9億元。另有公開數據顯示,同年科絲美詩中國區實現銷售額約為30億元,成為中國市場首屈一指的美妝代工廠龍頭。
對於在中國市場取得第一的成績,科絲美詩(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申英傑連續用了三個「不容易」來表達感受,這麼多年來專注於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容易,從0做到現在的規模不容易,想要守住第一的成績不容易。在他看來,「簡單的事情其實最難做,更難的是一直堅持做下去。」
與傲人成績同步的是,科絲美詩也成為中國不少代工企業的「夢想」。不過,申英傑認為,再造一個科絲美詩的環境已不復存在。「能做到現在這樣的規模,屬於美妝行業跑馬圈地的機遇剛好被科絲美詩趕上。或者說,科絲美詩於那個時代剛好走在了前面。回首過往,更多的是幸運。」
的確,有時候機遇比什麼都重要。據廣發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約4500億,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化妝品消費國。中國美妝產業的高速發展,也加劇了美妝代工廠的競爭烈度。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的化妝品代工市場,將有人大口吃肉,也會有人可能連湯都分不到。
「未來代工廠應該聚焦於專業化的小而精,不要盲目去追求大而全,挖掘自身工廠的優勢品類或者特色,以此實現專業化取勝。比如專業做面膜、口紅、香水等,擅長做什麼就將其做到位,這樣總能在市場有一席之地。」在申英傑看來,大而全代表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大而全看上去很美好,但結局不一定美好。」
申英傑直言,科絲美詩的「對手」並不是大而全的同類生產企業,恰恰是市場上那些專業化且小而精的代工廠。而這意味著科絲美詩要投入更多精力迎戰,且將市場戰線越拉越長。「船小好調頭,船大難調頭,這是一個真理。」
在「大而全」下做N個「小而精」
在大而全與小而精之間,科絲美詩的平衡之法,是做「大而全」表象下的「小而精」。
據申英傑介紹,按照品類劃分部門分開管理,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團隊,科絲美詩從內部細分出N個小而精,然後讓這些小而精去想辦法提高自身。「不要被科絲美詩的光環所迷惑,各個部門都要認清自身在當下市場所處的位置,從而深入挖掘出潛力。內部也會通過一些激勵方案打造出一支專業化的團隊。」
這種分開管理也體現在各個品類產品的研發、生產上。如,科絲美詩內部按照建築物進行ABCD劃分。其中,A廠做護膚,B廠做全自動化護膚生產,C廠做彩妝,D廠做面膜。而研發到生產的全過程,各個品類幾乎都是單獨運作。
如果說,抓住中國化妝品產業發展機遇,讓科絲美詩得以成為美妝代工龍頭。面對當下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者,科絲美詩同樣在通過不斷創新去穩固打下的江山,譬如,推出OBM品牌自選超市,展出了20個品牌。
「科絲美詩無意做自有品牌,更多側重於與客戶一起孵化品牌。」據介紹,科絲美詩OBM服務的流程是,第一步註冊品牌及商標,再由OBM團隊完成品牌策劃和一系列產品設計與規劃,達到一定的量化指標評定後,再將品牌移交給客戶。
「推出OBM更多是為了向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也源於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急劇變化。」申英傑稱,過去化妝品行業是一個圈內人做的事,互相之間需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大家都很清楚。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帶動網紅經濟、社交電商、自媒體等新事物的興起,也讓化妝品行業的準入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面對越多越多的圈外人入局,科絲美詩推出OBM服務則是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
「目前線上新型客戶數量已超過科絲美詩客戶總數的一半。」申英傑進一步稱,科絲美詩在中國市場很早就開啟了OBM服務。針對客戶追求品牌的個性化特徵,科絲美詩還同韓國團隊一起做品牌策劃及相關工作,「通過與客戶的共同溝通,構思出一個適合中國市場並受新一代消費者青睞的品牌。」
尋找下一個完美日記
越來越多的圈外人進入化妝品行業,也讓科絲美詩感到備受挑戰,但更多的還是機遇。申英傑稱,目前每月找上門來尋求合作的客戶達到了八九十家,還不包括通過電話諮詢的。這嚴重考驗科絲美詩的服務能力以及對客戶的甄選能力。「下一個完美日記可能就會在這裡面出現。」
科絲美詩更傾向於選擇什麼樣的客戶?申英傑透露,「首先,品牌創始人在渠道、營銷等層面,有沒有一套完整的概念。其次,要看品牌團隊裡面有沒有懂化妝品行業的專家。無論是技術專家還是產品專家,至少團隊要有專業人才在做這件事。第三,要有一定量的啟動資金。」
目前來看,科絲美詩主要生產品類以護膚為主。據申英傑介紹,護膚、彩妝、面膜分別佔比為60%、30%、10%。截止今年10月,產能達到5000多萬支(5片面膜算1支),創2004年建廠以來歷史新高。他同時認為,隨著中國市場疫情得到控制,彩妝依然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一方面,近些年崛起的新興品牌都集中於彩妝品類。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層面的降稅舉動,也有利於彩妝品類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以往中國市場化妝品的稅收架構包括30%的消費稅、20%的企業所得稅、17%的增值稅。正因如此,面對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代工廠,科絲美詩以往在彩妝品類報價上毫無優勢。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科絲美詩也有意在加快彩妝品類的布局。(註:2016年後,原先需要徵收30%消費稅的大眾低價彩妝用品不再徵稅。)
此外,科絲美詩的研發歷來備受外界關注。據申英傑介紹,目前科絲美詩在中國的研發團隊有277人,韓國則有超400人。每年科絲美詩都會拿出年銷售額的3%-5%投入到研發中。據其透露,「到今年12月底或1月初,科絲美詩中國的研究所擴建工作就會結束,研究所在原有3000平方的基礎上擴建到4500平方。同時,明後年中國研發團隊人數將有望按照500人的規模去充實。」
小批量生產的機遇來臨
廣「服務才是科絲美詩的核心競爭力,」申英傑一再強調。以客戶的訴求為指令,通過提升自身實力去為客戶創造更好的產品,是科絲美詩一如既往的服務理念。做好工廠不過是本質,科絲美詩未來要做的是服務商。
今年8月份,科絲美詩宣布「500個起訂」的小批量生產在行業引起軒然大波。據介紹,科絲美詩在此之前的MOQ(最小訂貨量)通常都是以萬為單位,而此次下調MOQ標準,也是為了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申英傑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型品牌,它們前期的綜合能力一般都不強,相較於以往以萬為單位的訂單量,小額訂單會大大減少這些品牌的試錯成本。如此一來,這些品牌就能夠集中更好的資源去切入市場。
小批量生產可認為是科絲美詩對外釋放的一種態度,但對科絲美詩自身而言這一舉動是在自找麻煩。申英傑表示,小批量不僅意味生產成本高,同時實際操作起來也很難。「通過這麼多年的積累,科絲美詩已說服好幾十家供應商的配合,共同完成小批量的生產嘗試。此外,公司內部專門為小批量生產開闢出專門區域,並挑選了最優秀的人才去做相應的生產工作。」
更重要的是,科絲美詩認為推出小批量生產的機遇已來臨。過去10年是3000個人穿同樣款式的衣服,現在變成3000個人需要穿3000種不同款式的衣服。化妝品領域也一樣,消費者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多樣,這就對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彩妝品類,一個眼影盤也許就兩三種顏色受到消費者喜歡。但就生產而言,不能為了兩三種顏色,去生產一大堆產品面向消費者端。那樣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消耗。
「不同於韓國,中國地域特色決定中國消費者需求更為複雜,這勢必促使未來品牌走向定製化。」申英傑認為,通過小批量生產的柔性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就是為了發現消費者喜歡的那幾款產品而生。「當然,小批量生產最終是為了大批量生產而設立。當品牌找出消費者喜歡的那部分產品後,下一階段就會同步化去完成大批量生產。」
總體來說,正是因為永遠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僅促成科絲美詩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背書,更成為科絲美詩穩固中國市場的一大利器。或許,這就是申英傑眼中最簡單的事情,卻又是最難的事。恰恰,它又是科絲美詩強有力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