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家長們或寄於有人能幫忙照看孩子,或懷揣著讓孩子真正實現增值的希冀,總會給孩子們報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幾年前,體育類興趣班中曾產生這樣一條鄙視鏈,處在「鄙視鏈」的頂端的正是馬術、冰球與擊劍。如今,隨著各類運動項目的普及,報名擊劍興趣班的人數正逐年增長,這條「鄙視鏈」的形態,似乎更扁平了。
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作為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運動被大眾熟知。在擊劍培訓最初推廣的時候,人們對它的印象是「小眾」和「高端」,「就是練的人少,花的錢多」。
擊劍的整套裝備非常複雜,包括面罩、金屬衣、電佩整劍、三件套保護服、A型拖輪劍包、手線、頭夾線、護胸板、三用比賽手套、佩劍金屬套袖、擊劍襪、整劍袋、劍條袋等,平均價格在兩千到三千左右,最低也不低於一千五。
裝備已是如此,培訓費用則更是不菲。普通的擊劍班中,一期的學費在一萬到兩萬之間,如果是私教授課,還會更貴。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步步攀升,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即使擊劍班的價格高昂,也依然趨之若鶩。
一般來說,孩子在四歲左右就可以開始接觸擊劍了,六歲到八歲則是學習擊劍的黃金時期。據分析,擊劍之所以受到大眾的喜愛,原因有三:一是避免了四肢的激烈碰撞,安全係數較高;二是能夠有效培養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和反應能力;三是如果在中學時期達到擊劍運動員水平,對將來進入名校也有一定的幫助。
2018年初,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擊劍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全國範圍內註冊的各類擊劍俱樂部、培訓中心、學校代表隊已達373個,參與擊劍運動的人數超過10萬人。三年過去後,隨著擊劍運動走進校園,小「劍客」的數量,保守估計已有數十萬之眾,大大小小的擊劍比賽更是遍地開花。從前的小眾項目,如今已獲得眾多家長的青睞。
當然,選擇培訓班還是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從有利於其成長和發展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如果只是抱著攀比的心態,認為越貴就越高大上,則容易陷入盲目的非理性消費,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業餘和職業化兩個方向都走不通。
在體育運動中,存在一個普遍規律:職業體育帶動群眾體育。與擊劍培訓機構遍地開花的情況不同,中國擊劍國家隊的成績卻停滯不前,自12年雷聲奪得奧運冠軍之後,中國隊再未斬獲奧運金牌,16年的擊劍成績更是跌至冰點,國家隊的後備人才及梯隊建設均面臨嚴峻挑戰。
而讓擊劍越來越有「大眾氣質」的各大興趣班和俱樂部,對於輸出擊劍人才的作用卻十分有限。有數據顯示,隨著興趣班學員的年齡增長,人員留存數量急劇下滑。受傳統的教育體制、賽事體系的不完善影響,許多學員因課業壓力在中學階段就被迫離開賽場。
未來,要培養專業的擊劍人才,亟需建立職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做好職業化發展的正確引導,並落實訓練過程中所需的各項保障,才能為孩子們指出一條成為職業擊劍選手的明路。
溫馨提示:因版權原因,廣東體育頻道無法提供CBA的直播信號,喜粵TV移動版用戶可前往體育專區免費觀看CBA的全場次直播,專區內還可收看歐冠、歐聯、西甲、意甲等精彩賽事直播、點播;電信版用戶請選擇CCTV5頻道直播觀看(以CCTV5實際直播內容為準,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超級會員搶先訂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