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截至2019年6月末,廣州農商銀行公司貸款較年初增加371.59億元,位居廣州市場前列。涉農貸款餘額363.94億元,增長18.16%;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256.29億元,較年初增長13.6%。
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的廣州農商銀行,紮根本土,堅守「植根本土、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成為助推本地經濟和實體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在防範區域金融風險攻堅戰場上,廣州農商銀行積極響應政府決策部署,戰略入股高風險農合機構,集全行之力幫扶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盡顯國企擔當。
紮根本土 做鄉村振興的「市場引領者」
廣州農商銀行是廣州本土國有企業,於2009年12月11日經銀監會批准後正式開業,其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廣州市農村信用合作社。
十年磨一劍,廣州農商銀行已成為國內第四大、廣東省第一大農商銀行。今年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達到8533.4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00.56億元,增幅11.8%。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鄉村振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廣州農商銀行在三農領域進一步精耕細作。今年6月,廣州農商銀行修訂推出了《廣州農村商業銀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同時通過設立專屬審批通道,並持續進行三農金融產品創新。
不得不提的是,在創新融資擔保方式方面,面對普惠金融人群缺乏抵押物難題,廣州農商銀行創新運用宅基地不完全抵押、村民股金分紅權利質押等方式,緩解了農戶、小微企業因抵押品不足融資難的問題。
另外,在普惠與小微業務方面,廣州農商銀行注重與政府、各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對接,以「龍頭企業+供應端、銷售端上下遊客戶」的「1+N」模式批量開發普惠小微業務,探尋出一條打造批量營銷模式的差異化經營道路,增加並紓困了一大批「適宜」的小微企業,無論是從企業社會責任擔當還是商業可持續的角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伴隨近年來廣州市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存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回歸本源助推實體發展的舉措為本地經濟發展夯實了穩定的基礎,廣州農商銀行有望成為廣州乃至整個廣東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
廣州農商銀行多年來優異而穩健的業績表現,獲得市場的一致肯定。2019年5月,在美國《福布斯》評選的2019年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中,廣州農商銀行位居第995位;7月,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廣州農商銀行位列第185位,充分顯示出權威機構對其市場影響力的高度認可。
科技賦能 提升高質量發展質效
科技讓一切更簡單,廣州農商銀行深知科技的力量,為了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一直不斷探索科技賦能。
為有效解決客戶「手續繁、融資慢、成本高」難題,廣州農商銀行積極響應有關部門提出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的號召,在現有流程上不斷優化,普惠金融服務也逐步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實現客戶直接觸達,極大提升了小微、普惠金融業務的可獲得性和服務效率。
以廣州農商銀行的不動產「e登記」服務為例。在廣州地方性銀行中,廣州農商銀行業內率先實現抵押、塗銷、換證登記業務網上申辦。如今,通過「e登記」網上申辦平臺,客戶到廣州農商銀行「動動手、刷刷臉」就可以抵押貸款「一件事」辦到底,告別客戶過去需多次往返銀行營業網點和不動產登記中心「往返跑」、「多頭跑」的情況。
另外,該行積極強化政銀合作和第三方平臺合作對接:以行內、人民銀行官方數據做基底,全面接入稅務、工商、社保、公積金、出入境等部門的第三方數據,儘可能獲取多維企業數據信息,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對更多領域客戶進行精準畫像,藉助大數據技術進行小微企業篩選和增信。
這些技術手段和第三方數據的接入有效彌補了大部分縣域和農村地區人群的個人信用信息,大大推進了金融服務獲得的可能性。
廣州農商銀行「太陽微e貸」產品就是這一跨界信用合作的結晶。廣州農商銀行相關人士介紹說,「太陽微e貸」以稅務、工商等第三方數據和自建模型進行搭建,以直銷銀行為載體,藉助大數據技術進行小微客戶篩選和增信,實現線上批量業務營銷。
「比如一位誠信納稅的小微企業主,可能在商業銀行的信用資料庫缺乏必要的材料,廣州農商銀行可以將稅務、工商部門提供的納稅情況、信用狀況等材料納入綜合評估,大大增加其獲得貸款的可能性。」相關人士舉例稱。
不止於此。據悉,目前廣州農商銀行正積極推動智能化風控平臺、第三方徵信數據採購等項目,逐步搭建內外結合的大數據智能化風控體系,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科技手段,建設反欺詐系統、零售評級系統、零售移動信貸平臺等系統項目,實現「信貸工廠」向數位化、智能化2.0版轉型升級。
勇於擔當 戰略入股高風險農合機構
廣州農商銀行不僅勇做服務實體經濟的深耕者,還是防範化解風險的攻堅者。
2018年6月,潮州試點將3家農信社改組為統一法人農商銀行。作為全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先行者,廣州農商銀行積極響應國家、省政府政策部署及工作安排,立足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積極發揮廣州對粵東西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專門成立農村金融改制辦公室專司推進改制工作,積極參與潮州3家農合機構改制幫扶。
值得關注的是,原潮州三家農信聯社改制前均屬於高風險機構,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雙雙高企,信用風險長期得不到有效化解。
「一旦發生風險事件或風險化解處置不當,都將對當地社會經濟穩定產生不良影響」,當地的一位金融業內人士透露,改制的風險處置異常困難與複雜。
廣州農商銀行全行總動員,堅持市場邏輯,創新策略化解區域金融風險。
在解決老股金處置問題上,廣州農商銀行開創了省內農合機構改制先河,新老股東共同發力風險處置,為後續農合機構改革及風險化解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鑑與參考樣本;在投資資金募集上,廣州農商銀行聯動集團資源,引進多元資本,與一致行動人共同出資近60億元,成為迄今為止省內幫扶農合機構改制出資最多的金融機構。
廣州農商銀行對於潮州農商銀行的幫扶並未止步於引入資本、化解風險、改制轉型,而是著眼於更長遠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將注資、注智、注制相結合,從體制建設與機制運營等維度多措並舉幫扶潮州農商銀行更有效地建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今年6月底,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廣州農商銀行戰略入股的潮州農商銀行正式掛牌開業,不良貸款率從原來的兩位數大幅下降至1.64%,各項主要監管指標均滿足監管要求,實現從高風險農合機構到全新農商銀行的華麗蛻變,探索出通過合併改制化解風險、提升支農支小服務能力的農信社改革「潮州模式」,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