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農商行正經歷著多重擠壓的「陣痛」,這既有外界的利差收窄、減費讓利、大行下沉、金融強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也有自身的科技短板、管理粗放等帶來的發展瓶頸。
越是關鍵時刻越考驗農商行管理者的能力與水平。浙江東陽農商銀行在逆周期大環境下,通過「四梁八柱」繪製發展「路線圖」,做到了道路不偏、方向不移,取捨有道;創新實施村級金融服務「三位一體」工程,打造了銀村治理新模式;探路數位化轉型,打造「三精型」數位化應用項目體系,形成了「用數據來說話、讓數據做決定、向數據要效益」的工作氛圍。東陽農商銀行實現了各項業務逆勢上揚,而其成功背後是,方益洪辯證的哲學智慧:「識勢」與「權變」的有機統一。
作者丨中華合作時報首席記者 胡宏開
疾風知勁草。
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農商銀行的發展比以往更為艱巨,也更加考驗管理者智慧。然而,浙江東陽農商銀行卻實現了逆勢上揚:截至6月末,各項貸款比年初新增43億元,同比多增23億元,貸款投放創歷史新高;各項存款比年初新增36億元,同比多增12億元;五級不良率0.95%;連續十二年在浙江農信系統勞動競賽中躋身「前三甲」… …
前不久,中華合作時報記者採訪了浙江東陽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方益洪,探尋其獨特的經營秘籍。
「四梁八柱」:
繪製發展「路線圖」
「戰略風險是最大的風險。」東陽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方益洪告訴記者,農商銀行發展首先必須要回答「做什麼、怎麼做以及如何做好」這個大命題,這就要有戰略規劃。
為打造立得住、叫得響、站得久的「百年老店」,東陽農商銀行構建了「四梁八柱」發展格局。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召開黨委會議研究發展戰略,作相關工作部署。
方益洪解釋說,「四梁」包括戰略、理念、策略、文化四個層面。其中,戰略取勢,對東陽農商銀行而言,這個「勢」就是「向內、向小、向實」的定位和做小做散的宗旨方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形勢變化,必須長期堅守,毫不動搖;理念明道,理念是實現戰略的途徑,需要與時俱進,做自己擅長的,人家做不了的事;策略優術,策略是實現戰略的方式方法,要做到因勢而變,圍繞戰略目標,不斷調整「打法」;文化賦能,文化是融會貫通的紐帶,要做到深入人心,起到連接器的作用,把前三者緊密連接起來。
「八柱」是「四梁」具體落地的抓手,包括黨建、機制、規模、質量、普惠、渠道、創新、人本八個方面。其中,以黨建統領一切工作、以機制破解實際問題、以規模增強發展實力、以質量提升發展後勁、以普惠鞏固傳統陣地、以渠道拓展業務空間、以創新壯大發展能力、以人本保障基業長青。上述八個方面有效對接,相互促進,形成合力,確保全行發展有力度、有步驟、有保障、可持續。
方益洪說,「四梁八柱」涵蓋戰略定位、發展理念、運營導向、要素配置、發展內涵等方方面面內容,是東陽農商銀行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如果把東陽農商銀行比作一座大廈,「四梁八柱」就是基本框架和支撐,「四梁」是綱,「八柱」是目,綱舉目張。
有了「四梁八柱」這一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東陽農商銀行在發展中做到道路不偏、方向不移,取捨有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各項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尤其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四梁八柱」更是經受了實踐檢驗,顯示出其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位一體」:
打造銀村治理新模式
「銀行要講效益,但是不能唯效益論。」方益洪說,農商銀行在談效益時應有廣義「效益觀」,不僅關注經濟效益,還應重視政治效益、社會效益。
作為「鄉村振興主辦銀行」,東陽農商銀行如何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實現多重效益?
對此,東陽農商銀行創新實施了村級金融服務「三位一體」工程。該工程以「金融顧問、信用小組、豐收驛站」三大創新為載體,通過村銀互動、服務前置、聯動作業,並從人員匹配、機制配套等全方位構建銀村治理新模式,實現「村裡人辦村裡事」。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金融顧問」發揮產業致富幫手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2019年,東陽農商銀行在東陽市委組織部支持下,向全市選派「金融顧問」,將網點主任、客戶經理等派至村(居)擔任村書記助理、主任助理,直接服務鄉村治理,成為村民信任的「自己人」。「金融顧問」擔負著「產業轉型好幫手」「信用環境督導員」「村級治理助力者」三大角色,每月參加村兩委會議或主題黨日活動,主動了解村情民意,利用農商行資源優勢,為農戶 「牽線搭橋」尋找致富產業項目,助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新農村建設;收集村民信息、建檔、授信,在信貸支持上向信用較好者傾斜,提升農村信用環境;全面融入村級治理,精準對接幫扶,說好「農村話」、幹好「當地事」、成為「當地人」,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除了選派「自己人」深入到全市擔任「金融顧問」,東陽農商銀行還組建「信用小組」,通過用好「村裡人」來辦好「村裡事」,實現鄉村從「散治」向「善治」升級。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信用小組成員為「村裡人」辦「村裡事」。
該行在全市各行政村(社區)組建「村級信用小組」,由素質優、知村情、懂民意的村裡人擔任小組成員,並以信用小組為媒介,主動對接聯繫資金需求旺盛且信用環境良好的村(社區),創建「村銀金融共建示範村(社區)」。同時,該行還配套「陽光·信義」貸款產品,將「好家風」「信義者」作為「精神資產」,滲透到農戶生產生活中,讓「好人有好貸」理念深入人心,推動鄉村德治,提升鄉村善治水平。
為滿足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基礎金融服務,東陽農商銀行依託村級服務中心、農村便利店等群眾「家門口」的陣地場所,設立金融便民服務「豐收驛站」,通過有效整合政務、金融等服務,助力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據悉,該行設立的豐收驛站在整合基礎金融服務、電費籤約繳費、學費等業務基礎上,加載代理營業執照申請、稅務社保相關業務、居住證發放等民生相關服務。同時,還在豐收驛站設置農產品展示區,依託浙江農信系統「豐收互聯」平臺,幫助農戶打通農產品宣傳、銷售、物流、資金結算等服務鏈條,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設立的豐收驛站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成為百姓「家門口的銀行」。
東陽農商銀行實施的「三位一體」工程自開展以來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該行已在全市選派「金融顧問」372名,組建「村級信用小組」538組,設立「豐收驛站」318家,服務群眾人數達19萬人次,推出「陽光·安居貸」「陽光·美麗家園」系列貸款產品,累計投放鄉村振興領域貸款230億元。
東陽農商銀行「三位一體」打造銀村治理新模式的創新做法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充分肯定。
6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作出批示:堅守和深耕主陣地,與時俱進,不斷建立新優勢。
浙江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小龍知悉後,第一時間提出指示意見:份量很重的批示,繼續努力!
數位化轉型:
數據運用貫穿決策、經營、管理
數位化時代,一切皆數據,萬物皆互聯,感知皆智慧,數位化轉型已成為銀行業的新型生存模式。
在東陽農商銀行採訪期間,記者感知了什麼是「科技價值體現」和「科技引領數位化轉型」。
東陽農商銀行注重科技轉型創新,信息科技部門改變傳統的單純後臺支撐職能,主動前移到中後臺,與業務部門聯動,以科技進步服務全行發展。
為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創新項目研發進程,東陽農商銀行還搭建了頭腦風暴式交流平臺,通過創新「陽光·創享吧」工作模式,邀請支行骨幹提出現有經營管理模式、業務拓展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開展頭腦風暴,討論解決思路,形成建設性意見和意向性目標,並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問題剖析和可行性方案的制定、部署落實。
在數位化轉型方面,東陽農商銀行一直有前瞻性的規劃。早在該行「十三五」信息科技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了信息科技工作要服務「精確決策、精細管理、精準營銷」的願景目標。這與浙江省聯社提出的數位化轉型要求不謀而合。
方益洪告訴記者,東陽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堅守「十二字」戰略方針,即「統一平臺、東陽特色、走在前列」。該行建立了以信息科技部、大數據管理中心為主,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數據應用長效機制,支行從原有的被動接收數據向主動要求數據、主動分析數據轉變,如今,全行已形成了「用數據來說話、讓數據做決定、向數據要效益」的工作氛圍。
「任何脫離業務發展的數位化轉型都是『偽命題』。」方益洪說,東陽農商銀行結合業務發展探路數位化轉型,打造了「三精型」數位化應用項目體系。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信息科技部工作人員升級優化「掛圖作戰系統」,助力精確決策。
一是助力精確決策。研發以「掛圖作戰系統」為核心的數位化決策體系,涵蓋了存款、貸款、價值客戶等數十項核心指標數據,可全方位、直觀展示全行各部門和支行網點各類核心業務數據,實現決策模式從原有的以經驗為主,到「數據先行、讓數據說話」。
二是助力精細管理。通過以「數據」為載體,打造集員工績效管理、成本管控、業務運營、風險防範為一體的數位化管理體系,具體包括信用小組考核管理系統、投資業務管理系統、員工行為管理系統、全面風險管控平臺、一鍵查詢系統等多種平臺系統。
三是助力精準營銷。以提升客戶體驗和營銷效率為出發點,推出綜合積分系統、線上貸款白名單鋪助管理系統、浙裡貸客戶閉環管理系統等。如針對信貸業務營銷難、獲客難等難題,該行以浙裡貸產品為基礎,開發了白名單批量授信模型,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客戶經理可開展線上線下多形式精準營銷。同時,在原有廳堂營銷系統的基礎上,加強智能設備、大堂經理、支持系統的三方聯動,通過對客戶360度精準「畫像」,將大數據分析結果推送到網點大堂經理的移動PAD,助力大堂經理智能識別廳堂客戶,開展精準營銷,實現「大堂」制勝。
圖為東陽農商銀行推進實施「陽光廳堂」工程,工作人員引導客戶使用超級櫃員機辦理業務。
東陽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創新理念、實施路徑、取得成效得到了上級部門充分肯定。浙江省農信聯社金華辦事處已把東陽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部分成功實踐向轄內農商銀行複製推廣,實現「單點突破、八方跟進、整體獲益」的效果。
記者視點:
識勢·權變
——兼談方益洪的管理哲學
中華合作時報首席記者 胡宏開
「時令上雖是盛夏,但冬天還未結束。」有人這樣來形容當下的農商行。
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農商行正經歷著多重擠壓的「陣痛」,這既有外界的利差收窄、減費讓利、大行下沉、金融強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也有自身的科技短板、管理粗放等帶來的發展瓶頸。
「疾風知勁草」。
越是關鍵時刻越考驗農商行管理者的能力與水平。
浙江東陽農商銀行在逆周期大環境下,各項業務逆勢上揚,其成功背後是,方益洪辯證的哲學智慧:「識勢」與「權變」的有機統一。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勢」是什麼?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標示著事物發展方向。農商行的「勢」就是「向實向內向小」的定位和做小做散的方向。
方益洪說,越是艱難時刻,越要保持「勢」的定力,決不能有任何猶豫、任何動搖、任何偏離,不能「亂花漸欲迷人眼」,而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以對「勢」的「不變」應對外界的「萬變」。
為保證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不變、支農支小的主責主業不變,東陽農商銀行確立了「四梁八柱」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做到道路不偏、方向不移。
方向引領未來。然而要實現目標,必須走創新之路,也就是要學會「權變」。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面對國際環境的複雜多變、疫情發展的不確性、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同業競爭的加劇等諸多挑戰因素,方益洪表示,農商行在堅守定位的同時,需與時俱進,善於求變、應變,「危」中尋「機」。
為此,東陽農商銀行在堅守服務「三農」、小微過程中,不斷調整打法。如,創新實施了村級金融服務「三位一體」工程,實現「村裡人辦村裡事」,打造銀村治理新模式;大力實施「數位化轉型」,並大膽地重新定位信息科技部的職能定位,將信息科技部門從被動接受需求向主動了解需求、整合需求和研發需求轉變,真正實現「科技價值體現」「科技引領數位化轉型」。
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勢」的定力;在「不變」中尋「改變」,善於「權變」。做「縣域金融的政治家」「職業化的銀行家」「優秀的領導者」。或許,這就是方益洪經營東陽農商銀行帶給我們的啟迪。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農村金融
主編/劉小萃 新媒體總監/李 博 製作/呂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