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陶倩) 11月29日下午,2020年度深圳政府政務公開「金秤砣」評議結果正式揭曉,龍華區再次以優異成績榮獲「金秤砣」獎。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之一,龍華區連續三年摘得「金秤砣」獎,也是近3年來深圳唯一連續榮獲「金秤砣」獎的行政區。
什麼是「金秤砣」?
「金秤砣」評議活動由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馬洪基金會」)於2013年創立。2020年,馬洪基金會圍繞政務公開相關政策法規,秉承客觀、公平、公正原則,通過民間視角,分別對全市10個區和29個職能部門政務公開的質量和效果開展評議,龍華區、南山區在本次評議中榮獲「金秤砣」獎。
龍華區參會人員作為10個區唯一代表上臺發言。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桿秤就是老百姓。
近年來,龍華區圍繞打造「全國基層法治示範區」,不斷夯實工作基礎,深入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初步形成「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專業化」基層政務公開「龍華模式」,政務公開在質量和實效上實現了「雙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政務服務「好差評」位居全市前列。相關經驗做法受國務院網站《政務公開工作交流》刊發。今年5月,龍華區被確定為廣東省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成果推廣應用8家單位之一。
龍華區「憑什麼」連續三屆獲此殊榮?
一、四措並舉,致力構建基層政務「大公開」格局
龍華區堅持「組織、責任、隊伍、考核」並重,統籌協調、一體推進,初步形成政務「大公開」工作格局。
1、加強組織領導
區主要領導多次部署政務公開工作,並要求納入區重點督查項目,加大推進力度。成立由區政府副區長掛帥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將政務公開納入區重點工作,與重點工作同部署、同監督、同考核。
2、健全三級責任體系
明確各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三級責任架構,抓實政務公開主體責任全覆蓋。
3、加強隊伍保障
建立公開專幹人才庫,定期舉辦高規格、上水平、深層次業務培訓,兩年累計培訓業務骨幹近600人次;編印「兩書一庫」,指導全區學習實踐,全面提升政務公開水平。
4、強化監督保障
緊抓績效考核指揮棒,將政務公開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範圍;建立季度檢查通報機制,對政務公開情況進行抽查並通報;定期邀請第三方機構以群眾視角開展年度評估,促使各單位主動公開成為自覺、規範透明成為常態。
二、標準引領,全力構建政務公開四大體系
龍華區以試點為契機,按照「標準化+政務公開」思路,構建政務公開四大體系。
1、構建三級標準目錄體系
率先編制完成本級25個試點領域和街道、社區層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形成區-街道-社區三層級全覆蓋,確保公開覆蓋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
2、構建政務公開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以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為標準,編制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創新打造場景式政務公開,切實增強群眾體驗感,真正做到利企便民。
3、構建政務公開工作規範體系
從總體要求、內部規範等9個方面進行制度性設計與安排,修訂完善《深圳市龍華區政府信息公開規定》《深圳市龍華區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操作流程》等制度文件,配套繪製通俗易懂的10大規範流程圖,通過「全制度流程」實現公開程序規範化,提升基層政務公開規範化管理的質量和實效。
4、構建政務公開立體聯動平臺體系
統一全區信息公開與政民互動服務資源,依託「龍華政府在線」「深圳龍華融媒發布」「i深圳」等平臺,整合資源,優化各類服務終端,實現政府信息「網上查」「掌上閱」;圍繞「一網通辦、全城通辦」,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除涉軍涉密)100%在廣東政務服務網公開通辦;依託區、街道、社區三級大廳窗口一體化管理體制優勢,將政務公開窗口、服務窗口延伸到基層末梢,打通政務公開向基層延伸的「最後一公裡」。
三、需求導向,探索基層政務公開特色品牌
龍華區堅持以「便民利企」為切入口,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創新打造特色品牌,推動政務公開與群眾訴求精準對接,切實增強基層政務公開實效。
1、試點打造智能政務公開專區
投放「軟硬一體」政務諮詢機器人,打造線下實體公開陣地,推進「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雙融雙促。
2、率先建成「產業政策查詢平臺」
通過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區級政策精確計算、政策智能推送,助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3、上線「i龍華」公共服務平臺
聚焦龍華大小事,上線數據帳戶、「i社區」、疫查通、龍華融媒等龍華特色業務,打造「雲上政府施政廳」「網上申辦萬事通」「社區生活百寶箱」。
4、加快龍華「政務1廳」建設
將涉及企業和個人的窗口服務、電子證照、個人信息等服務集成在「政務1廳」,量身定製專屬VIP政務服務,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一流服務,提升群眾體驗感、獲得感。
龍華區將珍惜榮譽再出發,繼續以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宗旨,將社會第三方的監督評議當作提高工作水平的動力和鞭策,用民意的「秤砣」推動政務公開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著力實現政務公開與群眾訴求精準對接,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