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上聖母瑪利亞》板面油畫,1513年,直徑71釐米
《椅上聖母瑪利亞》,被譽為拉斐爾最有人情味的作品。的確,這裡的聖母被賦予了年輕女子的美麗面容,慈愛的神情裡又透出少女的純淨和羞澀。被緊緊抱著的耶穌看上去有點憂鬱,也許他已經看到未來的苦難和犧牲。聖約翰雙手合緊,用期待的眼神看著聖母,似乎在祈禱,身上苦行者的毛衣襯託出聖母富有東方情調的華麗圍巾,形成鮮明對比。這幅作品大約完成於1513年。畫面構圖圓滿,色彩華麗而不失真誠,每個信徒都會感受到聖母瑪利亞目光裡的神聖與溫情,於是,心中的信仰得到升華。
到拉斐爾三十三歲,時隔他繪製《美麗的女園丁》正好九年,九年裡他的大作《雅典學派》《聖體爭辯》《巴爾納斯山》《懲罰赫利奧多羅斯》《迦拉丹》《教皇尤裡烏斯二世》等都在這九年完成。他已經開始製作氈幕裝飾的底稿。他相繼為尤裡烏斯二世和利奧十世兩代聖主的宮廷畫家。他的學生多的幾乎與一位親王護從相等。
《教皇尤裡烏斯二世肖像》,板面油畫,約1512年,108X80CM
《雅典學派》
《雅典學派》局部
《聖體爭辯》
《迦拉丹》
在這些眾多的工作中,他時常回到他癖愛的題材上去,他從未放棄「聖母」的題材。從某個時代起他可以把實際的繪製工作交給學生去做,可是《西斯廷聖母》仍舊是他親手繪描繪的最後的作品。這幅作品大約完成於1515-1516年。
《西斯廷聖母》布面油畫,1515-1516年 265X196CM
在這幅畫面上,我們看到十二分精煉圓熟的手法和活潑自由的表情。對於其他畫,拉斐爾留下了很多素描稿,可見他事前準備。可是《西斯廷聖母》的原稿極其稀少,沒有一些躊躇,也沒有一點懊悔,藝術家顯然是統轄了他的作品。
因此,《西斯廷聖母》和《美麗的女園丁》一樣是拉斐爾的藝術進程中重要的作品。在拉斐爾許多聖母作品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幕簾揭開,聖母在光明的背景中顯示,她在向前,腳踏著瀰漫的白雲。左右是兩個殉道者向她致敬,他們是聖希克斯圖斯和聖女巴爾博。下面是兩個天使託著臉依憑著畫框。
這時候不再是「牧歌」式,沒有美麗的兒童在母親膝下遊戲,也沒有風景和一亭一花。畫面是富有戲劇化的,顯得莊重而且神聖。風吹動著聖母的衣裾,寬大的衣褶在風中飄動。
臉上沒有平靜的氣概,聖母和小耶穌的嘴角都刻著悲哀的皺痕,她抱著未來的救世主往世界走去。這是天國的後,可也是安慰人間的神。耶穌的憂鬱是哀念人間的苦痛,超乎於他的身體所顯示的年齡的深沉,似乎也暗示著拉斐爾的成熟。兩個小天使更使得這個畫面有遠離人間的氣息。
這裡,製作的手法與題材的闊大相符。素描的線條形成一幅富麗奔放的波浪,全畫面都充滿著它的力量。聖母衣褶上的線條,手臂的線條,正好跟耶穌的身體曲線和衣褶成為對照。聖希克斯圖斯長袍向左拽著,聖女巴爾博的則向右拽著,天使們成為畫面美妙的穿插,使得全畫的精神達到豐滿的境界,他們的年輕和美麗仿佛在全部哀愁的調子中,加入一個柔和的音符。
從此拉斐爾丟掉了他賣弄素描的習氣。他已經學得大藝術家的簡潔,壯闊,省略局部的素描,他早期聖母的繁複衣褶,遠沒有這一幅聖母衣飾的簡潔有力。
和波提切利的耶穌一樣,《西斯廷聖母》中的耶穌,在愁苦的表情中,表示先天已經知道他自己的使命,他和他的母親在精神上已經互相溝通,形成默契。他的手並沒有舉起祝福人類,但他的口唇與睜大的眼睛已經表示出內心的默省。
三十三歲的拉斐爾已經在人類社會和哲學思想中成為一個成熟的畫家,他已經感覺到一切天才的淡漠與哀愁,也許這哀愁的時間在他的生涯中只有一次,但是這又何妨?《西斯廷聖母》已經成為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作品之一了。
除了油畫,他還創作了很多歷史題材的壁畫和氈幕裝飾底稿,由於氈幕的材質特點不好保存,很多作品殘缺,顏色也暗淡了。氈幕的底稿留在制氈廠裡,後由魯本斯為英國查理一世購去,現在留在倫敦。
《捕魚奇蹟》,蛋彩畫,約1515年,319x399cm
《捕魚的奇蹟》,氈幕畫,1515年,360x400cm
拉斐爾在三十七歲就去世了,留給世界深深的遺憾,他造就了歷史畫的頂點,十六世紀藝術家也在這方面受拉斐爾之賜。後來歐洲各畫院競相模仿歷史畫,被奉為古典的準則,很多都是古典其名,平庸其實。拉斐爾的高越偉大,構圖的動人和畫面的和諧卻無法超越。
拉斐爾作品欣賞
《拉維拉塔》布面,1512-1516年 82X60.5CM
編寫:唐曉林 秦科
(素材來自出版物和網絡)
查看更多相關內容請 在微信添加朋友裡面找到公眾號 然後搜索秦科古典技法工作室收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