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史中,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但丁作了精闢的評價:「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大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可恩格斯說這句話的原因何在呢?難道僅因為但丁是人文主義之父嗎?僅是因為但丁是義大利語文學之父嗎?不,不是的,但丁被給予如此評價絕不是簡單的理由……
歐洲中世紀文學教會是主要奠基者,基督教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世紀繁榮時期——14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出生在義大利的但丁酷愛文學,當時義大利地處歐洲與東方國家間的交通要道,工商業、銀行業發展很快,後來建立城邦共和國由新興資產階級掌握城邦的實權,自此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也就產生了資本主義思想。但但丁呢是第一個使用「文藝復興」主義的作家,人文主義重視理性,反對以宗教神學為中心的世界觀,是文藝復興時期所產生的,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反對教會的指導思想。而但丁正是把這種思想貫穿於作品的作家,《神曲》是中世紀文學的總結性作品,也是新時代文學的序言,透漏出人文主義曙光,十分具有代表的揭示了時代特徵。他抨擊教會和教皇的貪暴專橫(而此正是中世紀文學的特徵),肯定現實生活和愛情的價值,肯定追求知識,重視古代文化。但丁頌揚上帝,讚美天堂,提倡苦修,但沒有似中世紀蒙昧主義那樣把現世生活說的一無是處,這符合人文主義重視理性。等等。
《神曲》中的內容與基督教的關聯,重視完美,不正是「十」字的象徵意義嗎?而從作品的形式上說,「地獄」和「天堂」是中世紀宗教文學常用的格套,但丁將它發揚更為完備,這不正說明他重視使用中世紀文學藝術嗎?
但丁是人文主義之父,是歐洲文學史上的一位偉人,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詩人。即使我對但丁不是過多了解,但文學史的課堂讓我覺得恩格斯給予但丁的評價是真切的!他是外國文學史上的一個記憶點,一個閃亮的記憶點!
以上的述說也只是來揭示但丁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此外他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還表現在他十分重視民族語言和民族傳統。但丁被稱為義大利語文學之父,他是第一個用義大利語來寫作的作家,我想這一點也足以證明他重視民族語言吧!
但丁被稱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又怎麼說呢?其實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但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