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參加過這樣的演講:演講者吐沫橫飛,聽眾卻昏昏欲睡,頻頻看表,坐在椅子上好像受著酷刑;你應該也參加過這樣的演講:演講者從容不迫,聽眾或笑或淚,掌聲不斷,結束時還意猶未盡。好的演講裡,演講者總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於不動聲色中傳達自己的觀點,使聽眾受益。
那麼怎樣才能呈現一場精彩的演講呢?
讀完傑瑞魏斯曼先生《演講中重要的事》的,我總結出三個重點和一個前提。三重點為打磨演講稿、巧用輔助工具、掌握演講技巧,而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前提,了解並滿足聽眾的需求。
首先,一場演講,如果沒有引人入勝的內容,就算會場金碧輝煌、設備價值連城、酒水點心花樣繁多,也不能稱其為成功的演講。那麼創作演講內容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取材簡潔、有趣味。沒有人千裡迢迢來到悶滯的會場,是為了聽一場冗長枯燥的說教,所以將你的演講設計成一個故事吧。在確定了演講主題之後,你需要篩選手邊可用的素材。這時最怕的往往不是素材不夠,而是素材太多,難以取捨,好像這個案例可以拿來用,那個故事也很有趣,對著一桌子的材料一籌莫展。其實,我們可以將自己設想為聽眾,我們喜歡什麼樣的演講呢?一定是內容精煉、言簡意賅、邏輯連貫、生動有趣的演講。
所以,在面對繁多的素材時,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將內容精簡成3-5個重點,緊扣著這些重點,刪掉拿不準的,一個事例即使非常有趣,但它對於你詮釋觀點並無助益,那麼也要大膽「殺掉汝愛」。雖然我們沒法像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批改十載,但反覆打磨自己的演講稿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第二,開宗明義,以始為終。要從一開始就吸引聽眾,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第一印象很重要,通常在演講的90秒之內就已經形成。所以,你必須直接直奔主題,直截了當地闡述你的觀點。為此,你可以構思演講的最後一句話,想想你希望聽眾在聽了你的演講之後會有怎樣的行動,以此來闡述你的觀點,便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選擇確定性詞語,傳遞信心。有時候,為了表達嚴謹,我們會使用諸如「我們相信」,"我們認為",」我們覺得「,但過多使用這樣的前置語,會使聽眾疑惑於你對所講內容的專業程度,所以要儘可能多地使用確定性的表述。將疑惑轉為確定性,由條件語氣變為陳述語氣。如果某件事的後果的確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詞代替,例如」我們有信心「,」我們對這件事很樂觀「,」我們深信「等等。
內容創作好之後,我們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將它呈獻給聽眾。這時候,我們常用到的便是微軟的Powerpoint軟體,以及現場的提詞器、音響設備等。這裡我們主要說說PPT軟體的使用。
首先,避免喧賓奪主,它只是輔助工具。有些演講者在創作內容的時候,會直接使用PPT模版,認為它方便省力。其實,這樣做會限制你的思路。另外,」少即是多「的原則,這裡仍然適用,每一頁的PPT文檔只有一個標題,不要試圖將所有觀點都寫在PPT上。還要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模板樣式,因為聽眾來到演講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看一場漂亮PPT展示,而是為了從你的演講中吸收新的觀點、增長見識。
其次,讓它成為你和觀眾之間的橋梁,而不是障礙。在演講過程中,我們要藉助電腦或是雷射筆控制PPT,這會分散演講者的精力和觀眾的注意力。這時,我們需要從聽眾感受出發,時刻站在聽眾的角度,用簡潔的話語和動作去引導聽眾。你的動作和臺詞要同步,讓聽眾充分參與進來。
最後,不要老想著把橋抬高,試著把河水降低。在當今社會單向的、內容過於豐富的商業演講中,演講者經常忽略了聽眾,不為他們考慮。有時演講更像是演講者的獨角戲,利用現代設備的幫助誇誇其他,視聽眾為無物。我們要提高演講水平,不能只想著提高技術手段、增添高價設備,而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聽眾的需求。這就要求演講者,在事前了解聽眾、在演講中關注聽眾的反應,在演講後傾聽解答聽眾的問題。
總之,讓PPT成為你的金箍棒,而不是緊箍咒。
那麼,解決了工具的技術問題之後,我們要來考量演講者本身的技術問題,即演講技巧。演講,是靠著講話來傳達觀點,所以演講者的聲音尤為重要。雖然我們不必要求自己像電視主持人那樣字正腔圓,但必要的練習可以提升演講質量。
首先,找到自己的共鳴腔。未成年人尖銳、短促的嗓音是不成熟的標誌。為了使自己的嗓音渾厚圓潤,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發音共鳴腔。書中談到三個共鳴腔,分別是咽腔、鼻腔、口腔。通過聯繫鼻音m,n,l可以找到自己的鼻腔共鳴;通過拉長諸如元音,可以體會到自己的口腔共鳴;通過練習,可以打開喉嚨,壓低下巴。
其次,錄音給自己聽,自糾自查。用手機或者錄音筆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來,反覆收聽,這樣既可以熟悉自己的聲音,又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逐步改進之後,會提升對自己聲音的信心。不必過度糾結自己的口音,將重點放在語言的連貫、邏輯的清晰上。鄉音難改,但準確的擇詞,流暢的表達、自洽的邏輯,卻是可以通過大量練習掌握的。
最後,分解動作,實戰練習。練習演講,就像練習遊泳,我們要將各部分動作分解練習。比如,演講的姿勢,我們通常選擇站姿,因為這樣可以使肺部充滿空氣,下巴抬起,喉嚨打開,從而使空氣更順暢地通過氣管;手部動作通常用來幫助語言的表達,它的動只有一個目的,能夠增強你的意思、語氣、情感;眼睛要保持與聽眾延伸接觸,可以試著將目光鎖定某位觀眾,直到他也回視你,從而減少眼球移動,讓自己鎮定下來。
把演講比作一場戰役,似乎不太貼切。因為戰役,通常是雙方出招、強者勝,而演講看上去則只有演講者在出招,而聽眾只是被動接招。其實不然,一場好的演講,演講者必須充分了解自己講什麼、對誰講和怎麼講,精心準備內容,將聽眾需求放在首位,訓練自己的工具技巧和演講技巧。如此,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