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屾淼 新周刊

2016 年5月17日,北京,央廣購物頻道主持人(左)和來訪的美國主持人(右)在節目現場展示服裝。

在歐美及日韓等地區的零售業發展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購物,未能在中國展現同等重要性。二十多年來,它的存在,更像在為電商直播的崛起做嫁衣。

全球第一家電視購物公司在1982年出現,不過中國人第一次真正知道這東西要等到1988年——美國營銷學者理察·漢米爾頓博士在當年舉辦的首屆中國直銷營銷研討會上,隆重介紹了這種被稱為「第三次零售革命」的先進經驗。

在場的中國同行大開眼界,但這並沒什麼用。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

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

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到了1996年,以北京電視臺BTV電視購物、帝威斯、百思得為代表的第一代電視購物機構陸續建立,在信用卡支付體系和快遞物流服務基本欠奉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不錯的業績。1998年,中國各省市100多個電視頻道中有500餘家電視購物公司運營,年銷售額達幾十億元,電視購物可以說嶄露頭角。

但在電視臺的默許和商家的急功近利催動下,電視購物迅速進入一個群魔亂舞的時期。嚴重的質量問題和誇大宣傳,搞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2001年,一款通過電視購物銷售、號稱能矯正近視的「OK鏡」導致上萬人眼部損傷,行業聲譽跌到谷底。

不過行業不景氣也架不住世間有鬼才。後來成功操盤8848手機和小罐茶,經歷極富爭議性的營銷狂人杜國楹在1997年至2003年憑藉號稱能矯正青少年駝背的「背背佳」、記單詞更容易的學習機「好記星」這兩個爆款產品,精準擊中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的消費痛點,在逆勢中脫穎而出。

沒被背背佳廣告統治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這吹響了電視購物復興的號角。外國資本的進入,也進一步刺激了這一進程。2003年,韓國的現代集團、CJ集團、LG集團開始跟中國多地電視臺開展電視購物節目製作。

直到這一階段,國內仍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電視購物頻道,廣告均以購物節目的形式在綜合電視頻道播放。電視臺為了營收,玩命播廣告,巴不得播個15分鐘節目就輪一次10分鐘的廣告;內容也相當失控,全家人一起看劇的時候,經常不得不一起看半天豐胸產品。

2003年,廣電總局對電視頻道播放廣告的時長、內容等進行明確規範。但要賣的貨越來越多,用有限的廣告時段播電視購物節目根本不夠用,全天候播放的專用頻道是唯一出路。於是,2006年起,專門的購物頻道大範圍興起,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的央廣購物、上海東方衛視旗下的東方購物等先後出現。

在其他節目主持人都正襟危坐、一副精英範兒的年月,電視購物主持人的話術顯得更接地氣,並通過當場使用或播放演示短片等形式,讓觀眾直觀地感受產品功能。在不斷發展中,電視購物的技巧也越來越豐富,不斷誘惑觀眾拿起電話搶購。如限時贈品、產品庫存顯示和產品銷售倒計時等,限時優惠的倒計時會放出鐘錶滴答的聲響,主持人會不斷提示剩餘時間和各地迅速下降的庫存量……

飢餓營銷這招,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人稱「侯總」的侯興祖在這期間逐漸成為亞文化一般的存在。這位祖籍山東的臺灣商人一度做過陳水扁的選舉幕僚,後來在臺灣的東森購物臺做過購物節目。選舉中營銷人、電視上營銷貨的侯總,經常賣一些可疑產品,比如來歷不明的水晶鑽,以及一款聽著像勞力士和江詩丹頓合體的勞詩丹頓手錶,一邊敲著桌子一邊聲嘶力竭地喊:「只要998,破盤價998!」「全國最低價,如果你找到更低的我不收錢」「錯過了那麼恭喜你,再也找不到了」……

侯總憑藉獨特颱風成了那一代青少年的集體回憶,且深刻影響了中國電視購物的整體畫風,大家都變得有點飄。節目為了誇張產品功效不惜動用技術特效,主持人為了證明筆記本電腦質量過關當場猛砸,減肥、豐胸、增高產品使用前與使用後的神奇對比讓人看得心馳神往……電視購物發展勢頭強勁,當時行業第一的東方購物2009年銷售額突破28億元,銷售額年均增長65%。

「八心八箭」的侯總,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但貨不對板和售後服務的糟糕體驗依然長期困擾電視購物。CSM媒體研究在2008年4月的調查顯示,83.3%的中國人對電視購物的信賴度是「中等以下」。

監管開始加碼。2010年1月1日起,《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此前泛濫的藥品、性保健品、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增高器械等廣告被全面禁止。

2013年廣電總局再發通知,規範更具體:叫停「叫賣式」的誇張配音、語調、動作等行為,禁止綜合上星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電視購物節目,不得用新聞主播或新聞報導形式做廣告,投放廣告企業註冊資金要不少於1000萬元等。

下面明裡暗裡的違規並不在少數,假扮專家的演員一會兒是醫學院士,一會兒是藏醫傳人,一個自稱劉洪斌的老太太在不同頻道來回串場賣保健品,前後扮演過幾十個不同身份。

電視購物界的百變大咖劉洪斌。

但總體而言,基本的行業準則和支付、物流等一應配套工程至此已經成型。直到2015年,內地電視購物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勢頭。

2016年,突然變天。商務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34 家電視購物企業實現銷售額 366 億元,同比下降 8%。同年,淘寶「雙十一」全天銷售額達1207億元。還沒來得及真正成熟,電視購物便已遭遇網絡購物的降維打擊。

同樣是2016年,阿里巴巴發布淘寶直播平臺。這一年4月21日,有50萬人通過淘寶直播圍觀了短視頻第一紅人papi醬的首支貼片廣告拍賣會。但當時業界普遍不看好淘寶直播,認為喊麥、跳舞偶爾走點光的秀場直播或遊戲直播才是風口,把電視購物那套搬上直播,並不能製造什麼大風浪。

後來的故事已經為人所熟知。在兩年的運作積累後,淘寶直播2018年全面爆發,一年增長300%,通過淘寶直播帶貨成交額超過5000萬元的店鋪有84家。電視購物跟電商的差距越拉越大,大到已經全無可比性。

電視購物仍不失為一個百億級的大產業。《2018年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電視購物行業整體銷售金額為313億元——它仍然有受眾。

只是人們談及電視購物時,它似乎已經成了一種青春記憶。在歐美及日韓等地區的零售業發展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購物,未能在中國展現同等重要性。它的存在,好像在為電商直播的崛起做積累。

2020 年5月4日,上海,江疏影出席東方購物頻道直播活動。該圖為設計圖。(圖/ 陳和)

電商直播沒有辜負這些積累。撐起強大市場表現的,是流量更廣大的平臺、更會帶貨的主播、更嚴格的選品和售後服務、更高質量的供應鏈和冠絕全球的快遞物流服務。就底層邏輯而言,電商直播是電視購物的一次全面升級。

電視購物十大奇葩商品

背背佳

1997年上架3個月內即實現3000萬元營收,杜國楹的成名作,不少人小時候都戴過,直到今天還有賣。號稱能改變儀態、矯正駝背、促進增高,但一直受到質疑,有專家指出,長期佩戴可能導致骨骼變形損傷。

勞詩丹頓

侯總帶貨的爆款,集勞力士和江詩丹頓優點於一身,鑲嵌八星八箭南非真鑽,只要998元的神奇手錶。成功人士首選,出去談生意也好,談判也好,那個氣勢,別人先退!避!三!舍!不要問,問就是全國最低價,再猶豫就搶不到。

甩肉機

這不是廚房用品,這就是個會抖的機器,你站上面你也抖,你抖了你的肉就抖,肉在運動,脂肪就能燃燒了。聽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消費者現身說法:肉是抖不掉的,只會讓你肌肉關節損傷。

菜刀

遊戲《水果忍者》的靈感來自一則賣菜刀的電視購物廣告,主持人將菜和水果拋到空中,揮刀劈開,以此證明其鋒利程度。電視購物上出現過很多雜牌菜刀,有的鑲鑽石,有的號稱能切鋼絲——有人買回家後發現切肉都切不利索。

考重點

這不是教輔資料,而是口腔噴劑。學不進去?背過就忘?往嘴裡輕輕一噴,口腔黏膜吸收,補充大腦記憶因子,修復疲勞腦細胞,喚醒大腦休眠區參與記憶,讓孩子記得快、記得多,考得好。

強力筆記本電腦

原價3999元的筆記本電腦賣799元,前10分鐘訂購送299元大禮包,搭載詭異的WindowsCE系統,隨時隨地免費上網,MSN和QQ一應俱全,5000部電影免費看,百款遊戲隨便玩。關鍵是扛造,用錘子錘、泡水統統沒事。

量子麗

這個跟狗項圈有點像的玩意,內含鈦鍺磁,效果神奇,抗疲勞,清勞損。戴上10分鐘,頸椎馬上直挺;戴上8小時,減輕勞損、酸痛;戴上15天,告別肩周炎、頸椎病,肩膀自由活動。

金坷拉

在美國、在英國、在法國……我們都用金坷拉。雖然電視裡的老外不知為何都說中國話,但大家都知道肥料摻了金坷拉,一袋能頂兩袋撒,小麥畝產一千八。

塑形內衣

倪虹潔老師單憑婷美這個作品就成了一代青少年的性啟蒙對象。但婷美還不是最神奇的塑形內衣,有的產品號稱竹炭紅外定位,穿上就能燃燒脂肪,一穿就瘦、越穿越瘦,水桶腰不見了,小蠻腰出來了。

波麗寶

豐胸產品的代表,2002年前後曾在17個衛視滾動播出,創下單日營收240萬元的紀錄。功能顧名思義,號稱10天即能使胸部再度發育,同時使腰腹部游離脂肪聚集在胸部。「老公看我的眼神從此不一樣了,感情甜蜜如初。」

(輯/李神喵)

✎作者 | 李屾淼

原標題:電視購物是前浪,電商直播是後浪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要避免翻版電視購物
    對今天的90後、00後來說,或許絕大多數都不知道「侯總」是何許人物,但相信看了上面的「侯總語錄」,很可能會聯想到今天帶貨直播間裡流行的「全網最低價」「我們直播間比免稅店還便宜」。變換了場景,不變的話術邏輯,這也難怪有人說直播帶貨就是當年的電視購物翻版,而那些響噹噹的主播,越來越像「侯總」。  稍加比較,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確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電視購物和直播電商,兩者的本質都是視頻+買貨,利用情感進行營銷。但是載體、場景、價格的不同,讓直播帶貨更受人們的歡迎。1992年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一、電視購物&直播帶貨的第一印象採訪了一下身邊同事、朋友對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的直觀印象,得到了很多信息,形成一個關鍵詞集合對關鍵詞集合進行分類、整理、去重,最終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每個得到5個關鍵詞,展現二者目前在大眾心目中的直觀印象。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兩者形式上都是帶貨,都是有個主持人在屏幕一側介紹商品,呼籲消費者現場下單,只不過口號從「只要999!」換成了「買它!」但直播帶貨本身就是一個寬泛的詞。同一件事一種形式做不好,換一種形式、渠道可能就非常好。比如,都是擺攤賣冰激凌,去小學門口和老年活動中心,效果肯定不一樣。電視購物雖然被大家看不起,其實也沒有原罪。其本質是一種零售形式。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雖然被大家看不起,其實也沒有原罪。其本質是一種零售形式。錯就錯在被玩壞了,口碑玩爛了,充斥了大量的虛假宣傳,曾經一段時間賣假藥的、賣保健品的、治性病的泛濫成災。經過一番整治,現在電視購物好點了,最起碼可以直視。
  • 網紅帶貨,比10年前電視購物差遠了!
    今天文章前我先下個結論:目前網紅直播帶貨的水平可比十多年前的電視購物差遠了。   各位財友可以順著文章開始回憶,你是喜歡直播還是懷念電視購物,我們留言板見。   先問問財友們,誰沒在電視裡看過侯總吆喝「八心八箭」?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人們相信眼睛不會騙人,主持人在直播間裡演示的效果令人信服;同時,在電視購物中,每檔節目只介紹一個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線下購物在「比較選擇」過程中產生的猶豫情緒。那是電視直播購物的黃金年代,全國各省份幾乎都有自己的電視購物頻道。
  • 從直播帶貨翻車看直播、短視頻購物和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
    Part 1,直播購物VS電視購物VS短視頻購物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天帶貨幾個億,某某主播良心推薦等話語充斥著耳邊,可能是小編孤陋寡聞,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還傻萌萌的問做什麼生意能一天帶貨幾個億,現在的銷售能力都這麼厲害了?
  • 有沒有可能,直播帶貨是下一個電視購物
    [PConline 雜談]今年絕大部分行業都不景氣,在經濟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之下,直播帶貨卻像一頭逆風飛翔的「豬」,勢不可擋。前有李佳琦、薇婭,後有羅永浩,對這些頭部主播來說,單場直播在線人數超百萬是家常便飯,商品秒售罄更是信手拈來。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仿佛看到了消費的輪迴
    從圖片和文字,從媒體到短片來現場直播商品,"風口"一個接一個。最近各大平臺的直播更是火上加火,主播大甩賣來刷新人們的價值觀。直播、直播行業、網際網路直播、直播行業、手機直播、網絡直播、主持人直播、移動直播、獎勵、直播平臺看直播就像十年前的一個突然的夢,看著屏幕上的小人,用他的節奏興奮,仿佛撞到了雞血,十年前電視購物難道不是這種感覺嗎?現在的現場送貨比電視購物實在不值一提。
  • 羅永浩直播帶貨,三個小時成交1.1億,為什麼人們喜歡電視購物?
    不過在巨大的平臺造勢和網絡營銷下,這場直播賣貨依然成績斐然,三個小時成交額達到了1.1個億。羅永浩在直播中此前,已有傳聞說羅永浩帶貨的價格是「60萬元」,如果按這個價格算,他當晚的收入能超過1200萬元。當然也許還有分成,但覺得收入不菲。
  • 電視購物下半場,或改變電商直播的下半場
    從「流量帶貨」的角度看,電視購物其實是行業鼻祖,其價值無疑是被大大低估了。蘇寧易購與東方購物在這個時候推出超級直播秀,時機恰到好處。從行業角度看,這場全天12小時不間斷的超級直播有兩重價值:一是重新認識電視購物;二是樹立直播消費新樣板。今天倪叔就從這兩重價值切入,帶各位重新認識電商直播,看未來趨勢。
  • 電視購物不行了:有主播曾月入20萬 ,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15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今天,我們找到3位電視購物頻道的從業者,請他們談談電視購物與直播的故事。「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 又一波電視購物?中老年人看直播帶貨,衝動消費使不得
    行業專家告訴記者,消費者在觀看直播帶貨時,一定不要過於衝動,直播很炫目,下單需謹慎,「貨比三家」總沒錯。微信群裡的親朋好友天天聊,新手用戶老方終於忍不住,也在上周末第一次安裝直播APP,看了場直播。5月17日,正好是電商打造的「零食節」。老方吃完晚飯,就抱著手機,開始看李佳琦的直播帶貨。沒想到,這一看就是4個小時。從7點半一直持續到11點半。老方被高節奏的帶貨頻率,整得不知所措,「手機屏幕那個閃呦,就沒停過,不停地有人在發那個……叫什麼,是評論還是叫『彈幕』?我都不知道該點哪兒。」
  • 自媒體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有啥區別,網紅經濟是否會影響實體經濟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自媒體直播帶貨,又成為了眾多商家的營銷方式。很多人認為,其實自媒體直播帶貨,其實就是電視購物的2.0版本,其實兩者之間看似有點相同,但也不完全是相同,首先,電視購物,電視臺是自帶流量的,商家只要購買廣告播放時段,開展電視營銷推廣。自媒體直播帶貨,是需要圈粉,引流,個人本身是沒有自帶流量的,只有粉絲數量過多,或者引流才可以進行直播帶貨。
  • 嘲諷電視購物只要998的那代人,妥妥為直播帶貨交了智商稅
    曾幾何時,我們會被電視裡那不要2999,不要1999,只要998就能帶回家的電視廣告逗得哈哈大笑。大笑之餘還不忘提醒家裡的爺爺奶奶,千萬別信電視裡那群所謂專家的鬼話,都是騙人的,演的也太假了吧。沒想到當年這群自詡聰明的一代人,終究還是被直播帶貨安排的明明白白。
  • 當「帶貨女王」楊冪也加入直播帶貨-虎嗅網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樣百花齊放的景象與數十年前電視購物的火爆如出一轍。資料顯示,中國第一檔電視購物節目誕生於1992年,巔峰時期全國購物節目一度多達2000多個。但隨著電商和直播的崛起,電視購物自2015年後便進入負增長狀態,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單位只剩下34家,各類直播公司則如雨後春筍般飆升至300多家。
  • 五五購物節·全閔嗨起來|副區長直播帶貨,不停「種草」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副區長帶貨,不停「種草」「安利」當晚,吳斌帶貨的商品是什麼?直到直播開始前半小時,謎底都未揭曉。「最近疫情,女士們都悶在家裡,我今天想了一下,要帶的貨還是面向年輕人,所以我選擇了韓國原裝進口夢蝸海洋水庫營養面膜(5盒)裝,原價296元、直播價98元,相當於3.3折。」吳斌坦言,以區領導的身份做直播帶貨,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心裡既忐忑不安,又有點小小的激動。
  • 央視F4直播3小時帶貨5億!臺灣媒體酸了:央視竟然淪為購物臺?
    每到夜幕降臨,只要一打開各大視頻網站和直播平臺,撲面而來的不是特邀明星直播帶貨,就是廠商老總親臨直播間搞特惠活動就連平時端坐在新聞直播間的央視主持人們,也開始親臨直播間「誘惑」我花錢了!在直播帶貨這一塊,真心是「央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啊」!其實,在搞這場大型直播帶貨之前,以朱廣權、歐陽夏丹為代表的央視主持人們,已經在各大直播間「小試牛刀」,給受疫情影響的湖北商家直播帶貨了。央視主持人們風風火火的帶貨直播,也吸引了中國臺灣媒體們的注意。
  • 薇婭、李佳琦的直播太上頭了,老外用這個詞說「帶貨」!
    雙十一預售在即, 各大博主都開始直播帶貨streaming queen:直播帶貨女王 直播博主 Live streamer 這樣新興的職業,我們不禁會問: Are they influenc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