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曬比水洗的咖啡豆更好喝?

2022-01-08 咖啡研究社

點擊關注丨咖啡研究社

我們在咖啡館經常能看到菜單上有標註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其中日曬水洗最為常見,那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哪種會更好呢?

日曬法Dry process/Natural method


日曬處理作為最古老最傳統的咖啡處理方式延續至今。日曬處理方式是指咖啡果實通過日曬乾燥,將咖啡含水率降低到11%到13%後再刨除果皮果肉以及果膠層。最原始最傳統的日曬處理法會將咖啡果實放置在晾曬露臺或者直接放置在馬路邊直接暴曬,時間大約在一個月左右。因粗糙的條件以及粗暴的處理方式,舊時日曬咖啡品質層次不齊,瑕疵率高。

日曬法-處理過程 

1.採收咖啡果實

2.挑除雜質與劣質豆

3.篩選浮豆:將咖啡果倒入水槽,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槽底部,未成熟或有殘缺的果實將會浮上水面。

4. 日曬乾燥

將沉在水槽底部的成熟咖啡果實撈出,鋪在曝曬場中進行日曬乾燥,把水分從70%降到10-12%左右。每日需翻動數次使果實均勻風乾,夜晚則需覆蓋以避免受潮

5. 去除外殼:曝曬約兩周至四周的時間後,咖啡種子的外層已幹硬,這時再使用脫殼機來去除外殼就完成了。

日曬法-優缺點


優點:

處理的過程很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工具與設備,且除了去除浮豆的步驟之外,都不需要用到水,成本較低,在水資源不豐富與較不富裕的地區被廣泛使用。

缺點:

1.需要足夠大的空間曝曬,也由於必須將咖啡豆放置在室外,所以常常有落葉、昆蟲等其他雜質混入其中。

2.每天太陽光的強度不一,所以不易控制咖啡豆的乾燥程度。

3.需要較多的人力定時翻動,才能確保不會發生發黴、腐壞的情況。

現今已有改良式「非洲式高架棚」的設計,有腳架的織網能避免地面上的水氣和泥土雜質,且空氣對流讓咖風果實更加通風、乾燥均勻。

水洗法Wet process/Washed method

水洗處理與日曬處理步驟不同,水洗處理會將採摘好的咖啡果實先進行浮選,同樣以剔除密度不足的咖啡果實。接著用機器去除果皮果肉,而後將其放入水池中進行無水或者有水發酵,利用發酵的做法分解果膠層。發酵完成後的咖啡豆會用清水清洗以洗去果膠,最後將去除果膠層的咖啡豆進行日曬乾燥,將含水率降低到11%到13%之間。


前三步和日曬一樣。

4.脫除果皮與果肉:篩選出的好咖啡果實放入果肉篩除機,去除外果皮與果肉留下種子(咖啡豆)。

5. 發酵去除果膠:將附著一層黏膜(果膠)的咖啡種子放入發酵槽,利用生物處理法藉由發酵菌會溶解掉果膠。

6. 水洗清除雜質:由於發酵菌會殘留在咖啡豆上,所以需要再將豆子送入水洗池清洗,進行第二次篩選(瑕疵豆會浮在水面)。此步驟為了要清洗乾淨,所以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清水。

7. 咖啡豆烘乾:通常會利用機器(或曬乾)將咖啡果實烘乾,讓水分含量降到10~14%。

8.去除內果皮、銀皮:最後使用脫殼機去除剩餘的內果皮與銀皮,即完成加工處理,就可進行生豆的包裝與運送!


水洗法-優缺點


優點:咖啡豆的雜質較少、外觀較為完整,且由於咖啡果實中的果肉一開始就已去除,因此不需擔心發黴的問題,整體品質較穩定。

缺點:水洗法的過程複雜且繁瑣,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因此成本較日曬法相對高,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也較少使用。

作為水洗處理過程的一部分,生豆需要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而早期的研究也表明,糖會被水溶解。但同時,其它的變化也會發生在機械水洗處理的咖啡豆和乾燥床上,所以水不可能是罪魁禍首。相反,研究人員發現咖啡種子會開始在水洗過程中有萌發的現象。而萌發的這個過程會先消耗儲存在種子中的糖,首先消耗的是咖啡中的單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影響蔗糖水平的同時,水洗咖啡的萌發也增加了種子中某些胺基酸的濃度。胺基酸是生豆中最重要的帶來咖啡中香氣的物質之一,因此,這有助於水洗咖啡中香氣的複雜性。那到底是日曬法還是水洗法的咖啡豆好呢?


日曬豆帶有熱帶水果的酸甜感,保留咖啡豆自然醇厚,風味層次豐富,有時還會帶有一點酒香!而水洗豆由於發酵的過程較好控制,因此風味上不像日曬豆有雜味,酸香味和明亮感較佳!

剛開始喝咖啡的人,一般都會偏向日曬的豆子,不過我身邊有很多咖啡愛好者,在喝多了日曬後,逐漸轉向了水洗,覺得水洗才會更純粹,口感更加清爽。

聽起來有點像人生,褪去浮華後,只願享受一方清靜。

所以無論是日曬和水洗,並無什麼好壞之分,最重要的還是看哪一款符合你當下的口感和心情。

一個咖啡分享社區

咖啡知識|咖啡探店丨咖啡故事丨咖啡資訊

相關焦點

  • 咖啡豆小常識(五):日曬VS水洗
    一款咖啡豆,到底是水洗好於日曬,還是日曬優於水洗?至少我在沒了解之前,我是很不屑與水洗豆的,總覺得日曬比水洗要和喝,日曬的逼格高一點。
  • 咖啡豆的水洗與日曬工藝
    咖啡豆的水洗工藝咖啡果實採收之後,採用水洗法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處理方式,與日曬法最大的不同是利用發酵去除果膠層
  • 水洗咖啡豆與日曬咖啡豆差異在哪裡?
    今天就想來跟大家聊一下,水洗咖啡豆與日曬咖啡豆有何差異?為什麼精品咖啡豆都採用水洗處理法?
  • 日曬的咖啡豆為何比水洗的咖啡豆甜?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通常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更甜、更醇厚,而且具有更獨特的水果風味。
  • 咖啡豆加工方式:日曬、半日曬、水洗和半水洗
  • 咖啡師養成記 | 日曬處理和水洗處理有什麼同?兩種處理法的咖啡豆怎樣衝更好喝?
    這些創新型處理法的背後,都離不開最傳統的咖啡處理方式,那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日曬處理法&水洗處理法。這兩種處理法有什麼區別?怎麼才能把兩種處理法的咖啡豆衝得更好喝?接下來跟著前街來了解一下日曬&水洗處理法的特點。
  • 怎樣分清咖啡豆的日曬和水洗 巴拿馬花蝴蝶日曬與水洗咖啡豆衝法
    ▲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咖啡處理法有這麼多種,今天前街咖啡想探討日曬與水洗處理法的區別,怎麼衝煮日曬與水洗處理法的咖啡豆。什麼是日曬處理法?日曬處理法:最原始的咖啡豆處理法是採用日曬處理法,日曬處理法又稱「自然乾燥法」,這種處理法是將咖啡豆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曝曬,其中曝曬天數長達27天-30天。
  • 水洗瑰夏和日曬瑰夏 巴拿馬瑰夏咖啡豆水洗和日曬處理風味的區別
    前街上架的瑰夏咖啡豆,有來自衣索比亞的,巴拿馬的,哥斯大黎加的,每個地區種植的瑰夏都有著不一樣的風味,但是花香這個瑰夏的特點無論在哪個地方種植都總能體現出來。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越來越多處理法處理瑰夏咖啡豆。這次前街咖啡就說一下關於兩種傳統的處理法日曬和水洗處理的瑰夏咖啡豆有什麼不一樣。
  • 咖啡三兩|如何簡單辨別水洗、日曬和密處理咖啡豆
    平時喝咖啡的時候看到商家標籤或咖啡豆包裝袋上總是會寫著什麼日曬、水洗、蜜處理之類的處理法,有點咖啡基礎的對於日曬、水洗還比較容易理解,可是什麼蜜處理、溼刨法的是一種什麼操作?所以今天為大家分解及辨別一下咖啡豆的處理方式。
  • 耶加雪菲咖啡豆水洗和日曬區別
    前街咖啡的口糧豆系列旨在為咖啡愛好者提供最高性價比的咖啡豆,能夠體驗到最經典的咖啡風味,耶加雪菲就是最經典咖啡風味之一,現在大家都說,你可以沒有喝過藍山咖啡,但你絕對不能沒有喝過耶加雪菲。ECX(2012年成立的埃塞商品交易所Ethiopian Commodity Exchange)對衣索比亞咖啡豆的分級制度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咖啡豆的瑕疵率做了分級定義,無論是水洗處理的咖啡豆還是日曬處理的咖啡豆,出口生豆每300g中,瑕疵豆在3顆以內,等級為G1,出口生豆每300g中,瑕疵豆在4-12顆,等級為G2。
  • 咖啡豆特殊處理法 日曬水洗咖啡豆特點&厭氧發酵咖啡豆處理法原理
    前街認為特殊處理法最先的出現是為了使某一個自家種植的咖啡豆風味識別上更加的特別,但是隨著特殊處理法越來越多人使用,現在的特殊處理法似乎實在掩飾著咖啡豆原本不好的風味然後賣高價格。所有的特殊處理法其實都圍繞著傳統的咖啡處理法——水洗處理法、日曬處理法已及蜜處處理法演變而成。本文前街就來說說市面上最常見的特殊處理法都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為什麼會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甜?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通常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更甜、更醇厚,而且通常具有更獨特的水果風味。
  • 如何區分日曬和水洗處理咖啡豆 日曬和水洗咖啡烘焙 淺烘咖啡手衝
    在信息科技發達的今天,關於水洗處理和日曬處理的信息我們可以從很多途徑得以了解,可當客人或者咖啡師拿到咖啡豆的時候,如何從咖啡豆分辨是水洗還是日曬處理的方式呢?倘若將一支水洗處理和一支日曬處理的生豆放在一起對比,水洗處理的生豆外觀顏色是明顯的青綠色。而日曬處理的咖啡生豆外觀顏色則是偏黃色。
  • 衣索比亞水洗耶加雪菲咖啡豆和日曬西達摩咖啡豆風味口感區別
    每當有客人來到前街咖啡館糾結喝耶加雪菲咖啡還是西達摩咖啡的時候,前街的咖啡師就會說到想喝明亮酸質,像檸檬柑橘這些清新口感的,可以選擇水洗處理的耶加雪菲咖啡;想喝漿果酸甜,想莓果,黑加侖果汁這些飽滿口感的可以選擇日曬處理的的西達摩咖啡。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大致能知道兩個產區的風味有什麼區別了。本文前街就來聊一聊耶加雪菲咖啡和西達摩咖啡。
  • 常見咖啡豆處理法哪三種?水洗、日曬、蜜處理瑰夏咖啡豆風味特點
    相信接觸過手衝咖啡的小夥伴對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一點都不陌生!說先前街先來說一說三種咖啡處理法的步驟分別如何操作的~首先說的是水洗處理法,前街認為水洗法的咖啡酸質較明顯、乾淨度較好、觸感中度、生豆品質最一致。
  • 咖啡知識 | 一篇文章讓你明白咖啡豆日曬處理、水洗處理與蜜處理的區別!
    一般咖啡農將採摘後的咖啡果放在地上或曬架上進行3-4周的日曬乾燥,將咖啡果實的含水率降低到11%的程度(即外殼堅硬,呈深紅黑色),就碾碎外殼取出帶羊皮的咖啡豆。直至水洗處理法出現之前,全球的咖啡豆處理都是使用日曬的方式。
  • 衣索比亞西達摩維西之蜜咖啡豆日曬處理與水洗處理風味區別
    在西達摩產區,採收後的咖啡豆一定要立刻進入處理程序,否則會開始發酵,使咖啡豆產生異味。處理的方法有「日曬法」與「水洗法」兩種,這兩種方法會造成不同的風味。日曬法的豆子有完整的自然醇味與草莓果醬的香氣,溫柔的香氣與較多的膠質;水洗法則有不錯的醇味,高度的香氣和活潑的酸味。而前街咖啡這次入手了日曬西達摩咖啡豆,草莓果醬般的香氣與果汁般的酸甜感迎面而來。
  • 日曬與水洗的咖啡味道差很遠?咖啡豆其實是種發酵食品!
    ;但是為什麼有分成水洗與日曬不同的後制方式?  過去,很多人以為是日曬水洗是因為乾燥時間不同造成的,但是從日本咖啡研究專家,旦布博士的研究,風味不同的主因不是乾燥的時間,而是發酵方式。  水洗法,運用既存菌的溼式處理法,創造乾淨的花香調性  相對於日曬法有果肉的酵素,水洗法沒有果肉酵素;她的發酵方式,主要是生豆在水中跟既存菌(環境菌)的發酵。
  • 咖啡豆水洗日曬蜜處理法的咖啡豆風味區別 果丁丁 花魁 巨石莊園
    近年,咖啡豆處理法日漸創新,行業中也多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咖啡豆特殊處理法,例如厭氧發酵,酵素水洗等等等等。但是在咖啡豆處理法中,有三個最為常規的處理法:水洗處理,日曬處理,蜜處理。這三種處理法在咖啡愛好者當中印象肯定也深刻,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聊聊這三種處理法之間的區別。
  • 單品咖啡:日曬的好喝還是水洗的好喝?
    我們經常聽到處理方法有「水洗」「日曬」「半水洗,半日曬」、「蜜處理」等,其中,「日曬法」與「水洗法是最常見的兩種處理方法。其實就算是同一產區的豆子,也可能會分別用「水洗法」和「日曬法」分別處理。這也導致許多人在買咖啡豆時,一臉懵逼:水洗跟日曬有啥區別?哪個好喝?我該買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