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 · 從心所欲不逾矩,有這麼難?

2020-12-12 正午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製作 解說 曹欣宇

近日,一唐姓男子在上海街頭實線變道後被交警攔停。本來這只是再尋常不過的違章行為,誰知唐某不僅不配合執法,反而將交警撞倒後逃逸。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被抓獲後,作為中國公民的唐某竟辯稱自己是外國人,認不出警察,也不熟悉中國的法律。

違章了還敢撞交警,被抓了還敢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就這行為這智商,你說你是中國人我們都覺得跟著丟臉。再說了,誰告訴你不是中國人就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胡來的?不好使!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的一名學生在補考時作弊被抓,隨後竟跳樓自殺墜亡。目前家屬已與校方就此事達成和解。

咋說呢,在一個已經逝去的年輕生命面前,再作任何的苛責似乎都不夠人道。但這件事帶給我們的反思卻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在面對挫折與不幸時的心理建設問題,二是我們的教育體制究竟還存在多少亟待糾正的偏差之處。這兩件事不解決,恐怕很難杜絕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

隨著地攤經濟的全面興起,自6月7日開始,山東濰坊市人民廣場也出現了一位特殊的「攤主」。他的「商品」更是特別——別人都是擺攤掙錢,他擺的攤位卻是用來救命的。這位來自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80後」麻醉科醫生張軍橋,同時也是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至於他的所謂「商品」,其實就是免費教授大家心肺復甦的相關技巧,對急救知識進行公益普及。

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古往今來始終都是從醫者的最佳訓誡。它不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漸行漸遠,也切忌不要流於形式的作秀擺造型。能做到這一點,類似的攤主顯然是越多越好。

6月10日,教育部發布最新文件,對國際學生進入中國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了調整,其中涉及到兩類國際學生進入高校就讀的門檻被進一步提高。一是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還需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二是對移民並獲得外國國籍後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高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仍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規定越詳細,就越是能堵住一部分人利用身邊之便鑽空子的可能性。當然,前提是真能一絲不苟地落地執行。

6月10日,國家網信辦責成北京市網信辦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責令其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具體時間為6月10日15時至6月17日15時。

實話實說,微博熱搜早就該被整治一下了,當越來越多充滿八卦色彩和娛樂性質的小道消息肆意佔據著公眾資源和關注焦點,這樣的熱搜其實已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如何做到的
    曰:「十五致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欲不逾矩,被後人視為非常高的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如何做到的?我的理解,一來,是孔子在學周易後,不固化,曉變通,想通了,心順暢。
  • 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樣的老來之境,心還是如此溫暖而自如。古人認為「內不順莫如舜,外不順莫如孔子」。人生的遭際內外可以大不順,心靈被苦難燻烤的結果卻可以不是滿目瘡痍而是如寶石愈磨愈光華。這裡面的訣竅在哪裡?「從心所欲不逾矩」揭示了生命的自由和人世的規則在這位文化老者的身上獲得了高度的統一性。其對生命意義的啟發有三:首先是祛除了一切對生命試圖神秘化和完美化的虛幻。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如果說,「從心所欲」是每個人都想要的,那麼,孔子所說的「不逾矩」就對人提出很高的要求了,這裡的「矩」包括明的矩、暗的矩、成文的矩、不成文的矩,很好地認識和適應這些「矩」,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逾越它。其實,「從心所欲」並不難,難的是在「從心所欲」的同時,還要做到「不逾矩」。只有「不逾矩」,「從心所欲」才更具有意義。
  • 從心所欲,方能逾矩
    孔子的《論語為政篇》對中國人的影響可謂深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幾乎成為了包括我在內的中國人處事自省的價值坐標,但關於古稀之年的七十,夫子說了一句「從心所欲不逾矩」,大概的意思是說,老人可以由著性子做點事兒
  •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人生的至高境界
    大學畢業時,馬老師在我的畢業留言上留了一句贈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那時候似懂非懂。心裡嘀咕:一個人既能夠活得從心所欲,又能夠與社會和諧相處,哪能呢?年歲漸長,映照先哲孔子所提點的每一個人生階段,確實有大智慧:「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歲,一個人成家立業,從社會來看,真正獨立了。
  • 從心所欲不逾矩,有為有畏「套中人「|「經典重讀作文
    魯迅《孔乙己》李白《蜀道難》朱自清《荷塘月色》契訶夫《裝在套子裡的人》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蜀道難》:由「難」出發, 分析內容得出:只有難走的蜀道上,才看得到「百步九折」的青泥嶺之景,才能有「捫參歷井仰脅息」的絕世體會,才能有「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暦,礫崖轉石萬壑雷」的險異經歷。聯繫現實,思考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就得經歷一番「蜀道之難」。
  •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你做到了麼?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6)。」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 從心所欲不逾矩,取榮當世不以讒,留名後世不以慘。誰是漢武帝時最...
    若內心屈從於身體,不管緣由名利或者責任,都是身不由己,不為自己而活,不覺瀟灑快活。如朱由校,癖愛木工卻不得不當皇帝,政務惱人,還留下千古罵名。但若「從心所欲」而肆意妄為,又必定妨礙人與外界關係。如漢武帝,自己倒是「從心所欲」了,別人卻遭了殃,同樣不可取。故人與外界相處重在互不妨害,最低要求「不逾矩」。 若兩大關係都處理得很好,則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中老年人,生理成熟並不等於心理成熟
    有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情緒管理的能力還像個未成年人,動不動就暴躁發怒,甚至有暴力傾向,真是70歲的人,17歲的性格。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消息,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坐公交因為學生不給讓座,就打人家耳刮子。
  • 股市交易的最高境界,一定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交易的最高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 這是偉大的孔子自述其人生思想境界進階過程。
  • 從心所欲不逾矩 《葉水林書法集》觀後
    他是「老三屆」那一代,當年因為能寫會畫而被看中,指定他不去黑龍江依蘭上山下鄉,留下來為社會畫宣傳畫和電影廣告等等。繼而被錄用為「美工」,有了一份工作,靠畫畫來養家餬口。「美工」的全稱是美術工作者,那時的美術家協會叫美術工作者協會,所以「美工」其實就是專業美術師。他一幹就是八年,直至高考恢復。那時,他動手能力很強,與書畫相關的事,他什麼都做。
  • 論語學習之十四:從心所欲
    孔子對於「天命」的論述有兩個重點: 第一,在孔子來說他當時的情況,他覺得要怎麼做才能夠實現這一次的目的,是他的使命所在,所以他出來做官; 第二個,我們一般人可以學的是把天命當做人性向善,應該追求擇善固執,最後達到止於至善,當做我們每一個人的天命。
  • 修養的最高境界:個性表達「不逾矩」
    常聽到有人抱怨:「我是很真誠啊,可是周圍的人怎麼不接受?」 「我就是這個脾氣,沒有惡意,他們怎麼總誤解?」 「我性格就這樣,說話直來直去,有什麼好計較的?」「這件事本來就是這樣,我沒有錯。」根據我的體會,在社交中遇到了障礙,最好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你以為說了再正常不過的一句話,聽話的人卻不能接受,是對方玻璃心?還是這句話不妥當而我們不自知?
  •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附:年齡稱謂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麼說不是很唯心?其實這裡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歲坐牢時想不通自己為什麼這麼衰, 皇帝做了半輩子,如今還要坐牢,不甘心啊,於是潛心研究, 終於悟透一個道理——萬物在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這就是《周易》的本質。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 站在這個層面照理沒什麼會想不通了, 可有人會說:「道理都懂,可做起來難。」 所以還不是真懂,那什麼是真懂?
  • 寶寶御食輔食七日談 如何衝米粉
    (原標題:寶寶御食輔食七日談 如何衝米粉)
  • 從心之慫,所欲不逾
    老實人固然容易被人欺負,但那些欺負人的人又何嘗不被別人欺負呢?唯自欺而欺人,然後被人欺,欺來欺去,最後還不是自欺欺人?慫,從心,從聲,讀若悚。是個形聲字,心是它的形旁,從是它的聲旁。可從它的字形結構和意思來看,我倒寧願把它看成一個會意字。從心為慫,慫只是外在的表現,只是看起來慫,但內在卻是如靈龜般趨吉避兇,悠遊自在。
  • 《七日談》對話網紅創業者張曼如(小小如),黑公關「元兇」出現
    受邀鳳凰衛視《七日談》節目的專訪,既是網絡紅人又是廣州詩如雅化妝品有限公司創始人的張曼如(小小如)首次在節目中講述自己從輟學打工到網絡走紅最後創業成功的心路歷程。在《七日談》節目中,張曼如(小小如)首次披露了個人流量在2019年達到了一個巔峰的原因,是因為在創辦廣州詩如雅化妝品有限公司後,她被網友冠以全網最年輕董事長稱號。由於「董事長」這一特殊標籤,讓張曼如(小小如)在抖音直播平臺的成績非常好,一個晚上的銷售額最高可以達到幾百萬,一度登上抖音達人榜單第一名。也是在這一年,張曼如(小小如)實現了年幼時為家人每人買一套房的夢想。
  • 「7天瘦10斤」的七日瘦身湯,真有這麼神奇嗎?
    相信減肥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七日瘦身湯」吧。號稱是7天就可以瘦10斤,這湯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釋】①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數和小一位的數字之間習慣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人十五歲為入學的年齡。②立:自立。③不惑:不迷惑。④天命:上天的意志,也指受上天主宰的人的命運。⑤耳順:耳朵通順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