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運動定律

2021-02-19 中學生學習助手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1.注意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運動與力的關係: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是使物體產生加速 度的原因。

(3)第一定律是牛頓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實驗為基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豐富的想像而提出來的;定律成立的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合外力為零時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無關。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由牛頓第二定律定義的慣性質量m=F/a和由萬有引力定律定義的引力質量嚴格相等。

(4)慣性不是力,慣性是物體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和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定律內容

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

2.公式

要點:

(1)因果性:F是產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們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存在,同時消失;

(2)方向性:a與 F都是矢量,方向嚴格相同;

(3)瞬時性和對應性:a為某時刻物體的加速度,F是該時刻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合外力。 

(4)牛頓第二定律適用於宏觀,低速運動的情況。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1)選取研究對象:根據題意,研究對象可以是單一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物體系統。

(2)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3)建立坐標

若物體所受外力在一條直線上,可建立直線坐標。

若物體所受外力不在一直線上,應建立直角坐標,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為一坐標軸,然後向兩軸方向正交分解外力。

(4)列出第二定律方程

(5)解方程,得出結果

三、第二定律應用

1.物體系.

(1)物體系中各物體的加速度相同,這類問題稱為連接體問題。這類問題由於物體系中的各物體加速度相同,可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分析整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可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整體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

若要求物體系中兩個物體間的 相互作用力,則應採用隔離法。將其中某一物體從物體系中隔離出來,進行受力分析,應用第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這類問題,應是整體法和隔離法交替運用來解決問題的。

(2)物體系中某一物體作勻變速運動,另一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兩物體在相互作用,這類問題應採用牛頓第二定律和平衡條件聯立來解決。

應用隔離法,通過對某一物體受力分析 應用第二定律(或平衡條件),求出兩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再過渡到另一物體,應用平衡條件 (或第二定律)求出最後的未知量。

2.臨界問題

某種物理現象轉化為另一種物理現象的轉折狀態叫做臨界狀態。臨界狀態又可理解為 「恰好出現」與「恰好不出現」的交界狀態。

處理臨界狀態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是:

①分析兩種物理現象及其與臨界值相關的條件;

② 用假設法求出臨界值;

③比較所給條件與臨界值的關係,確定物理現象,然後求解

四、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求解的問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己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另一類是 己知運動情況求受力情況.在這兩類問題中,加速度是聯繫力和運動的橋梁,受力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五、牛頓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

1.牛頓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的力,而平衡力不一定;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而一對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而對於一對平衡力,其中一個力變化不一定引起另外一個力變化。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區別

內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受力物體

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依賴關係

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相互依存,不可 單獨存在

無依賴關係,撤除一個、另一個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疊加性

兩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疊加,不可求合力

兩力運動效果可相互抵消,可疊加,可求合力,合力為零;形變效果不能抵消

力的性質

一定是同性質的力

可以是同性質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質的力

2.超重和失重

超重現象是指:N>G或T>G;加速度a向上;

失重現象是指:G>N或G>T;加速度a向下;

完全失重是指:T=0或N=0;加速度a向下;大小a=g

3.牛頓運動定律只適應於宏觀低速,且只適應於慣性參照系。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常見表述是: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牛頓運動定律》資料匯總!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其中,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2。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是高中物理的重點!
  • 牛頓運動定律第一關——牛頓三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1、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請按程序先後次序排列,下列正確的是(       )  A、事實②→事實①→推論③→推論④                B、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③→推論④  C、事實②→推論③→事實①→推論④                D、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 3、牛頓第一定律
  • 牛頓運動定律大總結,收藏!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力不是產生速度的原因,而是速度必變的原因,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 ​牛頓運動定律知識總結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2.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1)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是力。✿3. 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歸納
    ;(3)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屬性——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4)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時的狀態。
  •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 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歸納
    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2)理解:① 它說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無關)。
  • 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總結:牛頓運動定律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現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象中尋找事物的規律.
  • 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總結: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 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 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
    牛頓運動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內容,是毋庸置疑的難點和重點。
  • 假期專題3 牛頓運動定律(帶詳解答案)
    部分知識點牛頓三定律的理解一、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1.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①揭示了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②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2.慣性(1)定義: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2)量度: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慣性小.
  • 牛頓第二定律
    (2)表達式:F=ma 或 a=F/m(其中m為物體的質量,a為物體的加速度,F為物體所受的合力)(3)注意一點:F=ma 是當公式中F、m、a的單位分別是國際單位牛頓、千克、米每二次方秒才成立,如果不是國際單位,牛頓第二定律公式則為F=kma,k是一個比例係數。
  • 牛頓三大定律
    也身體力行,發現了大量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給後人指明了方向。03牛頓力學接下來,牛頓就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描述物體運動的理論。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頓力學,也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牛頓力學有三大運動定律,理解了伽利略的發現,你就會覺得這些定律非常自然。然後你會發現:通過這些定律,我們竟然真的可以描述物體的各種運動。
  • 牛頓第二定律及應用
    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說明力的瞬時效應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加速度和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同生、同滅、同時變化,所以它適合解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力和加速度的關係問題。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合=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
  • 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一)、物體的牛頓第二定律1、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都曾受到過教會的迫害,牛頓比他們幸運,到牛頓的年代,科學已經從被教會打壓的異端邪說轉變成受到公眾尊重的知識,前人的努力幫助牛頓認識到萬有引力定律。千萬別迷信萬有引力定律來源的蘋果說,如果沒有克卜勒的理論基礎,牛頓被蘋果砸1000次也發現不了萬有引力定律。
  • [活動DIY] | 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適合年級6-8年級活動概述本活動介紹的是一個基於項目的學習單元,旨在為學生提供可以加強他們對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理解的實踐經驗。在學習本單元期間,學生輪流通過3個站點,每個站點探索1個牛頓運動定律。
  • 牛頓運動定律的規律總結以及應用
    慣性是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固有屬性。物體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慣性表現為使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指物體的速度),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2)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
  • 詳細解析牛頓第二定律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該定律的主要思想在伽利略對拋體和斜面運動的分析中已有體現,牛頓將其總結為定律。關於牛頓第二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⑴牛頓第二定律中所說的運動,是運動量,後來叫動量,即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牛頓關於運動量的該表與動力城正比的說法是不夠確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