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博物館文創,能「賣萌」的不止故宮一家

2020-12-16 中國荷都網

原標題:好物│博物館文創,能「賣萌」的不止故宮一家

故宮開啟博物館文創的「賣萌」模式後,多家博物館也都相繼走上了「萌出鼻血」的文創道路,來看看這些博物館的周邊「萌力」幾何吧。

* 中國國家博物館——萌熊

有人說,中國的古人中也有十足的「熊控」,因為西漢工匠就曾打造出一對青銅熊鎮。而如今演化出的萌熊擴香石、水晶球、果凍包等多款周邊,更是讓人忍不住「種草」。「萌熊」就是個人見人愛的圓滾滾「憨憨」,兩隻熊掌護住熊臉,胖乎乎的外表仿佛藏著一顆「少女心」。

圖/中國國家博物館旗艦店截圖

* 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妞

唐妞原型為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唐粉彩仕女傭」,她高髻蛾眉,面如滿月,體態豐滿,身穿寬袖長裙。Q版的唐妞呆萌可愛,是個「萌萌噠」胖美人。天生麗質的她或是化身公仔擺件,或是出現在冰箱貼、膠帶、隔熱杯墊上,為你展現可愛版「簪花仕女圖」「觀鳥補捕蟬圖」。

圖/陝西歷史博物館旗艦店截圖

* 蘇州博物館——唐寅

蘇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大都非常精緻高雅,而這款唐寅袋泡茶卻在一眾雅致中以賣萌「出圈」。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就算化身茶包,也依然是一副多姿多彩又浪漫潦倒的樣子:要麼舉杯、要麼醉臥,泡上一杯這樣的茶,不知不覺就會放鬆身心。

圖/蘇州博物館旗艦店

* 觀復博物館——觀復貓

很多人都是觀復貓的粉絲,所以這些萌貓自然就成了觀復博物館最好的「代言貓」。布能豹、戴南瓜、宋球球、楊家槍、麻條條……這些或酷或萌的觀復貓身影,出現在啤酒杯、團扇、眼鏡盒、滑鼠墊上,讓人真想每款都收入囊中。

圖/觀復博物館旗艦店截圖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彭雅莉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各大博物館齊賣萌 文創產品漸成「家常菜」
    現象:博物館文創爭相賣萌   博物館文創年入9億新臺幣 臺北故宮 「朕」又來了     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朕知道了」膠帶曾風靡一時,繼系列膠帶爆紅之後,臺北故宮的萌物紀念品日漸火爆。如今臺北故宮的紀念品貨架上,隨處可見「朕」的身影。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展覽結束後,主題文創也一直熱銷,具備了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文創往往是博物館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體現了博物館各環節工作的配合度。如果一家博物館藏品匱乏,科研力量不足,展覽反響平淡,文創也很難一枝獨秀,有大的發展。
  • 好物│這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小眾又好玩
    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眾多博物館有序開放,讓很多「博物館迷」的樂趣回歸。而除了逛博物館,「打卡」知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讓很多「博物館迷」同時擁有「博物館文創迷」的「身份」,看看這些等你「翻牌子」的文創產品,是不是小眾又好玩?
  • 論文 | 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本文以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為研究對象,採用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本文對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進行簡單梳理,通過調查問卷歸納出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出現的一些問題:實用性不高、價格昂貴、「賣萌」同質化嚴重、線上銷售渠道單一、遭遇侵權等。因此本文從實用性、產品價格、文化創意、銷售渠道、藝術授權等方面提出對策,為其他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一定理論方面的指導。
  • 這一波博物館文創有毒!錢包快捂不住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慶祝這個日子,博物館們紛紛放出大招:辦講座、辦展覽,還有「博物館之夜」……吸引觀眾走進這個重要的文化傳播場所。其中,引人注目的還有花式賣萌的各種文創產品。手機殼、膠帶、冰箱貼、手工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從家居擺件到衣服飾品,幾乎無一不包。
  • 故宮與大英博物館,網紅博物館的進擊之路
    進擊的博物館2008年,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授權運營的一家銷售故宮文創產品的淘寶店——「故宮淘寶」誕生。實際上,故宮IP授權的主體不止一個。在故宮博物館官網上,文創頻道就有四個入口。相比之下,大英博物館的IP授權則要簡單許多。大英博物館在中國的運營公司名叫品源文華,品源文華原先是一家市場營銷策劃、諮詢公司,變更後開始推出零售業務。博物館運營是它主營業務之一,由它自己的設計團隊進行IP開發和產品變現。
  • 看看這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逛博物館時,總能碰見一些文創產品,讓我們忍不住要買買買!這往往要歸功於那些腦袋「有毒」的文創設計師們!
  • 故宮口紅大火,「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卻打了起來!
    一家淘寶店,一家天貓旗艦店,同樣掛著「故宮」牌子,前後腳推出口紅,為了爭奪誰是「原創」和「官方」,在微博上開始了明槍暗箭的羅生門。12月9日晚,有著故宮博物院認證的「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公眾號,發布了《故宮口紅,真的真的來了!》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怎樣靠文創賺錢的?
    那麼,其文創營業額是如何在5年之內實現10倍提高,故宮也是怎樣從高冷到入世的呢?故宮的文創之途始於2008年,這一年故宮成立了「故宮文化創意中心」。同一年12月,故宮淘寶發布,變成中國第一家開淘寶店的博物館。但因為當時的文創產品缺乏應用性和趣味性,故宮文創一直不溫不火。
  • 博物館花式賣萌:清帝表情包出爐 秘色瓷餅乾走紅
    圖片來源:故宮淘寶官方微博  中新網12月1日電(唐云云)近日,故宮博物院再次成功通過花式賣萌吸人眼球,成為坊間熱門討論話題。印象中嚴肅的歷史人物,雍正帝、鰲拜等集體賣萌;幽默搞笑的崇禎帝生平故事,其實竟然是銷售廣告。快來看一下各地的博物館是怎樣腦洞大開,花式賣萌的吧。
  • 故宮、大英博物館、英雄鋼筆……上海中心開了家超有料的「文創...
    故宮、大英博物館、姆明……齊聚一堂。白金、英雄、斑馬……試筆大會。文創在這幾年紅紅火火,手帳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愛好。周到君最近發現,上海中心開了一家390平方米的「文創超市」。MIUBOOK文創超市集納了當下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文創、精品文具、手帳用品等產品,涵蓋了1500多種產品,猶如一家文創領域的買手店。
  • 「故宮文創」讓故宮的靈魂活起來,種草故宮好物,產品數高達1W+
    14年的時候,雍正正式以「萌萌噠」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並且這個形象也成為了「故宮文創」的爆款商品,自此故宮的文創漸漸的符合了更多年輕人的胃口,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故宮的文創,從而想要了解其中的文化,並且這些以文物原型命名的文創產品,都能夠被人們所記住。看似繞口的名字,通過文創的載體之後,卻變成了比較容易的事情,甚至成為了一種潮流。
  • 故宮文創年收入15億元,遠超1500家上市公司,如何做到的?
    這一切,源於2015年國務院所出臺的《博物館條例》,條例規定:博物館在不違背其非營利屬性、不脫離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開展經營性活動。政策的支持和發聲讓故宮像一匹脫韁的商業野馬,一發不可收拾。隨後,故宮淘寶以顛覆性的「賣萌」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公眾號上發布一篇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後迅速走紅,昔日的帝王以動態圖和萌系重新出場,動態形式講述故宮鬥劇,該文一周內就已經超過80萬的閱讀量。從正兒八經的營銷到逐漸打開屬於自己的IP賽道,故宮文具是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標籤,將故宮商業化迅速落地的?
  • 故宮文創
    ,果然得看故宮而早年間,在故宮文創還沒起步的時候,隔三差五出現在群眾眼前的便是新聞中「故宮文物被盜」的消息,著實令人揪心。網購固然好,但缺乏了最直接的用戶體驗感。故宮明白這點,於是在全國各地開起了快閃店。在故宮快閃店裡,不僅能看見各大網紅文創產品,根據各地特色,還能欣賞到不少珍藏物品。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如何靠文創賺錢的?
    同年 12 月,故宮淘寶上線,成為國內第一家開淘寶店的博物院。但由於當時的文創產品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故宮文創一直不溫不火。  眾所周知,要帶貨就要有流量,故宮的第一次收割流量則和賣萌有關。2014 年 8 月,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該文一改帝王正襟危坐的形象,以動態圖的形式輔以生動的故事文案,講述宮鬥劇熱門人物雍正的日常。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殷九龍作品 《m》系列讓文化走出博物館「當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去博物館,答案不會是要去買文創產品。去博物館一定是因為對知識和藝術的渴望,博物館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生活,而我希望文創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殷九龍說。
  • 故宮文創為何能夠成功_麒龍天下
    講到文創行業自然繞不開「故宮文創,」近年來曝光量巨大的文創品牌。其產品深受大眾喜愛,同時拉動了附屬產業鏈的共同發展。如今市場上文創品牌眾多,為何故宮文創能夠脫穎而出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析分析。注重文化價值與時代相融合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也是區別於一般商品的基本特性。故宮文創立足於對藏品背後所蘊含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結合相應創意,總結出文創產品應當著重體現「元素性、故事性、藝術性、傳承性、知識性、實用性、時尚性」等要素。
  • 你知道故宮文創,但你知道與之相關波普藝術嗎?
    在國內大多數博物館中,文創產品已經不是個新鮮事。但在參觀之中,人們仍能感受到各個地方的博物館,怎麼文創產品都像去義烏批發小市場統一進貨的一般,甚至與當地旅遊區的紀念品相差無幾。怎麼將館內藏品中的文化和商品結合起來十分使人迷茫。文創產品就是對於藏品的簡單複製嗎?藏品中的文化能夠通過文創產品為大眾所知嗎?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文創產品的銷售收入已佔博物館收入很大一比例。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博物館都還處於嘗試摸索階段,只有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個別博物館率先邁入了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這兩家博物館借著網際網路 IP 熱潮,積極試水「網際網路+博物館」模式。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