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化名)看到自己的化驗結果,大吃一驚。今年才26歲的他,竟然患上了胃癌!還是中晚期!
小李平日工作節奏非常快,生活的壓力讓他每天神經繃得緊緊得。一日三餐不規律早已成為常態,市場10點多吃個早飯,直到晚上10點後才有時間點個外賣。
今年年初開始,小李時常感到胃部不適、食物吃兩口就吃不下了,還常常打飽嗝,由於吃得少,消耗得多,小李整個人突然消瘦。
剛開始他沒在意,以為是老毛病——胃炎犯了,就自己買了點胃藥吃。但是持續吃了一段時間胃藥後沒有效果。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小李來到海口市人民醫院進行了無痛胃鏡檢查,哪知結果令小李和家人都大吃一驚!
中國醫師協會 外科醫師分會 彭勃主任稱,消化道腫瘤是常見的腫瘤疾病,由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年輕化正逐年增長。
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有了它的存在,攝入的食物才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胃不好,會讓整個人都精神不振,渾身難受。很多人感覺胃部不舒服,都是吃點胃藥緩解,或者咬咬牙挺過去。當你感到胃部不適時,危險才剛剛開始……
從胃炎到胃癌只需5步
胃炎發展成胃癌,看似很遙遠,但每走一步,風險就翻了一番。
1. 淺表性胃炎
較為常見的一種胃炎,即胃的黏膜發生了炎症,它未涉及到癌變風險,但也需要積極治療,否則會進一步惡化成萎縮性胃炎。
2. 萎縮性胃炎
到了這一步,就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了。此時胃黏膜變薄、萎縮,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更要隨訪檢查。
3. 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取代了。這就表示原本的胃黏膜細胞已經受到嚴重的損傷,上皮結構發生異形變化。一般腸上皮化生發生癌變的概率低於3-5%,需要密切進行胃鏡監測。
4. 異型增生
一般可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2種。低級別異型增生,癌變概率為 0~23%,高級別則為 60%~85%。低級別患者仍需胃鏡檢測,高級別患者則需要進行預防性胃鏡下治療。
5.胃癌
上面4步都大意忽略,那麼你的胃部終將抵不住惡性細胞的侵蝕,黑化成肺癌。
許多腸胃科專家表示,大多患者都缺乏科學養胃的概念,對胃鏡的認知也停留在「痛」這個概念,遇到胃部不適,都是忍忍就算。直到疼痛難耐,才去往醫院求助,然而那時胃部早已惡化嚴重……
4個習慣,胃癌風險降47%
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了一項採集於10萬中國人的胃癌風險研究,研究發現,生活方式的健康對胃癌的發生有正相關的影響。不吸菸、不喝酒、較少吃醃製食品、及經常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人群,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下降了接近5成的概率。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預防腸胃疾病的關鍵。同時,定期檢查也是趁早發現胃病的有效措施,尤其容易發生胃癌的高危人群。
胃癌高危人群,需要及時做體檢篩查
根據我國的《胃癌規範化診療指南(試行)》明確指出,這6類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1. 男性:男性的患癌率為女性的 1.5 倍;
2. 年齡:胃癌發病年齡集中在中青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
3. 飲食:喜歡吃醃製蔬菜或煙燻肉、魚類的人群;
4. 吸菸: 香菸中的致癌物可直接誘發胃癌發生,吸菸男性死於胃癌的人數是不吸菸男性的 2 倍 ;
5. 治療:曾接受過胃部手術,有癌前疾病的患者 ;
6. 家族腫瘤疾病史: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有胃癌史,遺傳性非息肉性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遺傳性疾病等 。
傷胃的行為,我們要及時更正改,若時常感到發生胃部不適,不要隨意用止痛藥解決。勿把小病拖成大病,到時,可不是跑一兩次醫院就能康復的事情了
參考資料:
[1] 《26歲小夥長期飲食不規律患胃癌 自行當胃炎吃藥治》.海南特區報.2013-07-19
[2] 《從胃炎到胃癌僅5步?查出胃炎怎麼根治?》. 悅讀中醫.2020-11-18
[3] 《一項涉及10萬中國人的研究發現,這些習慣可以讓胃癌風險降一半!》.中山六院.2020-11-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