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完《後浪》視頻,對我說:「這不就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精緻而屢屢被掏空錢包的生活嗎」?很多人達不到這種「精神追求」呀!
現實是,我們不是不能去追求自己的才藝和夢想,而是不敢。在我們面前或多或少還面臨著許多別的問題。
01更多的選擇是為了有得選擇
我們有的人,在很早的時候買了房,供著月供,以其說更多的選擇,不如說唯一的選擇只有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失去經濟來源,來撐起背後的一座座大山。
最早一批90後現在也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一份穩定的收入或許是他們最後的倔強。生活的重擔早已讓夢想的墳頭雜草叢生。就算如此,在各大電商的鼓吹下,種草的速度也遠大於拔草的速度。在無法增加新的收入的情況下,那些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後浪更像是經濟的「長尾」理論,用最樸實的付出來延續傳承。
在後浪的浪潮裡,也不乏用著幾百塊的手機的後生,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添磚加瓦,在炙熱的天氣帶著厚重的安全帽,幹著建築工人的工作
一名建築工人,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最正確的選擇。他們或許沒有更多的技能在這個諾大的城市的共融,也沒有受過什麼文化的薰陶。沾滿灰塵的衣裳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他們不曾追求物質的享受。只求在鄉下的宅基地上為自己建上一棟房子,娶個媳婦過日子,世襲罔替。這是他們的選擇。
當下,那些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後浪,他們更多選擇是為了有得選擇。
02滿懷羨慕與無力疲軟
臺上的狂歡背後是幕後的不斷耕耘。那些在剛畢業就擁有五百強工作崗位的人畢竟是少數,他們獲取的資源,人脈在剛出生或已註定。社會的階層早已穩固,那些在臺上大放異彩的人,他們不乏有實力,卻也不用為了一份工作而焦慮。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說:」在這世上有三類貴族:
①基於出身和地位的貴族;②基於金錢財富的貴族;③精神思想方面的貴族」。精神思想方面的貴族是真正至高尊貴的。
並不完全贊同。
精神思想方面的貴族的確是最尊貴,最持久的。但是沒社會為何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經歷基礎,何談精神思想的尊貴,對一個以謀生為目的的人來說,肉體的續存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藝術家從哪裡產生?從奴隸主、地主家庭中產生,因為他們脫離了繁重的社會生產任務,有精力去思考其他問題。
所以被滿懷羨慕的後浪並不包括把謀生放在首要位置的大眾。一個被錘過的人很難再硬起來的,就只剩下疲軟。
03去最遙遠的地方打工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革命時代再到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到經濟發達地方去工作。打工者經受了身心的艱難困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對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及城鎮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代替人工,越來越多的打工一族正在面臨一場時代的大清洗:進無一技之長,退無良田可耕。這一部分人講退無據,只能去最遙遠的地方打工。
並非他們不夠努力,沒有才華,只是資源,人脈甚少罷了。
從幕後走到臺前的人只是那些少數,這碗雞湯灑了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