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非要等長大

2020-12-26 小青糖果屋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非要等長大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將來能夠有所出息,因此從小就注重孩子智商的培養,凡是聽說能提高智商的,都要去嘗試。

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孩子智商的主要來源是遺傳父母的基因以及後天的培養。同時也有科學研究發現,想要孩子智商高,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孩子的「手」就是關鍵

我國著名心理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由於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的長期研究,對育兒領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李玫瑾教授傳授的育兒理念也一直被廣大父母所追捧。而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坦言: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非要等長大!

為什麼孩子聰不聰明要看「手」?

手是人類大腦進化的助力器,是思維創新的搖籃,同時也是人體神經感覺最為豐富的部位,這裡集中了大量的神經纖維。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受傷的神經纖維數量是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大概有上百萬根,正是這些神經纖維,讓人類具備了最複雜、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腦的聯繫與互動

當我們的手指進行簡單的活動時,腦血流量約比手不動時增加10%。當手部做一些複雜、精巧的動作時,腦血流量大概會增加35%以上。腦血流量的增加會讓人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這種種原因都在證明一個觀點,那就是手能夠促進人類大腦的發育,因此手也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

孩子手指觸發智商潛力的小信號,你都知道嗎?

1、孩子喜歡到處亂畫

當孩子的大腦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會出現到處亂畫的情況,這幾乎是所有孩子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當孩子到達這個時期,家裡的牆面基本上都成為了孩子的畫板,雖然在孩子眼中這些事創作,但在一些不知情的家長眼中,這就是「作妖」

鄧超夫婦也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當孫儷想要制止孩子時,卻被鄧超攔下了,並說:別影響他們創作,牆紙可以換,但是靈感被抹殺就沒有了。

果兒媽也非常贊同鄧超的做法,但是畢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想換牆紙就換,像果兒當年經歷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約法三章,只給孩子準備了一面牆進行創作,而且孩子也非常珍惜,上面現在記錄了她兒時的回憶,果兒媽每次看到這面牆,都會想到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所以到現在依然沒有清理掉牆上的「作品」。

但是現在孩子想畫畫我都會給她準備工具,讓孩子在紙上創作,這樣既沒有破壞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還培養了孩子愛畫畫的興趣。

2、孩子動手能力強

孩子動手能力強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好,不過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長的噩夢,因為他們動手能力強,總是喜歡拆東西,剛買的玩具第二天就散架了,這讓家長們的內心很是崩潰,甚至因此對孩子大打出手。

果兒媽非常不建議家長這樣做,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喜歡拆東西,正是因為總拆東西所以對大部分東西都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了解其內部結構,這才讓他成為了人盡皆知的「發明大王」。

同時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創造力、想像力都不會太差,拆東西也算是訓練大腦的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多為孩子創造能夠訓練大腦的環境,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聰明。

3、孩子手指靈活

孩子天生就會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他們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因此會用小手去觸摸、感受,這就是孩子們探尋世界的方式。

家裡有過孩子的應該都見過這種情況: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抓著你的手不放,其實這是孩子向你表達愛意的一種表現,雙手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更像是認識世界的一個「工具」

同時孩子的手指越靈活,也就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越好,因為孩子用手去觸摸、感受的時候,也會刺激大腦的神經突觸發展,而刺激越多,突觸就會產生更多,孩子也就越聰明。

家長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

根據研究表明,經常玩益智遊戲的孩子智商要比同齡人高很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益智遊戲是孩子智力提升的關鍵。並建議家長從小培養,這樣能夠幫助孩子開啟多元化模式。兒童處於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時,益智遊戲能夠使大腦細胞之間相互協調,不僅有助於大腦開發,還能夠提高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以及邏輯思維,長期檢查下去,對孩子的幫助非同小可。而果兒從小就是一個「遊戲迷」!對此我送給她的第一件禮物就是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這是一套由秋山仁博士選取世界上最經典的益智遊戲類型。

全套共5冊,包羅了世界各地經典的益智遊戲類型,果兒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從不對付,要給就給孩子最好的,而這套書,在所有IQ益智遊戲中,可以說名列前茅。

618期間原價114元,現在下單立減16元,5冊只要98元,也就一件衣服的價格就能帶給孩子世界各地的益智遊戲,絕對要比花幾百塊買一個玩具划算的多。

最後果兒媽推薦一套《3-6歲聰明寶寶全腦開發新思維遊戲》,這是一套幫助孩子進行全腦開發的遊戲書,這兩套書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都是為了讓孩子更聰明,不同點一個適合7-14歲,一個適合3-6歲,一個是提高智商讓孩子變聰明,一個是幫助大腦開發讓孩子變聰明。

全套10冊,內容十分全面,覆蓋面廣,其宗旨是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果兒媽第一次拿到這套書,就被它的內容驚豔到了,顏色鮮豔,印刷環保,對孩子沒有任何危害,特別吸引6歲以下的孩子。

價格果兒媽認為也是非常划算的,10冊只要45.8元,平均一冊不到5元,送給孩子當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所以,家長們要想兒女智力超過其他小朋友,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特別是孩子的「手」。李玫瑾,是我國犯罪心理學的權威專家,主要研究未成年犯罪心理及預防,並且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講座得到很多父母的認同,幫助很多家長解決難題。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李玫瑾:從「手」就能看出來,父母多留意
    比如說一些很難的思維題目,別人看一下就能找出答案,思考一下,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說白了,人家就是比我們聰明。那怎麼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呢?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們就可以通過孩子的某些舉動和部位看出來,只要父母多留心,抓住教育和培養的關鍵時期,你的孩子將來也會有一番大作為的。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手指越靈活娃越聰明
    其他孩子活潑好動,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木訥呆滯;其他孩子一張小嘴很會說話,而自己的孩子卻嘴笨得要命,著實讓家長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聰明?其實,單純地從孩子日常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並不全面,有些高智商的人,往往在性格上表現得更沉穩,所以判斷孩子是否聰明,還得要通過科學的方法。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智商高低,從手就能看出來,不用非要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智力的高低,都體現在手上,不用等到長大再觀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Wilder Penfield曾經對這方面做過調查研究:我們常用的十根手指和手掌對大腦有非常明顯的刺激。就算手部細小的動作也可以充分刺激大腦,提高智力水平。
  • 孩子聰不聰明,看小手就能知道一二,高智商是藏不住的
    有人說智商從手上就能看出來,這是真的嗎?燕子的兒子剛滿五個月,胖乎乎的小手能牢牢抓住一個毛絨玩具,很可愛。一次,學醫的朋友到家裡玩,看到這一幕誇讚寶寶太聰明。聽了朋友的話燕子又驚又喜,忍不住疑惑: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會做,怎麼就能看出聰明不聰明呢?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老師就將孩子平時的一些事情拿來舉例,告訴慧慧孩子的智商並不差。其實還是在小的時候,三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非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因為學習走路是一個系統性的事情,如果孩子越早學會走路,那麼就說明他們的肢體協調性越好,同樣的也就說明孩子小腦發育比較好,所以長大後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 到底要不要打孩子?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解釋,家長不用再糾結了
    教育孩子時,該不該打孩子?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解釋,不用糾結了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的一位教授,主修兒童犯罪心理學,對於嬰幼兒的教育也有著自己的看法。而在李玫瑾教授的眼中,孩子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懲罰,而最簡單,最基本的懲罰就是「棍棒教育」。
  • 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因為他們認為智商高的人,往往會更有成就,自然智力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很久之前我也覺得命運和自身的智商、學習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我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他的手指會告訴你答案,聰明是藏不住的
    其實大可不必,想知道孩子智商高不高很簡單,父母自己就可以判斷,完全不需要那些所謂「專業的測評人員」。兒科醫生就表示「兒童聰不聰明,是可以從他們的手上看出來的」。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小就有預兆,他們的手指會告訴我們答案」。那麼,孩子的手究竟可以給我們什麼答案?從他們的哪些行為可以看出孩子聰不聰明呢?
  •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他的「手指」就知道答案,不用等長大
    導語: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經說: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在手指尖上就有所體現;我國著名的青少面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孩子的手指就能知道答案。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他的「手指」就知道答案,不用等長大1、孩子滿月的時候就會抓握家裡有孩子的都知道,呱呱墜地的孩子,雙手都在一起蜷縮著,但是隨著孩子滿月,就會有條件反射地抓握東西了。
  • 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一二,聰明是藏不住的
    數學競賽中他們好像是要稍微動動腦,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出正確結果。看到這些選手的表現,不難讓家長幻想要是自己家孩子也有這麼高的智商就好了。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智商高未來學習好,最近有一位粉絲就向我發出了疑問,怎麼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又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商?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
  • 越調皮的孩子越聰明,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經常有3種表現值得誇
    當你先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知道,究竟什麼樣的方法能讓他乖乖聽話,以及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他瞬間炸毛,這都是育兒的關鍵。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在小的時候,每天都和爸媽一起生活,在了解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看事情別只看表面。
  • 李玫瑾指出: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有這三個特徵,長大後學習差不了
    李玫瑾: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李玫瑾教授是育兒方面的專家,很多新手爸媽不會教育孩子,都是聽她的講座過來的,可以說李玫瑾教授說出的關於育兒的觀點,大多數人都是贊同的。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李玫瑾教授並不主張強迫孩子。李玫瑾教授表示:所有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可能有些人會喜歡音樂、美術,那麼他們的人生就沒有未來了嗎?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李磊從小跟著奶奶長大,與奶奶感情最深,8歲才回到父母身邊上學。他自述父母對他管教太嚴,從小就看不起他,認為他什麼事情都幹不成,經常對他呼來喝去、指手畫腳。父親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抄起手邊的東西打他。在家裡他就像坐牢一樣,感受不到溫暖。▲ 李磊受審李玫瑾教授分析這起殺親案時認為,案犯之所以反感父母管教太嚴,是因為他能力弱、自尊心強、說不得。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例如之前曾引發熱議的地鐵某男子偷拍事件、家暴事件……為此,不少網友都呼籲家長們教育孩子,不要只在乎女性的三從四德,更要先教育好自家暴躁的兒子,這才是根源。我想,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紳士儒雅,但教育並不是口空說出來的,必須有具體行動。
  • 李玫瑾:孩子智商高不高,看看他的手你就知道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一直在發展著,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要跟隨時代的潮流。而一個人的未來到底會怎麼樣?能否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智商的。明白這一點後,父母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智商培養。畢竟高智商,腦子靈活,之後做很多事情都會輕鬆一些。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家長不用等長大
    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想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優秀、聰明的表現。於是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寶媽就開始吃一些健腦的東西。除了媽媽打下的基礎,孩子在出生後,有些表現就能夠直接看出來了,就是通過寶寶的手部運動。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著「情商之父」稱號的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 畢竟很多時候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可以有很明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