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央吉瑪吸引到,是去年她出現在中國之星。
一頭利落乾淨的短髮,穿著翩躚的長裙,唱著自己喜歡的歌兒,清清淡淡又從從容容的模樣。
雖然草草結束離席,但她的樣子卻駐留在我心裡。
有些人適合久藏,央吉瑪是其中的一個。
央吉瑪出生在墨脫。墨脫,意為「隱秘的蓮花」,她保留下了門巴族原生態的歌唱方法。在央吉瑪的描述裡,門巴族是一個很謙卑的民族,喜歡真誠地歌頌自然與萬物生靈。小時候她生活在大家庭裡,「族人對物質要求沒有那麼高,吃喝夠就差不多了,沒什麼奢求。」
央吉瑪在林芝
自央吉瑪懂事開始,童年便是和姥姥姥爺一起過。姥姥姥爺的退休生活愜意,一幫老朋友大部分是門巴族,經常帶著自家釀的青稞酒,吃的喝的,來到村落後面的山坡。坡很陡,山下是一片果園,大夥開開心心上山,視野開闊,一覽山下景色。曬著太陽,拿出搪瓷小杯,互相敬酒唱歌。就只有央吉瑪一個孩子,她很開心,便靜靜觀察著大人。「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最無憂無慮的歲月。上午出發,一待待到下午。」可謂偷得浮生半日閒。
「我知道,那個地方,我隨時想回去就可以回去,那裡的人還是老樣子,沒什麼變化。這是信仰的力量,也因為物質發展沒達到那個階段。」去年,央吉瑪在回家鄉的路上,看到了新豎起來的水泥柱子,知道這裡應該也很快要建公路和鐵道了。
面對變化種種,央吉瑪沒有任何沮喪:「如幻世界,遍布無常,沒有什麼是永久的,過去已經死亡,未來還沒有到來,很多事情都無法用時間計量,而心願是努力有覺知地安住在每一個當下。」
看到一篇採訪裡說,在央吉瑪的回憶裡,有一個珞巴族的老太太雅夏,雅夏會唱珞巴族的史詩。央吉瑪的姨媽一直為老太太的歌曲做著收集工作。有一天,央吉瑪和姨媽一起去找到老太太,央吉瑪只是想聽聽她唱什麼。老太太坐定下來,開口便唱,唱山、唱水、唱天地。一切天然去雕琢。
這位老太太便是央吉瑪希望成為的樣子,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唱自己心中的聲音。比起大家給予的「女神」稱號,央吉瑪更願自己是一座橋,引領聽者通往心靈的平靜。
近幾年,央吉瑪踏實地收集整理,感受生活,她不被時間所強迫,對音樂產量不高的她來說,由心而發的音樂力量才是她所在意的。就像她說過:「唱歌有時會真正地到達一種狀態,一碰那個點,就真的感受到那種情懷,感受到他們經歷的所有故事,看見那些乾淨的地方、乾淨的人、乾淨的建築,看到那些就已經夠了。那兒的人什麼都不需要,就靠著精神力量。我也是。」
央吉瑪坐在綠蔭和清風之間,顯得格外輕盈,她自然而然地閉上眼睛,那一刻的狀態便是一種大自在。
風,央吉瑪心中很重要的東西。「我創作的時候需要風,需要風的聲音,風可以帶來一些東西,也會帶走一些東西。」現在央吉瑪定居上海,在家中創作時,她會待在陽臺上,捕捉風的信號,珍惜和自然的每一次接觸;也像她喜歡的衣服,都是天然的質地,肌膚親近自然,心才會自在一些,簡單一點。
短髮的她更加利落了,相比曾經的濃重,一步一步化繁為簡,著裝簡潔、配飾摘下,長發剪掉,完成全新的狀態:「不斷地放下一些東西,就像是剛出生的孩子,回到最初的狀態。」
自從參加了《中國夢之聲》之後,央吉瑪擁有很多忠實聽眾,期待著她的專輯,身邊的好友為她著急,一直催促:「等你,我從美少年等到了奔三!」央吉瑪一點也不著急,她按照自己的節奏,隨性隨心著來。
「本應該去年就把作品給做出來的,但我一定要把該整理的東西都整理完。慢點也好,打磨得更細緻一些,真心希望我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要那麼快被消費掉。」她要大家慢慢感受她的音樂,就像慢慢地去了解她這個人。
現在,她來了。
央吉瑪-娑婆吟嘆
首張專輯<蓮花秘境>春季巡演上海站
演出時間:2016.4.17 周六 21:00
演出地址:上海市黃浦區重慶南路308號3樓
演出票價:預售120元;現場150元
預售連結:http://www.musikid.com/tour/3872
央吉瑪《蓮花秘境》新專輯巡演宣傳片
專輯中器樂簡介
薩滿鼓 ▲
薩滿鼓是蒙、滿等族的棰擊膜鳴樂器。原為薩滿教祭祀儀式中表演的舞具和樂器。後來民間用於祭天祭祖、歡慶豐收等場合。鼓單面蒙以牛皮或蟒皮,背部置鐵製或皮繩編制的圓環。演奏時,左手握鼓背中心的鐵環,右手執鼓棰敲擊。可分別擊在鼓心、鼓邊或鼓框上,也可左手推拉鐵環撞擊鼓背,或雙手配合交錯敲擊,以獲得不同的音響效果。
象鈴 ▼
象鈴是來自印度的樂器,當地的人們在祭天參拜磕頭時會使用該樂器。銅質,單手有節奏搖擺,鈴聲清脆動人。
碰鈴 ▼
碰鈴是碰奏體鳴樂器。形狀如鈴,由響銅或黃銅製,一付兩個,用繩穿連,互相撞而發音,無固定音高。常用於器樂合奏及戲曲伴奏中。鈴底有孔繫繩穿連,兩隻互擊發音,亦有單鈴置於棍端,用金屬籤擊奏,其音色清脆悅耳。響銅製的鈴延音悠長,黃銅製的鈴延音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