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吉瑪:安住於每一個當下

2021-03-01 上海演出攻略

第一次被央吉瑪吸引到,是去年她出現在中國之星。

一頭利落乾淨的短髮,穿著翩躚的長裙,唱著自己喜歡的歌兒,清清淡淡又從從容容的模樣。

雖然草草結束離席,但她的樣子卻駐留在我心裡。

有些人適合久藏,央吉瑪是其中的一個。


 

央吉瑪出生在墨脫。墨脫,意為「隱秘的蓮花」,她保留下了門巴族原生態的歌唱方法。在央吉瑪的描述裡,門巴族是一個很謙卑的民族,喜歡真誠地歌頌自然與萬物生靈。小時候她生活在大家庭裡,「族人對物質要求沒有那麼高,吃喝夠就差不多了,沒什麼奢求。」

央吉瑪在林芝

 

自央吉瑪懂事開始,童年便是和姥姥姥爺一起過。姥姥姥爺的退休生活愜意,一幫老朋友大部分是門巴族,經常帶著自家釀的青稞酒,吃的喝的,來到村落後面的山坡。坡很陡,山下是一片果園,大夥開開心心上山,視野開闊,一覽山下景色。曬著太陽,拿出搪瓷小杯,互相敬酒唱歌。就只有央吉瑪一個孩子,她很開心,便靜靜觀察著大人。「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最無憂無慮的歲月。上午出發,一待待到下午。」可謂偷得浮生半日閒。

「我知道,那個地方,我隨時想回去就可以回去,那裡的人還是老樣子,沒什麼變化。這是信仰的力量,也因為物質發展沒達到那個階段。」去年,央吉瑪在回家鄉的路上,看到了新豎起來的水泥柱子,知道這裡應該也很快要建公路和鐵道了。

面對變化種種,央吉瑪沒有任何沮喪:「如幻世界,遍布無常,沒有什麼是永久的,過去已經死亡,未來還沒有到來,很多事情都無法用時間計量,而心願是努力有覺知地安住在每一個當下。」

看到一篇採訪裡說,在央吉瑪的回憶裡,有一個珞巴族的老太太雅夏,雅夏會唱珞巴族的史詩。央吉瑪的姨媽一直為老太太的歌曲做著收集工作。有一天,央吉瑪和姨媽一起去找到老太太,央吉瑪只是想聽聽她唱什麼。老太太坐定下來,開口便唱,唱山、唱水、唱天地。一切天然去雕琢。

這位老太太便是央吉瑪希望成為的樣子,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唱自己心中的聲音。比起大家給予的「女神」稱號,央吉瑪更願自己是一座橋,引領聽者通往心靈的平靜。

近幾年,央吉瑪踏實地收集整理,感受生活,她不被時間所強迫,對音樂產量不高的她來說,由心而發的音樂力量才是她所在意的。就像她說過:「唱歌有時會真正地到達一種狀態,一碰那個點,就真的感受到那種情懷,感受到他們經歷的所有故事,看見那些乾淨的地方、乾淨的人、乾淨的建築,看到那些就已經夠了。那兒的人什麼都不需要,就靠著精神力量。我也是。」

 

央吉瑪坐在綠蔭和清風之間,顯得格外輕盈,她自然而然地閉上眼睛,那一刻的狀態便是一種大自在。


 

風,央吉瑪心中很重要的東西。「我創作的時候需要風,需要風的聲音,風可以帶來一些東西,也會帶走一些東西。」現在央吉瑪定居上海,在家中創作時,她會待在陽臺上,捕捉風的信號,珍惜和自然的每一次接觸;也像她喜歡的衣服,都是天然的質地,肌膚親近自然,心才會自在一些,簡單一點。

短髮的她更加利落了,相比曾經的濃重,一步一步化繁為簡,著裝簡潔、配飾摘下,長發剪掉,完成全新的狀態:「不斷地放下一些東西,就像是剛出生的孩子,回到最初的狀態。」

自從參加了《中國夢之聲》之後,央吉瑪擁有很多忠實聽眾,期待著她的專輯,身邊的好友為她著急,一直催促:「等你,我從美少年等到了奔三!」央吉瑪一點也不著急,她按照自己的節奏,隨性隨心著來。

「本應該去年就把作品給做出來的,但我一定要把該整理的東西都整理完。慢點也好,打磨得更細緻一些,真心希望我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要那麼快被消費掉。」她要大家慢慢感受她的音樂,就像慢慢地去了解她這個人。

現在,她來了。


央吉瑪-娑婆吟嘆

首張專輯<蓮花秘境>春季巡演上海站

演出時間:2016.4.17 周六 21:00

演出地址:上海市黃浦區重慶南路308號3樓

演出票價:預售120元;現場150元

預售連結:http://www.musikid.com/tour/3872

 

央吉瑪《蓮花秘境》新專輯巡演宣傳片

專輯中器樂簡介


薩滿鼓 ▲

薩滿鼓是蒙、滿等族的棰擊膜鳴樂器。原為薩滿教祭祀儀式中表演的舞具和樂器。後來民間用於祭天祭祖、歡慶豐收等場合。鼓單面蒙以牛皮或蟒皮,背部置鐵製或皮繩編制的圓環。演奏時,左手握鼓背中心的鐵環,右手執鼓棰敲擊。可分別擊在鼓心、鼓邊或鼓框上,也可左手推拉鐵環撞擊鼓背,或雙手配合交錯敲擊,以獲得不同的音響效果。

 

象鈴 ▼


象鈴是來自印度的樂器,當地的人們在祭天參拜磕頭時會使用該樂器。銅質,單手有節奏搖擺,鈴聲清脆動人。

 

碰鈴 ▼


碰鈴是碰奏體鳴樂器。形狀如鈴,由響銅或黃銅製,一付兩個,用繩穿連,互相撞而發音,無固定音高。常用於器樂合奏及戲曲伴奏中。鈴底有孔繫繩穿連,兩隻互擊發音,亦有單鈴置於棍端,用金屬籤擊奏,其音色清脆悅耳。響銅製的鈴延音悠長,黃銅製的鈴延音較短。

相關焦點

  • 央吉瑪:蓮花秘境,娑婆吟嘆.
    極簡主義的禪點擊標題下方極簡主義的禪  關注中國禪文藝第一微刊懂得慢是需要智慧的,這世界如幻,遍布無常,沒有什麼是永久的,很多事情無法用時間計量,關照自己的內心,努力而有覺知地安住在每一個當下,這種狀態也是需要緣分與智慧的,門巴族的音樂人央吉瑪,顯然懂得並積累著這樣的智慧。
  • 聚散有時 安住當下日
    聚散有時 安住當下日時間、不是實相、但映射出了實相。我們渴望擁有,它說有聚則會有散;我們渴望年輕,它畫了一道道年輪在人們臉上;我們渴望恆常的美麗,並把信心交給「未來」,未來說:除了一個個當下、我何嘗存在,當下無常,我亦如是無常!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 不見不聞」,安住當下
    你的法怎樣安住呢?你怎麼安住呢?對一切法,對其它的一切東西,不思不念不見不聞。你能夠自然地不思不念、不見不聞,沒有疑惑地不思不念、不見不聞,心甘情願地、自然如是地不思不念、不見不聞,然後你就安住在當下之法,安住在當下佛號當中。【賢護。終不如諸外道。若外道弟子。取著富伽羅及以我見也。賢護。菩薩終不作如是見。云何見。】
  • 每一個當下,都有禪機
    直到有一天,我學會了在當下對自己的煩惱轉換思維,不再使用原來固有的思維思考時,我變得對一些事情釋懷了。當焦慮的心情升起時,學會思維倒推。一直以來,因為受原聲家庭及性格方面的影響,內向的我脾氣急躁,幹事情總是很心焦,恨不能一下子就把手頭的活做完,事實上,人活著,哪能做完呢,今天處理了這件事情,明天就會冒出別的事情,只是,愚痴如我,我的每一個當下,都是在焦慮中度過,這邊也許在洗著衣服,那邊在焦慮著做飯,魂不守舍一樣,心情煩亂。
  • 黃聖依:安住當下
    真正的坦率是無需矯飾的 黃聖依正處在這樣的當下她清晰地認知、接受當下的自己,坦誠地面對一切。 談及作品,必然會說到《功夫》中的啞女。「她記錄了我的一個年齡段,很美好,放到今天我不可能再演這樣的角色。」已經演過的玉女類型,她不想再重複,「演員做到今天,想演一些自己真正想演的,有突破的角色。不追求清純的樣貌,在三十歲的年紀,想有這個年齡該有的代表作。」
  • 我們很多人修行不得力,慚愧心不具足,所以不能安住
    我老講,修行要有老實的心地,要當下承當。要穩紮穩打,要積功累德,「成就純直」。但是我們很多人,老想走捷徑,老要密行,老找絕招。結果,凡找絕招的人,都走進彎路。我們般舟行法,一定要強調傻人傻念、老實修行。淨空老法師提倡的「老實念佛」非常重要。「成就純直。具足威儀。」在威儀方面,每一個細小的方面,都能圓滿一切法。
  • 有情眾生四種的安住方式
    一個是安住,安住就是根本法門,你以什麼為住,你的思想是以什麼為標準;第二個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你用什麼方法來做一些身口惡業的調伏。那麼當然這個調伏和安住是有關係了,但是,我們這次的主題在我們應該以什麼為住才是最好的方式。智者大師把人、有情眾生,他分成四種的安住方式,他說人有四種:第一個呢,他以增上惡念為住。就是說他的心發動出來,他根本的安住的標準是邪惡的念頭。
  • 「自我教言」若心真正能安住,分別心失於法界(連載2)
    分別念猶如空中的雲霧,漫無邊際,也像 無有阻擋、不斷下流的河水一樣連綿不絕,如 是我們不應追隨未來的分別念,而應自然安住 於當下內心之本性。分別念,猶如空中飛禽或 平原上豺狼的腳印,既尋覓不到,跟隨它又有 何義?也如夢中的買賣,雖然有時贏利、有時 虧本,但這都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要全部 斷盡這些無義的分別念,就必須觀察自心,然 後自然安住。
  • 大德開示┃索達吉堪布: 煩惱現前時 如樹安住
    ——提高修行的一個簡便竅訣 「如果你的貪心猛厲現前,暫時堅持克制一下;或者你的嗔心非常猛烈時,也暫時強行克服;只要你堅持一會兒,煩惱就會漸漸地減弱消失,你只要保持十分鐘不動不言,然後再慢慢地去講話、做事,這樣就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發生。」
  • 珍惜眼前,樂住當下
    安住當下,樂住當下「,這禪味很深的句子,落在心上時,即刻讓我心意深遠,滿目清涼。The moment how to attract ,how temptation .It is really available, but fleeting.
  • 修行訣竅:再堅持一會兒,如樹安住,定有突破!
    世人常說:「禍從口出」,世間眾多糾紛有極大部分是由一些惡語、離間語而引起。作為修行人對此應尤其注意,時刻警醒,保持正知正念,對自他無有益處的話儘量不說。在發現自己現起欲說粗語、離間語的念頭時,當穩重自尊,如樹安住。或思名利敬,若欲差僕役,若欲人侍奉,如樹應安住。或者想求名聞利養恭敬,或者想要差使僕役,或者想讓他人侍奉,這時應如樹一樣安住。
  • 英語美文閱讀-珍惜眼前,樂住當下
    安住當下,樂住當下「,這禪味很深的句子,落在心上時,即刻讓我心意深遠,滿目清涼。當下,多麼吸引,多麼誘惑。它垂手可得,卻消縱即逝。好似凌厲寒風雨雪中,一枝梅,凍蕊冰香,又寂又豔,還向溫暖春日裡,那一絲綠,含羞吐翠,又嬌又嫩.
  • 佛陀告訴你如何成就「活在當下」的智慧
    當今社會,活在當下這句話已是人們的一句口頭禪了,那麼在佛法裡,活在當下的人生智慧是如何實現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因為篇幅比較大,為了適應大多數人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我們通過五篇文章把它說明白。首先,我們要從理上明白為什麼要活在當下,只有明理了,才會在事上進行實踐。為什麼要活在當下呢?因為過去已過去,再也回不來,未來還未來,妄想也無用。但所有的未來都是你當下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每個當下做好了,未來不可能不好,反之,每一個當下沒做好,未來怎麼可能可能好?正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 安住般若的火焰,以欲制欲歡喜禪
    密宗專有安住般若火焰,以欲制欲的歡喜禪,就是要修成歡喜佛。這個也是最有爭議的一種修煉法門,常常被人虛偽地利用,違背教義滿足貪慾。世間就是人魔共舞,地獄門前僧道多,說的一點不錯!《四部毗那夜迦法》上說:觀世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運用慈善法力變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形象,來到歡喜王的住地,歡喜王看見毗那夜迦生得嬌美,陡起慾念,想要擁抱毗那夜迦時,遭到拒絕。
  • │真如老師隨筆│如樹應安住
    其實此時,不是應該一直控訴那個「境」,應馬上療治痛苦之傷。就像佛說如果中了箭,不該花時間先去分辨這箭頭是木頭、鐵作的、鋼作的、有塗毒否,應立刻拔出才是。我們中了痛苦之箭,應立刻拔出,讓自己平靜下來,「如樹應安住」。怎樣拔出?有時幸運有知情懂法者陪伴,此時,應聽勸告,不能太投入感受中,最好「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煩惱城。
  • 安住美城家居大牌感恩季,三大家具品牌攜手「感恩惠」,謝謝你的愛!
    安住美城家居11月三大家具品牌攜手感恩,大牌不等於高價,盛世感恩季,聯盟盛惠,2015年末感恩季,一年僅有一次的大型鉅惠,讓家裝更省錢省心
  • 人生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可你做出每一個選擇的當下,它就是正確的
    這些不適合我的「錯誤」的選擇,每一個背後都是嶄新、精彩的人生,我也曾經嚮往過、痴迷過,否則當初也不會選擇它們。任何一個人生都不是一路開掛滿是爽點到結局的,坎坷波瀾、苦痛淚水才是人生常態,更多時候則是心如止水的平靜,一輩子簡簡單單庸庸碌碌,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終老一生。
  • 聽菩薩說 | 親友愛若生,如樹應安住
    當不能忍耐對境,或懈怠懶惰,或生起恐怖,或厚顏無恥,或廢話連篇,以及對於自方生起過分貪愛之心時,一定要做到如樹一般安住。「不耐懶與懼」:不能忍耐對境,懈怠懶惰,有時心生恐怖。尤其是在修法的過程中,當生活艱難、路況危險時就害怕,因此放棄共修,失去修法的機會。「無恥言無義」:厚顏無恥,不知道羞恥,也不知道懺悔;閒話多,廢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