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俗語你都不懂,還敢說是品茶高手嗎?

2021-02-15 茶情報

  從喝茶開始的那一刻,那獨特的醇香就伴隨著茶人生活的每一個足跡。

  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

  其次是品,可以具體分出每個茶類,喝茶可以講究起來。

  再次是茶藝,將藝術、技術融入在喝茶中,讓同一價格的茶表達到最佳品質。

  最後是茶道,茶像極了人生,茶人交融,達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照這個標準,我們發現身邊許多茶界的老司機,他們總是口吐蓮花、出類拔萃,能將喝茶描繪得繪聲繪色,情景交融,讓人羨慕欽佩,譬如如「回甘」、「生津」、「喉韻」、「鎖喉」、「收斂性」、「掛杯」等等,有時聽起來雲裡霧裡的。其實,這些概念並不神秘,今天一一為新茶友解開。

  掌握下面這6個概念,你就能與喝茶高手對話切磋啦!

  顧名思義就是苦味在口中轉化後產生甘甜的過程,所謂苦盡甘來。優質產品在飲後都會立刻喉頭泛甘、而後上升擴散到整個口腔,經久不退;但回甘有強有弱、有短有長,一般來說,回甘強則優,但只要可明顯感覺出來即可,這種回甘給人感覺是非常自然的;關鍵在於持久度如何?有些茶葉,茶香、口感等指標都表現不錯,但是回甘時間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種茶的等級也不會高到哪去。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兩頰、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順,滋潤口腔。當亞健康狀態和身體不舒服時,往往感到口乾舌燥,喉頭緊鎖。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好茶飲後會有明顯的生津效果,即便飲完數個小時、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覺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這樣,只有少數品質好的產品才會有此表現;品質越好,生津時間越為持久。倘若有幸品飲到好茶,你便會發現在飲完數個小時之後,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觸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難以忘懷……

  葡萄酒中的掛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殘留的時間,酒液流得越慢,掛杯時間越長,說明酒中糖分越高。而在品茶時提到的掛杯,並非指茶湯掛在杯壁的時間,而是茶香氣留在杯壁上的時間,留香時間越持久濃鬱,掛杯時間越長,說明茶越好。

  簡單來說就是喝茶之後,茶湯給喉嚨帶來的感覺,例如得以滋潤,解除喉嚨的乾涸感。因此喉韻一向最受茶友青睞,對於資深的老茶客來說,喉韻是他們品評茶葉優劣的重要條件。普洱茶的喉韻可分為甘、潤、燥三方面。帶有強喉韻的茶,絕大多數屬於滿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說,茶湯只有在滿足了口腔內的味覺刺激之後,才能夠深入到喉部甚至產生食道和胃部發熱的感覺。

  如果茶沒有喉韻,咽下茶湯後,所有感覺完全在口腔內就結束了。所以有時我們能聽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後,會指指喉嚨部分說「感覺茶湯下到這裡了」。

  「收斂性」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實收斂性跟茶的苦、澀有關,它是苦、澀味轉成回甘之間的感知時間的強度。收斂性越強的茶,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被感知至消退,轉成回甘的過程越短;如果收斂性弱,苦澀味在口腔內就會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續著苦澀味。

  一款茶入口瞬間,苦澀味會迅速被口腔的感覺器官感知,這種感覺在口腔中會能持續多久,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斂性了。

  品茶後,咽喉感到緊縮發癢、過於乾燥,吞咽困難等等不舒服的感覺,可統稱為鎖喉。讓人有鎖喉感的茶品質通常不太好,它鎖住喉底、上顎發乾,舌頭髮麻,讓人難受,建議大家最好避開這樣的茶。

  通常不會喝茶的人不知道學習喝茶要從什麼地方入手,其實,茶裡面有幾個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覺出來,那就是甘、苦、滑、澀。尤其是把兩種茶葉比照著喝的時候,當中的細微差別就容易分辨了,甘甜和滑順是所有好茶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好茶是甘甜的、細膩的、持久的。當然還有許多其它的感覺,讓人喝起來感覺很舒服。隨著喝茶年限的增長。我們會對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當初看來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澀。好茶始終順滑,茶湯像自動流轉於口腔,細細的、滑滑的,豐富的質感每一分子都給你留下深刻的、無形的印象。

  所以總的說來,成為喝茶高手,無非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喝著喝著就會懂得茶裡的道,茶裡的人生了。

  如果你是老司機,建議你在文末留下你的足跡。

我們崇尚分享,尊重原創。本文由茶情報整理於網絡,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謝謝!!


茶葉裡的奇聞怪事

保護胃,喝健康茶?

喝茶跟解酒的關係?

煮一壺茶,等一個人

時間為茶而停下(1)

時間為茶而停下(2)

這幾種男人,需要多喝茶

了解茶性喝對茶,長命好幾年

和愛喝茶的人做朋友,很幸福

冬季抵抗病毒,多喝這兩種茶

最容易患高血壓的8種人,不要拒絕喝茶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笑:大兄弟,還敢說你是高手,連個凳子都跨不過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的開心源泉已到~恭迎大家查收~TOP10:大兄弟,還敢說你是高手,連個凳子都跨不過。每日一笑搞笑圖片合集TOP9:大妹子,讓你洗衣服呢,你怎麼把自己扔進去了。每日一笑搞笑圖片合集TOP3:雖然你說得很對,可是我還是不想風險投資。
  • 不會品茶?掌控這三個關鍵詞讓你成為品茶高手
    做茶這麼久,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不會品茶,應該怎麼品茶呀?這個問題,其實說難也不難,難是因為真正會品茶,需要經年累月的不斷感受與積累;說不難是因為品茶並不是只靠主觀感受的去悟到什麼道理,而是有跡可循的一件事情。
  • 來自農村遊泳高手的建議,不懂這些常識就算你是頭牛都會溺水身亡
    來自農村遊泳高手的建議,不懂這些常識你是頭牛都會溺水身亡大家好,我是一個農村娃,毫不誇張的說,遊泳這一塊,在我面前我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大到南盤江,紅旗水庫,小到我們村的小河流(見下圖參考,圖片來源網絡)我都是遊去自如,我進到水中就好像如魚得水
  • 為何「俗語」什麼都能解釋,卻總是自相矛盾:俗語真不代表智慧
    而當這些俗語被挑戰或者被證偽的時候,人們又會想出其他的俗語來對你進行反駁,讓你永遠不能推翻這些理論。俗語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智慧嗎?不是,它是錯的,是有誤導性的。我們經常用俗語來解釋一些行為事件,甚至同一種情況有些俗語之間還是互相矛盾的。
  • 品茶高手常用的專業詞彙
    有的茶友,出口即成文章,還能說得頭頭是道,讓人不得不佩服。仔細詢問後才知,原來他們常接觸品茶術語,耳濡目染,便漸漸駕輕就熟,懂得了運用。通過描述茶的細節特徵,儘可能地把茶喝懂了,品茶水平自然得到快速提升,還能讓喝茶的氛圍增色不少!
  • 10個專業品茶術語,讓你喝茶
    相信許多第一次接觸茶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品茶,他們只看到老茶客舉著茶杯,便繼續讚嘆:這種茶好喝,而且茶裡充滿了氣!你等不及要喝一杯好茶了,沒想到,他又厚又苦,只是有點「難以下咽」。看到大家都在說話,他很困惑地問:這茶有什麼好處?只能默默的問出口,但也只能默默的問。
  • 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
    導讀: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念起來非常的押韻,不但很好記,而且還富含很深的道理。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傳唱,這些俗語之中,也有一些猛然聽上去不知所云的,這些聽不懂的俗語,就要去請教村裡一些老人之後,方能領會其中的寓意,就像這一句:「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學會這些品茶術語,沒人把你當小白-小喜年
    喝茶可清心,品茶時,品的不僅是茶湯,更是淡泊寧靜的心境。然而,在跟朋友品茶的時候,如果只會簡單地說一句「好喝」,反而會顯得不夠雅致,落了俗氣。今天門為品茶小白而準備,學會下面五個品茶術語,你就算是入門啦!
  • 品茶師常用的10個品茶術語
    雖然喝茶也有一二十年了,鄭蓮英在和品茶師一起品茶的時候,也經常會有聽不懂品茶師專業術語的窘境,畢竟是「術業有專攻」啊。當然,不同種類的茶,工藝不同,對茶香的要求不同,並非沒有茶香掛杯的茶品質就不好,這些茶的優良品質可能體現在其他方面。2、水味水味,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水的味道。品茶時,如果口中有比較清晰的水味,即是「茶水分離」的口感。有水味代表茶湯淡薄欠醇滑、茶味不夠或者茶葉滋味趨同於水。
  • 讓人看不懂的日本美食,你敢吃嗎?
    日本除了各種發明讓人感到驚訝以外,其實日本美食也是如此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讓人看不懂的日本美食,吃貨們敢吃嗎?1.
  • 做到這5步,你就是品茶高手!
    學會品茶,其實很難。既要品出茶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有什麼特色,還要用準確的詞彙、話語,將其描述出來,做到言之有物,屬實不易。今天就給大家提供一些乾貨知識,主要抓住重點。茶有六大類,每種茶類都各有特點,因此單單用綠茶的標準去品紅茶,肯定是不行的,反之亦然。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一些最基本、最普適的品茶要點。
  • 宋朝的文藝青年平時都幹啥,看完你還敢說自己是文青嗎?
    盛世之下,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不論你是士農工商的哪一個階層,都能活得相當滋潤。宋朝便是如此,在中國古代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宋朝的繁華景象就得到了經典還原。 汴京城內店鋪林立,各色人群熙熙攘攘,一派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
  • 紅點生活 │ 這些品茶禮儀,你都了解嗎?
    7、順時針的講究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或公道為賓客倒茶,應自左到右順時針倒茶,這樣壺口或公道口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因為如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口向前衝著為賓客倒茶,壺嘴不斷行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大家就會坐立不安。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自逆時針。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說的是啥意思?老話說的在理嗎?
    在農村,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而一些流傳甚久的俗語,更是被大家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但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改變,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能在閒暇之餘被大家津津樂道。
  • 【六大茶類】最全知識,助你成為喝茶高手!
    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 不管這謹慎的態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真的不那麼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覺還不錯,能接著喝下去就足夠了。喝了那麼多茶,面對茶的類別,還是一知半解。那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 要想成為品茶高手?福鼎白茶的29個專業術語,你懂幾個?
    品茶,也成了國人生活中越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在這個匆忙的現代社會中,唯有在這一瓢飲中靜守初心,感受回歸生命本源的智慧,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喝茶不難,只是一動作;品茶卻不簡單,每一種茶,觀其色澤,探其姿態,嗅其香氣,品其滋味,評其葉底,皆是學問。
  • 你知道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最近喜歡上了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在描述農村的風土人情,春耕秋收等,感覺俗語中說的很有意思。但是這些俗語本身有一些,已經不適應現代的生活了,而且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又是什麼意思呢?「有錢不燒敞口鍋」的意思。
  • 藝術觀點 半懂還不如不懂
    手段往往離精神性很遠,於是,在此基礎之上,你是自由的,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通過多如牛毛隨心所欲的實驗,恰是找到自我表達的不二途徑。每個藝術家在回首過往走來的路時,應該不難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個性,問題是,個性和風格有了,修養弱了下去,作品風格再強烈,背後的力度卻是不夠的,這些年,在自己風格裡難以為繼的藝術家還少嗎?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話對嗎?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話對嗎?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眾所周知,除了正式用語之外,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俗語,並且這些俗語往往具有很深刻的道理。其實認真想想也能明了,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經過幾百上千的洗刷,俗語變得更加精煉。
  • 品茶論道,聽不懂專業名詞?學會這27個名詞,你就會喝茶了
    而這個時候的你卻只能點頭稱好,悶頭喝茶? 一起喝茶時,若無法一起品茶論道的話,未免太過遺憾。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烏龍茶界的這些高深的專業名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