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品茶?掌控這三個關鍵詞讓你成為品茶高手

2020-12-12 茶引力CHAinn

做茶這麼久,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不會品茶,應該怎麼品茶呀?

這個問題,其實說難也不難,難是因為真正會品茶,需要經年累月的不斷感受與積累;說不難是因為品茶並不是只靠主觀感受的去悟到什麼道理,而是有跡可循的一件事情。

新手學習品茶,不妨先掌握這幾個關鍵詞,從以下步驟開始慢慢習茶。

01【三看】

拿到一款茶,首先要學會用眼睛「看」,那麼都應該看些什麼呢?

一看是看幹茶的外觀形狀,看幹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有無顯毫等。當然,不同的茶,幹茶外形要求不同,要了解每一款茶大致的外形特徵,這一步就要的就是時間的積累。

但是大部分人可以直接通過外形看到一款茶色澤以及選料的勻整度,以此有個大致判斷;

二看是看茶湯的色澤,茶湯的色澤,看茶湯是否清澈、明亮,有無渾濁,並具有該品種應有的湯色。比如說很多人認為綠茶的茶湯應該是綠色的,但其實大部分綠茶的茶湯都是黃綠色或是嫩綠色;

三看葉底,衝泡後充分展開的葉片或葉芽是否細嫩﹑均齊﹑完整。通常通過觀察葉底還能進一步判斷茶葉的選料嫩度、工藝是否出現較大問題等。

02【四聞】

四聞包括幹聞茶香﹑熱嗅、溫嗅、冷嗅。

幹聞:衝泡之前,聞幹茶的香味,可以簡單判斷茶葉的香型,同時判斷有無陳味﹑黴味或吸附了其他的異味。

熱聞:衝泡後出湯後,半掩壺蓋趁熱聞茶的香味,這熱嗅能夠進一步判定該款茶的香型及純異度。

溫嗅:聞壺中或蓋碗中還是溫熱的茶葉或茶湯在杯子裡可以品飲時聞杯中茶香,可以辨別香氣的濃鬱程度、濃度及高低。

冷嗅:能聞蓋碗中涼下來的葉底香氣,或在茶湯喝完、茶杯/公道杯涼下來之後,聞杯底香;冷嗅可以判斷出一款茶茶香的持久度。

03三品

既然是品茶,肯定不能大口大口的直接「一口悶」了,哪怕是小小品茗杯中一口就能喝下去的茶,一般都是分三口品飲。

那麼,「三品」我們到底在品些什麼呢?

一要品茶湯的滋味;

二品茶湯的濃度和醇度;

三品茶湯的韻味和層次

結 語

品茶,就是讓茶湯在口腔內流動,與舌根﹑舌面﹑舌的兩側等味蕾器官充分接觸,看茶味是濃烈﹑鮮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

然後再將茶湯吞下去,感受茶湯經過喉嚨的感覺,如果能感受到茶湯經過喉嚨時的甘甜、清涼,那麼就說明這是一款令人舒服的好茶。

下次喝茶,不妨試試按照上述步驟,用心體會,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相關焦點

  • 10個專業品茶術語,讓你喝茶
    相信許多第一次接觸茶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品茶,他們只看到老茶客舉著茶杯,便繼續讚嘆:這種茶好喝,而且茶裡充滿了氣!你等不及要喝一杯好茶了,沒想到,他又厚又苦,只是有點「難以下咽」。看到大家都在說話,他很困惑地問:這茶有什麼好處?只能默默的問出口,但也只能默默的問。
  • 甜厚滑潤純,一款熟茶的五大品茶關鍵詞
    熟茶很多人都愛喝,碰到一款不錯的茶,很多人會說:這茶好喝,舒服。
  • 要想成為品茶高手?福鼎白茶的29個專業術語,你懂幾個?
    品茶,也成了國人生活中越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在這個匆忙的現代社會中,唯有在這一瓢飲中靜守初心,感受回歸生命本源的智慧,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喝茶不難,只是一動作;品茶卻不簡單,每一種茶,觀其色澤,探其姿態,嗅其香氣,品其滋味,評其葉底,皆是學問。
  • 品茶
    品茶好山好水出好茶!過年的拜年往來少不了一壺好茶。今天,爸爸和我一起說茶,品茶。在潮汕地區,我們把茶稱為「茶米」,地位等同於每天必吃的大米。爸爸向我介紹茶的傳說,原來啊,潮汕功夫茶並非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我想,不就是泡茶嗎?這有什麼可難的。於是我拿起兩個茶杯,和爸爸一人一個。
  • 品茶師常用的10個品茶術語
    其一,愛茶之人將喝茶的儀式感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這時喝茶不再只是為了滿足消暑解渴、消除疲勞等生理需求,而是上升到以茶養心的層面,通過品茶去感悟生活。其二,對茶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品茶成為一種辨別茶葉品質的專業技能。品茶師就是具有鑑別茶葉品質技能的專業人士。
  • 品茶高手常用的專業詞彙
    和朋友一起喝茶時,常常必有一問,「這泡茶滋味怎麼樣?」
  • 這些俗語你都不懂,還敢說是品茶高手嗎?
    顧名思義就是苦味在口中轉化後產生甘甜的過程,所謂苦盡甘來。  好茶飲後會有明顯的生津效果,即便飲完數個小時、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覺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這樣,只有少數品質好的產品才會有此表現;品質越好,生津時間越為持久。倘若有幸品飲到好茶,你便會發現在飲完數個小時之後,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觸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難以忘懷……
  • 品茶也是一種文化修養!品茶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品茶就像品嘗優質葡萄酒一樣,也是一種樂趣!品茶之道,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品茶之理,在於境,在於人,在於品。尋得佳時,覓得佳境,品味好茶,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會從心底蕩開,只覺氣舒神怡,心淨神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
  • 品茶品味品人生
    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人生和茶葉一樣,短暫的一生,能留下的只是他們的奉獻,給自己的卻什麼也保留不下來。品茶,品味四季蘊味,品淡人生精彩。一杯熱茶,清香撲鼻,讓人猛生欲嘗之心,然而要懂的品茶卻很難,品茶是一項極其細微的「工作」,卻是至真至上的人生享受。初入口,澀味縈繞舌尖,但滑至舌根時,卻清香甘醇,直入心脾,頓使人神清氣爽、恬然自在。
  • 品茶,品生活,品人生
    一杯紅茶几片烤麵包,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己成為早餐的標配。從前的中式白米粥配鹹菜到現茌的西式早點,算是最徹底的西方化生活方式吧。細想又不盡然,烤麵包屬於西餐沒有問題,紅茶就可不是西方的特產。怎樣喝茶我也是個門外漢,可是,對家人喝茶的認知,我還是有自己的看法。我說:「只要是上品的茶,無論是哪一類茶都是不苦不澀,回甘無窮的。"記得多年前,那個時候普洱茶還沒有被市場炒作。我找到一家茶鋪買茶,店主介紹了一款陳年普洱沱茶,說是比較高等級的普洱茶。
  • 品茶術語知多少?
    品茶也是一門學問,需要苦心專研,品茶時通常會用到一些品茶術語,進而通過這些術語來判斷茶的好壞。品茶術語分為四大類:中性術語、褒義術語、貶義術語、特殊術語。收斂性:品茶後,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收斂性跟茶的苦、澀有關,它是苦、澀味轉成回甘之間的感知時間的強度。收斂性越強的茶,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轉成回甘的過程越短;如果收斂性弱,苦澀味在口腔內就會消退得慢甚至一直延續。
  • 你的茶還是飲料?喝茶和品茶的區別
    論飲茶與品茶的區別,簡單地說,飲茶是一種行為,喝茶解渴是有目的的。品茶是一個過程,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對茶的認知,感官愉悅、心情放鬆等都是其目的,最終達到一種藝術享受。在這種情況下,喝茶和品茶有什麼區別?小悅認為,可以從茶具、茶藝、飲法、環境四個方面來區分。
  • 懂得品茶,懂得珍惜生活
    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仔細體會,徐徐品味,品茶給人帶來的是一種無窮樂趣,讓人們在不自覺中享受著片刻的寧靜與安逸。自古以來,很多人將品茶與人生、性情聯繫在一起,那一片小小的茶葉能釋放出無窮能量。人這一生總會有些許事是不盡人意的,也總會有些決斷是錯的,生命之重在於承受;對錯不重要,不管是何味道的事情就如眼前的茶一樣,只一口下肚,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皆在承受二字,或許文人會說,那叫品味。
  • 25個品茶術語,讓你喝茶時更專業.
    今天小編整理出史上最全的25個專業品茶術語,品茶的時候能夠理解並準確說出品茶術語瞬間讓自己專業起來。專指茶湯入口後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澀度,常用「強、弱」來形容。指茶湯入口後,湯質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蘊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形容。鮮葉在製作工藝中產生,主要由茶葉中游離型兒茶素產生。
  • 學會這些品茶術語,沒人把你當小白-小喜年
    喝茶可清心,品茶時,品的不僅是茶湯,更是淡泊寧靜的心境。然而,在跟朋友品茶的時候,如果只會簡單地說一句「好喝」,反而會顯得不夠雅致,落了俗氣。今天門為品茶小白而準備,學會下面五個品茶術語,你就算是入門啦!
  • 品茶的20個專業術語(必看)
    7、收斂性:品茶後,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8、水性:指茶湯帶給口腔的每種不同的感覺,如滑、化、活、砂、厚、薄、利。9、層次感: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後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
  • 品茶的術語你知道麼?據說懂得越多,段位越高!
    三五好友相邀一起喝茶時,時常會有愛茶懂茶之友對茶有相應的點評,常聽到的比如回甘、鎖喉、生津這一類的品茶術語,對這些術語一知半解,我們評價茶時,只有「苦、不苦」或者「好喝、不好喝」,相互之間的差異甚多,其實如果我們知道了這些術語的意思,以後品茶時,不妨也可以使用這些術語來做品鑑。
  • 品茶時聞香杯怎麼用?
    筆者聽完笑了,朋友直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兩個杯子的正確用法!前文所說的高杯和矮杯,其實在茶具中標準的叫法叫做聞香杯和品茗杯。而聞香杯一般是在茶藝表演時或是特別專業的品茶活動中才會用到。那麼這兩隻杯子有什麼區別呢?品茗杯,即用來喝茶的杯子。通常杯身矮而杯口寬,這樣的造型有利於散熱降溫,喝到嘴裡的茶湯不至於太燙。
  • 一飲而盡只為解渴,用心品茶才見功夫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皎然說:「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黃庭堅說:「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袁枚說:「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同樣的茶湯,每個人的品茗感受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中國的茶,真的很神奇。
  • 品茶學泡茶的心得
    但在這裡一點一滴的學習:茶席(茶船)布局的擺放,茶具的各自用途,泡茶的手法和力度,重新認識,原來才發現規矩是必須的,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