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竟然產生了抗體!怎麼辦?

2021-01-07 騰訊網

導讀

輸血產生了抗體怎麼辦?這是血小板輸注無效的一種表現。哪些因素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有何防治措施?看看下面的內容~

筆者近日在微信群裡收到小夥伴的提問:輸血產生抗體怎麼辦?

在輸血頻率高的科室,遇到輸血產生抗體的情況屢見不鮮,如血液科,很多患者在多次輸注血小板後因為不同個體間的抗原系統存在差異,誘導機體發生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抗體,從而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

何為血小板輸注無效?

有些患者多次輸注血小板後血小板計數並未明顯增加、出血症狀也不能得到控制,輸注的同時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發熱、過敏等不良反應,這種現象稱之為血小板輸注無效(PTR)

血小板輸注無效有何危害?

很多血液病患者受原發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情惡化、大劑量使用化療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易繼發血小板功能缺陷,造成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降低,若不及時防治,會引發大出血,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臨床上主要通過輸注血小板來預防出血,然而,部分反覆行血小板輸注的患者會出現輸注無效的現象,既浪費了寶貴的血液資源,又危及患者生命。

血小板輸注無效發生概率

反覆輸血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大約有20%-40%發生血小板輸注無效。

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因素

非免疫因素

1. 發熱

發熱是PTR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作用機制是使機體產生白細胞介素(IL)-1 、IL-6 、腫瘤壞死因子等致熱源,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導致致敏血小板遭到破壞。

2. 敗血症

3. 脾腫大

脾臟本身就是血小板被破壞的部位,當脾臟增大後,血小板的破壞也就隨之增多,進而導致PTR發生,輸注血小板的療效就越差。

4. DIC

存在活動性出血的患者,出血過程中血小板在不斷丟失,而止血的過程又需要大量消耗血小板,可能會導致PTR。DIC又稱為獲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症候群,以病理性凝血酶過度生成和產生大量微血栓為特點,輸注的血小板大量被消耗而形成微血栓,導致PTR。

5. 同種異體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被認為是發生PTR的危險因素,移植後造血細胞處於恢復階段,可能發生類似於免疫個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血小板自身抗體增加,發生PTR。

6. 藥物影響

如兩性黴素B、鹽酸去萬古黴素、環丙沙星等抗菌藥物也可導致PTR;肝素、奎寧、奎寧丁和磺胺類藥物可通過免疫介導血小板破壞。

7. 血小板質量缺陷和種類選擇

因血小板離體後容易發生變形及破壞,故保存時間過長會影響其輸注效果。

免疫因素

1. ABO血型抗體

該抗體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彈力圖度量、凝塊形成、凝血酶生成等途徑來降低血小板功能。

2. 人類血小板特異性抗原(HPA)

HPA 是一種高表達於血小板糖蛋白上的特異性抗原,若臨床醫生在患者輸血前不重視HPA抗體篩查,並且輸入和自體HPA不合的血小板,則會產生血小板同種抗體,導致病理性免疫反應,破壞體內血小板,進而導致PTR。

3.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HLA 是具有高度遺傳多態性的同種異體抗原,若患者輸注了混雜大量白細胞的血小板則易導致HLA同種免疫相關的PTR。

4. CD36抗原

CD36抗原缺失可能通過免疫途徑(例如輸血 、器官移植 、妊娠 、 流產等)刺激機體產生CD36同種抗體,該抗體能降低體內血小板與膠原蛋白的黏附力,也能抑制血小板分泌、聚集和變形,從而導致PTR。

血小板輸注無效的防治措施

臨床應對PTR的發生,主要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 輸注血小板時儘可能使用去白單採血小板

去白細胞血小板的輸注會最大限度保持血小板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達到臨床輸注血小板治療疾病的目的。

2. 進行血小板抗體檢測並進行血小板交叉配型

為了解決血小板輸注產生的同種免疫反應,最好的對策就是對患者進行血小板抗體篩選進而對含有血小板抗體的患者進行"配合型血小板輸注",即為血小板交叉配型。相關臨床研究表明,血小板輸注前實施抗體檢測和配型對提高血小板輸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3. 輸注前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可以抑制體內免疫反應,有效降低抗原抗體反應強度,對輸注的血小板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從而達到血小板輸血治療的效果。

4. 對於多次輸注血小板或PTR高危患者加大輸注量

臨床經驗證實,對於血小板抗體陽性的患者大劑量輸注血小板治療效果優於單個治療量血小板輸血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君,劉亞軍,曹華琳.反覆輸血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2):82-84.

[2]李賢見,王長本,朱興春.血栓彈力圖和血小板抗體檢測在血小板輸注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醫藥衛生,2019,35(6):841-843,847.

[3]劉洋,崔若帥,馬春婭,秦園園,楊璐,汪德清,潘紀春.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輸注效果對比及無效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7,38(13):1836-1838.

[4]楊小莉.血小板輸注無效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7):985-988.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吳澤芳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來源:中國護理管理

-THE END-

現代護理報

中國護理第一報 最權威護理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紅細胞強冷凝集,患者需要輸血該怎麼辦?
    紅細胞強冷凝集,患者需要輸血該怎麼辦?高效價的強冷凝集常常影響各種血液檢測,對於輸血來說,不僅可以幹擾血型鑑定、抗體篩查,也會導致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如果合併同種不規則抗體不能排除,那就不能做到安全輸血,患者輸血就有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 再障患者長期輸血,「鐵過載」怎麼辦?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普遍血象低下,有些再障病人可能需要經常輸血治療,也有患者半月一月輸注一次,嚴重的患者頻繁輸血,可能一周,甚至是兩三天時間就要進行一次輸血治療。 但長期輸血,再障病人自然就對輸血治療產生了依賴性,甚至,因為輸血過多或過於頻繁而出現其他問題!
  • 《輸血反應分類》
    6.1過敏反應:過敏原與體內已有的抗體間相互作用所致。在一些情況下,輸入來自於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獻血者的抗體也會發生。部分可見於先天性IgA缺乏的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局部性與全身性過敏反應。 6.2溶血性輸血反應6.2.1急性/速髮型溶血性輸血反應。6.2.2慢性/遲髮型溶血性輸血反應。
  • 輸血技術初、中級真題考試知識點回憶
    16.螢光PCR檢測中5端標以螢光報告基團,3端標以螢光淬滅基團17.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18.HIV抗體確診試驗結果的判定19.經血液傳染的幹預病毒HBV、HCV、HDV20.直接抗球蛋白檢測紅細胞21.ABO血型檢測為凝集試驗22.功能細胞學試驗:單核細胞單層試驗、抗體介導的細胞毒試驗、化學發光試驗
  • 關於輸血,不要再相信電視劇啦!
    不過,感動歸感動,你可千萬不要被忽悠了——直系親人之間輸血,不是救人反而是「害人」!輸血有講究,它可不是簡單的血型匹配那麼簡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糾正電視劇裡常見的輸血錯誤吧!經典忽悠場景二:丈夫給妻子輸血丈夫並不是妻子的直系親人,為什麼也不能輸血呢?這主要針對還未生育的夫妻而言,因為在血型相同的前提下,妻子接受丈夫的血液後,身體裡可能會產生針對其血型抗原的抗體。
  • 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輸血?關於輸血的常見「雷區」,還有這3個
    電視劇上常常會出現直系親屬為病人輸血的情節,因此誤導了一大部分人,認為直系親屬間輸血是最好的。然而直系親屬即使是血型相同的也不能互相輸血,不然會帶來致命危機。直系親屬能不能輸血?首先確切的說直系親屬間不能互相輸血,輸血其本質上是移植,常常伴有一系列的免疫反應,最可怕的是移植物抗宿主病,這是嚴重的輸血併發症之一,其死亡率高達90%以上。供血的人身體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會在患者身體中遷移和增殖,從而攻擊被輸血者的免疫系統,患者可出現口腔潰瘍、身上起皮疹、肝功能受到嚴重損傷以及腹瀉,血緣越親,輸血的風險就越高。
  • 「通用熊貓血」問世 無需匹配可應急輸血
    唐睿康解釋說,從結構上來看,D抗原像釘子一樣插在紅細胞中間,有一小部分像觸角一樣暴露在外,不但容易在RhD陰性的人體內誘發人體免疫反應,而且它是Rh血型系統中產生抗體最多、反應最為強烈的抗原。   據了解,同有「熊貓血」的好心人捐獻、患者提前抽出自己的血液以備不時之需或一次性輸入RhD陽性血液應急,是目前「熊貓血」受血者常見的三種輸血方式。
  • 圖解血型遺傳、輸血、性格原理
    輸血的時候血漿輸入人體血液,因為血液中含有紅細胞,血漿中對應的動物就要去對應的窩,否則人體血液會出現抗拒排異現象——抗體,血液會生成抵抗非同類的抗體,好比狗去了貓窩、貓窩會產生抗狗的抗體(A、AB輸給B,B會產生抗A),貓去了狗窩、狗窩會產生抗貓的抗體(B、AB輸給A,A會產生抗B)、貓狗去了不能進的空窩、不能進的空窩會產生抗貓、抗狗的抗體(A、B、AB輸給O,O會產生抗B、抗A)都不行。
  • 血型相同就可以互相輸血嗎?
    血型相同就可以互相輸血嗎? 錯!輸血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ABO血型系統跟輸血關係最為密切,但臨床上在輸血前除鑑定ABO血型外,還要進行抗體篩查檢測,並且根據凝集反應原理,將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交叉配血實驗,在體外確證兩者其他紅細胞血型系統也相容,方可進行輸血以確保輸血安全。在輸注血漿、機採血小板、冷沉澱等血液製品時可以相同血型互輸,因為它們當中不含紅細胞,無凝集原。
  • O型血是萬能血,能給任何人輸血?擁有O型血的人,更容易長壽?
    談論最多的血型就O型血,在大多數人觀念中,都認為O型血是萬能血,可以輸血給任何一個人,是個特別的血型。 勸你不要再受固有思想影響,O型血到底是不是萬能血,下面就來帶你好好了解一下,或許你一直都想錯了。
  • 「熊貓血」有望不配型實現應急輸血,這項研究已經發表
    浙江大學團隊通過細胞膜錨定分子在紅細胞表面構建三維凝膠網絡,實現了「通用熊貓血」的人工構建和安全輸血,未來,「熊貓血」患者有望無需血型匹配就可應急輸血。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 「通用熊貓血」、輸血不需要配型,是如何做到的?
    這是因為,在中國,超過99%的人都擁有D抗原,在輸血配型的時候差不多不用考慮Rh血型系統的一致性。但也有1%的人是Rh(D)陰性血型,由於稀有,他們在需要輸血的時候往往比普通人危險得多,因為血庫中適合他們的血液很難有充足的儲備,所以,Rh(D)陰性血型也被稱為「熊貓血」。
  • 血漿抗體治療到底是什麼?
    其實,新冠特免血漿是採用高通量檢測技術確認血漿中形成的抗體水平達到臨床應用水平或特免球蛋白製備用原料血漿標準後採集的血漿,是一種基於血液製品的治療方法,不同於疫苗疫或自然感染會誘導人體免疫應答產生抗體,屬於人工獲得被動免疫。
  • 風溼病患者如何接種疫苗,能否產生有效抗體?
    加上風溼病患者的處於免疫受損狀態,接種疫苗是否能有效產生抗體?風溼病患者能否接種疫苗以及怎樣接種,一直以來是每個風溼病醫生和患者都共同關注的問題。1認識疫苗:疫苗並非越貴越好先認識以下兩個名詞:滅活疫苗(死疫苗):只有免疫原性,沒有抗原性的疫苗,通常需要反覆接種來保持抗體水平。
  • 兒童感染新冠後產生較少中和抗體,與成年人截然不同!
    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科和外科醫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兒童和成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感染產生不同類型和數量的抗體。 研究發現,兩組兒童產生了相同的抗體,但與成人不同。 與成人相比,兒童產生的對抗病毒刺突蛋白的抗體更少,病毒用刺突蛋白來感染人類細胞。兒童的抗體中和活性最低,而所有的成年人,包括20多歲的年輕人,都產生中和抗體。患病最嚴重的成年人產生的中和抗體最多。
  • 新冠患者「復陽」謎局:有人不產生抗體,病毒或慢性攜帶
    IgM抗體是人體感染病毒後最早出現的抗體,一般感染後3-5天後產生,提示新近發生感染,可用於感染的早期診斷,疾病康復後很快消失。IgG抗體是具有保護性的抗體,感染病毒後2周開始產生,持續時間較長,有可能終生攜帶,表示已經感染過病毒。IgG數值越高,表示抗體越多,對病毒的抵禦能力越強。通過抗體檢測可以判斷體內是否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
  • 遇到ABO疑難血型到底該怎麼辦?
    ABO血型系統是最早發現的血型系統,血型鑑定是臨床輸血的首要步驟,是每位患者住院前都需要做的常規檢查,血型鑑定是確保輸血安全的關鍵。而在血型鑑定過程中,會受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易導致血型鑑定出錯。ABO疑難血型常有以下情況:1.
  • 血型竟然會變?通過男孩變化的血型,來了解血液那些好玩的事兒
    所以,輸血前必須要查ABO血型。Rh血型的抗體不能自發產生,血清中沒有相應的天然抗體,只有在大量接觸到Rh抗原時,才會產生抗Rh抗體。Rh陰性血的人在第一次接受Rh陽性血液時,不產生凝集反應,但隨後體內將產生抗Rh抗體。
  • mRNA-LNP疫苗有助在母體抗體下產生更強免疫反應
    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 嬰兒容易受到許多感染,一種有前途的保護策略是在懷孕期間給母體接種疫苗,從而提供可以暫時保護嬰兒免受疾病侵害的母體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