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2020-12-23 凡人摸史

民間俗話,蓋棺論定。

此說有兩種意思。

一是人死,他的真實評論也就出來了。

二是,人都死了,死者為大,你們就別再唧唧歪歪了吧。

然而,在皇家,則蓋棺難以論定。

便如嶽飛,在宋高宗眼裡,他是不聽話的將領。

於是秦檜替皇上分憂,以莫須有之罪,殺害嶽飛。

嶽飛已死,仍是罪臣,連好好安葬都不可能。

若非那個獄卒,捨命背著嶽飛的屍身,擇地掩埋,種樹為記,也許,他就無處容身了。

嶽飛入土了,儘管也有人替他鳴冤,但在君權至上的年代,趙構的看法,才是「論定」。

(嶽飛 劇照)

但這論定,是打引號的,實際上,是未定。

當時之人,若了解點歷史,就知道,嶽飛總有一天,會被重新評價。

幾十年後,嶽飛被宋孝宗平反,昭雪遷葬,賜諡武穆,又封鄂王,受後世之尊崇祭拜,這才是真正地蓋棺論定了。

宋朝如此,清朝又何嘗不是如此?

雍正駕崩,大臣們經討論,決定給他上世宗廟號。

諭旨寫道:

諸王大臣公同議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諡曰憲皇帝,廟號世宗。

於我皇考至德鴻猷,實相符合。

禮稱祖有功,宗有德,廟號之稱祖稱宗,均屬尊崇之極,而象功昭德,惟期允當,方協至公……

皇考大行皇帝善繼善述,敬天勤民。

十三年來,宵旰憂勞,鹹熙庶績,貽萬年之景福,固百代之丕基。

廟號世宗,正合古宗有德之義,上配列祖,百世不祧。

這道聖旨,讚揚雍正皇帝「善繼善述,敬天勤民……宵旰憂勞,鹹熙庶績……神謨垂於宇宙,厚澤洽於臣民」。

他的恩澤,哪怕把天下的竹子砍盡製成竹簡,也難以登載萬分之一……

因此,你們稱他為世宗,實在是恰當極了。

(清朝劇照)

然而,我們又看到,同一道聖旨裡,又有這樣的句子——

此乃天下萬世之定論,非在廷諸臣尊崇君父,敷揚稱頌之私情。

尤非朕一人哀感隆恩,表彰盛德之私願,所能強置一辭也。

也就說,世宗這個廟號,絕非大臣們吹牛拍馬,也不是我這個新皇帝壓著你們給的……

列位,看到此處,你們是不是也跟我一樣,覺得乾隆這是做啥?

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不老實,不老實就是欠收拾啊!

為何新皇帝顯得如此心虛?

是不是他對父親功業的不自信?

為何要在聖旨中說:

詳慎公當,足以昭示萬年?

難道他怕自己死後,會有人把先皇的世宗廟號改掉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得知道兩件事。

其一、雍正當了十三年皇帝,但這個時間,並不長。

至少,不足以使九子奪嫡的見證者們,認為他得位很正,功績斐然。

不足以使天下人都覺得,雍正是個很好的皇帝,沒有一絲一毫可以指摘之處。

其二、世宗乃是美諡,並非什麼人都當得起。

禮法規定,有大功者方能稱祖,有大德者方能稱宗。

世字,若與祖相連,則是此皇帝有王朝轉折壯大之功。

如世祖福臨,取代明朝,統一中原,奠定愛新覺羅至今已近百年的基業。

世與宗相連,則是有德的守成令主,受到萬民景仰。

(清朝 劇照)

乾隆知道,父親並非完美,很多人對他不滿。

當大臣們上世宗廟號時,他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父親這廟號不錯,有臉上有光。

擔心的是,有人會藉機指責,認為他擔不起這個美號。

所以,我們才在聖旨裡,看到乾隆不斷地解釋。

通過文本,我們可以研究他的潛意識。

若他對父親的功業,十分自信,又何必怕別人議論呢?

相關焦點

  • 真跡比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更勝一籌?
    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隨後便是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四位雖然都是清朝早期的皇帝,但其漢語書法造詣卻足以驚豔世人。以下,我們就不妨一一介紹,欣賞比對一番。
  • 世宗皇帝:世系轉移,多為王朝轉折之人
    我在上一篇文章《太宗皇帝:為何大多得位不正》中講述過幾位太宗皇帝的事跡,太宗皇帝大多是王朝的二代皇帝,對王朝的穩定以及後世繁榮做出突出的貢獻。本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世宗皇帝的那些事。世宗一般暗喻世系傳承轉移,支系入繼大統。
  • 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
    近幾年的清宮劇頻繁上映,被拍成電視劇最多的皇帝大概就是乾隆了,超搶戲的男主角,沒有之一,這其中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誰之謎也各說紛紜。說法一:乾隆皇帝的生母是避暑山莊的粗使漢人宮女,在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因喝鹿血寵幸了這名宮女,才有了後來的乾隆。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雍正都未敢翻案,為何乾隆卻敢?
    後來繼位的康熙和雍正也從未質疑這樁冤案,到了乾隆,才給多爾袞平反了。這又是怎麼回事?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我們都知道,多爾袞一生傳奇,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他在少年時期就已經跟隨著努爾哈赤東徵西戰,後來更是成為清朝入關的領導者,他雖然並沒有帶領清軍奪取天下,卻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
  • 廟號諡號年號也瘋狂,分析朱棣的廟號的變革
    從漢代開始恢復了諡號和廟號,尤其是對廟號特別慎重,西漢14個皇帝,只有劉邦(太祖)、劉恆(太宗)、劉徹(世宗)和劉詢(中宗),東漢13個皇帝,也僅有劉秀(世祖)、劉莊(顯宗)和劉炟(肅宗),可見是非有大德者不能加廟號的。
  • 君王稱號的由來,「諡號」、「廟號」和「年號」的差別
    如唐代以前,除了秦始皇外都稱皇帝的諡號;唐代至明代則以稱呼皇帝的廟號為主;明清時期則稱皇帝的年號,這樣混亂的情況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清代帝系表)大家在看歷史故事或連續劇時難免會遇到「周文王」、「漢武帝」、「唐太宗」、「宋高宗」、「明成祖」、「乾隆皇」…等等各式各樣的稱呼。
  •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佔了極大筆墨,他活著,創造了不少傳奇,死後,更引發了許多爭議。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他天資聰慧,跟著努爾哈赤立下過赫赫戰功,被賜「墨爾根岱青」的稱號。這是誇耀他,是位足智多謀,文韜武略皆出色的人。
  • 甄嬛的歷史原型嫁給雍正還是乾隆的生母,為何卻拒絕和雍正合葬?
    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劇情描述,也讓不少「信以為真」的觀眾朋友們開始認為,劇中甄嬛的歷史原型,即歷史上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不願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宮與雍正合葬,就是因為她與果親王胤禮的「私情」,使她或感覺愧疚,或感覺憤恨,進而再不願面對雍正,於是,這才有了讓其子乾隆皇帝為她修建一座獨立的陵寢,也就是後來的「泰東陵」。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死後葬在雍正墓旁,為何乾隆卻推平其墓葬?
    這些大臣或是因為對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漢武帝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將軍;或是因為對皇帝忠心耿耿,深得皇帝的喜愛,比如乾隆朝的和珅;又或者是對皇帝推崇備至,將皇帝想要實施的政令完成得妥妥噹噹的,比如雍正朝的田文鏡。
  • 順治給多爾袞定罪,康熙和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其平反?
    不過,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順治給多爾袞定下謀逆之罪,追回其一切封號,並不準為其求情鳴冤,後繼的康熙、雍正兩位強勢君主也從未敢質疑這樁冤案,但乾隆卻鼓足勇氣,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
  • 乾隆正準備登基,為何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
    可這時大學士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史書上記載他的原話是:「大行皇帝因傳位大事親書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無有知者。此旨收藏宮中,應急請出以正大統。」於是,大家就幫忙將他口中的密旨找了出來。其實有雍正的傳位詔書,只要宣讀出來,乾隆就可以順利登基了。
  • 雍正去世,乾隆正準備登基時,為何張廷玉突然說還有一道密旨
    這也是為何,在雍正皇帝駕崩後,張廷玉堅持說要找出密旨的原因。(乾隆皇帝劇照)那麼,張廷玉為何一定要找出密旨呢?這也就能解釋張廷玉為何非要心急火燎要太監找出這份密旨的原因了。因為雍正皇帝的這番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張廷玉等四人是雍正皇帝留給乾隆的輔政大臣;二是特別肯定了張廷玉和鄂爾泰的忠心不渝,明確地下令,將來讓他們倆配享太廟。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然而,康熙的皇位繼承人卻中止了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這是為何?雍正在位十餘年後去世,其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小時候被康熙帶在身邊養育,祖孫之間感情深厚,乾隆受到的影響也就頗多,除了效仿康熙下江南之外,他也是木蘭秋獮的熱衷者。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雍正駕崩前曾下了兩道密詔,讓乾隆能穩坐江山,密詔中寫了什麼?
    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雖然說盛世局面是三位皇帝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在筆者看來,雍正貢獻最大,沒有他這個過渡,乾隆根本不會感受到盛世景象。雍正在位期間,特別注重政務管理,吏治整頓,算是給盛世不斷加油。
  • 康熙差點隔代傳位給孫子,雍正重用此人,乾隆為何堅決殺他?
    乾隆時期的弘皙結局 雍正皇帝在位時期的弘皙表現地規規矩矩,在雍正駕崩後,乾隆皇帝登基稱帝,弘皙逐漸開始不安分起來。 不管弘皙的內心是怎麼想的,是否對皇帝寶座還有想法,但是從乾隆初年爆發的「弘皙逆案」來說,弘皙的結局是悲慘的。
  • 雍正皇帝死後,選了兩個女人為其陪葬,其中一個耐人尋味
    到了八月二十七日的時候,雍正帝的遺詔頒布,九月十一日,他的梓棺被移到雍和宮永佑殿擺放,上縊禮舉行,廟號為「世宗」。直到乾隆元年十月十一日,雍正的梓棺被奉旨轉移到了易州泰陵,擺在隆恩殿正中。在乾隆二年的三月二日,雍正的梓棺最後被葬入到了泰陵地宮,縊號簡稱為「世憲宗皇帝」。
  •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說到清朝的皇帝,我們老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因為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使這三個人流傳後世,爺孫三代都是清朝有名的明君。而雍正皇帝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為什麼康熙和乾隆壽命都很長,唯獨雍正皇帝的壽命很短呢?首先,在康熙去世之後留下了許多政務,包括邊境上的戰事,和清朝國家內部的事情。這些事情都需要雍正一件一件地去解決。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在當天解決完。這樣就導致他白天處理政務,晚上還要加班。
  • 她和乾隆的關係是什麼樣
    那麼跟甄嬛一起侍奉雍正爺的就被稱為「太妃」,說明裕太妃是跟甄嬛一樣,都是雍正的妃嬪。本來歷史上說甄嬛只比乾隆大了10來歲,但是在《延禧攻略》裡卻是大了幾十歲,不過也可能是長久以來的定律,太后就一定是老奶奶,但是裕太妃一出場,明顯就太后年輕了不少,那麼歷史上的裕太妃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歷史上的裕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