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胃病的發病率在持續增高,並且很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我們都知道胃病的發生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現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都忙於工作,甚至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置身事外。等到胃病日漸嚴重之時,為時已晚。
案例分享:
半年前,陳大伯上腹部經常疼痛,胃酸胃脹的症狀也有持續了大概半年的時間,但礙於平時工作繁重,經常自己去藥店買點止痛藥就過去了,前段時間突然疼的在床上翻滾,嘴唇發白,見狀急忙送往醫院,做了相關的胃鏡檢查,發現胃部遍布了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說:這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導致的,要是在再拖下去很容易發生感染,導致更嚴重的病症。
幽門螺旋桿菌是能存活於胃內高酸環境的菌種,生存能力極強,在高酸環境下長期存活且不斷繁殖。幽門螺旋桿菌的數量一旦超標就會造成胃黏膜受損等其他情況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部後,會粘附在胃黏膜上,不斷刺激和破壞胃黏膜屏障後進入胃黏膜裡面繁殖。
提醒:身體一旦出現5個症狀,你可能被「幽門螺桿菌」纏上了!
1、脹腹、大便糖稀,排便不規律
2、出現頑固性口臭,就算刷牙漱口也無濟於事,一開口說話就會散發味道
3、反酸、燒心、噁心、想吐
4、經常上腹部持續疼痛、鈍痛,與辛苦勞動的疼痛不一樣
5、經常會覺得餓,飽腹感持續不了太久就會出現飢餓感
在如此強大的菌種面前,如何保護不受其侵害?
胃病總犯,醫生直言:謹記4不吃1喝2遵守,胃病不攻自破
1、不吃路邊攤食物
大部分路邊攤食物都不是很衛生,經常吃不衛生的食物,會增加感染幽門螺桿菌機率。
2、不吃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濃茶、咖啡、酒,被稱為幽門螺桿菌的「幫手」,經常食用對胃不利,會加速幽門螺桿菌繁殖速度,引發胃炎等胃部疾病發生。
3、不吃生冷食物
經常吃不全熟食物,以及各種冰鎮冷飲,不僅會對胃造成很大負擔,還會刺激損傷胃黏膜,食物中也可能存在大量的幽門螺桿菌。
4、不吃醃製類食物
醃製類食物含鹽量比較高,經常食用就會不斷損害胃黏膜,降低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容易遭到幽門螺桿菌入侵,易引發胃炎等胃部疾病發生。
5、喝火麻油蜂蜜水
火麻油蜂蜜水可以阻止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不用吃藥,每天一杯,殺菌養胃。它是源於中醫藥方------火麻養胃抑菌水。
準備:溫開水200ML、火麻油2勺、蜂蜜2勺、攪拌前後服用即可
作用:蜂蜜能夠刺激激活胃內的多種益生菌,有修復受損胃黏膜的效果。
原理:火麻油中含有亞麻酸、亞油酸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在抑制其在胃內繁殖,不讓其侵犯胃部,食療抑菌養胃配方,堅持飲用可以起到抑菌、修復胃黏膜、養胃、趕走胃炎的效果。對於胃黏膜受損,經常胃不適者可常喝,堅持一段時間可達到養胃的效果。
6、遵守一日三餐
食物進食後都要進入胃部進行轉化吸收,轉化供人體使用的能量。所以胃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中之重。同時,由於餐餐食物皆入胃,飲食又是最能損傷胃的因素之一,因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有利於維持胃部健康的。
7、遵守定時定量進餐
定時進餐:可以使胃形成有規則的工作,有利於食物的消化,避免讓胃空著產生胃酸而無食消化,造成胃黏膜的損傷。
定量進餐:吃得太飽,胃部擴張後會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使胃黏膜產生損傷;吃得過少,食物不足以中和胃酸,剩餘的胃酸會刺激胃黏膜受損。如果長期不進食,無法供應人體所需營養物質,會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每餐都應該有一個大概的定量,對胃部也有一個很好的維護健康的作用。
參考文獻
郭濤, 錢家鳴. 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炎症反應和胃酸分泌[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 2004, 13(002):200-202.
王健, 周曾芬.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消化道外表現[J]. 中華實用醫學, 2001, 003(004):31-33.
房靜遠, 陸倫根, 郜恆駿. 患了胃病怎麼辦[J]. 2001.
張保生. 我的老胃病是怎麼治好的[J]. 家庭用藥, 2003, 000(004):43-43.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