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一提到攝影師,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會聯想到這是一個男性佔優勢比例的領域。尤其是大家能夠接觸到的攝影行業中的攝影師也是男性佔絕大多數的。在攝影歷史中,男性攝影師確實創作出了很多的優秀作品,但是,同樣有很多優秀的女性攝影家以女性視角和女性特有的視角和情感元素創作了很多影響攝影發展和影像文化的作品。今天我們來看看幾個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創作理念支持下的有代表性的女性攝影家的作品,是如何共同參與建構了今天的攝影的面貌的。
1.從自拍開始並且一直自拍的辛迪雪曼(CindySherman)
辛迪雪曼可謂是攝影界和藝術界的常青樹,70年代以《無題電影劇照》系列一舉成名,她的創作是以自拍為主要內容,通過自己扮演各種角色,傳達一種藝術態度。40多年來從最開始的電影劇照式的自拍,到各個時代在藝術觀念和社會價值觀不同的環境下結合自己的自拍創作作品。作品的樣貌和主題雖然有時是清晰具象的人物表達,有時是隱晦模糊的理念表現,又在作品的尺寸和展示方式上也有很多不同的探索,但是大體上,「自拍」的主題沒有變過。
近幾年她經常在自己的社交網絡平臺上發布自拍作品,形象扭曲多變,又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辛迪雪曼式的網絡自拍社交攝影風格。由於自己的創作形式和內容十分統一連貫,藝術評論界認為她具有女性意識女權意識,可是她拒絕了這種說法。但是她作品中那些多變的形象,扭捏怪異的造型,對女性內心剖析的視覺呈現不得不說是女性攝影師表達上的一種優勢,是改變和創造來來攝影面貌的藝術家。
2.海邊肖像萊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
迪克斯特拉是荷蘭的女性攝影師藝術家,她的成名作品是海邊的青春泳裝肖像系列。90年代,她在海邊拍攝青少年,這些海岸位於比利時,英國和美國不同的地方,還有克羅埃西亞,波蘭,這些不同的區域拍攝的照片看起來相同但是其中的些許差異就是攝影師想要表現的區別,對不同地域和背景下青春期青年們的不同狀態的試探,攝影師在這個空間中捕捉未成年人的稚嫩脆弱,以及身體上的害羞與不安。
大畫幅相機和大尺寸底片的使用在攝影觀看上帶來了今天數字成像所不同的質感,材料上不同也是攝影觀看的一種審美空間。迪克斯特拉創作的人像攝影,受到了繪畫上與肖像攝影的直接影像,但是又結合了當代攝影中觀念先行的理念,拓展了肖像攝影,人物攝影的邊界。
3.杜塞道夫學派的師妹坎迪達·霍夫(Candida Hofer)
提到杜塞道夫學派大家應該了解,貝歇夫婦的類型學攝影和他們的創作在攝影史上有極大影響力,不僅是自己的創作,他們培養的學生,也大多是攝影界藝術界的大人物,其中也包括這位坎迪達·霍夫,也是一名女性藝術家。
霍夫在世界最知名的杜塞道夫攝影系受過非常系統嚴格的教育。主要的創作理念是將要拍攝的主題加以分類歸納,通過一種排除了主觀色彩、充滿理性的影像, 提出「什麼是攝影」、「什麼是表現」 的本質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貝歇夫婦的眾多弟子當中,霍夫是首先採用彩色攝影的人之一。她繼承了貝歇夫婦的理性眼光和對畫面整體統一風格的熱愛,但在具體的拍攝上,作品的布局結構和表現方法完全因時因地制宜。霍夫的公共空間空曠而充盈,這些圖片散發出它們獨特的寧靜氣息,沉著中意味無窮。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她拍攝的作品,這種氣勢與冷靜理性,恐怕你不會認為是女性藝術家所為。
4.亞文化空間與私攝影,南戈爾丁(Nan Goldin)
南戈爾丁是美國的女攝影師,原生家庭不幸,自己青年生活按照世俗的標準來看就是混亂的離經叛道的,但是對於她個人來說,又是追尋自由與愛的異度空間,只不過有酒精,毒品等等禁忌之物,更讓這種狀態令人好奇。
她將鏡頭對向自己,直面生活,將一切記錄下來,哪怕是自己被男友暴力對待之後,她所交往的同性群體,癮君子們都成為她的拍攝對象,為我們呈現了亞文化空間中的靈魂。「我不想忘記被男友毆打的事。」是她在攝影作品集《性依賴的敘事曲》中,對為什麼放自己這張被毆打的照片做出了這個回答。她與易裝癖、同性戀者等各种放逐自我於美國社會主流以外的青年共同生活,經歷了愛與痛、獨立與依賴的心路歷程。這期間,她不帶任何批評眼光的鏡頭不作任何的修飾赤裸裸了記錄了她這群不同於主流生存狀態的群體。
南戈爾丁的創作從傷痛中從情慾中,從禁忌中提示我們攝影在表現愛的可能性。
5.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的浮華視界
安妮萊博維茨在筆者印象中似乎拍攝過所有知名人士,當然,這個範圍應該圈定在美國的範圍。從小成長在旅行車上的安妮,車窗成為她最早觀察世界的取景器。青年時代趕上了美國激情四射的反叛年代,開始了攝影生涯。整個職業生涯經歷了《滾石》《名利場》等知名雜誌,一路走向了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時尚影像創作之路。
安妮之所以能夠在攝影史上佔據自己的位置,當然不會是因為她拍攝的對象是各個領域的知名人士,而是她的拍攝沒有把這些藝術家,商人,歌手,舞蹈家臉譜化。你在安妮的作品中永遠可以看到驚喜,這種驚喜就是創造力,觀察力,與對人性的敏感上。
列儂與洋子的照片,大家都知道照片背後那個拍攝完成後數小時列儂就被刺身亡的故事。我們拋開故事不談,列儂與洋子的這張照片我們靜下來想一想,需要怎麼樣的交流與理解,可以使列儂相信並且支持安妮的拍攝,而安妮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披頭四靈魂人物的呢?如果我們把安妮所有的作品集合到一起,這樣動人的照片我們又如何簡單的把安妮的工作歸類為商業攝影的簡單詞彙分類中去麼。
安妮萊博維茨與蘇珊·桑塔格的感情,也是這位女性藝術家的一段浪漫故事。
安妮萊博維茨今年已經70歲了,如果是按照工作生活中的標準,這個年紀已經是行至老年,但是安妮一直創作不輟,沒有絲毫衰老的表現。這種持續的創作輸出,做更多創新和手藝的提升,正是將工作藝術化,成為藝術家的特點。今天她的攝影作品依舊活躍於個大國際頂級雜誌,依舊是華麗與浮華世界的切片,那個保有創作能量帶來震撼作品的安妮沒有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