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真正安慰一個人,只需要三句話

2021-01-12 小明心夥伴

每個人都有需要安慰的時候,安慰是一種具有治癒療效的力量,它鼓勵受傷的靈魂重新振作起來。然而,那些真正有效的安慰才能事半功倍,心理學家認為,真正安慰一個人,只需要三句話就夠了。

「我現在願意聽你一個人說」

需要被安慰的人內心必然是有一大堆苦水等著傾訴,負面情緒需要被釋放出來,如果我們願意真誠地聽他們講而不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時,等他們完整地傾訴完後,我們的安慰就已經完成了一半。

最忌諱的就是對方剛說出自己的煩心事,你就馬上開始說你自己類似的悲慘經歷。法國中世紀哲學家彼得·阿伯拉爾認為「比慘」,會讓被安慰者感覺自己的痛苦其實只是庸人自擾。因為很多人都會經歷,所以他不應該傷心。

可是事實上,當你說出你類似的經歷試圖去安慰對方時,說出來的那一瞬間也許讓對方覺得有同病相憐的感受,他以為自己得到了認同。但是過一會,他會覺得你不夠真誠,因為他的情緒還沒有得到釋放就被你中途「阻止」了。所以說,比慘對於安慰,更像是剝奪對方傾訴情緒的權利和欲望。

「我理解你的情緒,你可以慢慢地說」

當人處於負面的情緒當中,我們不應該想盡辦法把他拉出來,而是應該幫助他去接納理解自己的這種複雜的負面情緒。唯有正視,才能放下。

在專業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都擁有優秀的傾聽能力,在表達關心的同時,認真傾聽更為重要。我們在安慰別人時,不要求快,不要給對方壓力,靜靜地聽對方說完自己的煩惱,讓他慢慢地把事情一件一件說清楚。

不要著急地給對方提建議,可以多用一些問句,帶著對方一點點傾吐出來,幫助他們放下內心的不安。安慰不一定能幫助人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它的功能就是幫助對方釋放情緒。

「我明白,我懂」

在安慰他人時,保持同理心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心理學家 Teresa Wiseman 在關於「同理心」的研究中認為:同理心就是能與人一起感受。

具有同理心的人,可以接受不同的觀點,同時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他人的觀點。他們深深地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隨便評價其實是自己的失禮。

同理心有別於「同情心」,同情心是好的,但是會讓被安慰的人覺得自己處於弱勢地位。而同理心卻能起到很好的安慰效果,但是同理心只是安慰的基礎,在表達了你對對方的理解後,還要靈活運用談話技巧幫助他解開心結。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我們選擇安慰對方就選擇了和對方待在一起,共同面對那些不安的情緒。情緒來臨時,不要趕走它,否定它。當我們正視情緒、接納情緒後,那些激烈的不安都會慢慢平靜,最後,我們都會笑著重新站起來。

參考資料:《心理學導論》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會安慰人嗎?或許真正去安慰一個人的話,只需要短短7個字
    所以說安慰別人同樣需要技巧。你真的會安慰人嗎?或許真正去安慰一個人的話,只需要短短7個字那麼哪一句話才能夠真正起到一個安慰人的效果呢?那就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所以說單單從這些上面來看,我們在試圖安慰一個人的過程中,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去聊聊天而已,更重要的是為這個人提供感情上的支持,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自己的情緒,所以說在向對方說出可以理解其感受的時候,就知道你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是一個真正可以理解她的人,從而能夠獲得溫暖和力量。
  • 心理學家:真正會聊天的人,永遠不會說這3句話,你說過嗎?
    生活中,我們少不了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例如,碰到熟人時,我們會寒暄幾句,當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會安慰對方,與家人相處時,我們會閒談。心理學研究顯示,會聊天的人往往會收穫更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也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聊天是項技術活,是可以有意識地去訓練的,那麼,在聊天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心理學家認為,真正會聊天的人,永遠不會說3句話。
  • 心理學:真正安慰一個人,有三種聰明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見需要安慰別人的情況。那麼,你平時是用什麼方式來安慰他人呢? 是告知對方,一切都將過去,嶄新的生活在前方;還是告訴對方自己的慘況,使其心理平衡;或是展開長篇闊論,講述所謂的道理? 實際上,這些安慰方式都是不對的。
  • 從心理學家視角學習如何透徹了解一個人
    很多人驚嘆於一些心理學家根據一個人的衣著談吐說出其性格特徵,這並不是心理學家獨門絕技。各行各業中不乏能迅速識人的人,銷售尤甚。簡單的看,就是不斷學習鍛鍊,才能精準熟知人性把握人心。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人的心理,由於工作主要是發現人們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疏導,並不用去研究相應方法利用人心特性達到自己目的,所以心理學家對人心的把握更具客觀性,沒有銷售或其他行業投客戶所好的功利性。心理學家如何去探究人的本質呢?心理學家會像醫生一樣把握一個人的情緒狀況,或是消極或是積極。如果發現諮詢者情緒消極,就需要找到癥結所在,並對其進行積極引導。
  • 心理學家:真正喜歡一個人,會有四種感覺
    心理學家認為,男女關係延伸的最終結果是重合心理,真正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在心理上希望和對方合二為一,你對ta身體上的佔有欲,是對對方好奇和探索的心理釋放。
  • 心理學:真正安慰一個人,有四點關鍵
    一、聆聽 心理學家尼克爾斯指出,一個優秀的可傾訴對象很難得,大多數人不懂得如何傾聽他人,傾聽需要暫時放下自我,切身體會對方表達中的感受
  • 摧毀一個人有多容易?心理學家:簡單的三句話就能做到
    所以說,想要摧毀一個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持續地給對方施加某種特定的影響,也許用不到1年,就會有很明顯的效果,比如說下面這些話。(1)驕橫一個人的話:你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自省是一個人內心中最後一道防線,一個智慧的人,會經常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在不知不覺中,犯了錯誤,違背了初心,走錯了道路。因此,毀掉一個人的自省,往往就意味著毀掉一個人。
  • 真正安慰一個人,不用說太多,這麼做更好
    很多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才能夠平息一下自己的怒火。那麼,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安慰到別人呢?其實,並不是簡單的灌輸心靈雞湯就可以,一個人在真正發怒,需要安慰的時候,往往是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謂的心靈雞湯,並不適用於安慰別人。
  • 情商高的人,在安慰別人時,從來不會說這三句話!
    往往此刻你的安慰尤為重要。可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安慰才可以幫助到朋友,因為往往在生活裡,原本出於好心安慰別人,效果卻適得其反。明明是想通過安慰讓對方情緒好轉,最終不自覺地傷害了他人。這些錯誤的安慰方式,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這三種方式一定要避開。用自己的慘事,降低你痛苦的程度「別難受,我昨天比你還倒黴」,這句話可能大家都聽到過,在生活裡,往往這樣的例子更多,數不勝數。
  • 心理學家: 瞬間催眠一個人只需要10秒鐘, 方法其實很簡單
    心理學認為,瞬間催眠術控制一個人僅需要10秒左右,今天我們對瞬間催眠術進行心理學解密。 英國的一位41歲催眠師克裡斯女士,參加了我國的一個綜藝節目,現場表演瞬間催眠術,她的道具竟是一隻黑色的狐狸犬——公主。表演開始,克裡斯女生邀請了15位現場觀眾,要求他們注視狐狸犬的眼睛,3秒鐘以後,第一個人倒下,隨後5分鐘時間裡,總共有11個人相繼倒下,現場觀眾一片譁然。
  • 心理學家:能看懂這三句話的人,說明你的情商很高,你看懂了嗎?
    心理學家:能看懂這三句話的人,說明你的情商很高,你看懂了嗎? 比如今天上班被老闆罵了,那就去大吃一頓,安慰安慰自己。
  • 心理學家:真正厲害的人,早就做好了三個「人生課題」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一個人只要是活在這世上,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係的束縛。而一個人最大的煩惱來源,也正是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所以處理好人際關係,被阿德勒成為「完成人生課題」。也許很多人會疑惑,我活在在世上,就總會有和我合不來的人,看彼此不順眼的人。討厭也不可以嗎?
  • 心理學家:一個人對你說這3句話,別以為是禮貌,實際上是看輕你
    心理學家:一個人對你說這3句話,別以為是禮貌,實際上是看輕你。現將三句平時我們常見的「語言陷阱」告知大家,一起擦亮眼睛來看看吧。01、你這麼善良,一定可以理解我的難處 這句話就像是一顆「糖衣炮彈」。如果有人同你說了這句話,你千萬別被前半句的讚揚給迷惑,要小心「難處」裡的陷阱。
  • 如何有效安慰別人?方法只有一個
    要想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需要帶著對每個人和每個情境獨特性的尊重,來給出回應。 生而為人,總有一些情緒波動或者走到絕境,往往這時候,最需要別人的安慰和理解,但同情是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則是理解他人。
  • 心理學家說出這種辦法,只需要記住這句話!
    對此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三種方法,如果能夠記住這三種辦法,可以在夢境中讓人一直保持清醒,甚至還能控制夢境,很多小夥伴們開始按照心理學家提出的方法進行實驗,這三種方法是否真的可以控制夢境呢?首先第1種方法實驗者需要在某一個時間段內醒來,然後迅速進入夢境中,記錄所發生的事情,等待兩小時後再次進行入睡,這種方式讓很多人不理解,這樣豈不是讓睡眠質量更差嗎?其實這是為了讓實驗者在睡眠的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可以清楚記得夢境中所發生的事情,不過這一行為小編在此建議大家不要隨意嘗試,以免影響自己的睡眠質量,甚至還會造成很多其他不良睡眠習慣。
  • 心理學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常將這4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他有抑鬱症傾向
    而有抑鬱情緒的人則會把責任歸為自己,如:都怪我,我真是太沒用了,所有人都不需要我,我是多餘的等等。 只需要避免其轉化成抑鬱症,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心理學家總結,如果一個人常將這4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他有抑鬱症傾向。 一、我一無是處 心理學家指出,有抑鬱症傾向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停的否定自己,遇到自己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就會怪自己沒用。即使遇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會覺得這沒什麼,是個人都能做,別人一定可以比自己做得更好。
  • 「安慰效應」告訴你,真正想安慰一個人,只要做好2件事就夠了
    這種打擊讓她格外受挫,甚至讓她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她變得不敢相信愛情,更不會相信任何一個人。父母和身邊的朋友也曾經試圖的去安慰她,但是他們的語言非但沒有起到任何幫助的作用,反而會更加刺激她,讓她情緒變得更加低落。尤其是她的母親經常抱怨她太過於軟弱,不懂得向前看,更說她在這段感情中太過於卑微,使得她越來越走不出來。
  • 一個人再厲害,也懂得適可而止,也不會說以下三句話
    太多時候,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中並非自己情商太低,而是鋒芒太露讓自己樹敵太多,在一次次的膨脹之中讓自己陷入到迷失之中。俗話說:海深不語,人穩不言。只有懂得了低調才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優勢,讓自己學習慢慢學習成為更加優秀的人。一個人再厲害,也懂得適可而止,也不會說以下三句話。
  • 忘記一個人需要多久?心理學家告訴你,其中的真相
    忘記一個人需要多久呢?如何才能夠真正地放下一個人呢?遺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01)、通常我們把認識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不能恢復和提取,稱作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遺忘曲線的說法,他認為人們對於一件事情的遺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這3句話,否則他會更緊閉心門
    根據心理學家對抑鬱症患者的臨床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些不適合對抑鬱症患者講的話,比如以下3句。1、「你看著哪裡抑鬱啊,狀態不挺好的嗎」當一個人說他得了抑鬱症的時候,身邊的很多人可能會表示懷疑。產生懷疑,是因為一個錯誤的常識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