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料的合理使用,是做好一道菜的必要條件。蠔油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綜合調味料,既有食鹽的鹹,又有醬油的色,再加上蠔汁的鮮和一些糖的甜味,可以帶給菜餚豐富濃鬱的味道。
但是最近有人說,蠔油用錯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通過蠔油的配料表我們可以看出,蠔油中主要的成分就是鹽、糖、醬油、蠔汁和一些添加劑,比如甜味劑、防腐劑、色素、提鮮用的穀氨酸鈉和呈味核苷酸二鈉、增稠劑等。
前面的鹽、糖、醬油都是常見調味品,大家都很熟悉,而添加劑是大家非常擔心的。不過,雖然添加劑的名聲不好,但通常情況下都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正規的蠔油中,食品添加劑添加量都在一定的範圍內,經過行業標準嚴格限制。
而被懷疑會致癌的提鮮成分——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物質同樣存在於被冤枉很多年,至今都沒有翻身的味精身上。
穀氨酸鈉是小麥、玉米的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提取出穀氨酸,再與鈉結合形成的。有人說,穀氨酸鈉加熱到120℃後會產生焦穀氨酸鈉,這種物質會致癌。
但事實上,並沒有證據表明這種物質有毒,只能說明在120℃的溫度下,味精的鮮味喪失了。
所以,蠔油致癌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真正要注意的是蠔油的使用方法,使用不對會造成蠔油的浪費。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不能讓蠔油在高溫下烹飪太久,在快要出鍋的時候再添加蠔油,這樣可以保留蠔油的鮮味。
其次,不要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存放蠔油。很多人存放蠔油的時候很隨意,跟其他調料罐一起放在鍋旁邊,但是廚房在進行烹飪時溫度很高,時間一長,蠔油就會發生變質。為了保證質量,建議大家將蠔油存放在冰箱裡面。
最後,要適量放蠔油。比起穀氨酸鈉。蠔油本身加入的大量鹽和糖對健康的損害更加令人擔憂,每15g的蠔油含鈉量大約為655mg,轉化為鹽約為1.6g。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裡建議,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這樣吃蠔油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總之,蠔油沒有致癌作用,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對會比較浪費,所以建議大家要在快出鍋時放蠔油,平時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少放,以免鈉攝入過多危害身體健康。
各位朋友,你有炒菜放蠔油的習慣嗎?你通常什麼時候放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