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看這個投影片,他告訴我們,一個人吃進去的動物性蛋白愈多,心臟病也是愈多。因為脂肪跟膽固醇的含量,只是動物性膳食攝入的一個指標而已。
在圖表裡面,我們看到橫軸的部分是動物性蛋白攝取所佔總熱量的比例,愈往右邊它的比例就愈高,而縱軸是心臟病死亡的比例。那我們可以看到飲食當中,動物性蛋白如果吃得愈多,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就愈高。
這個實驗是收集了20個國家當中,55歲到59歲這個區域的男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跟他的飲食,做了一個調查報告。我們又看到了一個什麼?又看到了再三出現的飲食與疾病的這個模式,跟前面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
而動物性的蛋白,還有脂肪、還有膽固醇,這三者幾乎已經密不可分地和慢性病同時的存在。而構成這麼多人因為慢性病折磨而死亡,也跟動物性蛋白質、脂肪與膽固醇關係非常地密切。所以我們從這再三出現的飲食疾病模式當中,我們一定要覺醒。各位朋友,這些調查報告並不是這幾年的調查,很多已經是幾十年的一個歷史,為什麼我們沒有得到警覺?
下面再看到蛋白質的攝取,動物性蛋白的攝取跟體內膽固醇濃度的一個關係。圖裡面我們看到,動物性蛋白質如果增加,就是我們吃的肉食愈多,膽固醇的比例就愈高;如果植物性蛋白增加,體內膽固醇的水平就愈低;如果限制動物性蛋白質,膽固醇的比例也會下降。這是一九八三年的一個臨床的研究。
現在大多數的人只知道膽固醇跟心臟病有關,可是沒有想到其實膽固醇的含量,動物性蛋白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在最前面,大家如果還有記憶的話,我們講到坎貝爾教授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裡面,我們也談過這個問題。
體內血液膽固醇的含量,不是只有從食物當中的膽固醇過來的,甚至於我們可以說,食物當中的膽固醇對於血膽固醇濃度的升高,它的貢獻是比較弱的;對血膽固醇貢獻最強的是動物性蛋白。
而我們看到圖裡面告訴我們,動物性蛋白吃得愈多,血膽固醇就愈高;把動物性蛋白降低,吃植物性的蛋白,血膽固醇就下降。甚至於植物性蛋白攝取量不是那麼多,你控制動物性蛋白不要攝取,血膽固醇也會下降。
這個實驗給我們很大的一個警示,就是動物性蛋白一定要遠離,也就是說它幾乎是慢性病最主要的一個成因。因為我們前面也說過,膽固醇幾乎跟一切的慢性病都有正相關的這樣一個關係。(《新世紀健康飲食》,周泳杉,2008年講於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