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臺灣「眷村文化」:一首《橄欖樹》,唱盡離別愁

2020-12-23 娛樂胡咧咧

經常看臺綜的朋友應該「眷村」這個詞彙並不陌生,從90年代的《龍兄虎弟》到00年代的《康熙來了》,再到現在的《小明星大跟班》,「眷村」的提及率非常高,許多大牌主持人、製作人都出生自眷村。

教父級臺綜製作人王偉忠就是眷村人,出生於嘉義「建國二村」,前兩年大罵唐從聖的大佬級主持人徐乃麟,出生於「社國新村」,林青霞9歲前就在那裡生活,綜藝大哥大張菲、「巫妖王」費玉清都出生自眷村。

說來說去「眷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眷村」不是一個村,眷村是近1000個村落的統稱。前幾天看到網上一個報導,說王偉忠、林青霞、鄧麗君等大明星都來自一個村——眷村,差點笑掉大牙:作者真的以為眷村是類似於「龐各莊」的一個村。

眷村是1949—1960年國民黨「轉進」臺灣前後,為安置軍人及其家屬以及一部分難民所建造的臨時性村落。

1946年臺灣總人口約610萬,至1950年人口激增至745萬,新增了135萬人口,加上1945年後主動跑去臺灣的軍民,近150萬人口都是外來者,臺當局為解決這150萬人口的住房問題,籌建了一些宿舍類住所,按軍種、職業、特性等分配居民,以為大多數居民都是官兵或者官兵家眷,所以這些地方就統稱「眷村」。

據統計當年興建的正規眷村總共有879個,加上一些違建村落總數應該在900以上。

以上是「眷村」的由來。那麼「眷村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眷村人是怎麼生活的呢?我們分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眷村人的生活條件很多人把「眷村」跟「大院」聯繫到一塊,以為官兵家眷嘛生活應該比一般老百姓好,其實不然,眷村的生活條件是非常差的,因為眷村大多建在山腳或者半山腰,本身地方就很狹小,所以眷村房屋往往非常密集,一個挨一個,這也導致了每個家庭的房子都不大。

徐乃麟在《康熙來了》上說自己老家只有五坪大,也就是16.5平方米。一家5口都擠在這一個房間裡,餐廳、客廳、臥室都在一個地方。

16.5平住兩個人已經勉強,五六個人更是窘迫難堪,所以有條件的家庭往往會加蓋擴充一下,比如邰智源家就加蓋了一個廁所。

那件事發生在1987年左右,花了兩萬臺幣。蓋個廁所要花兩萬臺幣,可見當時的居住條件有多緊張!

這還是正規的眷村,違建的村落條件就更差了。比如孫鵬的老家就在南機場周圍,20來個村落全部都是違建,大家住大雜院,比眷村生活還苦。

邰智源家為什麼要蓋廁所呢?因為眷村家裡沒有廁所,人多地少能省則省,每個村子裡都有一個公共廁所。

飲食文化上因為村民大多來自五湖四海,湖南、四川、山東、河南等各地人雜居,所以慢慢形成了很多美食,直到現在臺灣的美食文化仍然很出名。

不過早期因為大多數眷民都沒錢,物資也匱乏,所以吃不到什麼好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好多演藝圈大哥成名後仍然對美食有很深的執念。

穿戴方面就更慘了,徐乃麟一直到小學4年前都沒穿過鞋子,小孩子不上學的時候在村裡只穿一條內褲。

所以當時好多家庭為了補貼家用都會接一些工廠派發的散碎工作,號稱「家庭即工廠」。

2、眷村人的生活狀態

眷村人的生活狀態,代與代之間是分裂的。

第一代眷村人(成年隨軍赴臺)的生活狀態簡直一言難盡,只能用一個「苦」字形容。

這個「苦」的內涵就太大了,生活條件差、生活不穩定,以及濃濃的思鄉情。

在眷村剛剛成立的那十幾年,因為特定原因,一代人篤定自己很快就會回老家,眷村只是個臨時住所,所以養成了一個「怪癖」:每天睡醒後都會把東西打包隨時準備走人。

大概到60年代末這個習慣才改掉,大家逐漸意識到回家沒希望了。

這段時間眷村人的思鄉之情非常濃厚,余光中的《鄉愁四韻》感到了一代又一代的臺灣人,齊豫的《橄欖樹》則唱盡了眷村人的離別愁。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這首《橄欖樹》剛出的時候還是一首禁歌,原因就很荒誕,因為「我的故鄉在遠方」被質疑影射什麼東西,臺當局的脆弱和文化禁錮可見一斑。

正如歌裡所唱,第一代眷村人堪稱「流浪的孤兒」,他們不屬於臺灣,因為是外來人,也不屬於大陸,因為已經回不去了,他們仿佛已經被世界遺棄了。

僅僅一個「思鄉」不足以概括一代人的悽涼,實際上很多人來臺灣的時候丈夫/妻子因各種原因走散、死亡,一個人在眷村生活了幾十年,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連房子都沒有,住在當地留存的殘破建築裡直到死去。

但是對於眷村二代民來說,生活就沒那麼難堪了,因為一出生就是這種條件,很早就習慣了。

眷村小孩有三大愛好:打架、把妹、偷東西。礙於篇幅今天就講到這裡,我們下篇文章繼續分享「眷村文化」。

相關焦點

  • 最近挺火的古風歌《忘川彼岸》歌詞句句虐心,唱盡人間的離別
    最近,有一首歌一直在「炫色映像」的曲庫裡待發,這就是一首唱盡人生離別的古風歌曲《忘川彼岸》。這首歌被我們選用,是因為它早已在抖音和各大音樂平臺被眾多網友翻唱,實在是太火了。零一九零貳而他的演唱者是一位名叫「零一九零貳」的男歌手,這個擁有低啞嗓音的男生,唱的《忘川彼岸》令人聽一次就「上頭」了。
  • 臺灣眷村文化節 北北基桃市長同臺
    右起,基隆市長林右昌、北市長侯友宜、臺北市長柯文哲以及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同出席為眷村文化節揭開序幕。(中評社 黃文杰攝)中評社桃園10月6日電(記者 黃文杰)2020桃園眷村文化節20周年「眷村新浪潮」上午舉行記者會,今年眷村文化節首度跨出桃園,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攜手串連,邀請大家乘著「戲劇、展覽、電影、表演、美食」五道浪潮,展望眷村的新可能。
  • 無愁詞寫盡千般愁,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訴盡惆悵
    另人記憶深刻的當屬這一首《長相思》全篇不著一個「愁」字,卻將愁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哀嘆。《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一首長相思,通篇都不提愁字,卻將那些愁情思緒,那些思念和痛苦都表現了出來。開篇就是「一重山,兩重山」,看似簡單的堆疊,卻是一個婦人滿腔的愁怨,就像在與最好的姐妹聊天一樣,一句兩句都在反覆強調山高水遠的現實和無奈。如果還沒未能參透作者的苦心,那麼接下來的「山遠天高煙水寒」就已經徹底道盡了作者的心思。
  • 眷村文化季Ⅰ在他鄉的你們,有多久沒聽到家鄉話了?
    580元的《夜的鋼琴曲—石進鋼琴作品音樂會》演出門票一張以及價值480元的《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楊雪霏音樂會》演出門票一張同時票數在前10名的觀眾可以免費參加我們第二期朗讀者的線下活動第二期的朗讀主題為離別
  • 豆漿沒渣,碗底有詩 誠品桃園眷村暖心開業
    六十多年前的那場大遷移,使無數隨軍家眷來到臺灣,為安置他們興建的房舍、村落被稱為「眷村」。
  • 不是村的臺灣「眷村」,來時一隻皮箱,卻一住就是一輩子
    「眷村」叫村卻不是村,它是為安置當年從大陸到臺灣近百萬的官兵和家眷,而臨時修建的集中「軍眷住宅」區。這些有計劃興建的公有住宅,在全臺灣共建了300多處,通常都是按軍種來區分,同個眷村的男性幾乎都是同一個軍種,甚至是同一支部隊,當時有駐軍的地方,就有眷村。
  • 國民健康操臺灣在這看見了沒?108人唱跳說臺灣!
    >,影片發布後立刻被推爆,臺灣民眾紛紛表示感動的快哭了,能感受滿滿的對臺灣的愛。1.星期五的下午彩虹眷村已經滿是人潮,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彩虹鋼鐵人,帶著鋼鐵人的頭盔,穿著一聲彩色的衣服,不拒絕任何一位想要跟他一起拍照的人,原本我們有點擔心會打擾他,但他不但幫我們拍,拍完後還拿出了大約1000張明信片(真的是發不完、拿著都重的數量)送我們,說很高興看見我們為夢想努力,最後為我們演奏了一首關於夢想的歌。
  • 《新不了情》永遠唱不膩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 媚/文 齊潔爽/圖 在那個屬於萬芳的時代,還沒有「文藝青年」這個詞,但她一直按自己的文藝方式感悟著生活:音樂、戲劇、影視、電臺主持……有人說,她是臺灣「文藝鼻祖」。 因11月19日即將在深圳舉行的臺灣「民歌40」演唱會,萬芳日前提前來深與歌迷見面。
  • 厝內小眷村:忠實自然、忠於實在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05 16:53:02 瀏覽:1次 厝內小眷村,不僅僅是做奶茶,更多的想要帶給你溫暖,源自臺灣的小眷村,帶去臺灣的奶茶味道,始終不忘初心,為你做好每一杯奶茶
  • 天下興亡多少事,人間離別多少愁?
    盡人事知天命,過好此生,無需懷古傷今。在我們能力範圍內,做好該做的一切。不管是人定勝天也好,還是命中注定也罷,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做合適的事,怎麼解釋都說的過去。珍惜每一次相遇,珍重每一次離別。放下或許是重生,離別或許是解脫,萬物是否有輪迴,一切盡在虛無中。若真的有緣分存在,哪怕遠在天邊,也會有重逢之日,又何必念念不忘!
  • 品味經典老歌,中島美嘉:一首《櫻花紛飛時》唱盡唯美與哀愁
    《櫻花紛飛時》唱的就是落櫻時候的情景。粉白色的花瓣飄飄灑灑,如同溫柔的細雨,從樹梢飄落,順著發間飄然落地.很浪漫有木有?所以,櫻花引得無數人在這個時節競相觀賞,因為花期有限,意境唯美。其實,落櫻有一種淡淡的離愁在裡面,就像是歌曲中唱到的那樣,櫻花紛飛時,已是一個人站在櫻花樹下。花樹分離,卻是永別。
  • 旅遊傳奇景點,臺灣彩虹眷村,熱愛生活的人,上天也多一份眷顧
    但是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去臺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就讓我帶著女兒們一起去實現這個願望吧!--彩虹眷村.地面也有圖畫彩虹眷村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嶺東科技大學附近.什麼是眷村呢?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至1960年代,解放戰爭失敗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這些房舍比較低矮,也被稱為矮房子.
  • 桃園眷村進階「新一線」標杆 吃出國潮味
    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實屬比較成功的個例。   三年前,單一丁在北京學法式甜品,三裡屯很火的桃園眷村讓她排長隊也要吃上一次。去年九月,單一丁拿下桃園眷村初開放的加盟權。今年七月,桃園眷村來到雲南,首店落位南亞風情第壹城,算得上是給「新一線」城市創意形式的中式餐飲類樹了一個「標杆」。
  • 夢中的橄欖樹
    誰是我的橄欖樹?是誰呢?是我曾經遇見的小孟嗎?是我的初戀男友賀小北嗎?還是,你覺得是那個,一臉憨厚的伍先生嗎?我想,誰才是我生命中的橄欖樹? 01 從讀過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我一直對於這個名字很迷戀,一直很想知道,那棵橄欖樹。
  • 上劇場打造《寶島一村》專屬版 用戲劇傳承臺灣眷村歷史
    上劇場打造《寶島一村》專屬版 用戲劇傳承臺灣眷村歷史 2020-09-29 20:25:43隨著時間的腳步,它的含義從對臺灣眷村歷史的描述,漸漸擴大屬於對世界流離失所難民的生命記錄。」賴聲川在29日的《寶島一村》專屬版發布會上說。  賴聲川表示,恍然間《寶島一村》已經演出十餘年了,帶著時代記憶的長輩們漸漸離去,但越來越多的後輩們跟隨著《寶島一村》走進了那個時代,而上劇團的演員們,正式「傳承」這個故事,將正在淡去的歷史故事永遠演下去。
  • 每次唱《新不了情》都有不同感受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文 韓墨/圖 11月19日晚,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將首次大規模登陸內地,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開唱,包括胡德夫、齊豫、潘越雲、李建復、萬芳、南方二重唱、娃娃、趙樹海、陳綺貞、韋禮安等在內的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9月26日,被尊為臺灣「文藝範兒鼻祖」的萬芳來到深圳接受了深圳媒體的採訪。
  • 還記得唱《橄欖樹》的朱逢博嗎?失去丈夫已12年,她如今怎樣了?
    在這個特殊時期,朱逢博演唱的這首歌在網絡上被重新傳唱,它唱哭了無數在他鄉拼搏的遊子。經典歌曲總是有這樣的魅力,無論何時,都能引起聽眾的共鳴。這首《橄欖樹》是華語流行樂壇的殿堂級曲目,收錄在同名專輯《橄欖樹》中,原唱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
  • 唱起歌兒 臺灣溫暖跨年去
    臺北 吧   Go...一窗之隔,裁縫用具紡織物玩偶 + 現烤的天然酵母麵包和戚風蛋糕。剛一進店,那溫柔的味道和踏實的感覺 輕柔被喚起…回歸的好女子樣,真叫人喜歡! 東海商圈+ 彩虹眷村+ 臺中文創區東海大學
  • 萬芳南京感性開唱 曲曲經典唱盡紅塵
    作為江蘇音樂臺「E現場」演出季的重頭戲, 臺灣實力唱將萬芳《原來的地方》巡迴演唱會的第三站4月18號晚在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首首經典歌曲帶歌迷穿越舊日好時光。出道近25年的萬芳,曾經出版超過20張專輯,一曲《新不了情》更是唱到家喻戶曉。
  • 臺作家: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臺作家: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臺灣作家亮軒: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兩岸有一些共同的文化值得後人了解,我能做的只是補歷史的漏洞,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臺灣知名作家亮軒(原名馬國光)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