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展示公元一世紀羅馬旅行攻略:條條大路通羅馬

2020-12-13 澎湃新聞

遊覽的19世紀初的江戶(東京)

後,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城市旅遊攻略」近日又將旅行者帶到公元1世紀的羅馬,大英博物館策展人弗朗西斯·博洛尼亞(Francesca Bologna)回溯兩千年前,導遊羅馬帝國的首都。去競技場看角鬥士之戰、泡在羅馬浴中放鬆身心、去精英階層的晚宴享受當地美酒佳餚,甚至坐在街頭酒館來一把羅馬小食……通過文物共同探索公元1世紀充滿活力的羅馬。

龐貝建築中的壁畫

義大利中部的拉齊奧(Latium),曾是羅馬帝國的首都。這座偉大的城市據說是由羅慕路斯(Romulus,約前771年-前717年)建立的,傳說中他和他的雙生兄弟雷穆斯(Remus)由母狼撫養長大,他是埃涅阿斯的後裔,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盟軍的領導,而後從特洛伊逃出,建立羅馬城。

事實上,這座城市的起源可能並不如神話史詩浪漫,而是在公元前8世紀通過合併多個村莊發展而成。

Ambrogio Brambilla,《鳥瞰羅馬古城》,約1580年代,蝕刻畫

羅馬城位於距地中海約22公裡的內陸,橫跨臺伯河左岸的七座山丘。該地區氣候溫暖、適合耕種,但群山之間的平原容易被洪水淹沒。這就是為什麼最初的村莊是在山頂而不是在河谷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現在(公元一世紀),這座城市位於帝國的中心,帝國的面積從西班牙延伸到敘利亞,並且還在迅速發展。

神和人選擇此地來建造我們的城市,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這裡的山丘純淨,河流便利,農作物通過臺伯河順流運輸;我們也擁有可以滿足各種需求的海洋,但海洋又與城市保持安全的軍事距離。我們處在義大利正中心,因為自然優勢的青睞,讓此處註定可以被塑造成一個榮耀的城市。

」 利維,《羅馬歷史》,第5卷,第54.4頁

如何抵達: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是正確的,複雜的路網將整個帝國與羅馬城連接起來,因此無論您來自哪裡,都確保可以找到通往首都的路。

帶有提圖斯墓志銘的墓碑,約公元100年(這是您可能會在城外道路邊看到的墓碑)

根據羅馬的習俗,所有葬禮都在城市神聖的邊界以外舉行,因此在您城市邊緣看到裝飾繁複的墓碑或紀念碑時不要感到驚訝和恐懼,這只是富裕家庭為紀念親人而設。其中有些帶有提示,希望過路人尊重和憐憫死者,而另一些則帶有長椅,可供歇腳。

來自龐貝城附近博斯科雷亞萊(Boscoreale)一處海岸別墅的風景壁畫,約公元前30年

陸路和海路均可到達這座城市。臺伯河可通航,臺伯河與地中海交匯的奧斯提亞(Ostia)市,是羅馬的海上港口。克勞狄一世(Claudius)最近在擴建羅馬的外港奧斯提亞,在港外建了防波堤,並以亞歷山大城法洛斯島燈塔為原型,立了一座燈塔以指引夜間來往的船隻。這個人工港口通過運河與臺伯河相連,再經過公路與羅馬城相連。

城內遊玩:

上流社會的成員經常使用轎子在城中移動,大多數人則是走路或使用馬車。

貨幣圖案上的一種雙輪馬車, 公元37–41年

羅馬城存在交通擁堵的問題,為了緩解擁堵,重型車輛白天不能上街(宗教節日、建造廟宇或其他公共工程除外)。因此,大多數商業快遞都是在晚上交付——如果你住在市中心,你可能會被車輪和馬蹄撞擊街道的聲音、車廂的裝卸聲,以及馬車夫們偶爾的喊叫聲和鬥嘴聲弄得難以入眠。

首都到處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古蹟和建築。建議您花時間在城市中漫步:

朱庇特神殿

這座神殿是首都最重要的宗教建築,於公元前509年共和國成立之初建成,供奉著位於卡比託利歐山的「卡皮託利三位一體」(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它在公元前83年被大火燒毀,又於公元前69年由偉大的奧古斯都皇帝重建。根據普魯塔克(Plutarch)的說法,刺客布魯圖斯(Brutus)和卡修斯(Cassius)在謀殺愷撒後將自己鎖在裡面。

鑄有朱庇特神廟的銀幣,公元前78年

城市廣場

廣場是城市主要的政治儀式舉辦地和公民活動場所。位於卡比託利歐山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廣場在羅馬早期就存在了,此處可以真正體驗到城市生活的喧囂。廣場上有很多神廟值得參觀,比如農神廟、灶神廟、卡斯託爾和波呂克斯神廟。還有一些重要的城市政治建築,比如羅馬元老院和行軍會場(Comitium)、演講臺(Rostra)等。

霍奇金(1800–1860),《莎士比亞戲劇場景中的城市廣場》,水彩筆和墨水

廣場的西側是演講臺(Rostra),是羅馬皇帝向人民講話,以及歡迎外國使節的地方。除了皇帝之外,參議員和演說家也經常光顧此處,侍奉聖火維斯塔女神的女祭司維斯塔貞女也就住在神廟後面。

聖道 (Sacra Via)

聖道是用於重要儀式的神聖路線,也是羅馬的主幹道,穿過城市廣場直達卡比託利歐山和朱庇特神殿。這是羅馬凱旋的必經之路——慶祝勝利和神聖化羅馬指揮官的勝利的遊行(包括獻祭、盛宴)也在這條道路上舉行。凱旋儀式是很罕見的,所以如果你能在遊覽中恰好遇上,那是難得的幸運。

凱旋浮雕畫,18世紀

浴場

如果你想在遊覽期間享受一次水療,那麼有很多公共和私人浴室可供選擇。如果你有幸認識富有的當地居民,可能會被邀請去私人熱水澡堂洗澡——整個城市有近200家這樣的澡堂。或者,試試公元前25年由阿格裡帕(Agrippa)在馬修斯校園(Campus Martius)建造的公共浴池。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羅馬浴池中的婦女》,水彩畫,1879年

浴場是男女分浴,您可以享受熱水蒸氣浴、冷泳和「精油」。入場費是極其低廉的,公共假期還可以免費入場。

盛浴油的青銅器, 義大利塔蘭託出土,公元1世紀

娛樂生活:

羅馬人喜歡享受美好時光,娛樂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這一點在首都尤為明顯。整個城市有讓人大開眼界的娛樂項目。比如競技場的戰車比賽和圓形劇場裡的血腥表演。戰車比賽中人們會戴著誇張的面具參賽。分屬於不同陣營的戰車手,在兩輛或四馬戰車上廝殺。如果你覺得自己運氣好,就下注你最喜歡的戰隊獲勝。在阿文提諾山與帕拉蒂尼山之間你可以看到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它可以容納15萬人,是羅馬的第一個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競技場。

文森佐·布倫納,《馬克森提競技場鳥瞰圖》(面積僅次於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建於公元4世紀初),約1770年

在圓形劇場上還可以看到角鬥士的狩獵,在臺伯河以及人工湖上進行著模擬海戰,劇院裡也演出著一出出悲喜劇。

兩匹馬戰車(其中一匹遺失)的青銅模型,公元1-2世紀

在活動期間,有食品和飲料提供,小販們也在攤位上大聲推銷產品。所以不要指望能和同行的朋友並排而坐,因為前排的座位是給參議員和貞女預留的,其餘座位則是按社會等級就坐,最富有的人自然最靠近舞臺,而窮人、奴隸和婦女則坐在後排。觀眾會用歡呼和掌聲鼓勵他們最喜愛的運動員和演員,並在表演中大聲喝彩和評論,所以在羅馬參與娛樂、觀看演出絕不是一件安靜的事。

圓形劇場中的角鬥士,水彩石墨,1801-1813

住宿:

羅馬城大約有100萬居民,城市的迅速發展和擴張也意味著在一些區域可能會感到混亂和擁擠。

奧古斯都皇帝聲稱,他發現羅馬是一座磚砌的城市,到處是大理石的建築。但這隻適用於主要建築和公共空間,城市大部分建築仍然使用木材和不那麼堅固的材料建設。

社會精英居住的「豪華」地區位於山丘之上,而下層階級則住在城市山谷中,那裡的房價較低。山丘上的住宅在炎熱的夏季,有風可以緩解暑熱。也不會被洪水波及,但洪水帶來的蚊子和瘧疾則影響著所有的人。

《龐貝畫報》, 蝕刻水彩,顯示了羅馬別墅裝飾的美麗壁畫

這個城市的商業區稱為集貿市場(Emporium),就在城牆外和阿文提諾山南部。集貿市場需要有碼頭、倉庫和其他相應的建築物,用於卸貨、存儲和分配沿河而上的商品。城市的這一區域常年熙熙攘攘,水手在碼頭間穿梭,搬運工忙於裝卸船隻,商人做著生意,官員在檢查文件、船隻和貨物。

在維米納的南端和埃斯奎林的西端之間的山谷裡,有一個叫「斯巴魯」(Subura)的住宅商業區。它面向城市廣場的部分出了名的擁擠、骯髒、嘈雜,犯罪猖獗,旅行者最好避免居住。羅馬作家也曾多次對這一地區的賣淫和低質量的建築材料發出批評。

如果您想遠離城市的喧囂,城市北部和東部邊界有屬於皇帝和貴族的私家花園(horti),而且這些豪華建築通常會擴展到城牆之外,用作僻靜的住宅或私人娛樂場所。

飲食文化:

在羅馬,一日三餐會是圍繞著一天中關鍵時刻來安排,每個季節有所不同。黎明(算作第1個小時)和第6個小時(中午左右),人們通常會停下來休息和吃飯,而晚餐通常在第9個小時(下午晚些時候)開始。一場豪華的晚宴最長可以持續七八個小時,從太陽落山一直吃到午夜。

烤蛋糕和麵包卷的青銅烤盤,那不勒斯省出土,公元1世紀

街邊的酒吧提供食物和飲料,你可以享受一杯用水衝調的紅酒,以及鹹肉、香腸、豌豆、糖果等各式小吃。羅馬人還會使用不同的醬汁配合他們的季節食物,但是最常見的是一種用魚發酵製成的醬油(當地人喜歡它的口味,但不是每個人都習慣),這種醬油有時也會被肉販用來掩蓋腐肉的氣味,購買之前需要留意。

龐貝的街頭酒館

酒館通常是面向街道設門,在門口有服務臺以便快速接待顧客。其中一些餐館還提供客戶可以用餐、聊天、玩骰子或其他娛樂活動的房間。但是,羅馬作家警告我們,這類餐館經常被那些道德可疑和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光顧,所以要注意。

美食晚宴:

羅馬精英階層一般不在公共場所飲食。他們通常在私人聚會上享用晚餐並佐以娛樂。晚宴通常是奢侈的,因此,如果您有幸在到訪期間被邀請參加晚宴,請穿上正裝華服。

鑲嵌在餐廳地板上的地中海地區的魚。約公元100年,在義大利波普洛尼亞(Populonia)出土

主人通常會盡其所能,以最好的佳餚招待客人,以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佳餚包括有火烈鳥(尤其是它的舌頭)、孔雀等不同種類的禽類、蝸牛、睡鼠,據說都是在「罐子」裡養肥的。吃飯聊天的話題也從政治、哲學、詩歌,到八卦、運動,貨物價格,以及如何管理奴隸。主人還以音樂、詩歌或更奢侈的活動形式提供娛樂。在貴族圈子中,這種希望勝人一籌的宴會,也升級為一種攀比。

酒文化:

紅酒是羅馬人的主要飲料,但它比我們習慣喝的更烈。因此,常用冷水或溫水以1:3稀釋有時與蜂蜜、香草、香料混合成為熱紅酒。在羅馬,人們可以喝到各種各樣的酒。據說奧古斯都皇帝特別讚賞拉提姆生產的Setinum葡萄酒。來自坎帕尼亞(Campania)的葡萄酒也很珍貴,在進口葡萄酒中,來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受到高度評價。

裝飾浮雕葡萄和卷鬚紋路的杯子,公元50–100,土耳其西裡西亞出土(羅馬宴會上,你可以用這樣的杯子喝酒)

當地習俗:

公共廁所

羅馬人使用的公共廁所由長條坐便器組成,坐便器上有鑰匙孔狀的洞,直接連接下水道。公共浴室的廢水也被用作衝洗廁所,廁所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社交場所,但要有使用蘸醋的公共海綿來清潔自己的心理準備。

戰車形的大理石廁所,公元2至3世紀

宗教

禮拜天的概念在古羅馬並不存在,但是一年中,有許多紀念日(feriae),在此期間朝拜諸神,所有生意暫停。在公眾狂歡期間,會舉行祭祀、祈禱活動,有時還會舉行宴會和遊行。在公元前一世紀,每年有49天的紀念日,此後這個數字一直在增加。

壁畫局部,描繪酒神的追隨者在花園裡喝酒跳舞,約公元50年

這就是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希望您玩得愉快。

註:本文編譯自大英博物館網站,作者弗朗西斯·博洛尼亞(Francesca Bologna)為大英博物館策展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條條大路通羅馬」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這些勢力將在羅馬交匯,之所以是羅馬將會成為新文明的中心,這並非偶然。)比起來,還是與介於羅馬和東邊的亞得裡亞海之間的廣闊高地相比,其地勢都要低矮得多,人類沿東海岸的遷徙十分困難。臺伯河—流經羅馬生活在內陸的人從北部進入亞平寧半島,在穿越埃特魯斯坎亞平寧山脈時,需要跨越博洛尼亞的某個河谷。
  •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也想出生在羅馬
    看完他斷斷續續發來的長消息,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是啊,為什麼有人只是三餐都用盡力氣,有人卻出入有豪車接送呢。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02-這世界公平嗎?從不。朋友小Y跟我們講過一段往事。
  •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就在羅馬,宋禹「最好又最壞」的一年!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就在羅馬」,說的就是宋禹這樣的演員。經歷了如《勿忘初心》、《李學生》、《彭德懷元帥》等紅劇作品的多年打磨後,2019年的銀幕是宋禹「最好」的一年」,也是宋禹「最壞的一年」!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心理衝擊,使觀眾對矛盾衝突的認識發生質的變化劇中,特派記者海雲天的攻擊頻率非常高,可以說支撐著全篇的反轉從最初的「劉少奇秘密訪問」到「毛澤東與史達林的面對面」的故事,海雲逐漸展開了結局的反攻雖然一次也沒有和正面角色對決過,但是已經對戰過好幾次了海唱用「撒播接近威脅」等,將幾種手段與「中蘇同盟」相比,宋禹扮演的是一毒而辣的功利心很強的角色
  • 條條大路通羅馬,那在羅馬的人怎麼玩?(上)
    我想,大概就是那一處細節,教我毫無緣由地喜歡上了羅馬,喜歡上了義大利。它讓我感到很自在,很隨意,很放鬆。像一個回到了家中的的人,解除了所有的束縛,不再需要刻意掩飾自己,約制自己,留神自己,可以從從容容地坐下來,把腳擱得高高的,喝一杯熱乎乎的咖啡,聽一段悠閒舒緩的音樂。
  • 信仰也是「條條道路通羅馬」?一個神奇的中國漢字給出了答案
    條條道路通羅馬類似於殊途同歸,也類似於「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既然「條條道路通羅馬」這句話很有道理,那麼這句話是不是可以套用在所有的事情上呢?比如有人認為,所有的宗教都一樣,都是好的,都可以到達天堂,因為「條條道路通羅馬」。我認為是不可以套用的,有兩個原因。
  • 旅行攻略你收好了嗎?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幾個義大利的旅遊攻略! 義大利的氣候及旅遊季節 義大利氣候可分為大陸性和海洋性兩大類。大部分地區,包括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屬地中海氣候, 且有顯著的亞熱帶氣候特徵,冬季溫和溼潤,最高氣溫15℃;夏季炎熱乾燥,平均氣溫25℃。
  • 條條大路通羅馬 一條道路通米蘭
    作為博主,這些年,為了積累認知,提升藝術修養,更多的接受時尚薰陶,每一年我都要去數次義大利工作或旅行。從米蘭到羅馬、從佛羅倫斯代表著古羅馬遺蹟的萬神殿和鬥獸場,著名哥特風的米蘭大教堂,巴洛克設計的特萊威噴泉等。
  • 去頂級博物館漲知識——大英博物館必看攻略!
    其實還有博物館。在物價昂貴的倫敦,薈聚了人類歷史不同時期最頂級藝術瑰寶的博物館、美術館們卻都統統免費。在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排行榜上,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一直牢牢位列三甲,緊隨其後的就是國家畫廊。
  • 條條大路通羅馬系列一:泥濘小路破馬車,18世紀法國的道路建設
    令人絕望的道路,難以忍受的馬車 在18世紀初,就連主幹道也只相當於今天的小路。 歐洲的道路建設是完全繼承於羅馬帝國的——儘管羅馬帝國時期修建的道路已經被疏於照管了1400多年。不過在當時看來,羅馬時代的道路依舊是最好的。
  • 安息、貴霜、羅馬基本處於同一時期,為何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貴霜帝國,公元1世紀中期至3世紀下期(這裡有人可能說是公元4世紀上葉才滅亡的,其實在公元3世紀下葉已分裂,名存實亡(公元375年),歷史記載模糊了)。其鼎盛是期是公元105年至公元250年。不過比我國同時期的漢朝要存在的久遠,當時漢朝開始衰落,而貴霜帝國依然強悍,最終延續到了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貴霜帝國的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幾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
  • 大英博物館的800萬件藏品有多少不是搶來的?
    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發展至今館藏文物已多達800萬件,由於庋藏甚豐而空間(展覽面積約75,000平方米)有限,目前尚有大批珍貴文物未能展示於世人面前。大英博物館目前據藏品劃分為10個研究和專業館,94個展廳,以下為各館著名藏品。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義大利五大城市三維地圖: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今天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義大利,擁有世界遺產排行世界第二,也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的四大經濟體之一(其餘三個是德國,法國和英國)。其中城鎮化率為69.1%,這說明了有近七成的人口集中在城鎮當中,城鎮的發展在義大利的社會經濟的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像波河平原上的米蘭,威尼斯,都靈,中部地區的羅馬,佛羅倫斯,南端的那不勒斯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城市。
  • 大英博物館展出美人魚化石,打撈地點就在日本
    留在Curious,最會玩的國外旅行博主!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大英博物館非常大。你至少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去參觀和了解它的8萬件展品。法國學者商博良在19世紀早期破解了石刻上的密碼,從此揭開了古埃及遺留下來的神秘儀式和傳統的面紗。它是大英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也是大英博物館中除了埃及木乃伊之外參觀次數最多的文物。位置:古埃及雕塑區的4號房間,就在大院旁邊,如果你從蒙塔古廣場進入就在你的右邊,如果你從大羅素街進入就在你的左邊。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的 罕見中國珍貴文物無緣歸故土
    大英博物館概覽大英博物館英文名直譯為「不列顛博物館」,人們往往稱之為大英博物館。之所以在博物館之前冠以大的名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近代英國的極度輝煌使其榮獲了「大英帝國」的稱號。另一方面,大英博物館確實大。
  • 羅馬,行走在歷史之中的城市——歷史中心區
    這座圓形劇場始建於公元72年,它建在一-片凹地上,宏偉巨大,城牆高達57米,佔地近2萬平方米,可以容納將近9萬名觀眾。鬥獸場內是階梯型看臺,當年分為三個等級區域:底層為第一區,是皇室、貴族、騎士階級的座位;二層是第二區,為市民席;最高層也就是第三區,是平民區。
  • 大英博物館公布今年特展:拉斐爾五百年、北極文化、尼祿特展
    作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已經對外開放了261年。澎湃新聞獲悉,大英博物館近日公布2020特展計劃,這份特展名單中,除了2019下半年開幕的《風尚東來——西方藝術中的伊斯蘭影響》和《特洛伊:神話與現實》兩大特展繼續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將推出一系列新展,從北極地區文化到託馬斯·貝克特遇刺,從尼祿特展到拉斐爾500年誕辰,再到畢卡索、塞爾敏,展覽將貫通千年的文化藝術史。
  • 雲遊博物館|宅家也能玩轉千年羅馬世界
    羅馬浴場博物館(The Roman Baths)的精彩依舊繼續我們為您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雲遊活動」一部手機 一臺電腦您就可以在「雲端」深入感受古羅馬文化的沉澱足不出戶就能賞英國巴斯萬千風情電腦版全景模式:手機版全景模式:02 鏡頭繪巴斯羅馬浴場博物館將持續為您用鏡頭捕捉「剛出爐」的浴場美景,打造詳盡的參觀攻略,揭開浴場遺址的神秘面紗…… 簡短精緻卻不乏豐富內容的影像背後
  • 隨大英博物館走進6世紀的阿克蘇姆,與巴比倫齊名的古文明
    從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0世紀,衣索比亞帝國阿克蘇姆(Aksum)是海上貿易中心,最早在古羅馬的著作中被提及。大約在公元356年,弗魯門修斯(Frumentius)使阿克蘇姆王國改宗基督教。在閉館期間,大英博物館先後在帶著公眾雲遊了公元前13世紀的底比斯、公元前7世紀的尼尼微、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公元1世紀的羅馬、16世紀末的倫敦和19世紀的江戶後,大英博物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瀕危物質知識計劃(EMKP)策展人雅格布(Jacopo Gnisci)帶公眾來到公元6世紀衣索比亞帝國阿克蘇姆(Aksum)的首都,從體驗周邊壯觀的山脈和偏遠的教堂,到探索城市的宏偉古蹟開始
  • 從萬神殿到競技場,永恆之城羅馬旅行攻略——戰車奔騰的地方
    羅馬—永恆之城。在一個皇帝行走,戰車奔騰的地方,教皇尋求影響和指揮。羅馬是一座擁有眾多大教堂,紀念碑,財富和榮耀的城市。宏偉的結構與高現代主義融合在一起的地方。引領潮流的時尚裝飾在古老廢墟的陰影下展示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