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綦偉)再有14天,我們將邁入2021年,深圳「十三五」發展規劃將圓滿收官。
回眸這五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末的17502.99億元接力奔跑,闖過2萬億元「大關」,直奔2019年的26927.09億元,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經濟總量已躋身亞洲城市前五位。
2020年,在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6%的不利情況下,深圳經濟在二季度開始強力反彈,上半年增長0.1%,前三季度增長2.6%,增速位居我國一線城市首位,「V」形反轉盡展經濟活力與韌性。
經濟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深圳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
綜觀這五年,正是深圳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高歌猛進的五年。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圳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綜合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鞏固,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高端人才進一步集聚,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深圳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躍上新境界。
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
12月8日,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在深圳盛大開啟,在全球五大洲8個城市設分會場,大會洽談籤約項目242個,總投資額超7800億元,充分彰顯國際國內各類市場主體繼續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高地,深圳正成為推動下一次產業浪潮的重要力量。」美國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
要創新,來深圳;要投資,來深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逆經濟全球化狂風惡浪衝擊下,深圳這個中國的經濟特區,風景這邊獨好。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商事主體數量逆勢增長,其中淨增企業16.2萬家;社會投資增長14.7%,民間投資增長22.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
發展的不竭優勢,來自於創新的澎湃動力。五年來,深圳堅持創新驅動,助力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數據顯示,2016-201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激增48%,2018年後每年超過1000億元,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達4.93%,居全球前列。
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近年來,深圳發力源頭創新,確立並執行每年不低於30%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長效機制。2019年安排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的37.2%,共48億元。
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深圳推出科技計劃管理改革22條,頒布科技創新條例,與國際接軌推行項目攻關「懸賞制」、項目評審「主審制」、項目經費「包幹制」。
為創新插上資本的翅膀,深圳設立的100億元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和80億元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正不斷發揮作用。
目前,深圳創新產出水平國內領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全國城市首位,2019年約佔全國30.6%;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7萬家,「十三五」期間實現3倍增長。
現代產業體系為發展強支撐添動能
敏銳的深圳發展研究者,莫不對深圳企業形成的「6個90%」的獨特現象著迷——
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
另一個深圳發展的特徵,也為觀察家所高度關注——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與深圳經濟總量的增長保持著同步。如2017年,深圳的GDP是22438.39億元;2019年,深圳的GDP是26927.09億元;與此同時,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17年為21378.78億元,2019年為26277.98億元。
兩個現象背後的發展邏輯,是深圳在持續的改革創新發展進程中堅持不懈構建並優化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是深圳廣大企業在市場大潮中迎風浪勇搏擊、自立自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五年來,深圳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內核不斷夯實。目前,深圳已擁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四路縱隊」,形成經濟增量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位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等「三個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
五年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大步邁進,2019年實現增加值9230.85億元,相對2015年增長2倍有餘。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充分肯定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五年來,深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效突出,實施技術改造倍增計劃,服裝、鐘錶、黃金珠寶、內衣4大產業集群實現從產業鏈中低端走向高端。
五年來,深圳製造業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19年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增長5.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1.9%。
深圳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8月,深圳宣布已建成4.6萬個5G基站,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正深入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加快搶佔數字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一流環境引人才持續集聚
今年11月1日,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進一步向全球發出「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的邀約。
「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裡,說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站在首屆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的舞臺上,海外歸來創業的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感慨萬千。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高質量發展之要,首在得人。
深圳把人才視為最寶貴的資源和最核心的競爭力,出臺人才工作條例,以立法形式設立「深圳人才日」;頒布個人破產條例,保護誠實守信的創業者;著力解決稅收、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2019年,深圳新引進人才近100萬人,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600萬,其中科技人才超200萬。
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智慧成果。
深圳制定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成立中國(南方)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和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依法實施最嚴格智慧財產權保護。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公布2019年度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結果,深圳在156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今年初,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深圳。深圳正加大力度、加速建設鵬城實驗室、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讓廣大人才有用武之地。目前,深圳各類創新載體已達2642家,比2015年底增加1359家,是2015年的2倍。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深圳,這是一片撒一粒種子就會成長為一棵大樹的沃土,是一座空氣中充滿著創新味道、志在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努力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的城市。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深圳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不斷躍上發展的新境界,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