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陳爺爺患有慢阻肺,幾乎已經無法脫氧生活,輾轉多處治療後於去年8月份住到了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在對症治療控制症狀後,陳爺爺現在整個人精神、身體狀態都不錯。「我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這裡是我最好的選擇了,希望其他醫院也能開設這樣的科室,讓我們這些病情嚴重又治不好的人能夠多活幾天,再看看國家的變化。」陳爺爺說。
和陳爺爺一樣的高齡老衰臨終老人和終末期腫瘤患者還有很多,他們的預期壽命可能在3個月到半年。如何讓他們在最後的時光裡,承受最少的痛苦,儘可能以自己的意願接受治療,這是很多患者和家屬所困惑的,而這也正是市三院安寧療護中心的初心所在。
安寧療護
為臨終患者提供照料和關懷
安寧療護,英文名稱hospice care ,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控制痛苦和不適症狀,提供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提高臨終病人生存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同時減輕家屬心裡哀傷。
高齡老衰臨終的老人和終末期腫瘤的患者是安寧療護需求的主體。遺憾的是,受限於傳統的臨終觀念、信息不對稱、生死教育不成熟、醫護人員宣導滲透不足等原因,很多患者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有住進安寧病房的選擇。一些老衰病人家屬承擔非常繁重的照護壓力,一些終末期腫瘤患者經受較大痛苦,怎樣才能實現「好好地走」這個心願呢?
市三院安寧療護中心由市三院關懷科負責。市三院關懷科成立於1996年8月,是國內成立較早的臨終關懷機構,也是目前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臨終關懷機構,是昆明地區姑息治療的領先科室。2014—2018年期間,陸續被授予「雲南省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昆明市姑息治療中心」「昆明市肝臟腫瘤微創診療中心」「昆明市安寧療護技術中心」稱號;2018年,被雲南省老年護理協會授牌為「安寧療護示範基地」;2019年6月,與瑞典隆德大學醫學院籤署了長期合作協議,正式掛牌「中瑞安寧療護中心」合作示範點,學習瑞典安寧療護模式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與雲南省地域文化,打造昆明特色的安寧療護模式。
照護內容
症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支持
市三院腫瘤科主治醫師萬淼介紹,安寧療護病房的照護內容包括了症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
症狀控制:對於終末期病人,多會出現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吞咽困難、食慾減退、虛弱、失禁等症狀,每種症狀都有對應的處理方法和緩解辦法。市三院安寧療護中心發揮中醫中藥傳統優勢,積極開展一系列腫瘤治療新技術、規範化鎮痛、營養支持等,幫助患者減輕痛苦,以坦然無憾的心情告別人生。
舒適照護:提供整體、連續的臨終護理,口腔護理、腸內營養護理、腸外營養管理、靜脈導管維護(如PICC)、留置尿管維護、會陰護理、協助沐浴和床上擦浴、床上洗頭、協助進食和飲水、排尿/排便異常護理、臥位護理、體位轉換、輪椅與平車使用等照護。
心理支持、人文關懷:這是除了身體照護之外的重要內容,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在臨終時期的文化習俗。市三院安寧療護中心設置臨終告別室——「蓬萊閣」;組織家庭會議,讓患者、家屬和醫護進行共同討論,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醫療需求、心理需求、社會支持需求、信仰需求以及個人願望等,制定個體化人文照顧模式;舉辦「死亡咖啡館」活動,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為醫、患、家屬搭建一個相互傾訴的平臺開展死亡教育;建立「敘事護理工作坊」,讓患者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開展「時間銀行志願者服務」,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了解渠道
家屬可攜帶病歷到院區諮詢
據悉,經過此次擴容升級,市三院吳井院區安寧療護病區加上新病區(醫院對面原V8酒店)共有200張床位,大大緩解了過去「一床難求」的緊張狀況。如果有患者及家屬認可安寧療護的理念,想進一步諮詢了解,可以由家屬先攜帶相關檢查資料到吳井院區一號樓3樓或者新病區2樓、3樓進行諮詢,預約具體時間後患者到院評估,再確定最終治療方案。接下來,安寧療護新病區還將陸續完善患者活動中心及舒緩門診等配套,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良好的療護環境。
收治標準
病情不樂觀生存期不長的患者
據萬淼介紹,住在市三院安寧療護中心的不僅有癌症終末期病人、老年慢性病晚期病人,也有年輕人,甚至兒童。「我們最小的病人是出生27天的先天性肺發育不全患兒,而最高齡的也有一百多歲的老人。」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病人可以住在這裡呢?萬淼說,一般來說,就是慢性疾病治療效果不佳,生存期在3個月到6個月的病人,或者在尋求積極的治療後病情仍然不樂觀、預估生存期不長的惡性腫瘤病人,但具體情況還需要評估。
萬淼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患者及家屬對「安寧療護」理念的認可。因為文化教育、成長環境、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差異,大家對「善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安寧療護並不意味著「放棄治療」,而是最大程度地遵照患者及家屬意願,讓患者「好好地走」。本報記者 閔婕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