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紅茶喝了10年,也不一定了解過的4個冷知識,個個都是經典

2021-02-17 白茶大課堂

《1》

近幾日的天氣,算不上清朗。

前兩天的陽光明媚,春日暖陽,而今天又有些陰。

望著窗外人車稀少,一片寂寞空庭春欲晚的感覺。

回過神來,看到書架上擺著的一盒紅茶,是該及時喝完了。

於是,取出了其中一袋,以蓋碗衝泡。

當蓋碗中飄出了清甜而鮮爽的花果香時,心情一下子愉悅了起來。

一邊品飲,一邊回想,眾人對紅茶的了解其實並不透徹。

有一些紅茶圈內常見的理論,不管是新茶友還是老茶友,都應該知道。

但由於科普不足,就變成了冷知識。

反而還被一些無良的茶掌柜利用,大肆渲染,甚至造謠。

一時間,謠言滿天飛,引發了不必要的質疑和偏見。

今天先來說幾個最常見的吧。

《2》

世界紅茶的鼻祖,來自中國桐木關

在過去,人們對於茶文化的了解並不多。

而一提到紅茶,想起的便是歐洲電影或紀錄片中,英國皇室貴族們圍坐在一起喝下午茶的情景。

成套的細瓷杯碟或銀質茶具,金光閃閃,配上可口的蛋糕點心。

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紅茶應該是源自於歐洲」的想法。

但事實上,世界紅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種,而它的產地在福建武夷山的桐木關。

紅茶最早起源於福建,盛行於明清時期。

在當時,是一種呈現條形的紅茶,幹茶烏黑,湯色明亮,茶香中帶著明顯的松煙香,以及桂圓湯般的湯感。

這便是最早的正山小種,其特點是「松煙香,桂圓湯」。

《中國茶經》中曾記載,「桐木之內,方為正山。」

以桐木關內為產地生長、製作出來的紅茶,才能稱為正山小種。

而其它地方做的小種紅茶,只能稱為「外山小種」。

到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山小種遠傳外海,走向了歐洲市場。

荷蘭人最先發現,並將其帶入歐洲,風靡了英國皇室同時掀起了「下午茶」風潮,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回望過去,一杯正山小種紅茶,竟然成為了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

身為一個福建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且將歷史牢記於心。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山小種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出現了一種無煙小種,其中並未帶有明顯的煙香,而是以花果香為特點。

但不變的是,正山小種一直是我們的驕傲。

它獨特的香氣和滋味,值得眾人細細品味和感悟,去發現其中的真諦。

《3》

喝紅茶不一定能養胃

相信這個冷知識,足以成為一顆「重磅炸彈」,顛覆茶友們的固有認知。

大部分人都認為:綠茶不發酵,且經過殺青,過量飲用可能會對胃部產生一定的刺激;而紅茶是全發酵茶,未經殺青,因此不必有這樣的擔憂。

但你知道嗎?並非所有紅茶的發酵程度都是100%,也並不是所有紅茶都不殺青。

有一部分紅茶,它的發酵程度只有20%,都還趕不上半發酵的茶。

雖然在紅茶的國標,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個部分中,工藝都未體現出「殺青」二字。

但在實際加工的過程中,有些紅茶的製作步驟以及偏離了國標中的標準。

比如,曬青紅茶。

在萎凋的時候,人為地將溫度適當升高,加速製作進度,讓茶青變紅變黃,去除掉茶葉當中的青味。

而光是從「曬青」二字我們就能看出,它是一種有經過殺青的紅茶。

殺青,分為炒青、蒸青、曬青和烘青。

顯然,所有紅茶都不殺青這一說法無法成立,不攻自破。

再比如,以西湖龍井作為原料做成的紅茶,叫做九曲紅梅,它也是有殺青的。

借鑑了製作龍井綠茶的炒青工藝,萎凋後將殺青放進大鍋裡翻炒,去除青味,結束後再將其放到塑膠袋或是桶裡進行發酵,最後製作而成。

那麼,那些發酵程度不是百分百的紅茶,那些經過殺青而來的紅茶,喝了也能養胃嗎?

不一定。

關鍵在於我們平日飲茶時的習慣,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茶友,更應該注意,避免空腹喝茶,切勿長期喝濃茶。

喝茶時,在手邊放一些口味較清淡的堅果、餅乾等等。

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才知道。

《4》

紅茶的英文名叫「black tea」,翻譯為「黑茶」

若是按照中文來看,紅的英文是「red」,而紅茶理應叫做「red tea」。

可為什麼外國人給它取名為「黑茶」呢?

原因是,當正山小種剛開始流傳到歐洲時,它的外表特點便是烏黑髮亮,以黧黑色、板慄色為主。

而外國人看到此模樣時,便以「black tea」為它命名,十分生動簡明。

到了後來,當六大茶類中的黑茶也向海外流通時,便發生了尷尬的一幕。

由於「black tea」的名字已被紅茶搶佔先機,只能以意思相近的「dark tea」為黑茶命名。

同時,這也從側面反駁了一些人認為紅茶「紅葉紅湯」的想法。

其實,早在1979年,陳椽教授發表在《茶葉通報》上的論文專門為紅茶的品質定了性。

「紅茶似紅非紅,品質特點說是「紅色紅湯」,其實是黃紅色。」

在紅茶國標中,對於正山小種的規定,外觀顏色是烏黑油潤,而湯色是橙紅明亮。

橙紅,是像橙子般紅中帶黃的顏色,並非大紅色。

如此一來,「black tea」才是真正能夠代表紅茶的名字。

《5》

紅茶的「冷後渾」是什麼?

顧名思義,指的是當紅茶的茶湯冷卻之後,看起來不如剛開始般清透,而是變得有些許渾濁。

背後的原因,在於茶湯的溫度不斷下降後,咖啡鹼、茶黃素和茶紅素等形成的絡合物,在湯水中出現了淺褐色或橙色的乳狀物。

而在剛剛出湯時,由於溫度較高,這些物質在茶湯中呈現游離狀,因此沒有顯現出來。

有時候,人們會將「冷後渾」作為一種判斷紅茶品質的方法。

但不是所有的紅茶,都會出現「冷後渾」。

一般由大葉種所製成的紅茶,例如滇紅等,由於茶葉內含有較多的多酚類物質,因此易出現「冷後渾」現象。

而根據經驗來看,福建的紅茶,冷後渾的現象並不明顯。

並且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冷後渾」僅僅指的是茶湯冷卻後變得渾濁。

若是剛出湯時,茶湯還在熱氣騰騰的狀態下便渾濁不堪,就要考慮是否是紅茶的品質存在問題。

肉眼可見的渾濁,且湯色泛暗,一般來說品質不佳。

《6》

冷知識的存在,大有益處。

一方面可以擴充知識面,讓我們變得更加博學多識。

另一方面,還能糾正一些謠言和誤解,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一些尚未觸及的知識盲區內,隱藏著大量的寶藏,等待眾人去挖掘。

當看到「冷知識」這三個字時,就有一種自帶天然呆萌的屬性。

卻又忍不住想要用心了解它們,深入探索。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

好奇心,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的。

而在學習紅茶的文化時,恰好能夠將這種好奇心,轉變為不斷前進的動力。

不為學而學,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相關焦點

  • 冬至已過,天冷喝紅茶,卻不了解紅茶?一篇文章講完紅茶基礎知識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前幾天冬至過了。瑟瑟寒風中,若能喝上一杯暖暖的紅茶,那可謂再合適不過了。今天就來聊聊紅茶的基本知識吧(適合新手的紅茶基礎入門篇)紅茶起源於英國嗎?據估計,80%英國人都喝茶,且一天最少要喝4—5杯茶,一年每人大概要消費3.5公斤茶葉。
  • 紅茶發酸、85度泡茶、冷後渾、隔年喝,一篇講清4點茶界疑團
    萬物斂藏,西窗臨坐,喝一泡紅茶,能給冬日生活增加趣味。 不過在喝紅茶時,要學會明辨是與非。 新一年開啟,2021年已經拉開序幕。 將紅茶喝懂喝透,為了買茶不踩坑。 清清楚楚的喝懂一味茶,重「新」出發。
  • 茶葉冷知識:紅茶應該怎樣喝?
    沒有用對茶具與水源,沒有掌握該有的泡茶手法,那麼可能喝不到完美的茶湯。茶湯的美妙程度往往與一個人的執念有關,這是想要泡出好茶的執念,這也是你泡茶的動力,有了這樣的動力,也就不怕不知道怎麼泡,更不怕泡不出好茶來。 總的來說,那些茶具、水源、方式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態。言歸正傳,我們來聊聊紅茶該怎麼泡?
  • 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過個3、4年也會更好喝?
    沒事賦閒在家,多喝喝茶,翻翻書,亦是休閒享受。喝一口細滑香濃的茶湯,桂皮香與果香蹁躚在口腔內,周身舒爽。喝著這樣的茶,壓根想不通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淘陳味十足的老巖茶?更不能理解,茶界會颳起一股「老茶風」,覺得茶葉都是老的好?諸如,前幾天看到的留言:「就算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放個3、4年更好喝。」
  • 這20個茶葉「冷」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對於「茶的門外漢」來說,茶的知識是龐雜而又零散的,因此造成了很多概念上誤解,這些本來是茶葉最基礎的認知,卻一不小心成了「冷」知識。 因此特地總結出以下常見容易產生誤解的知識要點,希望在增加大家對茶葉的了解基礎上,讓這些知識不再「冷」。
  • 盤點關於美食的5個冷知識,個個都很有意思,來看看你知道哪些?
    盤點關於美食的5個冷知識,個個都很有意思,來看看你知道哪些?關於美食的知識,大部分人了解的都是它們的營養,保存方法,以及烹飪方式,也有人比較了解種植方式。其實還有一些冷知識,非常都有意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下面給大家說說關於美食的5個冷知識,來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 深扒咖啡的10個冷知識,就算不喝也要知道
    據說全球70多億人,每天有10億人起床第一件事兒就是喝咖啡,大家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去喝咖啡的路上~ 雖然現在咖啡在國內很普及,但人們對咖啡的認知卻不高,經常能發生一些令人尷尬萬分的時刻,比如咖啡中有個種類叫拿鐵咖啡,但反過來,拿鐵卻不是咖啡等等。
  • 你不了解的茶葉冷知識全搜羅 有趣漲知識且意想不到哦
    我喝的大紅袍其實不是真正的大紅袍?真正的大紅袍比熊貓還稀少?且大紅袍不是紅茶?紅茶名宿金駿眉05年才被開發出來?功夫茶其實真名叫做工夫茶?且工夫紅茶和工夫茶根本不是一類……看了這些是不是感覺很新鮮?!有種原來日常喝的茶葉有著這麼多美麗的錯誤,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是的,茶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有些真的意想不到,這裡「小茶控」就搜羅了儘可能多的有關茶葉的冷知識,不說最全但是很豐富哦(如果你還知道有關茶葉的其他冷知識,歡迎補充哦)!
  • 滇紅鳳牌經典58紅茶怎麼樣,經典58要怎麼泡才好喝?
    天氣轉冷,北方已經開始下雪了,真是泡一杯紅茶暖身體的時候了,也趁著活動購入了一些滇紅的經典58,作為口糧茶來說經典58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茶葉,但是身邊也有朋友買了之後說泡起來不好喝,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經典58要怎麼泡才好喝。
  • 喝紅茶有什麼好處?哪些人不適合喝紅茶
    因此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英式下午茶便是我國的紅茶傳過去後,形成的另一種茶文文化。代表茶葉: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工夫紅茶,滇紅工夫,川紅工夫等。很多女性朋友都問,喝紅茶有什麼好處?3、調節消化吸收:研究發現,紅茶中的芳香物質可刺激胃液的分泌;咖啡鹼可以增強腸道運動,並與腸道中的有機酸或無機鹽結合,加速食物消化!所以紅茶茶性溫潤不刺激,能養胃護胃。 還能調節脾胃,腸胃功能較弱人群可以喝紅茶。茶器與投茶比例:紫砂壺與蓋碗均可,茶水比例1:30。
  • 冬季喝紅茶的10大好處
    冬飲紅茶除了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外,而且有不少保健功效,我們一起數數冬季喝紅茶的十大好處。4.消炎殺菌  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 這個夏天,來元泰紅茶屋喝冷泡茶吧
    先來看看冷泡茶在這個夏天受歡迎的火熱程度。昨天,我們在實惠商務平臺做「冷泡紅烏龍」的搶購活動,到下午3點多就被搶購一空了。【元泰紅茶屋】的冷泡茶分為冷泡紅烏龍和冷泡白牡丹,用的原料為原葉。【元泰紅茶屋】的冷泡紅烏龍方法是:茶水比為1:80,可根據茶葉不同和個人喜好濃度不同做適當調整,用純淨水或冷卻的白開水衝泡茶葉,放置冰箱(約4℃ )4—6小時,再將茶葉過濾,茶水繼續儲存冰箱,等待飲用時再取出。輕呡一口,茶水越加清甜順滑,清涼解暑。
  • 冷泡茶喝起來就是熱茶放涼?
    所以,簡單說,冷泡茶和熱茶在化學層面上不是一件事兒,相對熱茶,冷泡茶含更少的咖啡因和茶多酚,品嘗起來味道也不一樣。如果某種熱茶的味道是你的菜,那麼,不能保證你一定喜歡同樣的茶用冷泡的方法做出的口感哦。So,用品嘗新的茶品的心態去試試冷泡茶,這才是正解。一般來說,由於熱水從茶葉中釋放更多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兩種產生苦和澀的口感成分,所以冷泡茶的口感總的來說會更順和溫柔,純粹以及甜一些。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在相應的期限內,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不符合廠家承諾的標準時,都可以理賠。但過了保質期、保修期後,並不意味著食品或其它物品一定會壞,只是廠家不負責擔保而言。客觀來看擔保時間的長與短,保質期的時間界定,當然是廠家自己的選擇。
  • 你不知道的茶葉冷知識
    但是,外國人對茶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熱愛,為了更好地喝一杯茶,他們花了139年的時間。 袋泡茶起源的3個傳說 東方人喝茶講究排場儀式,西方理性派愛上喝茶,滿腦子都在想怎麼隨時隨地來一口心愛的熱茶。 早期歐洲喝東方茶,基本都是大壺衝泡,茶葉量大,清洗也麻煩。
  • 為什麼大家喜歡喝英德紅茶?了解它的品質和功效作用你就明白了
    隨著天氣不斷的變冷,大家從春夏季節喝綠茶改為現在秋冬季節喝紅茶了,紅茶對於這個季節是不二選擇,說起紅茶的話,我們需要知道中國的三大紅茶,分別有雲南滇紅、安徽祁紅和英德紅茶,那麼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說說英德紅茶,相信我們有了解過英德市的紅茶是相當的有名的,在2006年12日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
  • 存放了10年的紅茶,還能不能喝?不妨多了解
    在最近的文章中,我經常提到喝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的確,茶葉含有天然的抗癌物質,人經常喝茶,對預防癌症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那麼,如果有一罐「茶齡」十年的紅茶放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喝掉它嗎?不久之前,我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 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的10個有趣的冷知識
    當你在觀看你最愛的動漫,吃著你最愛吃的炸雞,並且享受著這個世界的綠色味道的時候,你或許不會想到,你在生活中所接受的大多數東西,可能背後都隱藏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有趣事實
  • 紅茶的保質期有多久?保存10年的紅茶還能喝嗎?看完你就懂了!
    所以說一般情況下,紅茶喝當年或者是二年存放的比較好,而類似像普洱這樣的後發酵茶,一般需要存放5年以上喝更好一些。那麼保存好的紅茶存放10年能喝嗎?從理論上來講,如果存儲環境非常優越,保存10年以上的紅茶是可以喝的。但實際上,我個人不建議喝陳年的紅茶,尤其是儲存超過5年以上的紅茶。
  • 紅茶趁早喝,還是放一放更好喝?老茶客10年的喝茶經驗給你答案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多數人在喝紅茶前都在思考的。今天,作為超過10年的老茶客,村姑陳跟茶友們分享一下紅茶的喝茶經驗。《2》答案是,紅茶最好是儘早喝。由於之前有許多茶友提過這個問題,因此,也親自詢問了桐木關正山村當地的茶農。問了幾位平日裡交好的茶農之後,得到的結論一致都是:桐木紅茶,大多數都是喝新茶,及時喝的。早在幾個月前,陸陸續續收到了茶農們寄下來的茶樣,是今年的紅茶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