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而且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在中醫裡,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
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但是,在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醃製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
脾胃不好會有哪些症狀?
1、臉色發黃。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2、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睡覺時會流口水。《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就會出現睡覺時會流口水的情況。
4、精神狀態不佳。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夏季養脾胃的6個建議
1.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
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本來有胃病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此外還要注意三餐定時,吃飯要細嚼慢咽,更不要邊走邊吃,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
2、揉鼻頭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學系教授王鴻謨介紹,每天揉鼻頭二十分鐘,可以改善胃脹氣等症狀。
3、按摩足三裡
足三裡(膝眼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調中理氣、健脾和胃,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4、吃對食物
夏季是養脾的關鍵時期,應該結合健脾祛溼等方法進行食補,蓮子、綠豆、絲瓜、陳皮、鯽魚、鴨肉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養脾胃的作用。
5、揉肚臍
一隻手掌心貼著臍部,另一手放在手背上,順時針方向揉腹,每次5分鐘,每天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6. 飯後慢慢走
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但是不建議吃完飯馬上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30分鐘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