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船務工!接收最新船舶諮詢!
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吃到美食之後,會感覺十分滿足和幸福。
研究發現,在飽腹的時候,相比空腹來說,其大腦會反應出一條更浪漫感性的腦迴路。也就是說,人們的浪漫敏感性,通常在得到食物的刺激後,就會表現出來。那麼,大膽假設一下:如果TA變得沒有從前那麼有情趣的話,會不會是她的胃健康出問題了呢?
營養美味的食物可以促進胃腸產生5-羥色胺,來營造快樂的心情,人也比較感性。
而在中醫眼中,一個人的性格與脾胃功能緊密相關,被一語雙關地稱為「脾氣」。脾氣既代表一個人的性情,也是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後者尤其重要。
「脾」和「胃」是身體的「後天之本」,它們共同主管消化工作,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為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脾胃這個陣地一旦失守,身材走樣、容顏憔悴事小,暴躁易怒、氣血虧虛事大……反之,脾胃好,氣血和,人的性情也會少去許多糾結和稜角,也就更容易感覺到幸福和快樂。
如果發現自己有胃痛、腹脹、反胃、腹瀉、便秘、身體倦怠乏力等現象,就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而如果發現經常打嗝、反胃、一吃就吐、下肢和眼皮水腫、便血、尿血、牙齦出血、失眠、腳臭等情況,也很可能是由脾胃虛弱引起的。
脾胃和食物直接相關,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飲食調養脾胃的重要性。但是,調養脾胃並不只能依靠飲食,中醫還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點。脾主肌肉,總的來說,一切能鍛鍊肌肉的運動,都對促進脾氣的健運有著積極作用,能讓脾胃的調養事半功倍。
有一項中醫養生運動叫「六字訣」(六字為「噓、呵、呼、呬、吹、嘻」),其養生原理是以正確口型發出這六個字的音,通過發音所產生的氣流去振動、激發相應的臟器,使其產生共振,振奮排病,補氣扶正。六字訣中的「呼」字訣,正是為健脾而生的。
「呼」字訣做法如下
↓↓↓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調勻呼吸,雙臂從身側張舉過頭,掌心相對,一邊吸氣並默念「吸」字。然後向左扭腰,兩手輕握拳,右拳拳面輕置於中脘穴上,左拳拳面輕置於左側軟肋處,同時,嘴巴呈發「哦」字的形狀(撮口),緩緩延長呼氣,並默念「呼」字。
想著「氣」從足大趾內側的隱白穴進入,沿著大腿內側上行,經過身體兩側及腋窩,走向手臂內側,順著手勢傳達於小指的少衝穴(在小指末節橈側)。
再扭腰轉正體位,恢復「兩腳開立,與肩同寬」的動作。接著雙臂從身側張舉過頭,掌心相對,一邊吸氣並默念「吸」字,再向右扭腰,兩手輕握拳,左拳拳面輕置於中脘穴上,右拳拳面輕置於右側軟肋處,同時撮口緩緩呼氣,並默念「呼」字……
以上整個過程為1次,整套運動需練習6次。需要注意的是,整套功法的起點在足大趾處,足大趾稍用力啟動。
其實,平時一些能鍛鍊腳趾頭的簡單小運動,也可以促進脾經的氣血運行。比如:腳趾抓地、腳趾取物、扳腳趾和按摩腳趾等;而堅持每天慢步行走半小時也能達到很好的健脾效果。
運動健脾的關鍵是把握養生運動的運動量,運動量過大、運動過猛、汗出太多,這些都會耗傷正氣;當我們運動到全身發熱、微微有汗就已經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了。
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溼」問題。 艾灸具有健脾和胃,溫經散寒,補益氣血等功效。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艾灸治療脾胃的主要穴位,操作方法很簡單,大家不妨試試。
【中脘】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等,如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濟、神經衰弱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神闕】即肚臍眼。可治療胃炎、腸炎,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等功效。用艾火的藥力養護脾胃,效果很好。
【關元】位於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可治腹痛,痛經,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等。配足三裡,調理腸胃,治療腹痛、腹瀉等。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溼。長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合各種脾胃病變。和關元一樣,也是保健養生之要穴。
船務工手機App,定期推送最新最全高薪招工資訊,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時事新聞等諸多優質內容,擁有這個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工友服務平臺!妥妥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