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脾胃和,五臟安,百病消

2021-02-06 銳藍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船務工!接收最新船舶諮詢!

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吃到美食之後,會感覺十分滿足和幸福。

研究發現,在飽腹的時候,相比空腹來說,其大腦會反應出一條更浪漫感性的腦迴路。也就是說,人們的浪漫敏感性,通常在得到食物的刺激後,就會表現出來。那麼,大膽假設一下:如果TA變得沒有從前那麼有情趣的話,會不會是她的胃健康出問題了呢?


營養美味的食物可以促進胃腸產生5-羥色胺,來營造快樂的心情,人也比較感性。

而在中醫眼中,一個人的性格與脾胃功能緊密相關,被一語雙關地稱為「脾氣」。脾氣既代表一個人的性情,也是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後者尤其重要。

「脾」和「胃」是身體的「後天之本」,它們共同主管消化工作,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為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脾胃這個陣地一旦失守,身材走樣、容顏憔悴事小,暴躁易怒、氣血虧虛事大……反之,脾胃好,氣血和,人的性情也會少去許多糾結和稜角,也就更容易感覺到幸福和快樂。

如果發現自己有胃痛、腹脹、反胃、腹瀉、便秘、身體倦怠乏力等現象,就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而如果發現經常打嗝、反胃、一吃就吐、下肢和眼皮水腫、便血、尿血、牙齦出血、失眠、腳臭等情況,也很可能是由脾胃虛弱引起的。

脾胃和食物直接相關,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飲食調養脾胃的重要性。但是,調養脾胃並不只能依靠飲食,中醫還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點。脾主肌肉,總的來說,一切能鍛鍊肌肉的運動,都對促進脾氣的健運有著積極作用,能讓脾胃的調養事半功倍。

有一項中醫養生運動叫「六字訣」(六字為「噓、呵、呼、呬、吹、嘻」),其養生原理是以正確口型發出這六個字的音,通過發音所產生的氣流去振動、激發相應的臟器,使其產生共振,振奮排病,補氣扶正。六字訣中的「呼」字訣,正是為健脾而生的。

「呼」字訣做法如下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調勻呼吸,雙臂從身側張舉過頭,掌心相對,一邊吸氣並默念「吸」字。然後向左扭腰,兩手輕握拳,右拳拳面輕置於中脘穴上,左拳拳面輕置於左側軟肋處,同時,嘴巴呈發「哦」字的形狀(撮口),緩緩延長呼氣,並默念「呼」字。

想著「氣」從足大趾內側的隱白穴進入,沿著大腿內側上行,經過身體兩側及腋窩,走向手臂內側,順著手勢傳達於小指的少衝穴(在小指末節橈側)。

再扭腰轉正體位,恢復「兩腳開立,與肩同寬」的動作。接著雙臂從身側張舉過頭,掌心相對,一邊吸氣並默念「吸」字,再向右扭腰,兩手輕握拳,左拳拳面輕置於中脘穴上,右拳拳面輕置於右側軟肋處,同時撮口緩緩呼氣,並默念「呼」字……

以上整個過程為1次,整套運動需練習6次。需要注意的是,整套功法的起點在足大趾處,足大趾稍用力啟動。


其實,平時一些能鍛鍊腳趾頭的簡單小運動,也可以促進脾經的氣血運行。比如:腳趾抓地、腳趾取物、扳腳趾和按摩腳趾等;而堅持每天慢步行走半小時也能達到很好的健脾效果。

運動健脾的關鍵是把握養生運動的運動量,運動量過大、運動過猛、汗出太多,這些都會耗傷正氣;當我們運動到全身發熱、微微有汗就已經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了。

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溼」問題。 艾灸具有健脾和胃,溫經散寒,補益氣血等功效。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艾灸治療脾胃的主要穴位,操作方法很簡單,大家不妨試試。


【中脘】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等,如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濟、神經衰弱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神闕】即肚臍眼。可治療胃炎、腸炎,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等功效。用艾火的藥力養護脾胃,效果很好。

【關元】位於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可治腹痛,痛經,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等。配足三裡,調理腸胃,治療腹痛、腹瀉等。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溼。長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合各種脾胃病變。和關元一樣,也是保健養生之要穴。

船務工手機App,定期推送最新最全高薪招工資訊,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時事新聞等諸多優質內容,擁有這個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工友服務平臺!妥妥沒錯!

相關焦點

  • 脾胃一傷,五臟皆無生氣,治脾胃即可安五臟!
    中醫將人體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講究「四季脾旺不受邪」,在一年四季當中,如果脾胃的功能旺盛,則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強調的就是脾胃在調理各種病症和養生方面的重要性。《脾胃論》當中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臟」,脾胃如果出現問題,就可以影響到身體其他的臟器。
  • 經絡通百病消,1個小動作輕鬆調五臟,強體魄,橫掃冬季常見病
    ,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中醫常說,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見腳有多麼的重要! 而且,中醫常用腳來治療疾病,剛好驗證「上病下取」這句話。
  • 沉香養生:活五臟,護六腑
    古人在實踐中證實沉香「其香能通竅」,刺激大腦皮層,使腦細胞活化,且能進一步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使內臟運行良好,具有助睡眠、養顏美容、消脹氣、排宿便、去油脂的作用。後世中醫理論普遍認為,沉香具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用於治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 沉香養生:活五臟,護六腑!
    沉香除了用作香料外,其巨大藥用價值也通過不斷的臨床試驗得到證實,在中醫藥領域得到廣泛的開發與利用,特別是以其顯效聞達於中醫臨床五臟六腑的各類病症辨證施治及養生。    五臟六腑的辯證施治以及圍繞其衍生的養生法門,是中醫永恆的主題。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初秋養生,你不得不看的幾條建議!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而且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在中醫裡,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夏季養脾胃的6個建議1.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本來有胃病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
  • 脾胃不好百病找!中醫一碗湯,補脾益氣,脾胃一調百病安
    不過除了這個比較常見的以外,脾和胃居於人體中焦,所以脾胃之氣又被叫做「中氣」,脾胃氣虛又叫中氣不足,說到這很多人就想起來了,原來中氣是這個意思!但是,中氣的作用遠超出你的想像。「氣」與血相對,養生先養脾如何理解「氣」,詳細解釋見舊作《中西醫結合二十講》第一講。先說「中」。中者,相對於「外」。中醫分人體為中外。
  • 脾好人長壽,中醫「養脾經」,照著做,養好脾胃,長壽或和你有緣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養生,希望以此來延年益壽,但可能在五臟的保養上,脾往往被大家忽視了。殊不知,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它的運化功能對於身體健康有重要的影響,脾好人長壽。脾不好,胃也好不到哪去,很多人總以為自己是胃不好,其實很可能是跟脾虛也有關,自查下,若症狀全符合,應早點養脾,中醫的「養脾經」,照著做,養好脾胃,長壽或許和你有緣。脾不好,身體哪些表現藏不住?
  • 能疏肝解鬱、通暢氣機、調和脾胃的「通法」
    前言 五臟、六腑、經絡不通,百病纏身!如何為身體疏通「淤堵」?五臟六腑經絡不通,百病纏身人體是以五臟六腑為中心,通過經絡連結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等各個組織器官,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不通的病位,主要在五臟六腑和經絡。1、五臟不通:心肺脾肝腎都不好《黃帝內經》云:「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在中醫裡,提到胃就不能不說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強,就會引發很多疾病。因此養生必須先養脾胃,胃強身體才強壯,胃弱身體就虛弱。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保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營養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脾胃不好,則百病生!提醒:養脾胃的3個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脾臟與胃是一組好搭檔,兩者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事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營養的傳輸,為人體提供氣血和能量,可謂是後天之本。脾胃健康對人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中醫有言:脾胃不好,則百病生。簡單一點講,就是脾胃健康,整個人都神採飛揚,充滿活力,如果脾胃比較的虛弱,則與之相反,若不經風甚至疾病找上門,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理自己的脾胃。
  •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中藥,可調理一切脾胃不適
    我們一日三餐的飲食進入胃裡以後,還需要通過脾的轉化功能,將其中的精華物質轉化成人體所需的水谷精微,然後再通過脾的升清功能將這些水谷精微也就是營養物質輸布到心、肺及其他的臟腑和各組織器官。也就是說,人體各臟腑的正常運行、身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全依賴於脾的後天供給。正如《素問·玉機真髒論》所說:「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脾脈者土也,孤髒以灌四旁者也」。
  • 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古中醫認為:呼吸入腰,百病全消!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生命的延續,臟腑機能的運轉,都是靠的是氣的流轉。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筋肉之氣……我們的四肢百骸,全身上下,無不有氣的運轉。任何一臟腑功能的實行,無不是氣的升降出入的表現。那麼,這一身之氣,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輸布的呢?
  • 脾胃一調百病安!中醫專家:這個食方專治脾胃虛弱!
    自古素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之說,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
  • 脾胃受傷五臟遭殃,你的脾胃還好嗎?
    脾胃不好,連累五臟 1、脾胃與心臟 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是因為脾胃無法良好地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裡,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3、脾胃與肺 肺就像是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來協助心臟治理全身。
  • 百病生於氣,中醫養生關鍵在控制脾氣
    黃君璧《秋岸靜坐圖》 《皇帝內經》認為:百病生於氣 現代醫學認為,人生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和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可獨立致病,也可疊加致病《黃帝內經》認為,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百病生於逆「陰陽之氣」;二是百病生於「過用」;三是「百病生於氣」。
  • 脾胃不好百病生?醫生提醒:謹記這3點,或可幫你養出健康好脾胃
    導語:生活中有很多的壞習慣會導致身體出現不健康的問題,尤其是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常常在生活上比較的隨意,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什麼時候睡就睡,什麼時候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導致脾胃不好的情況非常常見。脾胃不好百病生?《黃帝內經》講:「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叢生。」
  • 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說的就是它
    很多人提到「女貞子」,第一反應是女鬼,其實女貞子作為中藥,也是有著養生保健的功效。《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認為女貞子具有「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的功效,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不一樣的女貞子。
  • 你的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早按早受益
    ▲橫的、豎的肚臍都稱為香蕉型肚臍捏四邊,安五臟養神志。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如果您自我「體檢」發現了五臟的疾患,除了就醫診治外,還可以通過捏四邊來調理身心。
  • 聽音樂調五臟,奇妙的中醫音樂療法
    在我們中醫學理論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
  • 聽音樂調五臟,奇妙的中醫音樂療法(收藏)
    打坐站樁打坐修行 | 站樁養生丹道修煉 | 奇門遁甲‍‍在我們中醫學理論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猶如一個辨證鮮明的治療方案,就成了一種特殊的養生保健和治療方法。在古代琴棋書畫是作為養身之術的,其中琴排於第一位,說明在修身養性方面,音樂最有魅力和效果。據說在古代,真正中醫大師不用針灸和中藥,而是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黃帝內經》的成書標誌著中醫的誕生。其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