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酒訊
以威士忌為代表的洋酒,市場還集中於東南沿海的現狀下,保樂力加在華的首家威士忌工廠卻深入內陸,布局在了峨眉山下。這家位於四川的麥芽威士忌工廠,在8月29日正式宣布破土動工後,業界一方面擔憂保樂力加新工廠會對國內威士忌生產企業帶來擠壓效應,更多的卻是在探討,以威士忌為代表的洋酒產品是否真正迎來了春天。更重要的是,儘管洋酒在中國酒水市場「叫好不叫座」的境遇,讓同為「舶來品」的洋酒,較葡萄酒「地位」更低,但葡萄酒業務發展屢屢受挫的保樂力加,不得不在洋酒業務上深入挖掘,以抵禦葡萄酒板塊表現不佳帶來的負面效應。中國作為保樂力加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四川新工廠能否推動保樂力加洋酒業務在內陸市場突圍,仍有待觀察。
借新廠加碼中國市場
酒訊記者了解到,保樂力加在四川峨眉山下投資建設的這家麥芽威士忌酒廠,預計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整個項目的佔地面積為13公頃,計劃於2021年正式投產,預計將在2023年正式推出第一批中國麥芽威士忌。但該工廠的產能多少、生產的產品種類,目前並未公開透露。記者從公開消息中也獲悉,保樂力加之所以決定將在華的首家工廠設在峨眉山下,當地名山好水的天然條件符合企業對於產品生產地的需求。有觀點更認為,名山之下的新廠區,在保樂力加的新工廠還未推出產品之前,便已給這家工廠未來的威士忌產品賺足了噱頭。
但噱頭明顯不會是保樂力加耗費巨資深入中國內陸布局的重要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藉助內陸工廠突圍洋酒頗為局限的市場,增加保樂力加洋酒業務的「籌碼」,或是這家新工廠最重要的任務。
目前,中國已成為保樂力加在亞洲最大的市場。根據保樂力加集團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企業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高達21%的銷售額增長。在此情況下,加大布局中國市場顯然成為保樂力加持續挖掘業績增長潛力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企業將工廠布局在遠離沿海的內陸,更被業界視為保樂力加期望率先突破中國洋酒市場的局限性,鞏固現有地位的同時贏得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放眼中國洋酒市場,儘管各大巨頭已在華耕耘多年,但目前洋酒的主流消費市場依然局限在沿海地區,尤其是以潮汕地區、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是威士忌等產品的核心銷售市場。但在北部、西部等廣大內陸地區,洋酒的市場地位遠低於白酒和葡萄酒。另外,酒訊記者在進行市場走訪時也發現,目前無論是商超渠道還是街邊菸酒店,洋酒在貨架上佔據的比例都極小,消費者諮詢的頻次也遠低於白酒與葡萄酒。不僅如此,在消費場景上,洋酒的局限性也頗為突出。以北京為例,目前僅在夜店、酒吧等娛樂性場所有較廣泛的使用,但在商務宴請、聚會等中國最重要的消費場景中,洋酒無疑是失語的。業內人士表示,在這樣的現狀之下,保樂力加提前布局本土化生產基地,無疑將贏得先機。
葡萄酒「潰敗」後的選擇
不過,有觀點認為,作為一家國際性的酒水巨頭,同樣擁有烈酒與葡萄酒業務的保樂力加,不選擇葡萄酒業務加大布局,而是以巨資投入洋酒板塊,一方面與企業旗下洋酒業務的優勢有關,另一方面,或是因為企業葡萄酒業務表現不佳。
酒訊記者在此前的調查中了解到,保樂力加旗下的葡萄酒業務在中國市場出現困境。有不願具名的經銷商告訴記者,保樂力加旗下重要的葡萄酒品牌傑卡斯,在中國基本上是通過保樂力加核心洋酒品牌馬爹利的渠道來進行運作的。但由於高端烈酒與葡萄酒在渠道上的區別,葡萄酒市場拓展困難,也很難在競爭激烈的葡萄酒市場上掀起水花。公開數據也顯示,保樂力加2018-2019財年上半年財報中提及企業旗下戰略性國際品牌增長了10%、戰略性本土品牌增長了11%、專業品牌增長了11%;而以傑卡斯為代表的戰略性葡萄酒品牌,則大幅下滑了8%。
在國際市場,保樂力加的葡萄酒業務也屢屢受挫。此前更有公開消息稱,可口可樂旗下澳洲裝瓶廠Coca-Cola Amatil計劃通過私募公司收購保樂力加旗下葡萄酒業務,而保樂力加打包出售的葡萄酒品牌涵蓋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品牌,其中便有傑卡斯酒莊在內。
對此,業內人士更直接將葡萄酒業務視為保樂力加的「拖油瓶」。在此情況下,儘管以傑卡斯為代表的葡萄酒業務在中國取得了一定的增長,但就「性價比」而言,顯然不如將資源集中在保樂力加擅長的洋酒業務上,獲得高收益的機會更多。
棋局未定的洋酒江湖
更重要的是,各大企業對洋酒在中國的前景頗為樂觀。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保樂力加威士忌工廠落地。據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5月,烈酒進口量同比增長31.53%,進口額約為5.4億美元,約佔酒類進口總額的27.4%,同比增長16.4%。在尼爾森提供的全國現代商超渠道的酒類數據報告中,僅威士忌的銷售額和銷售量就分別比2018年同期增長12.7%和13.9%,高於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大品類。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也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烈酒消費國,市場前景廣闊。未來五年,中國的烈酒消費市場將以兩位數的速度進行增長。
但大市場帶來的還有大競爭,保樂力加接下來需要面對的不只是LVMH這樣糾纏多年的競爭者,中國企業紛紛入局與洋酒同類別的威士忌、白蘭地市場,讓這場江湖之爭顯示出更為激烈的態勢。
據悉,張裕已建成國內首家白蘭地專業酒莊——可雅酒莊,欲藉此戰略布局白酒市場。並且在2018年,張裕白蘭地年產量已達到4萬多噸,年銷售金額近10億元,佔整個上市公司銷售收入的1/5;怡園酒業通過收購萬浩亞洲,正式涉足中高端威士忌板塊;瀘州老窖與Speyside Distillery籤訂分銷協議,在中國分銷這家手工釀酒廠的SPEY和Beinn Dubh品牌的烈酒;洋河更直接與保樂力加的競爭者帝亞吉歐合作推出名為中士忌的中式威士忌。
在競爭壓力陡增的情況下,市場是能夠進一步開拓,還是被進一步壓縮,目前很難預估。但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酒水消費日趨多元化,未來保樂力加憑藉其品牌號召力,依然能夠在威士忌等主流產品中佔據優勢地位。同時,易酒批副總裁殷凱也表示,保樂力加的舉動將進一步帶動其他企業關注威士忌行業,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入局,推動國內市場魚龍混雜,部分小生產廠家監管困難的狀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