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運動好,但堅持運動的人卻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極端天氣一多,很多人想出門也出不去了。
但也有一些人,不論寒暑,都堅持出門鍛鍊,反而出現了很多「鍛鍊猝死」的新聞。
生命在於運動,但前提是你掌握了正確的運動技巧!
天冷運動,求個「穩」
中醫講「冬三月,此為閉藏」,此時運動應輕微、適量,感覺身體微微發熱即可,不宜運動過量,以防傷氣。
否則,反而會給病毒和細菌可乘之機。
因此,冬季運動,一定要保證一個「穩」字。
1
時間要「穩」
秋冬季節運動,不宜過早也不能過晚。
這是因為,冬日清晨室外氣溫較低,對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誘發氣管和血管的痙攣,導致原有哮喘的加重、血壓的升高和心絞痛的發生。
所以,中醫學認為,冬季鍛鍊「必待日光」。
時間最好在八九點鐘,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後為宜。
但也不能過晚,因為,接近正午時分,陽光比較強,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
2
起步要「穩」
冬天開始運動前最好先進行10~30分鐘的準備活動,讓身體充分熱起來,感覺衣服穿不住為宜。
通過這個過程,把內臟的功能,尤其是心臟和血管的應對能力調動起來,適應運動的需要。
3
強度要「穩」
冬季是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的季節,中醫講究運動中的內守,避免陽氣外洩,大汗淋漓的運動不一定對身體有好處。
冬為藏,雖然人不能冬眠,但活動強度和活動的總量相對夏天要適當降低。
此時,運動以身體開始發潮、微微見汗為宜,總的運動時間最好控制在90分鐘以內。
4
環境要「穩」
在大霧天氣,如果你堅持風雨無阻地外出鍛鍊,則容易在鍛鍊時過多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容易引起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嚴重者甚至會暈倒或猝死。
所以,冬季晨練要注意天氣情況,關注空氣汙染指數。
5
項目要「穩」
很多人在鍛鍊時喜歡求「新」、求「怪」,甚至認為越難完成的鍛鍊動作效果越好。
其實,不論做什麼運動,都不應該脫離自身的健康狀況去判斷優缺點。
比如很多老年人玩的「響鞭」,對肩關節來說就是高強度超負荷運動,極易造成肩袖及相關韌帶的損傷。
再比如集體運動「廣場舞」,如果掌握不好強度,也會造成損傷,尤其是一些舞種具有的連續旋轉和跳躍特點,對膝關節嚴重不利。
此外,羽毛球、桌球、籃球等對抗性運動雖然具有樂趣,但它們的運動強度往往超出老年人的生理承受極限。
相比於它們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更可能給老年人帶來關節加速磨損、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和摔倒的風險。
所以,大家在選擇運動項目上,務必要量力而行。
6
著裝要「穩」
冬天健身穿多少衣服是一大難題,穿多了就熱,少了又冷。有的人乾脆穿一件運動衫就外出鍛鍊,這種「輕裝上陣」的做法不可取。
運動前,人體尚處在常溫狀態,此時脫衣過多,冷空氣會對肺、支氣管以及脾胃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容易誘發健康問題。
為了方便,大家可以穿得有「層次」一些,隨著活動量增加,逐漸脫掉身上的衣服。
一個鍛鍊動作,100歲都能做
隨著天氣變冷,很多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人已經不具備室外運動的身體條件了。
那麼,這些人怎麼鍛鍊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十分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小動作——踮腳走!
知名老中醫陳彤雲98歲時仍能精神矍鑠地按時出診,就離不開這個鍛鍊動作!
據悉,陳老平時自己會在家走圈,家裡沒有太多障礙物,環境也相對熟悉,不太容易摔倒。
她每天走100步,一分鐘之內走完,走完以後陳老還會做20次呼吸鍛鍊。
走路養心,呼吸養肺,這樣在家就能做到全身運動。
對於平時活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也不一定真的要走起來,站在原地也可以做,同樣能夠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或者平時坐在凳子上、躺在床上做一個勾腳尖的動作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