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藍字 關注,並 星標 ,不錯過每期精華推送
(本文所提品牌案例,無任何個人傾向與針對性)
前言:
淑女屋創始人,1991年南下深圳並開出了第一家「淑女屋」。第一個十年,因為設計風格上的獨樹一幟,「淑女屋」瘋狂地成長。
沒想到,十幾年後,淑女屋「賴以成名」的設計風格也不管用了。
十多年前,優衣庫、GAP、ZARA、H&M一溜竄地站在市場的大門口,對著淑女屋這些國內品牌大吼:我們來啦!國際「快時尚」,吹得都是巴黎、倫敦的國際風,最關鍵的是,咱便宜。
尷尬的背後,是一個真相:趨勢。
近十年的服裝消費趨勢,出現了兩個極端派,和一個中間派。
第1個極端:比如LV、DIOR之類,花多少都是合理的,花不花主要看心情。這也包括輕奢品牌,還有國內溢價高昂的高端品牌和設計師品牌。(高情價比)
第2個極端:比如說優衣庫、H&M這類,花多了就是罪過,一分錢買三分錢的東西才是正道,沒有性價比?免談!(高性價比)
這兩個極端,佔據了相當大的消費比重。
第3個就是中間派,有些被擠壓的喘不過氣,比如上面提到的淑女屋。不幸的是,大部分國內服裝品牌,都被卡在了這裡,佔據大部分公司數量比重,卻只能分得和公司數量嚴重不符的消費份額。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評價:
隨便一個同等價位,都比某某屋好看,掏這價格的錢,不如加點錢去買maje 、sandro 、the kooples等法國二線輕奢牌子了,比它這款式和質量好多了。
這些年知道了日本的好多品牌後,ins的這種日本甜美系衣服,就覺得某某屋也沒那麼好看,還不如直接購買日本的品牌,設計好看精緻不誇張的vintage歐式田園風!
699/899/1099這價格在淘寶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貴,布料還一般,你說要是緞面真絲還好,就是普通的純棉滌棉的,這個價格只能買設計了,但設計也對不起這個價格呀。
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這幾年異軍突起的國內獨立設計師品牌SHUSHUTONG:同樣是為少女而設計的品牌,但他們卻敢於打破少女的傳統定義,誰說少女一定是甜美的、端莊的?少女可以叛逆、有生命力、不拘一格!
他們對於「少女」的理解也融合在了設計之中,即「充滿好奇心、勇敢、對所有事物都保有熱情。」也就是為什麼「甜酷」風這麼盛行的原因,也就是「girl power」理念的集中體現。
從這一點上,他們是抓住了大潮流。
從定位上看,SHUSHUTONG價位非常精準,就是定在第1個高情價比的群體。平均價格比淑女屋高5倍不止。
對比一下今年新品的形象,不得不說左圖的產品風格形象,早已沒有當年的驚豔感了,說泯然眾人也不為過:
也許把價格差如此遠的品牌放在一起比並不太合適,但是,你也可以想想,動輒幾千元一條連衣裙的國內品牌,不是也有很多陷入類似的困境?
我認為,核心競爭力得從定位說起。
一個服裝品牌不可能踏入兩條河流,因此一個品牌的首要任務就是品牌戰略定位。
最近我關注很久了一個線上品牌,內衣的。很火。
你應該猜到了:蕉內。
當下競爭的市場環境,當一個品牌會被討論的時候,說明了一點,這個品牌差異化做的非常好。
蕉內就是這麼一個例子。無論是定位,還是設計創意、文案這幾個環節都結合的非常到位。
這對別的店鋪來說整體模仿成本也是很高,因為每個環節都有獨到之處。
從「性感」到「舒適」,國內內衣市場的風向在這幾年發生了很大改變。而正是這股「風」助推了這些新內衣品牌的崛起。
新事物的流行往往並非突然發生,而是慢慢演變而來的。
消費風向的變化往往與消費人群有很大關係。z世代年輕人們對於內衣的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相較「費力達成的性感」,他們更崇尚「毫無束縛的自由」。這就給了「無鋼圈內衣」崛起的可能。
當大半市場都開始追求無鋼圈內衣的時候,屬於新品牌們的商機也就來了。
維密宣揚的「性感風」並不是在這兩年突然就不流行了,而是整個女性內衣市場的審美逐漸多元化了。
所以,這個案例是有啟發的。
核心競爭力從何而來?
如果用這個思路來拆解蕉內,首先先說下大方向的定位:
蕉內做內褲襪子的,與科技藝術定位關聯到一起。這一點是不是有些顛覆?調性甚至偏冷的,完全跳出同行業居家產品的暖調調。
一提到科技,自然就是高大上,未來感,科幻感,容易出調調。
加上跨界連結了「蘋果式創意文案」、反覆出現的「蘑菇頭髮型」等等。一再形成記憶點。
核心競爭力,還包括了「難以複製」的特點,這一整套下來,同類目的很難全部複製下來。雖然能複製一二個點,但很難複製一個面。
人無我有,再加上很難複製,不是核心競爭力嗎?
我一直認為,核心競爭力,一定不只是某一個方面的東西,而是多維度東西的無縫連結與高度結合。
相信蕉內的案例,能給你帶來一定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要清楚自身的定位,再去思考如何建立核心競爭力!
比如大眾休閒,產品設計很難成為第一核心競爭力。比如品牌時裝,價廉物美也幾乎不可能成為第一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只有找對合適的人釋放,在對的場合,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才能被充分被釋放。
在不同的產品定位上,都需要遵守這樣的屬性規則,否則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價值被低估。
1. 消費者審美在不斷提高,一旦消費者適應了好看的設計,那麼對美感度低的設計,將無法接受;2. 好看的設計就能勝出嗎?不能。市場上好看的設計越來越多,同質化嚴重,也提高了感動用戶的閥值,要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越來越難了。總之就是,消費者不是以前那些消費者了。
如果你打設計風格牌,現在也不是沒有機會。需要的只是找準多元風格中的某一細分類別。
比如,摩安珂最早的產品形象,現在看是不是有些土?可當年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呀:
摩安珂靠當年獨樹一幟的歐美酷範,打下了一席之地。
所以,我們看產品風格的核心競爭力,不要只看產品本身,而要結合時間維度一起考量。看看現在的獨立設計師品牌,還有多少可以挖掘的細分風格。
還有當年的歐時力。
2006年之後,歐時力整個布局的核心是確立產品的調性與風格。
確定自己在時裝行業裡、時尚產業裡的身份,關係到一系列運營策略:產品為誰設計、核心主張是什麼、風格如何、在哪裡銷售、能否把握流行趨勢以及能否掌握話語權等。
因此,2006年的股權風波過後,歐時力立即確定以韓風為基礎,大比例購買韓國樣衣,並在此基礎上提煉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解決了「抓住什麼潮流」的問題。
時至今日,「產品風格」早已不是歐時力的核心競爭力了,但它的商業帝國已經打造成熟,此時歐時力的核心競爭力,是全面性的、規模性的、綜合性的。
同樣的,兩個極端品牌,年輕的密扇和成熟的漁牌,一個走多元化國風風格,一個走經典化國風風格。
漁牌的經典化國風風格
這都不妨礙各自消費群體、各自風格領域的風光無限:
左為密扇,右為漁牌
回到開頭,站在這樣的十字路口,雖然很難,但淑女屋一定要變,而且只能變。
要麼就往上走,要麼就往下走。往上走,要減少規模,保持並優化原有的少女風,鎖住鐵粉,並且擴大她們穿著淑女屋適合的生活場景。往下走,不需要像UR、ZARA那麼走快時尚,但還是要保持並優化獨有風格,在提高性價比的同時考慮下沉市場。
最後的話:
總的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核心競爭力不是只關乎你一個人,而是要放在整個行業領域來對比。
核心競爭力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
F 先 生 繪 公 眾 號Take heart without taking det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