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物流的飛速發展,消費者快速變化、個性化且追求性價比的需求,倒逼製造企業必須具備短周期、高質量、小批量、定製化的柔性生產能力。從企業內部來說,需要思考如何自身如何快速響應訂單需求;從全產業視角出發,還需要考慮如何配合,共同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效率,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再上新臺階。
11月26上午,PCT召開同期
環亞×誠興《智能化升級推動環亞新發展》
在環亞第三工廠成功舉辦!
演講直播+產線參觀+在線互動,
一起見證了美妝製造全流程數位化管控。
掃碼觀看 直播回放
空降時間點:
3分17 --陳亮老師 介紹環亞的改造經驗及成果效益
30分26--唐作春先生 講解此次環亞數位化項目實踐細節
1時30分--陳廠長 帶鏡頭參觀車間產線
1時40分--Susan展示Lexa-Mix設備的使用
1時51分--圓桌探討
《創新與變革,支撐環亞的可持續發展》
環亞製造副總裁、首席質量官 陳亮
「管理升級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如何將其落到實處是企業真正面臨的問題。企業管理往往容易形成兩張皮,先進的理論無法落地是常有之事。」
陳亮先展示環亞的智造系統布局:
頂層的BI智能決策系統,前端的產品研發PLM系統,供應商關係SRM系統,處於中心的ERP系統,渠道/零售端的DMS系統,還有MES生產執行系統、倉儲系統、TMS物流管理系統、財務系統,最後打底的IT管理系統。
陳亮還給出了環亞這幾年的改造流程:2014年搞自動投料、灌裝、清洗系統,2015年建立動態賦碼體系,2016年打造SAP ERP系統+產品質量追溯系統,2017年完成SAP Hybris系統+配料管理系統,2020-2021年進行生產在線管控平臺優化每個系統承擔哪些工作,分別用的什麼軟體。
「2014年,我們對智能化的投入達到了銷售佔比的6.04%,之後一直保持在4%左右。」
環亞的信息化和工業化人才分布狀況表:
在澳洲工廠投產後,環亞的全球網絡拓撲圖也打開了:
陳亮總結了環亞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
「2021年3月份,我們公司開展了兩化融合現狀評估,評估得分73.43分,保持處於集成提升階段。在全國企業中高於89.48%的企業,在同行業中高於88.94%的企業。」
「改革開放40年,外資品牌優勢持續穩固,在頂級、高檔化妝品中,外資品牌一統天下;國內本土數千家中小化妝品企業始終在大眾市場徘徊。環亞要做的,也是所有本土品牌要做的,我們要向金字塔頂端衝擊!」
化妝品生產製造過程
全流程數位化管控應用實踐
廣州恩銳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唐作春
作為這次環亞項目的負責人,唐作春先生一個小時的講解,將這個項目的細節全部展示了出來。
唐工先解析了當前美業工廠的生產痛點: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生產計劃排程全手工操作,計劃不合理,與實際生產的設備不匹配;
稱錯料、投錯料、多投料,少投料時有發生;
批生產記錄不齊全或者記錄不完整,無法滿足飛行檢查等監管要求;
配方管理基本沒有或比較簡陋,產品生產的一致性要依靠乳化工經驗;
生產數據沒有存儲或者只留著單機設備上,無法追溯;
包裝時手工作業太多,出庫時庫位管理混亂;
... ... .
「工廠智造改造的大方向是:無介入、透明、互聯、實時、可拓展。」唐工介紹了中小型化妝品生產企業具體的落地推進策略,並配合大量軟體界面展示,詳解了環亞的項目:生產設備數據採集,SAP(ERP)接口集成,計劃工單管理,半成品批次配方管理,批次配方管理總體流程,物料防錯防呆管理,在線質檢管理,線邊倉庫管理,工廠內部條碼管理,生產過程批記錄追溯,設備和資產管理,生產全過程可視化。
「通過生產製造全流程數位化管理系統 ,幫助日化工廠將歐美流程控制的最佳實踐與中國本土企業應用創新有效結合,融入企業的實際需求,將【精益生產理念】融合到解決方案裡。幫助日化工廠打造一個紮實、可靠、全面、可行的製造協同管理平臺。」
分享結束後,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第三工廠廠長陳焯彬帶鏡頭走了一遍車間和產線:
工作中的中控室
掃碼、稱重
投料前的掃碼確認
膏體通過管道自動運輸,節省人工拉料
最後,Lexa-mix上海研發中心商務代表 Susan Zeng女士通過鏡頭,展示了LM混合攪拌設備的使用。
Lexa-mix由德國資深工程師Axel Wittek於1987年創立,屬於世界第一梯隊的混合技術設備商,第一臺真空均質攪拌設備交付給與歐萊雅合資的PT Jasulor。(一直到2002年,LM向全球的L'Oreal交付了約27套乳化攪拌設備,向德國威娜交付了32套乳化攪拌設備)。能提供從實驗室到放大生產全環節的分散系統、攪拌系統、真空均質系統。
Susan展示了這款在預混腔 (PMC) 中集成原材料添加的均質機。高效的生產系統,高靈活性,容器容量(體積)的 10%-100% 之間的靈活批次,且與智能生產軟體協同作業。
更多智造探討
V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回放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