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軟法治理、柔性監管等制度創新可在粵港澳地區先行先試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財華網

12月21日,「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2020香港上市公司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在香港盛大舉行,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教授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這些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正在形成一股新生勢力。特別是香港和深圳雙城,深圳這些年借著後發優勢,已經在經濟上形成了過萬億市值的新興一線城市,同時周邊粵港澳大灣區也有很大的帶動效應和輻射效應。制度上,香港的示範效應非常明顯,所以制度創新依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功能。

黃震指出,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香港、澳門,乃至深圳、珠海都應該主動承擔起責任,為金融科技規則的建立、制度的運行、創新的服務保障等,找出一條大灣區的特色道路。 黃震認為,在粵港澳地區,制度創新可以在香港、澳門、深圳、珠海這些擁有特區和政策方面的地方先行先試。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通過嘗試軟法治理,制訂一些規範性的制度,但不是立法,而是一些標準或公約,或指引、規則等等。它可以快速制訂,也可以快速進行修改,適應變化。軟法治理在金融業乃至在全球已經有了非常多成功的範例,比如巴塞爾協議。

第二,柔性監管。監管要長牙齒,剛性監管是行政必須要堅持的底線,觸及到行政法律必須要剛性監管,但是涉及到民商事領域可以用行業性協會一些自治性組織來進行柔性監管。另外,行政監管也可以出一些彈性的,能夠適應變化的規則來進行柔性監管。

第三,鼓勵企業動態合規。因為金融創新監管的規則也不斷在出臺新的一些指引標準要求,這些企業就應該通過不斷加強監管的溝通協作動態適應監管規則的變化,變成自己內部的合規的管理要求。

相關焦點

  • 注重「軟法」建設,營造生物安全治理良好氛圍
    生物科技力量的持續積聚與固有法律監管體系之間可能會產生新的衝突,增加新的監管難度。  世界各國面臨生物安全威脅時的應對都在經歷著不斷試錯的過程,這就需要「軟法」保持對生物科技變革前沿的感知,通過其「易調易控」的機制優勢提升生物安全治理效能,並形成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規則的政策儲備。
  • 深圳先行先試——工時制度變革
    《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總計包含9章130條,內容聚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重點環節、打造高效便民政務服務、營造優質平等經營環境、創新融資便利模式、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 「硬」監管與「軟」治理——美歐最新人工智慧監管政策分析
    但美歐監管路徑大相逕庭,歐盟的「硬」監管模式意在加強監管以強化個人權利保護,美國的「軟」治理模式則極力限制監管範圍以促進創新與發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歐盟人工智慧監管框架延續了其《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長臂管轄理念,意圖通過歐盟立法為全球數字監管樹立標準,將來可能波及中國科技公司。
  • 不愧「先行示範」
    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大幅躍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全面建成,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能級躍居世界城市前列;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資源配置功能顯著增強,國際交流更加廣泛,成為全球重要的創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躋身全球先進城市行列;建成高水平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以先行示範標準完成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任務,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 讓「軟法」硬起來
    近些年來,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創造良好公共場所衛生環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我國各地都在不斷加大控煙力度,相關部門協同監管,公眾與媒體積極參與,形成了控煙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但同時,也必須承認,在一些控煙重點難點場所,比如餐飲單位的包間、娛樂場所、商務樓宇、綜合商業體等,仍存在違規現象。
  • 汪雲興:中央全方位支持深圳科技創新發展
    文/汪雲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一、綜合改革試點就是最大的「禮包」,他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改革和創新,是政府施政方法論的重大創新。去年先行示範區意見就明確提出:在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以清單式批量申請授權方式,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城市空間統籌利用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試。
  • 國家發改委: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部分學校先行先...
    允許購買並適當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探索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並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鼓勵加大投入和教師培訓力度,試點開展基於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深化普及「三個課堂」應用等。完善在線教育智慧財產權保護、內容監管、市場準入等制度規範,形成高質量線上教育資源供給。
  • 大都市地區的城市治理、政府權責及科技手段
    2020年11月17日下午,「城市治理:大都市治理」專場在清華同衡舉行,來自城市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北京、粵港澳等大都市地區的城市治理,聚焦治理理論、空間規劃方法、治理實踐、技術體系等內容帶來精彩的報告,探討大都市治理的內涵、政府角色及權責及利用科技提升大都市治理有效性
  • 防止房地產過度金融化、構建監管科技應用框架,一行兩會發聲透露了...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3254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北京將深入開展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試點,利用冬奧會等場景在數字貨幣等前沿領域先行先試」、「嚴格遵循房住不炒定位,防止房地產市場過度金融化」 、「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並保持韌性,發揮了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當前,作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
  • 《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測試規範》等3項金融行業標準已到送審階段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7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測試規範》《金融科技創新安全通用規範》《金融科技創新風險監控規範》3項金融行業標準經過草案稿、徵求意見搞等編制階段,已形成標準送審稿。
  • ...明確央地金融治理監管職責分工 形成「大統一、小分權」監管格局
    就完善金融治理中的中央治理與地方治理問題,他指出,既要堅持中央為主,也要充分調動地方參與積極性,總體上要在「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明確地方的監管職責,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發揮好中央銀行分支機構的傳導樞紐作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首先,明確央地金融治理監管職責分工,形成「大統一、小分權」的監管格局。
  • 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先行示範飛地治理模式 打造區域...
    「如今,深汕合作區正以時刻望鵬的信念和砥礪奮進的決心,打造一座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堅定不移先行示範探索飛地治理模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革命老區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 「中國一線城市治理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治理體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國和)第十二屆深圳學術年會系列活動之學科學術研討會「中國一線城市治理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治理體系研討會近日在深圳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深圳報業集團主辦,由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承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提升高效能治理水平 賦能市場監管現代化...
    金山網訊 近日,為創新監管手段,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鎮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在積極探索市場監管執法模式、加強執法隊伍體系建設、優化案件行刑銜接等領域均取得了良好成效,為江蘇省鎮江新區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出更加安心、放心、舒暢的工作生活環境。
  • 深交所李鳴鐘:建立並完善更適應創新資本形成的六大體系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12月19日表示,深交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資本市場平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是深交所義不容辭的責任。  李鳴鐘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各項部署,建立並完善更加適應創新資本形成的市場體系、制度體系、產品體系、監管體系、開放體系和技術體系。努力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服務新發展格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具體來看,一是完善更加適應創新資本形成的市場體系。
  • 徐州經開區金龍湖街道「三整合」改革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街道以黨建引領,全面整合資源,探路先行先試,以集成指揮平臺和網格管理為抓手,通過改革的「瘦身」「健體」「強魄」,不斷創新綜治工作手段,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提升綜合治理水平,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黨建融合,解決基層難題。
  • 五部門:推動粵港澳郵政企業加強航空郵件進出口運輸
    郵政業先進技術應用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綠色低碳的用郵方式和企業運營模式基本確立。郵政業開放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協調聯動、運作高效的粵港澳大灣區郵政業治理機制基本形成。寄遞渠道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應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 3個數字閃耀龍江創新制高點
    從2015年12月16日獲批設立以來,哈爾濱新區一路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精彩蝶變。截至2020年末,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累計完成上級部署的改革任務175項、累計推出372項自主創新改革舉措、15項改革在不同領域和層級複製推廣,3個閃亮的數字,成為全省改革創新新高地的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