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許俊文攝影
冬天的鄭州很冷。天剛蒙蒙亮,家住航海東路的襲秀芝老人就收拾妥當出門了,72歲的她每周四上午都有件雷打不動的大事兒——拿著智慧型手機,帶著教材和筆記本,乘坐個把小時公交車,趕往花園路街道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上課,風雨無阻。襲秀芝老人和很多智慧型手機班的學員一樣,從零開始,學習運用智慧型手機支付、導航、網購、預約掛號等,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同時,也切身感受到智能化時代共享科技成果的便捷和喜悅。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積極主動地學習,努力跟上時代步伐,也是一種態度。
課堂爆滿:幾十名老人跟著社工學發抖音
「來!第一步找到抖音,點開,下一步找影集,點開後找自己喜歡的模板,再找素材,也就是選照片,選好照片之後,點右下角『完成』,再點下一步,顯示正在合成,等到合成百分之百的時候,再點擊下一步,會出現發布,可以選擇公開或者私密,還可以寫一句話,都操作完後點發布,抖音就製作完成了……」12月3日9時許,金水區花園路街道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的課堂上,授課的張歡歡正在手把手地教老人們學習發抖音。
百十平方米的教室裡,坐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學習的老年學員們,張東海老人來得早,坐到了第一排——坐前面看得更清、聽得更清,為了朝前坐,學員們8點多就趕來了。
為方便大家回去複習鞏固,張歡歡通過PPT課件講一遍後,又拉來黑板,帶領大家梳理要點記筆記……其間,針對學員提出的問題當場解答,直到大家搞懂學會為止。
「我會了!」75歲的蔡淑卿是智慧型手機班的班長,這堂課上,她發出自己的首條抖音。在這裡,蔡淑卿已經工工整整地記了三本筆記,「我們都是從零開始,從聯無線網、找二維碼、掃二維碼、接龍,再到網上預約掛號、購物、支付,導航,都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學,聽講、做筆記,再實際操作,一來二去學會的。」
作為班長,她的職責之一就是了解大家想學什麼,提前跟老師溝通,可以說,課堂上老師講的很多東西都是學員們提前「預約」「定製」的。
學以致用:導航網購預約掛號統統不是事
為啥要來智慧型手機班上課?老人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活到老,學到老!不學就落伍了!老年人也得通過學習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用蔡淑卿的話說:「知識改變生活,不學這些,就像過去的文盲似的。」當然,家裡的晚輩也教,相比之下,這裡的老師更不厭其煩,大家一起學氛圍更好。
這些老年學員中,很多人都曾因不會使用各種APP和智能化服務,在就醫、消費、出行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經過一番學習後,越來越感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老師一點一點教我們,就像帶著『高齡幼兒園』一樣。」張東海老人笑著說,退休前他是國棉六廠的技術人員,社會發展太快,當年的「老技術」不學也會落伍,因為不會用智能導航,他最怕出門打聽咋坐車,現如今,輸入起點和目的地,咋坐車一查就知道。
「我最常用的是生活繳費,不用擔心欠費了。」66歲的徐公明老人打開手機演示說,家中北郊房子的電費、燃氣費繳費,智慧型手機上都能輕鬆搞定。
「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後,網上購物呀,支付寶付款呀,出行導航以及預購飛機票、火車票呀,看病預約掛號呀,都特別方便!」襲秀芝老人感嘆道,感謝花園路街道老年大學搭建這樣的平臺,讓大家積極向上學知識,跟上了時代形勢,結交了朋友,收穫了歡樂。
量身打造:手把手地教老人,最需要的是耐心
「現在很多年輕人流行玩抖音,我想在課堂上教大家,也讓老人們趕趕時髦。」張歡歡是彩虹社工,也是這裡智慧型手機班的老師,人到老年,記得慢,忘得快,因此,教老人們最需要的是耐心,得捺著性子,一遍一遍地教。
前不久,在花園路街道牽頭指導下,張歡歡收集課堂上講授的熱點內容,自製了一本智慧型手機教材,其中包含微信、支付寶、淘寶、地圖、抖音、鄭州行等內容,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教老人們熟練掌握,成為老人們非常歡迎的寶典。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日益普及,老年人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我們開辦的智慧型手機班2014年開班,剛開始只有幾名學員,現在有幾十人上課,每次都爆滿,老人們學得也非常認真,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花園路街道黨工委委員劉立平告訴記者,該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佔轄區人口的18.5%,2011年街道搭臺成立了老年大學面向戶口在本轄區的老人免費授課,之後,又結合老年人的需求,開設了智慧型手機班等課程,從初級班、中級班到高級班都有,已幫助上千名老年人學以致用,突破在智慧型手機運用方面遇到的瓶頸,現在很多人用智慧型手機坐地鐵公交掃碼、網上購物、預約掛號,通通不在話下。
積極行動:幫老年人與時俱進變被動為主動
「啥時候我們也能家門口學這樣的知識?」採訪中,幾位大老遠趕來上課的老人呼籲,希望這樣的課堂能開設多一些,讓更多老人就近學。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諸多指導性意見,推動困難解決,總的來說,就是各種服務機構在推行行動支付的同時,要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人工服務、電話諮詢等方式,以方便老年人。
「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界積極行動,幫助老年人與時俱進,變被動為主動。」鄭州市民馮女士說,引領更多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勢在必行。
「鄭州市老幹部大學開辦至今已有32年,老年人學習熱情非常高,從2016年秋季開設智慧型手機應用班後,報名更是火爆,一座難求。」鄭州市老幹部大學教宣處相關負責人劉晨說。
王露是該大學智慧型手機應用班的老師,幾年來,他手把手教會很多老人用智慧型手機,對老人們掌握新技能後的喜悅印象特別深刻,「老人學起來特別用心,現在很多老年學員都會拿手機支付,網購,買車票等,剪輯視頻也很在行,學會之後好多事能自己辦妥,咋能不開心?」
據悉,目前,除了工人路與中原路交叉口北100米路西的總校開設有智慧型手機應用班之外,鄭州市老幹部大學塔灣分校、天河分校也有,每班都有幾十名學員。「開班需要師資、場地和網絡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總校派老師授課的方式,滿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要逐級落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肯定需要相關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寧波做法」: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列入民生實事項目
2016年5月,88歲的寧波市民方天一給寧波市科協寫了一封信,呼籲開辦惠民手機培訓班。這封信的想法被寧波市科協落到實處,2017年,寧波市將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在全國屬於首創,目前,這一項目已幫助22萬人基本掌握智慧型手機的實用功能。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寧波市科協又推出線上教學。在今年9月18日的全國科普日當天,「寧波智惠通」老年智慧型手機APP面世。通過APP操作,老年人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可自學智慧型手機課堂,使得老年市民能夠進行智慧型手機的基本應用操作。同時,APP上還推出了生活小課堂,通過短視頻解決中老年人社交、出行、辦事、獲知信息等諸多不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在APP上學習完智慧型手機課程,還能進行模擬練習。此外,APP裡專門開設了「民生樂老學院」專欄,包含金融防詐騙、食材健康、看病問醫生、健康謠言止步等老年人當前最關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