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 2020/12/16
「目前7號樓的樓道已經清理,小區樓頂的自來水箱也已清洗完成……」河北區寧灣家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場圓桌會議正在火熱召開。前一階段居民們提出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社區黨委書記王森細緻地向近30名居民代表匯報工作情況。
這場會議是寧灣家園「來家坐坐,向您匯報」2020年度工作總結匯報會。來家坐坐,這個「家」,就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今年7月以來,河北區開展「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以街道社區為主陣地,不僅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較真碰硬,更面對面、心貼心地向群眾進行匯報。「社區工作看似瑣碎小事,但我們把每一件事都當作大事來做,不僅辦在實處,更要辦在群眾心坎上。」王森說。
社區工作看似都是「小事」,但卻蘊含「大道理」。為群眾辦實事見物見人,就要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能夠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這就要求黨員幹部事事「上心」,讓群眾不僅在最終結果上,更在解決過程中感受到黨員幹部的努力。「您看微信裡這麼多對話,都是網格員和我溝通的聊天記錄,做到哪一步了、還有哪些手續等待辦理,他們都會及時告訴我。」參加會議的居民代表褚慶玲指著手機屏幕說。前段時間,她有了組建社區舞蹈興趣小組的想法,很多人想參加,但苦於無場地練習。社區幹部了解情況後,不僅積極尋找場地,連工作進程都會及時告知她。事雖然不大,但頻繁細緻的溝通卻讓她倍感暖心。
群眾工作「小事不小」,做好群眾工作須有「大情懷」。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如何讓群眾見到真心?關鍵要做到身入、心入。寧灣社區的蔣大爺、張大爺因為打桌球和下象棋相互幹擾產生了矛盾,而住在球檯附近的一樓居民甚至因為噪音報了警。社區幹部及時走訪,想方設法解決了活動場地問題,並把居民請進「家」中,把矛盾化解在黨群服務中心的圓桌旁。
如果說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見物見人」是第一步,那麼讓群眾在此過程中「見情見心」、感受到溫暖,才是關鍵和根本。群眾感情是宗旨意識內化於心的結果,帶著感情做事,讓民生工作更有溫情、更有人情味,才能做好傳遞黨和政府溫暖的「信使」,把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
圍著群眾轉,與群眾打成一片,在「和平夜話」實踐活動中,黨員幹部與群眾溝通交流「零距離」,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文化村社區路燈變新變亮了,樂昌裡小區的排水問題不再難,開封道社區鋪上了新路磚,居民提起「和平夜話」止不住誇讚。既走進群眾中,還要把根紮下去,用心做實做細群眾功課,在南開區「紮根網格、血脈相融」實踐活動中,機關幹部和街道幹部全部下沉入列1464個網格,把網格畫得更細,把問題「撈上來」,讓服務精準對接群眾所需,幹部也從辦公室走進了老百姓的心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好的大學。實踐證明,為群眾辦實事,不僅需要腦力、腳力,更需要心力。這顆心,是對人民群眾的恭敬之心。不僅體現在拜群眾為師、從群眾中汲取力量,還體現在為群眾辦實事過程中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心用情用力,方能成為溫暖群眾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