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佛前供香、水、燈、花等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04 南山律在家備覽

[ 問 ]:


佛前供香、水、燈、花等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答]:


:盤香、臥香、香粉等等。

佛前供香代表佛的戒功德。

所謂戒香遠聞,佛的戒功德就像焚香一樣,能夠散播到十方世界。

        水

佛前供水,不是給佛喝的,供的水澄清、穩定,代表佛禪定的功德,自性定的功德。

        燈

蓮花燈、蠟燭等等。佛前供燈,代表佛的智慧功德。

      所以佛前供具香、水、燈,代表戒定慧的功德,這是不可或缺的。

       

真花、假花都可以。佛前供花,代表佛因地所行的菩薩萬行。

因為有花為因,才有結果,所以在佛前供花,一方面莊嚴佛堂,另一方面,就是彰顯菩薩因地所修六度萬行的功德。

       過去有位居士問懺雲老和尚:「供佛是不是一定要用真花?"老和尚說「假花也可以。」 居士說:「怎麼可以用假花來供佛呢?」好像欺騙佛一樣。老和尚說:「這佛像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所以供佛的花,用真花假花都可以,主要是供養時,以虔誠心觀想香、花等周遍十方,供養十方諸佛。

出處:《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問答:

第三課:不偷盜戒

問答所在頁數:70頁上數11行至71頁上數2行

弘一法師遺著

良因法師導讀

[問]:


我們供養三寶時,發心儘量不要太侷限,供養三寶的東西,為什麼不能互用呢?

[答]:我們不能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很殊勝,就把供養阿彌陀佛的東西拿來供養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屬於僧寶,阿彌陀佛屬於佛寶,這也不能互用。

        所以我們供養三寶時,發心儘量不要太侷限,比如供養個香爐,不要只發願專門供養阿彌陀佛,否則若要再拿它去供養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時,就不行了。

甚至從嚴格意義上說,若侷限了只供養阿彌陀佛像的,再轉供藥師佛像,都不行,會結小罪。如果是轉而供養菩薩,那就不只是結小罪了。

   

       中國人供養時一般不會分得那麼清楚。很多人就只是習慣說:「師父,我這錢拿來供佛。」我們就會向他確認,是只供佛,還是通指供養三寶,但是不容互用,不能混濫。

所以我們到寺院去供養時儘量不要侷限。

出處:《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問答:

第三課:不偷盜戒

問答所在頁數:68頁下數7行至70頁上數1行(摘錄)

弘一法師遺著

良因法師導讀

歡迎轉載 自利利他

相關焦點

  • 《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在末法時代,四種三寶中,為什麼以住持三寶最為重要?
    因此雖然我們看到的佛寶只是木雕、畫像等等,但仍然要以虔誠恭敬的心來面對,因為佛的法身是遍滿的,所以佛像也不離佛的法身,若以虔誠恭敬的心來禮拜佛像,就可以得到佛清淨法身的加持。像西藏有名的 「 狗牙舍利 」 的公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透過虔誠恭敬地禮拜佛像,也就是住持佛寶,就可以得到佛清淨法身的加持。
  • 供香的意義與功德
    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在《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了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香在本經中被列為五種供養之一。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華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 供香的意義和功德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與功德。香作為重要的供養具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在《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了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香在本經中被列為五種供養之一。
  • 索達吉堪布說:供香的功德
    《蘇悉地經》中講了五供:塗香、花、燒香、飲食、燃燈。《大日經》中講了六供,即這五種供品再加上淨水。有時候,在三寶所依前供養大量的財物不是很方便,此時便可用特殊供品為代表來作供養。這些特殊的供品各有不同的緣起,來果禪師說:"供香則身口不臭,供花則相貌端嚴,供燈則心眼光徹,供水則惡病全消……"這些供養也可與六度相對應,日本的道範法師在《行法肝葉鈔》中說,水代表布施波羅蜜多,塗香代表持戒波羅蜜多,花代表安忍波羅蜜多,燒香代表精進波羅蜜多,飲食代表禪定波羅蜜多,燈代表般若波羅蜜多。
  • 供香、花、燈的正確做法
    【供香】供香供多少?或者燒一支香,或者燒三支香。如果你燒多了,佛門裡沒有這個規矩。供香是實物供,可是它表法表什麼呢?表戒律。一個修行人持戒持得清淨叫戒香,有時候身子裡邊會飄出香氣來,所以用香來表示戒。那麼供一支香有名堂的,叫一支清香,表示你持戒非常清淨,清香撲鼻。
  • 供香的功德和利益
    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 「香」為真實特殊供品之一,在《蘇悉地羯羅經》中論述了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香在本經中被列為五種供養之一。《大日經》中講了六供,即這五種供品再加上淨水。
  • 佛教:佛前上供「花果」,這幾點常識,要謹記!
    我們在佛前供養,不是為了要從佛菩薩那裡換取什麼,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不再自私貪婪計較吝嗇,當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慈悲心的時候,會發現自身的福報也在劇增。心中有良善,才能功不唐捐,切莫執著形式主義。因此,看似是在供養佛菩薩,實則是在供養我們自己,供養一切眾生。不論我們供養什麼、供養多少,有一份真誠清淨的心就是大功德。
  • 佛前供花,彼岸花,愛花者走進來吧!
    佛前供花注意事項在佛教之中,有諸供養,其大家熟悉的就有「花、燈、水、香、果」等等。在這麼多供養之中,如果非得要說何種供養最為殊勝,其答案只有一個,皆為最,皆是最殊勝的培福修福之法,無有分別。雖無分別,但卻有著不同之處,那就是供養之物與之相對應所獲之果報的不相同。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我們在佛前做任何供養,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也並不缺我們的任何物質供養。做供養,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放下貪吝、自私,懂得利益大眾,也是成就自己的一份功德。關於供養方式,佛門裡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不論是在自己家的佛堂,亦或是到寺廟裡去,我們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之情,都會力所能及地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同時也增進自己的功德。那麼佛前都有哪幾種供養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
  • 供香的功德利益
    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比喻中,經常會出現「供香」。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經常去寺院的信眾應該會發現,寺院殿堂內佛菩薩像前總是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許多善信也常常會選擇在初一、十五或者寺院舉行法會時做供養,以修功德。佛門裡供養方式比較多,常見的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
  • 佛前供酥油燈的意義
    吉祥供燈乃佛教六供養之一,發散光明與溫暖,驅除黑暗與無明,系佛陀智慧之象徵,眾生慧命之表法。
  • 佛前一柱香,代表著我們的生活
    學佛的目的是增長智慧,斷除煩惱;供佛的目的就是見賢思齊,斷惡修善!
  • 《南山律在家備覽-入寺法式》(十二)讚嘆就頓超九劫,先於彌勒菩薩成佛,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
    本文恭摘弘一大師遺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第四篇「別行篇」第二章 入寺法式太姥山平興寺 法耀法師講解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其實,除了佛前供香,佛教裡還有其它形式的殊勝供養行為。比如供花、供果、供燈、供水、供樂,等等。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佛前供養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不是以此「賄賂」佛菩薩,我們千萬不可執迷其中。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以此來區別對待眾生。佛前供養只是為表達對三寶的恭敬和利益無量眾生而行持的一種善巧方便法。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經常去寺院會發現,寺院裡佛菩薩聖像前總是供奉著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燈油、香支、大悲水,以及齋食,等等。為什麼要供這些東西?供這些東西,佛菩薩會食用嗎?相信很多人有此疑惑。其實,佛前所供物品,是為了培養眾生的布施心,以此修養功德。
  • 佛前上供水果,這4點「禁忌」,一定要小心!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方式,可以方便眾生廣修功德,比如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慈悲心、利他心,讓眾生在布施的過程中逐漸消除自私貪念,心量越來越大,這就是福德利益。很多人質疑,佛前供養,難道佛菩薩會吃嗎?當然不會,我們不要迷信那些民間說法。
  • 佛教:在家設佛堂,這幾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家設置佛堂的幾點常識,希望大家能夠受益。首先,在家裡設置佛堂要徵得家裡其他人的同意,不要自己一意孤行而與家人不和,這就違背佛法的初衷了。佛教自利利他,我們在自己修行獲取利益的同時,也要弘法利於他人,不要讓他人對佛教產生反感和牴觸情緒,這就是無法積德,反而消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