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存錢了嗎?」
咱們父輩以來,基於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危機感,國人較為熱衷存錢,「今天的錢明天花」是過去的傳統理財觀念。可近年來這種觀念在悄然轉變。根據最近的公布數據看,不光是80後、90後月光不存錢了,被掏空了口袋的父輩們也存不動了。
據央行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在中國約13.9億人口當中,目前有5.6億人的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零存款的人數佔據總人口的40%!這是一組多驚人的數據,不少網民看到這組數字直呼不敢相信,也有網民表示「零存款就是本人」。
這屆居民不存錢了,那麼究竟是什麼掏空了這代人的儲蓄?
儲蓄率不斷下降,「存錢生錢」的時代已結束
過去,父輩們都熱衷於將辛苦打拼的財富以定期或活期的方式存入銀行,一是資金存放穩妥,財富更有保障;二是面對房子、婚娶、醫療、教育等大額消費,存錢以備不時之需;再者將錢存入銀行,達到了保值升值、賺點銀行利息的目的,以錢生錢。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儲蓄率不斷跳水,給居民存錢的活躍度澆了一盆冷水,以至于越來越多人不愛存錢了。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十年前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0%,位居全球前茅。可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國居民儲蓄率下降到了45%,居民儲蓄率一直在下降。
移動理財層出不窮,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其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迅猛來襲,成千上萬的理財平臺遍地開花。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為居民存放資金開闢多元化新渠道,有越來越多人不再願意將「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將「雞蛋」從銀行轉移出來,投入到五花八門的金融平臺環抱。可見支付寶等這一類網際網路理財工具,吸走了相當大一部分銀行存款。
沉迷透支消費,「月光族」居多
另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群體無錢可存。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這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更偏向信貸消費、透支消費。信用卡、花唄、網貸玩得團團轉,以至於許多人沒有存錢的習慣,而且不少人還背負著各種債務,比如房貸、車貸、信用貸等等。花著明天的錢享受著當下的生活,非「負翁」即「月光族」,成了這代消費群體的真實寫照。
根據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年輕消費者在使用信貸產品,他們的平均負債率高達四成。更有一項數據表明,這代90後人均負債已高達12萬元!
中國人的財富都流向了這兩個地方
那不少人好奇了,既然國人都不愛存錢了,那大家的財富都流向了哪裡?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房產首當其衝是其中一個「吸金獸」。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突飛猛進變化,存錢的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他們更願意將錢花在投資上,尤其是在購置房產方面。
在過去數十年裡,我國房地產奏響了黃金時代的主旋律,房價一路推高。居民的購買熱情也被空前釋放出來,紛紛奮身投向房產,手握幾十套、上百套的「房叔」「房姐」不在少數。可以說房產掏空了大多數居民的口袋,也透支了他們的消費潛力。
不過除了房產「掏空」了我國居民的一大部分財富,或許大多數人沒想到大健康也成了掏空口袋的另一隻「吞金獸」。
過去居民但求一日三餐吃飽穿暖,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大幅提升,解決溫飽之餘,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日漸強烈。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地生活下去,健康長壽的願望被提上了日程。
近年來很多細節的變化也映照著居民對健康長壽觀念的渴求。從市場宏觀看,不管是線下快消零售門店,還是各大電商平臺,牛油果、秋葵、萊特維健NMN10000、納豆等膳食營養食品悄然走紅,帶動了「健康膳食生意「、」抗衰老經濟熱」等;從微觀處看,人人熱衷微信打卡步數、《燃燒卡路裡》洗腦神曲唱響大街小巷等等,這些無不透露出居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可以說越來越多居民更願意為健康長壽消費買單。
與之相對應的是居民投入到大健康板塊的資金也空前高漲,甚至催化了千億現象級別的抗衰市場空間。
根據市場權威調研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9年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達到191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3%,預計2021 年該規模更將達到 2160億美元;福布斯數據則認為中國抗衰老市場目前已達到45億元的大規模,但未來仍有千億元的發展空間;而今年中信證券發布的NMN(萊維特建β-煙醯胺單核苷酸核心成分)深度行業研報顯示,當前國內以NMN抗衰老市場為首的需求達到304億元規模,隨著未來抗衰老產品的不斷深化發展,該行業遠期市場有望突破千億元空間。
不難理解國人的財富會流向這兩個領域,畢竟生與死向來是國人最看重的兩大人生之事。不過「零存款」透露出了我國仍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的抗風險能力脆弱,尤其處於後疫情時代,遭遇失業、大病時,這群人的生活就無法得到保障,甚至會引發社會問題。這給我們每個人都敲了一錘警鐘:現金和健康為王!其他皆為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