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制藏裝、開民宿……越來越多的婦女實現居家就業 她們...

2020-12-21 四川在線

10月27日上午,瑪基從新裝修的民宿裡走出來,腳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顯眼。  四川在線記者向宇攝

一線故事

10月27日,阿壩州紅原縣龍日鎮,德尕正在她的家庭藏裝作坊趕製藏服。一間不大的工作室裡,擺放著3臺縫紉機、一大一小兩個模特,四處掛著最新樣式的布匹。在壤噶奪瑪村裡,德尕做的藏裝遠近聞名,訂單已經排到一個月後。

同一天,在紅原縣安曲鎮下哈拉瑪村,瑪基從新裝修的民宿裡走出來。腳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顯眼,搭配著她的藏式裙子,一副典型的「民宿老闆娘」模樣。

不僅僅是德尕、瑪基,在紅原縣,越來越多的婦女實現居家就業,在政府扶貧政策助力下,通過勤勞的雙手把生活過成了理想的樣子。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徐登林

德尕:藏裝工作坊小有名氣搞起家庭藏裝秀

「一個月我能做十多二十套衣服,最近手上還有十幾單等著。」將布料放入壓板,德尕轉動手輪,腳蹬機器,認真趕製著顧客預訂的藏服。

德尕一家過去僅有少量牲畜,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平時出去放牧,德尕則是典型的家庭婦女,偶爾在家做些手工和縫紉。

2017年,得益於就業扶貧政策,德尕在政府組織的縫紉培訓班學習。鄉黨委、政府為她爭取到3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用於採購開辦縫紉作坊的相關物件。

一張長桌,架上一臺縫紉機,擺上幾匹花樣布料,在家中單獨隔出的工作間裡,德尕的藏裝家庭作坊開始營業。首單客人是姐姐和侄女,她一人做了一套漂亮的藏裝。大家對衣服讚不絕口,德尕有了信心。

氆氌為領,織錦包邊,德尕做的衣服設計精良、做工細緻。隨著她的手藝漸漸成熟,找她做衣服的村民越來越多。去年,幫扶責任人還教會她使用微信支付和朋友圈營銷。打開德尕的朋友圈,裡面都是她做的各種藏裝式樣圖。

今年8月,女兒和侄女穿上她做的衣服,在自家院子來了一場家庭藏服走秀。「我把走秀視頻發到朋友圈,收到好多點讚。」不僅在本村小有名氣,隔壁村的村民也聞風而來,微信上還能接到一些訂單。靠著自己的家庭藏裝作坊,德尕年純收入達到3.5萬元。

「以前家裡收入來源只能靠丈夫,在外面風吹日曬我特別心疼他。」德尕說,如今自己有了收入,可以和丈夫相互扶持,而且因為「有事做,有目標,每天都覺得很幸福」。

瑪基:脫貧後有了新想法要做民宿老闆娘

下哈拉瑪村的草原一望無垠,這裡原屬國有牧場,牧民世世代代以畜牧養殖為生。長時間在外遊牧,牧區居民習慣穿水鞋。即使脫貧以後,也很難見到像瑪基這樣穿著高跟鞋走在牧區的女性。

瑪基在草原長大,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牧點放牧,衣服常常很舊,鞋子是自己用牛皮做的藏靴。脫貧以後,有條件打扮自己了,瑪基把自己收拾得乾淨漂亮。兩個月前,瑪基在縣城逛街,一眼看中這雙鞋,她花了260元買下來。平時放牧還是穿藏靴或水鞋,但回到家裡,她總會換上這雙高跟鞋。

過去,瑪基獨自撫養一兒一女,因為缺乏勞力被定為貧困戶。2014年,村裡開始集中新建藏式民居,瑪基搬進了現在的新家。2015年,得益於政府的脫貧政策,瑪基家分到6頭犛牛。加上原本的犛牛,瑪基家如今有36頭犛牛。「去年賣了兩頭,收入7000元。」加上生態補獎、溼地補助、公益性崗位補助、縣級和村級資金入股分紅、更攀合作社的入股分紅等收益,瑪基一家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實現了脫貧目標。兩個孩子分別在讀高中和初中,除了食宿保障,兩兄妹每學期還有1500元的補助。

除了養犛牛和做奶製品,瑪基也有了新想法:下一步要發展民宿。「過去,政府幫助我們脫了貧,現在,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追求更好的發展。」在月亮灣國家4A級景區旁,瑪基家被評定為「民宿達標戶」。2019年,在縣旅遊局的幫助和資助下,瑪基家被打造為月亮灣景區新民宿。

民宿開張後,她給客人準備自己最拿手的藏式美食——糌粑、手抓牛肉和酥油茶。瑪基熱情邀請記者來做客,她有點靦腆地說:「我做的手抓牛肉最好吃。」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262)丨家庭藏裝作坊 雙手裁剪出幸福生活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徐登林10月27日,阿壩州紅原縣龍日鎮,德尕正在她的家庭藏裝作坊趕製藏服。一間不大的工作室裡,擺放著三臺縫紉機,四處掛著最新樣式的布匹,以及一大一小兩個模特。在壤噶奪瑪村裡,德尕做的藏裝遠近聞名。
  • 百縣千村行(270)丨「三大主雪山同框」 亞丁腳下小村莊這樣奔小康
    10月16日,「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走進甘孜州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眼前的壯美秋景令人驚嘆。「麻格同村距離亞丁景區不到30公裡,卻處在景區的『虹吸帶』,鄰村都靠租房、交通服務等奔康了,這裡村民頂多送幾匹馬上去掙些腳力錢,加之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產業發展受限,一度成為稻城縣扶貧難度最大的村之一。」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記者們走進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深處,在洶湧奔騰的大渡河邊……去尋訪各地脫貧攻堅的經驗
  • 百縣千村行|提升鄉村面貌 布局特色產業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百縣千村行|提升鄉村面貌 布局特色產業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新聞來源:四川日報
  • 百縣千村行(297)|壩壩會上來帶貨:現場支招 柚子也能像白酒一樣講...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3川觀新聞記者 付真卿 蘭楠 林嘉薇 肖雨楊11月25日午後,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瀘州市合江縣開展帶貨壩壩會。「我不用多說什麼,我帶了些柚子來,大家嘗嘗就知道啦。」帶貨壩壩會現場,真龍鎮武民村扶貧第一書記梁川自信滿滿。「我們合江人都知道,真龍柚的核心產地是合江縣真龍鎮,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造就了口感清甜的真龍柚。」
  • 百縣千村行(275)|不識字的彝族阿媽學會用電飯煲洗衣機
    美姑縣用六年時間解決了十萬多貧困人口脫貧,將實現「貧困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三個清零。與此同時,全縣36個鄉鎮均實現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堅持了兩個多月。第一個月是我做,她看。第二個月是她做,我看。」恩扎馬洛說,他用吉格曲克能看懂的符號將使用步驟寫下來,貼在每件電器旁。如今,吉格曲克已能熟練操作這些電器。
  • 【百縣百村百人】「量身定製」的扶貧車間: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百縣百村百人】「量身定製」的扶貧車間: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2020-12-04 11:32:40   來源:中安在線
  • 汶川縣非遺傳承人林福美:為搬遷婦女搭建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如何突破人多地少的瓶頸,解決群眾居家就業難題,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林福美積極奔走,為搬遷婦女搭建了家門口的就業平臺。飛針走線,實現居家就業初夏,奼紫嫣紅,汶川縣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紅姐繡坊門外的兩棵三角梅開的格外豔麗,「你這針拉的有點兇了,你看布都有點皺了……。」
  • 百縣千村行|7年內只批准18家民宿改造——這個摩梭村落為啥跟民宿...
    這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按說舍垮村最不缺的應該就是民宿。12月11日,但當記者驅車走進這個小村落時,發現民宿寥寥無幾,過去7年間也只有18家獲準開設。村黨支部書記李比瑪扎石直言,全村範圍內,可以改造成民宿的農房多達100多戶。巨大反差背後,是舍垮村與民宿的一段「死磕」故事。
  • 培訓手工編織 居家靈活就業
    「兩正一反,這邊再織松點……」巾幗志願者丁慧芬正耐心細緻地指導婦女學員編織帽子。前不久,賽罕區婦聯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班在賽罕區昭烏達南路街道金橋社區開班了。培訓班上,丁慧芬現場進行技術講解和指導,從最基本的手工編織理論、刺繡、棒針、勾針實操等方面對參訓婦女手把手教學。
  • 百縣千村行·美姑丨73歲的彝族阿媽學會了用電飯煲洗衣機
    11月13日,在涼山州美姑縣樂美社區,41歲的恩扎馬洛用這句彝族諺語來形容入住新居時無比激動的心情——雖然新的生活場景之前從未經歷,卻又如此方便、愜意:生活遇難事,能隨時獲得社區幫助;身體不舒服,有醫生上門看病問診;想在家門口就業,5公裡內就有扶貧工廠,坐公交車就能去……在這個樂山市對口幫扶美姑縣的易地扶貧搬遷點,無數像恩扎馬洛一樣的人從「村民」變身「居民」,適應並享受起了「從前想都不敢想
  • 百名婦女微家主人回娘家 共議改革再出發
    百名婦女微家主人回娘家 共議改革再出發 2020-12-0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陶瓷古村落三寶村的小康路
    隨著近代以來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三寶村逐漸衰落。近日,記者在中宣部組織的百城千縣萬村主題調研行中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寶村在「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方面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
  • ...縣實際推出巾幗居家創業貸產品,以全額貼息或低息貸款助力女性...
    像賈小彥、張建美等創業婦女一樣,目前,博興縣已有466名女性獲各類「巾幗貸」4362萬元,其中「美麗庭院」示範戶103戶,獲貸1211萬元。 去年以來,博興縣婦聯把對創業婦女的資金扶持與破難、扶貧等工作相結合,以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為目標,大力開展「爭創美麗庭院助力巾幗創業」活動。
  • 百縣千村行|過上好日子,更要養成好習慣—— 一個「辦不下去」的...
    通過參加學習班,不少村民養成了好習慣。圖為9月13日,卡娘村一位村民正在洗手。  四川在線記者楊樹攝一縣一策剛收割完的青稞在院子內堆放得整整齊齊,地上沒有一根草,家裡也一塵不染。9月13日上午,甘孜州新龍縣色威鎮樂安片區卡娘村切衣組,村民德西志瑪正在家裡收拾青稞。色威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根鳳蓮一出現,德西志瑪一下有點緊張:「我剛從地裡回來,還沒來得及換衣服。」「我是來看秋收情況的。」聽到根鳳蓮的解釋,德西志瑪笑起來:「把我嚇了一跳。」
  • 徐美玲:貧困婦女就業的「擺渡人」
    「疫情後段,我們舉辦了3期線上月嫂培訓班,共推薦70餘名姐妹上崗就業。」眼前的女校長說話溫聲細語,顯得從容幹練。31歲的徐美玲年齡不大,卻已是通山縣小有名氣的婦女創業代表。2012年,從廣東一家大專學校財會專業畢業的她,回到家鄉,在縣就業培訓中心擔任講師,講授財會、電腦應用等課程。
  • 冬日有味 文旅惠民|2020杭州文旅消費品牌推廣暨「百縣千碗」美味...
    2018年8月,浙江省啟動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杭州將「詩畫浙江·百縣千碗」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以產業落地為根本要求,構建了「1+X」的產業格局,即打造1條美食街+若干「百縣千碗」美食旅遊企業的落地工程。
  • 【競跑者】縣婦聯「五聯」機制打通服務群眾 「最後一納米」
    為深化群團組織改革,實現婦聯機關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縣婦聯通過建立健全「五聯」工作機制,以聯心婦女群眾為宗旨,以聯合相關部門、聯絡社會力量、聯繫社會組織、聯動各級婦聯為抓手,著力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納米」,該項工作經驗做法在《浙江婦女研究》2020年第3期刊登。一.
  • 百縣千村行(302)|小作坊變身「大車間」,德格有一本文化扶貧經
    他們的轉變:貧困牧民「變身」手工藝人距離德格印經院100多公裡距離的普馬鄉絨達村,是麥宿片區銅鑄手工藝世家欽樂工坊所在地。從最簡單的樹脂系列開始,然後到彩繪,再到最複雜的銅鑄,隨著手藝的不斷精進,她的收入也從最初的50元/天實現了翻番,2018年成功實現脫貧。「去年僅工資收入就有3萬元,今年還會更高。」
  • 中國鐵建對口扶貧尚義縣 - 百縣百品央字號
    ,截至目前,總計下單3300多萬元,吸納了100多名貧困人口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新採取的家庭微車間模式,已發展到130餘戶,為城鄉閒散「半勞力」搭建起了精準脫貧的「大舞臺」。 一位尚義老鄉張師傅幸福地說 「有一份能掙錢的工作,能夠住上樓房」 他的願望都實現了 決心 就地就近就業和推動勞務輸出並重 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