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瑪基從新裝修的民宿裡走出來,腳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顯眼。 四川在線記者向宇攝
一線故事
10月27日,阿壩州紅原縣龍日鎮,德尕正在她的家庭藏裝作坊趕製藏服。一間不大的工作室裡,擺放著3臺縫紉機、一大一小兩個模特,四處掛著最新樣式的布匹。在壤噶奪瑪村裡,德尕做的藏裝遠近聞名,訂單已經排到一個月後。
同一天,在紅原縣安曲鎮下哈拉瑪村,瑪基從新裝修的民宿裡走出來。腳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顯眼,搭配著她的藏式裙子,一副典型的「民宿老闆娘」模樣。
不僅僅是德尕、瑪基,在紅原縣,越來越多的婦女實現居家就業,在政府扶貧政策助力下,通過勤勞的雙手把生活過成了理想的樣子。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徐登林
德尕:藏裝工作坊小有名氣搞起家庭藏裝秀
「一個月我能做十多二十套衣服,最近手上還有十幾單等著。」將布料放入壓板,德尕轉動手輪,腳蹬機器,認真趕製著顧客預訂的藏服。
德尕一家過去僅有少量牲畜,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平時出去放牧,德尕則是典型的家庭婦女,偶爾在家做些手工和縫紉。
2017年,得益於就業扶貧政策,德尕在政府組織的縫紉培訓班學習。鄉黨委、政府為她爭取到3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用於採購開辦縫紉作坊的相關物件。
一張長桌,架上一臺縫紉機,擺上幾匹花樣布料,在家中單獨隔出的工作間裡,德尕的藏裝家庭作坊開始營業。首單客人是姐姐和侄女,她一人做了一套漂亮的藏裝。大家對衣服讚不絕口,德尕有了信心。
氆氌為領,織錦包邊,德尕做的衣服設計精良、做工細緻。隨著她的手藝漸漸成熟,找她做衣服的村民越來越多。去年,幫扶責任人還教會她使用微信支付和朋友圈營銷。打開德尕的朋友圈,裡面都是她做的各種藏裝式樣圖。
今年8月,女兒和侄女穿上她做的衣服,在自家院子來了一場家庭藏服走秀。「我把走秀視頻發到朋友圈,收到好多點讚。」不僅在本村小有名氣,隔壁村的村民也聞風而來,微信上還能接到一些訂單。靠著自己的家庭藏裝作坊,德尕年純收入達到3.5萬元。
「以前家裡收入來源只能靠丈夫,在外面風吹日曬我特別心疼他。」德尕說,如今自己有了收入,可以和丈夫相互扶持,而且因為「有事做,有目標,每天都覺得很幸福」。
瑪基:脫貧後有了新想法要做民宿老闆娘
下哈拉瑪村的草原一望無垠,這裡原屬國有牧場,牧民世世代代以畜牧養殖為生。長時間在外遊牧,牧區居民習慣穿水鞋。即使脫貧以後,也很難見到像瑪基這樣穿著高跟鞋走在牧區的女性。
瑪基在草原長大,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牧點放牧,衣服常常很舊,鞋子是自己用牛皮做的藏靴。脫貧以後,有條件打扮自己了,瑪基把自己收拾得乾淨漂亮。兩個月前,瑪基在縣城逛街,一眼看中這雙鞋,她花了260元買下來。平時放牧還是穿藏靴或水鞋,但回到家裡,她總會換上這雙高跟鞋。
過去,瑪基獨自撫養一兒一女,因為缺乏勞力被定為貧困戶。2014年,村裡開始集中新建藏式民居,瑪基搬進了現在的新家。2015年,得益於政府的脫貧政策,瑪基家分到6頭犛牛。加上原本的犛牛,瑪基家如今有36頭犛牛。「去年賣了兩頭,收入7000元。」加上生態補獎、溼地補助、公益性崗位補助、縣級和村級資金入股分紅、更攀合作社的入股分紅等收益,瑪基一家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實現了脫貧目標。兩個孩子分別在讀高中和初中,除了食宿保障,兩兄妹每學期還有1500元的補助。
除了養犛牛和做奶製品,瑪基也有了新想法:下一步要發展民宿。「過去,政府幫助我們脫了貧,現在,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追求更好的發展。」在月亮灣國家4A級景區旁,瑪基家被評定為「民宿達標戶」。2019年,在縣旅遊局的幫助和資助下,瑪基家被打造為月亮灣景區新民宿。
民宿開張後,她給客人準備自己最拿手的藏式美食——糌粑、手抓牛肉和酥油茶。瑪基熱情邀請記者來做客,她有點靦腆地說:「我做的手抓牛肉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