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雪山
四川在線記者 吳平 蔣君芳 文/圖
從河谷藏寨出發,隨馬幫穿越原始森林,路過松茸、蟲草產地,在海拔4446米的高原草甸,三大主雪山同時撲入視野,極盡遼闊巍峨。10月16日,「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走進甘孜州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眼前的壯美秋景令人驚嘆。
「麻格同村距離亞丁景區不到30公裡,卻處在景區的『虹吸帶』,鄰村都靠租房、交通服務等奔康了,這裡村民頂多送幾匹馬上去掙些腳力錢,加之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產業發展受限,一度成為稻城縣扶貧難度最大的村之一。」省旅投集團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王雷說,如今,通過打造獨具稀缺性的主題攝影聖地,這個原本寂寂無名的小村莊,2018、2019連續兩年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目前,全村43戶村民實現了產業幫扶全覆蓋,戶均增收1.38萬元以上,其中旅遊綜合收入達0.5萬元,「明年新冠疫情持續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這一數字有望翻番。」
攝影基地火了 藏家迎來俄羅斯客
「麻格同村雖然2018年就脫貧了,但主要得益於交通條件改善,村民收入仍舊以蟲草、松茸為主。這樣的收入結構不利於鞏固脫貧成效。」王雷說,「梳理麻格同村的資源時,幫扶隊意外發現了一個位置絕佳的攝影點。
位置好到什麼地步?央邁勇、仙乃日、夏洛多吉三座大雪山可以同框,跟相熟的攝影愛好者一提,個個都『』饞得流口水『』。王雷說,能看到這三座主雪山同框的點位,全省僅2個,一個在木裡,另一個就在麻格同。這個發現,讓大伙兒著實激動了一番。
「這個攝影基地可以成為亞丁景區的重要補充!」很快,麻格同村打造出一個名為「麻同拉域」的攝影基地,藏語意為「自由廣闊的天堂」。」26公裡長、6.5米寬的硬化路也於2017年底通車,不到1個小時就能從亞丁景區開車抵達村裡。
攝影基地介紹
思路有了,但困難仍很具體,因為地處亞丁景區國家核心保護區,村裡不能有大規模基建,住宿接待只能靠發展藏家樂、民宿,而當地村民裡能說一口流利漢語的不到1/10,更甭提「放養」慣了的衛生環境。
為此,省旅投集團投入400餘萬元整治村容村貌和加大生活、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讓「村落變景區、田園變花園、庭院變酒店」。同時,注重發揮黨員的帶動能力。
黨員面作中擁是率先完成民居改造和庭院整治的39戶之一,在中擁的支持下,他的兒子帕恩率先辦起了「卓瑪民居」搞民宿接待,成為全村第一個吃上旅遊飯的。
「後來去鄉城等地參觀,才意識到我們起碼落後人家10年。」被深深刺激的同時,帕恩也拿出實際行動,根據客人的意見,打造了3間有獨立衛生間的客房,雖然每間改造費用要1萬元,但帕恩相信付出才有回報。
「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到來的前一天,一個拍攝旅遊宣傳片的俄羅斯電視節目製作團隊住進了帕恩家。斯拉夫小夥穿上藏裝,在漢族翻譯兼導遊的指導下,好奇地一一品嘗酥油茶、糌粑、血腸等,盛讚當地淳樸民風。帕恩一家不僅熱情接待,其房間也成為重要取景點。
「以前不怎麼走親戚,庭院、房間由它亂,如今收拾一番,入鏡也是美美的。」帕恩說,他們堅持與外界的民宿看齊,被單、床罩一日一換洗,得到了攝影愛好者的認可。他還開通了抖音帳號,通過小視頻和圖片,把家鄉美食美景分享給網友。今年3月到10月,營業半年,「卓瑪民居」已接待遊客幾十人次,收入3萬多元。
截至目前,全村直接做旅遊接待的已有四戶民居示範戶,可提供床位33個,戶均營業收入破萬元。
村民積極性高了 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以前村裡開會,稀稀拉拉地來不了幾個人,就像一盤散沙,如今村民看到遊客多了,嘗到了甜頭,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越來越有組織性和集體感。」稻城縣稅務局駐村幹部黃劍介紹,「這不,前段時間村裡說建個小賣部和遊客接待中心,村民二話不說,每家自願出兩根木料並投工投勞,很快就建起了。」
村民「眾籌」建起的小賣部
「到攝影基地有一段路不通車,需要騎馬進入,剛開始,5個客人來了8匹馬,村民經常為安排誰不安排誰而鬧矛盾,為此我們成立了馬幫協會,由會長統一按順序調度安排,收費價格參考亞丁景區進行了統一,來回一趟不限時間,一人一馬都是380元。」黃劍介紹。
依託特色種養殖業,村裡的旅遊商品也有了長足發展。通過村支部和村合作社,村民與公司籤訂包銷協議。在解決了後顧之憂後,每戶至少養了10頭藏香豬、20隻藏香雞等。根據事先制定的豬肉等級來銷售產品,僅藏香豬的銷售額就達200多萬元,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今年10月下旬,麻格同村合作社的農副產品先後亮相了北京農展會、廈門優勢資源投資推介會等。其中,松茸、犛牛肉醬、高原雪菊、青稞製品等產品大受歡迎。
「受疫情影響,今年好多宣傳耽擱了,明年我們計劃在北京等一線城市舉辦麻格同村的攝影展,好好推介當地旅遊。」王雷說。此外,他們也到阿里巴巴國際市場部進行了走訪溝通,爭取能把當地優質產品賣到更大市場去。
卓瑪民居外觀
村裡的旅遊商品
帕恩(左)在「卓瑪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