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店有一道菜是非常火爆的——辣子雞。很多人對辣子雞是又愛又恨,因為大家都覺得辣子雞好吃,香辣過癮,解饞又下飯,但是卻太鹹太油容易上火。那如果把這道讓人又愛又恨的家常菜「回爐重造」,結果會怎麼樣呢?
經典家常菜健康大改造,今兒咱們吃辣子雞。
既然是健康大改造,咱們要有美食評委團坐鎮,今兒他們要嚴把健康關,從「操作難度、口味、健康指數」三個方面進行評分。
提起辣子雞,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歌樂山辣子雞,香辣美味惹人愛。不過今兒參賽的兩位大廚,一個回歸傳統,一個巧手改良。
誰的辣子雞更能贏得美食團評委的「芳心」呢?
咱們先從川菜大廚郝振江的這道傳統辣子雞吃起,品味歌樂山美味,走起!
【傳統辣子雞】
傳統辣子雞的製作步驟:
步驟一,醃製:1000克雞肉用2克鹽、少許胡椒粉、少許料酒、少許醬油、少許蔥姜水、5克澱粉抓勻醃製2分鐘;
步驟二,炸制:鍋內放1000克油,炸制雞肉,復炸三次至焦黃;幹辣椒泡水、過油炸制;
步驟三,炒制:起鍋放入豆瓣醬、蔥姜蒜煸香,加入雞塊、幹辣椒等調料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辣椒過水不易糊,在炸制時,將辣椒分批下入油鍋,可使油溫保持穩定。
回歸傳統,香辣開胃,郝大廚的這道辣子雞,您覺得味道如何?
食材:雞肉乾辣椒 花椒 豆瓣兒醬 白糖 蘸醬汁 熟芝麻 米醋 鹽 胡椒粉 黃酒 醬油 澱粉 蔥 姜 蒜 油
做法:
1、雞肉改刀切丁,放2克鹽、白胡椒粉、黃酒、醬油、5克澱粉、蔥姜水抓勻,醃製2分鐘;
2、鍋內放1000克油,下雞肉煎至定型,撈出,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復炸至金黃,撈出。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再次下鍋,轉至小火炸,撈出,控油;
3、幹辣椒、花椒、米醋放入碗中,浸泡1分鐘,控水後入鍋進行炸制,盛出;
4、鍋內放油,下豆瓣兒醬、蔥姜蒜煸香,再放雞肉、白糖、辣椒、胡椒、鹽、雞精、醬油、醬蘸汁、熟芝麻翻炒均勻,即可盛出;
5、淋上少許熟芝麻、香蔥,即可。
麻、辣、鮮、香皆具備,那傳統版辣子雞的熱量是多少呢?
三位評委的打分如下:
操作難度6分,因反覆炸制雞肉和幹辣椒,操作過於複雜;
健康指數5分,因油和鹽的攝入過多,有潛在危害健康的風險;
口味9分,辣子雞的麻、辣、鮮、香,四個特點全部都體現出來了,大廚用口味徵服了評委團。
總分20分。
傳統辣子雞烹製過程為了達到焦香四溢、麻辣十足的味道,使用了大量的食用油多次復炸雞肉和幹辣椒,加入了多種含有鈉元素的調味品,具有高油高鹽的不健康因素。
吃完經典辣子雞,再品劉大廚的這道改良版辣子雞,看看熱量減半的改良辣子雞如何做。
【改良版辣子雞】
改良版辣子雞的製作步驟:
步驟一,醃製:1000克雞肉加入2.5克料酒、少許蔥姜水、少許醬油、少許胡椒粉、2克鹽、10克澱粉抓勻醃製5—10分鐘;
步驟二,煎制:加入25克菜籽油,倒入雞肉和鮮鮑菇煎制,相比較於傳統版,油脂攝入量更低,避免了高溫油炸,更健康;
步驟三,炒制:幹辣椒泡水,幹煸不過油,同樣避免了高溫油炸,更加健康。
煎制雞肉時加入少許幹辣椒、幹煸花椒,可以提鮮入味,也能減少油量,還有增香的作用。
食材:雞肉杏鮑菇 花椒 幹辣椒 料酒 蔥 姜 鹽 熟芝麻 醬油 醋 雞精 白胡椒粉 澱粉 菜籽油 油
做法:
1、雞肉改刀,放2.5克料酒、蔥姜水、2克鹽、醬油、白胡椒粉、10克澱粉攪勻,醃製5~10分鐘;
2、杏鮑菇切丁,放入微波爐中,加熱2分鐘,使其出水,備用;
3、鍋內放25克油,下雞肉,小火煎至雞肉變色,再下姜、蒜翻炒均勻,放杏鮑菇丁,繼續煎制;
4、放花椒、幹辣椒,煎至金黃,下蔥姜蒜翻炒均勻;
5、另起鍋下花椒,煸至用手能碾碎,放幹辣椒、鹽煸香,倒入雞肉;
6、將料酒、醬油、醋、雞精攪勻調成碗汁,倒入鍋中,淋入少許菜籽油、蔥段、熟芝麻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改良版辣子雞採用少油煎制、乾鍋煸炒等方式替代油炸,避免雞肉和辣椒吸入過多油脂,熱量有多少呢?
與傳統辣子雞相比較,熱量是足足少了一半之多。
通過三位評委的評定:
操作難度得7分,相比傳統增加1分:油炸改成煎制,避免了油花四濺的燙傷,和成本的浪費;
健康指數得7.5,相比傳統增加2.5分:油的攝入量減少,以及加入杏鮑菇使得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口味得6分,相比傳統減少3分:煎制雞肉使得雞肉受熱不均,不夠焦香。
總分20.5分。
改良版辣子雞採用少油煎制,乾鍋煸炒等方式來替代油炸,避免雞肉和辣椒吸入過多油脂。把每100克辣子雞包含的熱量從262千卡降到了103千卡,脂肪含量也從23克降到了5克,鈉含量更是從452毫克降到了164毫克。
經典家常菜,健康大改造,成功!
川菜名廚再現經典辣子雞,麻辣特解饞。辣子雞全新改造口味不變,有妙招兒。您是一期節目習得兩種做法,何不親自動手,小試牛刀。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