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接納共生

2022-01-12 滕王軒音樂治療

文/大將軍郭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女孩子,總是無法建立穩定的戀愛關係。

她經常感到壓抑、焦慮、情緒不穩定,在親密關係中經常感到不安,分手後感覺不舍,迷迷糊糊投入到下一段戀愛中,又會糾結想跟前任複合。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也是復刻如此模式,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對生活絕望。她的自我評價很低,遇到問題都會習慣性自責,即便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也會感到內疚,把問題都攬到自己身上。

她深感困惑,也覺察到自己的問題跟原生家庭有關。她有時候會怨恨父母,但自己狀態好的時候又會覺得並不是家庭和父母的問題。

問起早期童年經歷,她的確成長在一個變故多發的家庭環境中。父親脾氣不好,經常跟母親吵架,連帶著也會影響到自己,有時候父親會將無名之火發洩到自己身上,有時候又會莫名對她很好、很溺愛。母親原本很疼愛自己,但因為跟父親的關係不好,情緒一直低落,有時候會在她面前落淚、抱怨甚至也出手打過她。父母要務農,特別忙的時候會把她送到親戚家生活一段時間,於是,整個童年,她一邊承受著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暴力對待,另一邊又時常寄人籬下。

一個無處安放的動蕩童年,就這樣被它一直背負著直到成年都無法釋懷。她的問題是不是跟原生家庭、父母有關?

怎麼會跟那麼惡劣的成長環境沒有關係呢?她曾經受的那一切讓她缺失安全感、情緒波動大、處理不好現在的人際關係、負罪感重以及絕望,這都是童年創傷未得療愈在成年後的表現。

依照這個女孩的描述,她有可能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症候群(PTSD)。在童年遭受過精神方面的創傷,而導致成年後出現延遲的一些心理問題。

這樣的人絕不是個例。

雖然普遍來講,PTSD一般發生在重大的創傷事件之後,如地震、火災、車禍、死亡等。但對於兒童來講,尚未成熟,沒有自己的認知體系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之時,來自於家庭的各種負性經歷也往往會構成嚴重的創傷。很多人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未必能躲得過PTSD對自己的破壞性影響。

童年創傷,是近乎於一種毀滅性的、最難以治癒的創傷。大多數人,都會在童年或多或少經受過不善的對待,有過創傷性的傷害體驗,而傷害的來源往往正來自於自己最親密的親人之中。

童年創傷一旦觸碰,就像開了閘門的洪水,它可能會席捲了憤怒、羞恥、怨恨、疼痛等很多負面的感覺,一齊衝擊你的心房。

像父母離異、長期與父母分離、父母吵架、矛盾分歧的父母教育方式等等,都可能是我們今後人生出現問題的伏筆。當然,也不乏能夠自愈,或者能在成長過程處理好創傷的厲害角色,但是如果你可能不那麼走運,經歷過不太愉快的童年,現在又無法忘懷,那麼,這可能是你面對自身問題的一次契機。

雖然,童年創傷是很難療愈的。但並不代表,長大後的我們無能為力。

像這個女孩一樣,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這明明是過去的事還會在多年後仍然掛懷。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站,是我們最初接觸世界的第一印象。那時的我們還年幼,對大多數信息都是被動的接受,我們沒有還沒有成熟的三觀,也難以去分辨和判斷事物,在這時發生的一切,對於當時的我們都是難以理解的。雖然,此時你已長大成人,能夠試著回溯過往去分析和解釋早年經歷的一切,但卻無法取代當時那些負面事件給自己帶來的衝擊。

那個小小的稚嫩心靈尚未具備理解一切發生的事的能力,即便是再早熟的孩子,也不過是似懂非懂的狀態。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最直接的、最客觀的東西就是結果,那可能是父母對你的暴力、冷漠、忽視,也可能是他們的爭執、分裂。

很遺憾,即便現在的你能自圓其說的解釋過去的所有事情,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當時的你認知是需要依附於父母這樣的成年人。

所以,不必去糾纏為什麼明明那麼簡單的事情,會給你帶來難以想像的衝擊和創傷。在那時那刻,你只是個孩子,你還難以用理性去理解和判斷來為自己趨利避害。

在我們還未發育至能判斷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看到父母莫名發火,我們聽到只是因為你不小心打破了一隻水杯,父母就苛責我們甚至罵「沒用」,我們體會過因為作業比要求晚完成了十分鐘就遭受了皮肉之苦。

這些情況太複雜了。我們也許曾經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會自責,「一定是我不乖,我不好,他們才這樣對我」,我們會懷疑,「是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還應該喜歡他們嗎?」,我們還會羞愧,「為什麼別人的孩子沒有被打?」如果一次又一次經受這樣的對待,你會漸漸形成,「這一切都是我不好,都是我造成的」,或者是「我不值得他們喜歡」這樣的深刻感覺。

這些感覺可能從未從你嘴裡說出,但在你的潛意識裡,你已經把自己判定為這一切問題和煩惱的始作俑者,你像個罪人,你長大後不敢愛人,不敢信任別人,你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個道歉,儘管那並不怪你。

他們也許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好,你心裡的那個父母形象,只是你自己內心投射出的客體(父母)形象。因為各種社會道德倫常所帶來的壓力,你想要在內心中保護他們,不肯承認父母的錯誤和問題。

這一切並不怪罪你。

如果在我們經歷創傷之後,能很快的將體驗到的情緒表達和發洩出來,就不會造成它們的淤積,而這些情緒未被表達,就會牽動著那時的負性經歷不由控制的頻繁出現。同時,積攢到一定程度,這些情緒就會試圖找到其他的出口釋放出來,而往往並不是適合的時機。

回憶一下,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不過是女朋友不讓你看球,你就暴怒大發雷霆;不過是開車時別人沒給你併線機會,你就破口大罵問候他全家;不過是孩子考試沒考好,你就怒不可遏想要拳打腳踢……

你其實是想對誰發脾氣?你到底是想給誰臉色看?你到底是想向誰證明你比TA強大?

這些看似無名之火,或者本沒必要的怒氣都是來自於哪?

冷靜下來,你也覺得真的不至於,但卻搞不懂為什麼會如此這般?

其實追根溯源,這些忽然而至又難以自控的強烈情緒的源頭恰恰就是你童年經受創傷後那些未曾表達過的感受,它們經年累月的持續增長,偶爾爆發嚇你一跳。

如果可以找到你信任的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表達你童年的創傷經歷,能在成年後把當年因膽小不敢表達的體驗全部講出來,將會是一種大有裨益的情緒疏導。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心理諮詢,除了情緒的疏導,會更有利於創傷的療愈。

兒童時期所遭受的創傷是最難治療的一種,如果不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只想自己幫自己的話,可能會是更艱難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正常化,第二個是與創傷共生。

正常化,即接納自己的現狀,不要因為出現不良情緒而苛責自己。就像當你感冒,鼻塞、流鼻涕是很正常的反應;當你磕碰了膝蓋,淤青也是很正常的反應:當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你的童年,並且這些事情給你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你一想起這些事情來就會抑鬱,會低落,這同樣是很正常的反應。

即便是沒有經歷過創傷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處在積極的情緒中,同樣會有情緒的波動,並經歷人生的低潮。人生本就不可能完美,即便我們無法徹底去癒合這樣的傷口,依然還有其他選擇,我們還可以與創傷共生。

文章來源: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 」  (文章有刪減,原標題:經歷過童年創傷,現在能做些什麼讓自己好起來?)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學習與分享。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小編微信:925905411

音樂 心靈 愛

滕王軒音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

Email:kefu@yyzl.net

諮詢預約電話:021-31322866

網址:www.yyzl.net

相關焦點

  • 教你四步驟,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的創傷,不幸的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童年,並非無憂無慮,每個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影響著成年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強迫性重複童年時最糟糕的經歷和體驗。
  • 童年創傷的3種分類和7步自我療愈方式
    在心理學上,創傷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體或心理損害,而心理創傷就是和一些生活事件相關的一種強烈的情感反應。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童年陰影,它是所有傷害中最難被察覺、影響最大和難以癒合的一種。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當我們知道創傷形成的原因後:1.首先需要的是我們願意接受創傷的存在。
  • 療愈童年創傷的4個步驟:讓生命越來越輕鬆幸福
    、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其實,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以下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就像一扇療愈童年創傷的大門: 打開那扇門, 看見問題, 直面問題, 解決問題。
  • 童年創傷?看心理「催眠」如何幫助療愈
    中期目標:處理創傷,接納自我。在回溯和處理這兩個創傷時,運用第二階段設下的資源心錨,讓王女士調動自身的資源,在整個過程都帶著資源,用抽離的方式去面對那兩個創傷場面,這樣王女士就像在看自己的電影一樣,既保護了王女士不受第二次創傷,又領悟到創傷在自己身上產生的作用。用現在的力量去滋養那時那地的兩個小女孩,給予他們保護和關愛,而讓他們成長起來,並與自己成為一體。作了創傷處理,化解了王女士心底的恐懼和無助。
  • 這些童年逆境創傷往往被忽視了
    【童年創傷導致的生長停滯和反覆肥胖】《深井效應》的作者一位美國的兒科醫生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她的一位小患者7歲了,但身體還是4歲的,父母的身高正常,也沒有相關的家族病遺傳史。【那些藏起來的創傷,身體都記得】有醫生對其醫院中沒有和其生病症狀對應原因的小患者進行調研,發現10000多名患各種疾病的孩子中,絕大多數都有過童年創傷。
  • 如何從童年創傷經歷(ACEs)中痊癒?——8個科學方法
    作者/ Donna Jackson Nakazawa譯者/ 燕妮的歌前沿研究告訴我們,經歷童年時期的情感創傷對我們成年後是否會患上身體疾病有很大影響。童年逆境經歷(ACEs)——包括情感或身體上的忽視;言語羞辱;與有成癮症或精神疾病的家人一起長大;父母的遺棄、離婚或失去親人——會傷害正在發育的大腦,即使在創傷發生幾十年後,也會使受害者更容易患上免疫性疾病、心臟病、癌症、抑鬱症和許多其他慢性疾病。
  • 《渺小一生》|童年創傷能夠治癒嗎?
    這深深撼動了我對童年創傷的無視,讀完《渺小一生》後,我翻閱了許多相關書籍和學術論文,我想反抗,想得出一個答案:童年創傷能夠治癒嗎?我們先來看看這份問卷解開內心矛盾,判斷你是否受過童年創傷。問題中「父母」這一詞,你可以根據父親或母親任何一方的表現作出回答。成年後你的生活:你覺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具有傷害性或毀滅性嗎?
  • 「創傷療愈」愈療童年創傷經驗工作坊-線上課程9/4~5
    這種情況會使我們的身心脆弱不堪,極易受到壓抑和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形成的傷害是一種情緒性的傷口,是經由驚恐、無助和失落所引發的傷害。這種傷害會造成當事人與真實的自己失去連結,不自覺地陷入惡性循環,造成失序的生活。
  • 經歷過童年創傷的我們,都將成為獨特的閃光點
    數據顯示,有75%的人多多少少都遭受過童年逆境,也就是童年時期受過的創傷,這個創傷指的是心理創傷,給童年造成心理創傷的事包括:未成年父母離異、失去至親、來自兄弟姐妹的欺負、被別人歧視、遭受過暴力、虐待、性侵等等,你能找到特別多童年逆境的來源,但所有人幾乎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一個自我救助的方法
  •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Connor Feng • 2020-09-29 11:28:48
  • 陳喬恩擔驚受怕40年: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01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你能想像嗎?一個40歲的成年人,依然被童年創傷籠罩。現在的陳喬恩已經年過40,早已成為「偶像劇女王」,外人看來,她獲得無數喜愛與成就,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內心的那些害怕、恐懼,實際上,她非常沒有安全感,多段感情也以失敗告終,平時也無法享受與人相處,寧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跟貓作伴……過去的創傷並沒有消失,反而深植在她的性格中,成為陪伴她一生的童年陰影。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一、童年心理創傷對成年後的自己有哪些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童年是一個了解自我、與父母形成安全依賴關係、探索自身潛力的階段,更是一個被鼓勵要自愛的階段,而這對我們未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 從《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了解童年情感創傷
    劇中有個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講的是村子裡一位媽媽生了位外表上和別人家不太一樣的孩子,於是這位媽媽非常害怕,認為孩子是不正常的有問題的,於是媽媽把孩子藏在地下室裡養育,而這位孩子的胃口大得驚人就像劇中說的「鬧著鬧著我就真的瘋了」,這不是一句誇張的臺詞,神經科學領域許多的研究已經證明,壓力毒素會導致多種激素問題,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導致認知問題,嚴重的會破壞大腦器質導致嚴重精神疾病。
  • 複雜型創傷後應激障礙 | 童年經歷與個體發展(完結篇)
    反覆無常的父母、動蕩不安的成長環境都會造成兒童的「複雜創傷」,它不僅阻礙個體的心理發展,也損及個體的神經與情緒發展。累積性童年創傷讓個體被迫掩埋最純真、最有生命力的自我(也可以稱為你的內在小孩)。每個人的真我都是自由、隨性、充滿生命力的,但有的個體因為在情感層面感到被遺棄,學會了封藏自己的真我。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在成年後還未曾獲得療愈,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會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地重複出現。
  • 成為自己人生命運的主人,去終結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這幾年隨著各個網絡平臺的興起,也給了大眾一些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原生家庭也有了許多的認識,在網絡上熱傳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也成了大家對原生家庭之於一個人的影響的基本印象。
  •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從童年創傷中復原
    書裡面的每一位主人公幾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有形無形的心理創傷,可喜的是他們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從童年的悲傷中走了出來,有的是作為一種動力,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似乎比一般人多了一門技能,那就是自我治癒及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超常者。拉爾夫尼克爾斯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理解和被理解」。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驟: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每個人的童年裡, 都或多或少的受過傷。 每個人的童年似乎都會或多或少的受過傷。童年的創傷、受傷的內在小孩。 會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 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 心理創傷如何癒合?
    童年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愛,卻要逼自己做一個懂事的大人。「你必須小心翼翼地琢磨,現在大人是高興了還是不高興了,你是該迴避還是要勸和。」「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這導致他整個童年都很沒有安全感。二三十年後,心裡的傷口結成了性格上的一塊疤。
  •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的健康
    而是兒童期創傷。那麼,我要說的是哪些傷口呢? 我要說的可不是考試不及格或輸掉籃球比賽。 我要說的是那種如此嚴重而又無處不在的威脅, 以至於它讓我們毛骨胳然,並從生理上改變了我們: 某種,受虐待或被忽略, 又或者,撫養我們的父母,本身就遭受精神疾病之苦, 或者深陷於「物質依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