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的這個病讓人有點難以啟齒。至今我都對身邊的人保守著這個秘密,想讓它永遠爛在心裡;同時我又很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這段經歷,或許能給和我一樣飽受困擾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發。
青春期:少年的自卑與煩惱
我是一個來自南方小鎮的男生,有點追求完美,還有點小小的「偶像包袱」。從小我就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生活都不用家人擔心過問。在吃方面我也是當仁不讓,所以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是一個小胖子。但細心的我觀察到,雖然很多男生也是胖子,但他們的胸並沒有像我一樣輕微隆起。
在那個女生發育都會掩飾的青澀年代,作為一個男生,我更因此感到自卑。但總的來說,當時我並沒有感覺十分苦惱。我一心撲在學習上,安心當「小鎮做題家」,對自身的形象並沒有過分在意。
緊接著我來到了高中時代。青春期荷爾蒙開始發酵,我漸漸有喜歡的女生了。但我的胸讓我感到很自卑,我追過一個女生,但卑微到泥土裡的喜歡,最後自然不可能有結果。高中學習繁忙,這件事情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只是我會經常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減肥成功,不然誓不戀愛。
高中時期,還有兩件讓我現在仍然感到隱隱作痛的事情。一件事情是有一次我在宿舍裡面脫了衣服,有個舍友對我說,你的胸部有點不正常啊,最好去醫院看一下。舍友自然是出於好心,但對我的震撼很大。那是第一次有人正面跟我提出這個問題,讓我不得不直面它。但那個時候,處理這個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範圍。我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去過大醫院,也沒有經濟來源。我更不敢和父母講,在他們看來,我一直是個省心的孩子,這次我也不想例外。
另一件事情發生在一個暑假,同學們相約打籃球,打了一會兒球場上大部分小夥伴把上衣脫了,於是我也脫了。休息的時候,一個人盯著我的胸看了一會說:「你這胸比女人的還大呢。」他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從那以後,我會儘量避免有外人的場合下脫衣服,成了所有人中最不怕熱的那一個。每當看到有人光著膀子在太陽下運動時,我就會想,如果自己有神燈,第一個願望就是擁有一個「正常」的身體。我開始儘量穿寬鬆的衣服,還發現含胸駝背也可以隱藏我的小秘密。只是,經常有關心我的人提醒我注意體態,我嘴上說著「好,會注意的」,心裡卻只能苦笑。
上大學之後,某天我鼓起勇氣跟我媽說了這件事。她聽了之後先是震驚,然後讓我脫下衣服,仔細觀察了一會:「是有一點偏大了」。幾秒的遲疑後,媽媽話鋒一轉,安慰我說:「但可能我們家基因就是這個樣子,你看你外公,不也這樣?」
我完全沒有被媽媽的理論說服,但是我理解她,可能這件事情她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能暫時搪塞,於是我也沒有死纏爛打。
有些人會覺得沒有身體上的痛苦就不算生病,但在男性乳房發育帶來的多年心理陰影下,我並不認同這一點。
趁著一次陪我媽去縣醫院的機會,我纏著她幫我也掛個號。記得當時掛了內科的門診,大夫也是難得見到這種情況,她覺得外形屬於正常範圍,且這種情況已經出現很久也沒有繼續變大,應該沒什麼大礙。見我不甘心,我媽問我:「你要怎樣才能相信沒事呢?」當時我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檢查,只是覺得至少應該用某種機器檢查一下吧。於是醫生又給我開了個彩超的檢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無明顯異常。
回到家,奶奶關切地問我檢查結果如何。我笑著安慰她:「醫生說沒問題,就是胖而已,你看這還有報告呢。」看著奶奶如釋重負的樣子,我心想,這件事跟家人的關係就到此為止吧,不要再讓他們擔心了。
我小心翼翼地疊好報告,把它像寶貝一樣隨身攜帶。對我來說,它既是我「正常」的證明,也是一種激勵。我告訴自己,醫生已經說沒問題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有了檢查報告背書,我就正式將減肥提上日程了。從大二一直到大學畢業,我基本每周至少跑步兩次。寒來暑往,不管是在大雪初融的冬天還是在最高溫四十多攝氏度的夏天,我都沒有停下過腳步。我用雙腳在運動APP的地圖上畫著一圈又一圈優美的軌跡。
堅持運動加上飲食控制帶來了很明顯的減肥效果,大學期間,我的BMI最低降到了22左右,甚至能隱隱約約看見腹肌了,但是胸部依然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樣子。我安慰自己說,已經看到一些效果了,繼續加油吧。
時光飛逝,本科畢業後我沒有繼續深造,直接來上海工作了。我依然保持著鍛鍊的習慣,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做到保持體重就已經很不錯了,實在沒有辦法像學生時代那樣跟自己「死磕」了。胸部問題再次成為我的心病,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還是得去醫院搞清楚怎麼回事。
下定決心之後,我預約了某三甲醫院乳腺外科的專家號。那天,候診區的患者幾乎清一色是女性,但我並沒有感到難為情。既然來看病,我們的身份都一樣,都是病人。
專家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大夫。她詢問了病史,對我的胸部進行觀察和觸摸檢查之後,開了超聲檢查的單子。在看過我的超聲檢查報告後,醫生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男性乳房發育,但他們科室的手術主要針對惡性腫瘤,對這種情況沒什麼經驗。而同院整形外科有個醫生對這種手術經驗比較充足。她還說,其他醫院有專家正在研究非手術療法,如果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如果選擇手術,也可以晚幾年做,因為如果我的發育沒有定型,那胸部有可能還會繼續變化。
但我是一刻都等不及了。第二周,我就帶著超聲報告去找整形外科醫生了。醫生看完報告、檢查了一下我的情況之後,和我聊了一會,表示可以做手術。
我猶豫了一會,問醫生:「我的工作請假比較困難,手術完成之後,住院時間是否比較久?」醫生說,一兩天即可出院,但是出院後仍然需要佩戴束胸帶、引流管和負壓球(用於吸收積液),可能給工作生活帶來一些不便。我考慮了一會,預約了十月份的手術,想著到時候天氣轉涼,可以用衣服遮一遮。
預約手術的日子來了,時間是周六。周五我請了半天假,去做術前檢查和辦理入院手續。醫生見到我的時候,和我講了一下大概的流程,並安慰我不用擔心。然後他問我:「你家屬在哪裡?」我支支吾吾地說自己一個人來的。醫生跟我說,這是全麻手術,必須有人陪護。我先是想著找舍友或者比較親近的朋友來幫忙,但實在不想被身邊的人知道這件事情。最後,我聯繫到了一個陪護的合同工。
手術那天,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我坐上輪椅,被護工推到手術室,然後躺上手術臺。麻醉醫生給我戴上了一個面罩,我很快就失去了意識。再次醒來的時候,手術已經成功結束,我被送回到住院病房。
剛做完手術的我十分虛弱,傷口也有點疼。手術剛做完的那天晚上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吃過晚飯後不久,我想上洗手間。沒想到剛下床走了不出三米,我就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現身體「自動關機」的狀況。重新醒來的時候,我已經被搬回到病床上了,醫生說問題不大,只是因為手術失血,血壓低,多吃點東西,好好休息就行。我開始後怕了,也才真正理解為什麼醫生堅持要有人陪護了。
第二天查房時,醫生發給了我兩張照片,分別是切下來的乳腺組織和抽出來的脂肪。
那天下午我就辦理了出院,但身上還綁著束胸帶、插著管子。此時天氣已經微涼,穿上外套剛好可以遮住它們,不禁暗暗誇自己機智。只是身上還插著管子,每做一個動作都伴隨著疼痛,走路也只能緩緩移動。
出院次日我就正常去上班了。有些同事關心我為什麼走路都不利索了,我笑著說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家戲謔幾句,居然也就這麼矇混過去了。就這樣煎熬了二十多天,去醫院拆了引流管和負壓球(束胸帶還是得堅持佩戴到拆線)。去掉引流管之後,我如釋重負。之後的半年左右時間,做舉手動作的時候,手術傷口仍然會疼,但那相對於之前所經歷的痛苦都不值一提了。
現在,我已經完全恢復了。身上隱隱約約可以看出手術疤痕,但我終於可以自信地在旁人在場的時候脫下上衣了,雖然這種場合比較少啦。這件從少年時代就一直如影隨形的「心事」,儘管跌跌撞撞,也終於完滿地畫上了一個句號。
經過這件事,我甚至有點開始佩服自己的決心了;同時又有點心疼自己,就這麼經歷了傳說中的「十級孤獨」:一個人做手術。我正在努力變得更好,如果可以對小時候怯生生的自己說一句話,我會對他說:堅持住呀,不放棄,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不苦。
陸雲姝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乳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這位作者講述了一個典型的青春期男性乳房發育的經歷,在現代手術的幫助下,他擺脫了尷尬,恢復了自信和樂觀。
作者提到發育的乳房是「本就不該屬於我的東西」,憤恨幽怨之情躍然紙上。不過,這裡我要殘忍地駁斥一下:它確實本來就是你的「東西」。專業講,它是胚胎發育期乳房內產生的乳腺組織;通俗講,它是娘胎裡帶出來的小種子。這個小種子,每個嬰兒都自帶,無論男孩女孩。
嬰幼兒時期,這個自帶的小種子,埋伏在乳暈後方,觸感非常柔軟,我們稱之為「乳核」。乳核帶有雌激素受體,當它感受到適量雌激素信號的時候,便啟動發育程序。正常情況下,女性進入青春期後,隨著雌激素分泌增加,乳核開始發育長大,初如黃豆,慢慢增大至葡萄大小,並伴有疼痛感。與此同時,雌激素使乳房周圍的脂肪細胞增生肥大。乳房的半圓形外形基本形成後,乳核逐漸軟化,疼痛感消失。
打個比方,發育成熟的乳房就像一個肉包子。「肉餡」是乳核發育成的,負責日後分泌乳汁,而「包子皮」就是脂肪組織,負責乳房的大小外觀。至於乳房會變成「大肉包」還是「小肉包」,就看雌激素作用的量和時間了。
順著這個思路,就不難理解男性為什麼會乳房發育了。一切的根源,還是雌激素的作用。正常男性體內是雄激素主導,含有極少量雌激素。當雌激素產生過多的時候(比如肥胖時脂肪會轉化為雌激素、補充激素營養品等),男性體內的平衡被打破,原本被雄激素壓制的乳核,便在雌激素的誘導下,開始女性化發育。同時這種發育受遺傳的影響,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作者在青春發育初期是個愛吃、不愛動的小胖子。體內過量的脂肪轉化為雌激素,促使乳房發育。成年以後,他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運動減肥保持身材,其他部位都挺有效果,但乳房卻無法減小。這是因為運動可以減少脂肪,讓「肉包子」的皮變薄,但卻無法縮小已經發育的「肉餡」。這時候,手術切除「肉餡」是唯一的根治辦法。術後的圖片中,中央區白色的部分就是發育形成的乳房腺體。希望作者堅持健身鍛鍊,擁有健康體魄。
我們人體自帶的激素平衡系統是非常精妙的,協調所有器官的發育和功能,打破激素平衡會產生很多異常的問題。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我們要重視營養攝入過多和肥胖問題,積極的體育鍛鍊也是幫助協調內分泌的好辦法。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這裡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體驗要分享,或者想講講自己經歷的健康相關趣事,歡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