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需要吃一些食物來為什麼補充能量,這些食物通過消化之後,會剩下一些殘渣,就是我們的大便。我們每天都會吃食物,所以每天都會大便,不過由於食物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且食物的殘渣需要堆積到一定量之後,才會讓人產生便意,所以正常情況下每天會排一次大便,就算多也不會超過兩次,並且都是頭天吃,第二天才會拉。可是有些人發現自己一吃飯就會想大便,一天會拉好幾次,這種人會被我們稱之為「直腸子」,就是說腸子直,消化快,一吃就拉。那麼,一吃就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吃完飯就想要大便是什麼原因?
若你從小就這樣,並且吃完飯之後,並不是拉肚子,只是想大便,大便是正常的大便,並不是不成形的稀水狀的大便,那就不用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因為你吃飯之後胃腸的反應比較大,並不是身體出現問題了或是怎樣,是正常的,所以也不需要為此擔心。
吃完飯之後就想大便,可能是正常的,但也不一定。對於有些人來說,一吃完飯就想大便,是因為身體出現問題才出現的這種情況。
若吃完飯之後,突然感覺有些腹痛,想大便,便意來得比較急,排便的時還發現大便中有些粘液狀的物質,並且平常沒什麼異常腹瀉的情況,只是一吃飯後才會如此,說明結腸的功能可能有些紊亂。這種情況屬於一種慢性的問題,但問題並不大,平常吃飯的時候注意少吃些刺激性比較小的食物,慢慢的調養即可。
一吃飯就想要大便,還有可能是腸胃功能比較差引起的。有些人一吃飯後就想要大便,不過這種感覺有時候會有,有時候沒有,有時候比較重,但有時候比較輕,這多半就是腸胃功能比較差引起的。對於這樣的人來說,若平常飲食中不注意,吃了一些寒涼的食物、辛辣的食物、或者是消化起來比較難的食物,就容易出現一吃飯就想要大便的情況。但是,平常飲食比較控制的時候,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於這種人來說,平常飲食一定要注意,少吃寒涼、刺激性強、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腸胃健康受損。
有的人一吃完飯就想拉肚子,不僅僅拉肚子,還會出現腹瀉、噁心、腹痛等情況時,那就要注意了,說明腸胃多半是出現問題了。平常有些人飲食不注意,吃了一些不衛生食物,會容易使腸胃出現問題,這種情況要及時的求處理,以免拉肚子拉得太嚴重,身體變得虛脫。
一吃完飯就想拉肚子,不僅僅是腸胃的問題,精神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現在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重壓之下,有的人精神上出現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等,出現這種心理問題時,特別是出現焦慮的時候,容易在一吃飯就拉肚子。
對於一吃完飯就想拉肚子的人,平常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不要吃一些寒冷、辛辣刺激、油脂高和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飲食上還要注意衛生,吃飯前要洗手,對於沒有食品安全保障的食物要少吃。
除了注意吃,平常還應該注意補水,由於排便排便的比較多,身體很容易出現缺水的情況。為了避免缺水,每天建議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為身體補足水分。
對於一吃飯就想拉肚子的人來說,若是便意不太強烈,可以嘗試忍著,因為若你每次一吃完就有便意,就會去大便的話,身體很容易形成吃完就拉的慣性,稍微忍忍,說不定能搭配這種慣性,改變一吃就拉的情況。